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拉克一直是我尊敬并认同的管理学大师,多年来,我也在不断学习他的理论,并在经营管理中实践。他的理论尽管工具性不强,但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哲理性,一旦“悟”到,对管理实践非常有帮助。其中印象深刻的收获我总结了几条:追根溯源;化繁为简;尊重并崇尚人性;重视实践、重视成果;强调社会责任。没有前功尽弃的“搬迁”
追根溯源很有哲学色彩,也是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但真正做到认识本质,抓到根源并不容易。比如吃饭,大多数人都注重色、香、味,但事实上,第一应该重视的是营养结构是否合理。做企业也一样,尤其在战略方向的确定上,这一点极其重要。
比如:我们企业向上海的搬迁。当时我考虑的是:搬到上海,可以解决设计、营销人才的问题,更容易获得时尚信息,也便于整合长三角的服装资源。但集团内的多数人都反对。我们在西安已经做了多年,发展得不错,一旦搬迁,现有的一些人才不能过去,且在上海也没有根基,开创局面的困难过大。
但经过仔细考虑,我觉得解决企业发展的瓶颈是长期的,而困难只是暂时的。
2004年,我们开始逐步搬迁;到2005年年初,集团总部的搬迁完成了。此后的一年,企业状况确实不好。刚到上海,成本上升;新招聘人才短期内和企业磨合得不够好,导致领导层频繁更换;组织结构的调整,也使人心混乱;设计开发供应跟不上,致使销售额下降。从当时的情况看,似乎的确是搬迁造成的“恶果”。有些人甚至主张搬回西安。是去还是留?
尽管情况看起来不尽如人意,但仔细分析一下,这些都不是“根”。总体看,上海的人才储量肯定是够的,磨合调整等等都是暂时的。因此,最终决定坚持原定计划。
果然,从2006年上半年起,情况开始好转。因为位处上海,又引进了各方面的人才,能更迅速地了解国际流行趋势,产品设计也更加时尚,转型速度开始加快。员工的观念也经过这段时间的磨合发生改变,之前在陕西有点自满,到上海开始树立起学习态度,并主动寻求快速反应能力,对时尚的敏感度和接受度也都增强了。
做企业总会遇到各种问题,而不拘于一时的现状,探寻到问题的源头非常重要,尤其在企业碰到困难时,一念之差可能会使原本正确的方向被破坏或丢弃,给企业造成更大的伤害。
八分能力当十分用
事实上,追根溯源不仅对确定企业战略策略非常重要,也适用于对人才的选拔。用人之长正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2006年年初,我任用了一个销售副总监,他之前在成都开发直营市场,只是一个直营店的经理,管理十几个人。而在升任总监之后他要管理5个子公司。
获得提升之后,他本人非常惊讶。因为之前他的绩效非但不优异,还略有亏损。他也没有管理大团队的经验。但为什么提升他呢?因为我分析了他绩效不好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他所负责的市场是初期开发,而且过去做得不好,投入也没达到规模效应。但他的优势却有很多:比如在任直营店经理期间,他给店长做培训,还建立起一套制度,而且有服务到社区的意识等。这些优势都可以为他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看人要看思路是否清楚,有策略,有步骤。敬业,有潜力。我看中的就是他的潜质,因为他的弱项可以由其他人来弥补。领导就是这样,对下属要八分能力十分用。他可能只有六七分,但也就他合适,不妨就先用起来。
现在看来,我当时的决定还是对的,他的工作表现不错。服装是时令性很强的产品,他能根据季节及时上货;能发挥对店面的现场管理经验,比如;提倡陈列的服装每周都要有变化,给顾客新鲜感。因为之前有对直营店的管理经验,他对这些也做了总结,并把有用的经验、方法都推广出去。
我对用人之长体会最深的,还是为伟志集团寻找总裁。我现在聘任的总裁是西安交大的管理学博士,在加盟伟志之前,他做过咨询公司,熟知各类企业运作,但没有管理规模较大公司的经验;对服饰时尚的鉴赏力差些;决策魄力也稍微有点弱。但他的优点也相当突出,不但有系统深厚的管理知识,而且很有商业头脑;同时,他还很注重机制,擅长整合社会资源。
2007年1月,总裁正式上任。经过这几个月的时间看,效果很好,甚至超过预期。
他能从企业的组织架构入手,划分清晰的职责边界,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人员配置。和我相比,他的工作更有计划性,执行力很强,而且,能和企业员工及领导很好地配合,默契度好。在他的推动下,伟志正在进入制度管理和系统管理的新时期。在用人制度和企业文化方面也都有创新。
比如:建立人人皆可代替的用人制度。每个岗位都配备可替代的人才,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不因某人离职而对企业造成影响。让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成长空间,学到知识,为个人职业生涯过程不断增值。文化方面,倡导建立开放、简单、透明的工作氛围。这也是我一直想建立但又觉得难以建立的文化。并且,在确定工作边界清晰的情况下又做到无边界,互相弥补各自的弱项,各尽所长。其实,企业里永远存在着工作界限的模糊地带,企业的业务、人员、管理者的能力也是永远处在动态之中,但如果大家都对事、对工作负责就容易达成共识,这其实也是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看谁做这个事情更合适,而不是根据权力负责,这样就避免了工作界限界定不清,或心理上因为权力大小而产生的情绪。
杜拉克对于挑选领导有句话说得非常经典——扪心自问,我能让我的儿子为他工作吗?我说我愿意。假如他现在不是我的总裁,继续做他的咨询公司的话,我确实想过让我儿子去他公司工作,学习锻炼。
把握已经发生的未来
杜拉克还说过关键在于把握已经发生的未来。未来有很多不确定性,但基于人口结构、数量和科学技术发展,有些是能看得见的。我们就根据这个理论对产品风格进行了调整,定位于25—40岁,并坚持研究人口特点。比如:现在买衣服的多数是“70后”、“80后”,他们是看着电视长大的,对品牌、对时尚的接受度高。而且多数是独生子女,经济条件好。所以我们的产品相比以前更年轻化、时尚化。经过时间检验,这些产品确实销售得很好。
另外,2000年,我们就已经把部分产品,如:衬衫、T恤等外包生产,发挥专业化生产优势,当时,国内服装企业的生产专业化格局还没有形成。当时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看到未来专业化生产的趋势。
从1996年开始,伟志集团还一直坚持做评选孝子的活动。杜拉克一向提倡尊重人性、崇尚人性,事实上,对人性的尊重不但使员工满意,对企业也是有益的。通过这个活动,不但促进了员工孝敬老人、家庭和谐,也同时促进员工间的和谐相处,另外还能得到家人对工作的支持。
杜拉克的理论尽管不解决暂时问题,但有持久的效用。他的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在集团内下发到所有的管理人员,《成果管理》一书发放到科长。我相信:推动大家都学习杜拉克理念,并运用于管理实践中,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有帮助的。
责任编辑:孔 龙
追根溯源很有哲学色彩,也是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但真正做到认识本质,抓到根源并不容易。比如吃饭,大多数人都注重色、香、味,但事实上,第一应该重视的是营养结构是否合理。做企业也一样,尤其在战略方向的确定上,这一点极其重要。
比如:我们企业向上海的搬迁。当时我考虑的是:搬到上海,可以解决设计、营销人才的问题,更容易获得时尚信息,也便于整合长三角的服装资源。但集团内的多数人都反对。我们在西安已经做了多年,发展得不错,一旦搬迁,现有的一些人才不能过去,且在上海也没有根基,开创局面的困难过大。
但经过仔细考虑,我觉得解决企业发展的瓶颈是长期的,而困难只是暂时的。
2004年,我们开始逐步搬迁;到2005年年初,集团总部的搬迁完成了。此后的一年,企业状况确实不好。刚到上海,成本上升;新招聘人才短期内和企业磨合得不够好,导致领导层频繁更换;组织结构的调整,也使人心混乱;设计开发供应跟不上,致使销售额下降。从当时的情况看,似乎的确是搬迁造成的“恶果”。有些人甚至主张搬回西安。是去还是留?
尽管情况看起来不尽如人意,但仔细分析一下,这些都不是“根”。总体看,上海的人才储量肯定是够的,磨合调整等等都是暂时的。因此,最终决定坚持原定计划。
果然,从2006年上半年起,情况开始好转。因为位处上海,又引进了各方面的人才,能更迅速地了解国际流行趋势,产品设计也更加时尚,转型速度开始加快。员工的观念也经过这段时间的磨合发生改变,之前在陕西有点自满,到上海开始树立起学习态度,并主动寻求快速反应能力,对时尚的敏感度和接受度也都增强了。
做企业总会遇到各种问题,而不拘于一时的现状,探寻到问题的源头非常重要,尤其在企业碰到困难时,一念之差可能会使原本正确的方向被破坏或丢弃,给企业造成更大的伤害。
八分能力当十分用
事实上,追根溯源不仅对确定企业战略策略非常重要,也适用于对人才的选拔。用人之长正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2006年年初,我任用了一个销售副总监,他之前在成都开发直营市场,只是一个直营店的经理,管理十几个人。而在升任总监之后他要管理5个子公司。
获得提升之后,他本人非常惊讶。因为之前他的绩效非但不优异,还略有亏损。他也没有管理大团队的经验。但为什么提升他呢?因为我分析了他绩效不好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他所负责的市场是初期开发,而且过去做得不好,投入也没达到规模效应。但他的优势却有很多:比如在任直营店经理期间,他给店长做培训,还建立起一套制度,而且有服务到社区的意识等。这些优势都可以为他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看人要看思路是否清楚,有策略,有步骤。敬业,有潜力。我看中的就是他的潜质,因为他的弱项可以由其他人来弥补。领导就是这样,对下属要八分能力十分用。他可能只有六七分,但也就他合适,不妨就先用起来。
现在看来,我当时的决定还是对的,他的工作表现不错。服装是时令性很强的产品,他能根据季节及时上货;能发挥对店面的现场管理经验,比如;提倡陈列的服装每周都要有变化,给顾客新鲜感。因为之前有对直营店的管理经验,他对这些也做了总结,并把有用的经验、方法都推广出去。
我对用人之长体会最深的,还是为伟志集团寻找总裁。我现在聘任的总裁是西安交大的管理学博士,在加盟伟志之前,他做过咨询公司,熟知各类企业运作,但没有管理规模较大公司的经验;对服饰时尚的鉴赏力差些;决策魄力也稍微有点弱。但他的优点也相当突出,不但有系统深厚的管理知识,而且很有商业头脑;同时,他还很注重机制,擅长整合社会资源。
2007年1月,总裁正式上任。经过这几个月的时间看,效果很好,甚至超过预期。
他能从企业的组织架构入手,划分清晰的职责边界,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人员配置。和我相比,他的工作更有计划性,执行力很强,而且,能和企业员工及领导很好地配合,默契度好。在他的推动下,伟志正在进入制度管理和系统管理的新时期。在用人制度和企业文化方面也都有创新。
比如:建立人人皆可代替的用人制度。每个岗位都配备可替代的人才,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不因某人离职而对企业造成影响。让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成长空间,学到知识,为个人职业生涯过程不断增值。文化方面,倡导建立开放、简单、透明的工作氛围。这也是我一直想建立但又觉得难以建立的文化。并且,在确定工作边界清晰的情况下又做到无边界,互相弥补各自的弱项,各尽所长。其实,企业里永远存在着工作界限的模糊地带,企业的业务、人员、管理者的能力也是永远处在动态之中,但如果大家都对事、对工作负责就容易达成共识,这其实也是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看谁做这个事情更合适,而不是根据权力负责,这样就避免了工作界限界定不清,或心理上因为权力大小而产生的情绪。
杜拉克对于挑选领导有句话说得非常经典——扪心自问,我能让我的儿子为他工作吗?我说我愿意。假如他现在不是我的总裁,继续做他的咨询公司的话,我确实想过让我儿子去他公司工作,学习锻炼。
把握已经发生的未来
杜拉克还说过关键在于把握已经发生的未来。未来有很多不确定性,但基于人口结构、数量和科学技术发展,有些是能看得见的。我们就根据这个理论对产品风格进行了调整,定位于25—40岁,并坚持研究人口特点。比如:现在买衣服的多数是“70后”、“80后”,他们是看着电视长大的,对品牌、对时尚的接受度高。而且多数是独生子女,经济条件好。所以我们的产品相比以前更年轻化、时尚化。经过时间检验,这些产品确实销售得很好。
另外,2000年,我们就已经把部分产品,如:衬衫、T恤等外包生产,发挥专业化生产优势,当时,国内服装企业的生产专业化格局还没有形成。当时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看到未来专业化生产的趋势。
从1996年开始,伟志集团还一直坚持做评选孝子的活动。杜拉克一向提倡尊重人性、崇尚人性,事实上,对人性的尊重不但使员工满意,对企业也是有益的。通过这个活动,不但促进了员工孝敬老人、家庭和谐,也同时促进员工间的和谐相处,另外还能得到家人对工作的支持。
杜拉克的理论尽管不解决暂时问题,但有持久的效用。他的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在集团内下发到所有的管理人员,《成果管理》一书发放到科长。我相信:推动大家都学习杜拉克理念,并运用于管理实践中,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有帮助的。
责任编辑:孔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