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审美阅读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s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现当代诗歌主要是指从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起到现在为止的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其间的创作流派众多,体裁多有尝试和突破,胡适、郭沫若、徐志摩等诗歌大家丰富了诗歌的精彩舞台。对于现当代诗歌的阅读和鉴赏,从审美这个角度切入,可以更好地领会诗歌的韵美,感受时代的脉搏。那么,应该把握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哪些审美特征呢?
  
  一、把握诗歌强烈的抒情性
  
  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有更强烈的抒情性。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诗者,吟咏情性也。”诗人面对生活接触外物并受到刺激的时候,情感会发生变化。古代诗歌强调情,现当代诗歌也强调情。抒情性是诗歌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无论是抒情诗还是叙事诗,都是诗人感情的自然流露,都是诗人在生活中情感积累的宣泄,所以,诗歌必然带有强烈的抒情性特点。比如,郭沫若的《炉中煤》,诗人把自己比作熊熊燃烧的“炉中煤”,把五四以后新生的祖国比作“年青的女郎”,把“年青的女郎”视作自己热烈爱恋和追求的对象,象征着经过五四运动洗礼后的祖国生机蓬勃、青春焕发,表现了作者真挚的爱国热情。
  
  二、注意诗歌语言的精美性
  
  无论是古代诗歌还是现当代诗歌,其语言都是很精美的。艾青的《诗论》中说:“诗是艺术的语言——最高的语言,最纯粹的语言。”诗歌是诗人用精炼的语言和富有韵律美的语言来承载思想和感情的艺术。
  在鉴赏现当代诗歌时,只有把握好诗歌语言的精美性和韵律美,才能领略到诗歌的妙处。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无论哪一段语言都很精炼,看似寻常口语,但都经过了洗练磨砺,是随着诗人的情感律动自然抒发出来的。“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诗句中,“揉碎”、“沉淀”这样的词,不经过锤炼是无法得到的,诗中的旋律和节奏也是很分明的。正是这种语言的精炼和韵律美,才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柔情,很好地表达了诗人对旧情的眷恋和无比的珍视,以及再次到康桥来寻梦的惆怅、苦闷和寂寞。
  
  三、探寻诗歌的意蕴美
  
  中国现当代诗人都善于借歌咏某一景、某一物,运用某一种表现方法来寄托某种意蕴。比如,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以“我”用“无形的手掌”抚摸祖国的地图时的想象和联想作为全诗的抒情线索,通过抚摸,逐一再现了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南海和他从来没有到过体验过的解放区的景象,而正是借助于这“残损的手掌”的逐一抚摸,炽热情感的不断喷涌,诗中寄予的意蕴也就逐渐清晰地呈现出来。所以,阅读现当代诗歌时,不能满足于理解诗歌的表层意思,一定要仔细琢磨诗歌的内容及其深层的意蕴,只有挖掘到诗歌的思想和艺术的底蕴,鉴赏到诗人深蕴于字里行间的情感、精神、风骨时,才能领略到诗人的匠心独运,才能领略到诗歌的意蕴美。
  
  四、捕捉诗歌意象美和形象美
  
  现当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都善于从生活中捕捉意象和形象,并刻画它们,赋予其美感。诗中的意象、形象可能是一件物,也可能是一幅画。在诗中,无论是什么意象、形象,诗人必然赋予其一定的思想意义,赋予其一定的艺术感染力。这些意象、形象有的诉诸视觉,有的诉诸听觉,它们都能诱发鉴赏者去自由地想象和联想。所以,在鉴赏诗歌时,鉴赏者应该抓住生动具体的意象、形象和画面去分析诗歌的意境。
  比如戴望舒的《雨巷》,诗人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市镇寂寥悠长的小巷的阴沉图景:“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中,诗人抓住“雨巷”、“丁香”两个意象和“姑娘”的形象,运用象征、暗示的手法来抒情,使得这首诗在朦胧的意境中表达了一种幽微精妙的感情,而这种感情是耐人寻味的。如果我们把诗人的写作背景联系起来思考,就可看到《雨巷》深层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悲剧主题。
  总之,鉴赏现当代诗歌要“先钻进去,然后再跳出来”。我们在“钻进去”领略诗歌的情感美、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之后,也应“跳出来”,站在宏观的角度,站在时代的角度,审美化地去领略现当代诗坛里那些永远不灭的童心梦幻!
其他文献
生活中每天都发生许许多多的事,这些事中都有人的活动,人的活动都能反映出他们的人格素养、心灵美丑、思想水平。平时的写人记事作文,无非是把事情的发生过程和人们在这过程中的活动写下来,所以作文的题材是永不枯竭的。    一、引导学生倾听生活中人物的语言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之间的语言交流不可能句句都经过深思熟虑,同时必须看到,人们说话往往有一定的目的,往往会考虑自己的话对所涉及的人、事产生的影响,所以
《听听那冷雨》是来自海峡对岸的诗人、学者、散文家、翻译家余光中先生的一篇诗化散文。在美轮美奂的绵绵春雨中。我们和余先生一起聆听着那动人的乐曲。一起欣赏那中国式的
【正】 在美术史教学中,涉及到罗曼式美术。罗曼式美术也称作“罗马式”或“罗尼斯柯美术”。它盛行于欧洲封建社会的11、12世纪,与13、14世纪的哥特式美术共同构成了基督教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最头痛的问题,学生写作文难,老师改作文难,到头来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传统作文教学无论是老师命题、学生写,还是学生写、老师改,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要改变现状,实施作文教改,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是关键,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针对初中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视野不宽的特点,可以用抛砖引玉的方式,开启思维,诱发创
采用(NH4)2SO4分步沉淀法,从水稻白叶枯病菌的培养液中分离到具有激发子活性的物质.该蛋白处理水稻,可使水稻体内与抗病性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提高; 在
【正】 《毛传》全名《毛诗诂训传》,它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训诂传注。对后世的训诂传注和训诂专著,均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毛传》的作者究竟是谁?诸说不一。《汉书&
阅读鉴赏诗歌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诗歌凝炼传神,含蓄深婉,意境高远,其丰富的思想、深刻的哲理,与诗作中的形象融为一体。中学生虽然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以及生活阅历,对经典的诗作有一定的感怀,但要独自领悟诗作的意境,进而理解诗作的主旨,并对诗作正确评价,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正确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诗歌就很有必要。    一、依照诗歌体裁特征,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诗歌的本质特征是凝炼性、抒
【正】 殷墟甲骨刻辞发现于1899年。30多年后,学者们开始注意于刻辞的语法研究,胡光炜《甲骨文例》的问世,标志着这一研究的开端。全国解放后,有更多的学者潜心研究此道,创获
【正】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法则。语法系统,是语言结构法则的系统,也叫语法体系。语法系统的核心之一,是对语言单位的认识。暂拟体系认为语言有了级单位:词、词组、句子;它的系
案例背景说明:高中语文第一册(人教版·必修)选人了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1968年获得者川端康成的说理散文《花未眠》。这篇小品不事铺张,意随笔到,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