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之友”参与WTO争端解决的合法性分析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love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法庭之友参与WTO争端解决引发了司法能动和司法克制主义之争。尽管目前DSB(WTO争端解决实体)的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对法庭之友处理都存在合法性的缺失,但通过制度的设计而发挥法庭之友的积极效用仍然可行。
  【关键词】法庭之友;专家组;WTO
  WTO争端解决中,“法庭之友意见书”是指争端当事人之外的组织或个人因认为案件的裁决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而就与案件有关的事实和法律问题所做的书面陈述。
  与“法庭之友”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是DSB司法能动性。根据DSU(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第3条的要求,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在解释WTO协定时,不能增加或减少所涉相关协定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而实践中,由于DSU文本的模糊性,专家组和上诉机构不得不通过解释填补DSU中的程序空白或漏洞,而被学者认为是“司法能动主义”的表现。①
  反映在“法庭之友”上,这种争议就集中于:专家组是否可以接受“不请自来”的法庭之友意见书,以及法庭之友意见书是否可以进入上诉程序中。
  一、“法庭之友”在WTO争端解决中地位的嬗变
  (一)WTO初期:不接受法庭之友
  当时专家组延续了GATT时期的做法,以WTO是政府间组织而拒绝民间机构作为第三方的意见,典型的案例有“美国修订汽油标准案”和“荷尔蒙案”。
  (二)“美国虾和海龟案”:专家组有权接受法庭之友
  本案中,专家组认为“寻求信息和选择信息来源的主动权在于专家组”,②而上诉机构认为“专家组对于未经请求的其他方的书状的接受和考虑是一项权利。”此案成为了WTO对未经请求的法庭之友意见书的态度的分水岭。
  (三)“美国热轧铅铋碳钢反补贴税案”:上诉机构提出接受法庭之友意见书的法律依据
  该案专家组认为,依据DSU第13条和第12条,其有权自由裁量是否接受非争端当事方所提交的意见书。③上诉机构依据DSU第17条④以及《上诉审查工作程序》第16条,认为“根据DSU有权在上诉审中考虑法庭之友意见书,只要我们认为这些意见书是相关和有益的。”⑤
  (四)新近的发展:“巴西限制从欧盟进口翻新轮胎案”和“欧盟糖类出口补贴案”
  “巴西轮胎案”中,专家组有条件引用了“人类社会”所提出的观点,而“欧盟糖类案”中,专家组以商业信息为由拒绝了法庭之友意见书,可见专家组对“法庭之友”的态度再次趋于谨慎.。
  二、“法庭之友”意见书参与WTO争端解决的合法性分析:专家组、上诉机构对法庭之友意见书的权限何在
  (一)DSU没有赋予专家组接受未经请求的法庭之友意见书的权力
  DSU条款的解释有其自身的规则,第3.2条明确规定了“按照国际公法之解释的习惯规则来澄清既有的条款”⑥,因此对于DSU条款的解释应依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解释规则。
  从约文字面意思看,专家组向个人或机构寻求信息或建议的程序应分三个步骤:作出需求信息的决定、通知法庭之友的主管机关、接受和考虑该信息或建议。而专家组接受未经请求的信息或建议实质上取消了前两个步骤。且上诉机构所谓“作出客观评估的需要”并非DSU的宗旨和目的。
  再者,在字面意思已经清楚的情况下,并无须依据条约的目的和宗旨进行解释,⑦所以,上诉机构在“美国虾和海龟案”中的论证没有能够证明专家组接受未经请求的法庭之友的合法性。
  (二)上诉机构无权接受法庭之友意见书
  上诉机构认为其接受法庭之友的法律依据是DSU第17.9条和《上诉审查工作程序》第16.1条。
  首先,这两个法律依据所涉及的都是程序问题,而上诉机构接受“不请自来”的法庭之友意见书意味着争端方实质性的引入,这已非一个纯粹的程序性问题。⑧因此上诉机构的依据是不充分的。
  其次,对于《上诉审理工作程序》第16.1条的启动,上诉机构跳过了“为使上诉进行得公平并井然有序,发生本规定未包括的程序问题”这一前提。⑨
  最后,上诉机构对于DSU第17.9条的解释应受制于17条的其他条款和整个DSU的宗旨。而根据DSU第17.6条的规定,⑩上诉审限于专家组报告所涵盖的法律问题以及专家组的法律解释,而法庭之友的引入明显有违“法律审不再理事实”的要求。
  三、结语
  法庭之友参与争端解决而引起的合法性之争,实质上是WTO争端解决机制中司法能动和司法克制主义之争。DSB试图通过在个案中对于既有规则的解释,不断扩大自身的裁量权,这实质上是WTO体系中司法机构和立法机构对于灰色地带的争夺。然而,DSB不能无视大部分成员方基于担忧NGO参与会破坏权利义务平衡的反对,以及无限制地增加诉讼的成本之累,所以需要对“法庭之友”的运作进行限制。
  “整部法律史就是严格规则与自由裁量、严格司法与无法司法两种选择不断循环往复的历史,”[]11WTO的司法机构也莫能例外——不发挥任何司法能动性,恪守WTO协定约文,成为一个机械的执行者;[]12或是适当发挥司法能动性,进行司法构建。显然,后者更能促进争端的满意解决。
  注释:
  ①Richard H.Steinberg,“Judicial Lawmaking at the WTO”:Discursive,Constitutional and Political Constrains”,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Vol.98,No.2,2004,pp.251-252.
  ②WT/DS58/R.15 May 1998,para.7.8.
  ③WT/DS138/R,para.6.3.
  ④DSU,art.17.9.
  ⑤WT/DS138/AB/R,para.42.
  ⑥DSU,art3.2.
  ⑦WT/DS58/AB/ R,para.114.
  ⑧同注25,第174页.
  ⑨WT/GC/M/60,paras.24-25.
  ⑩DSU,art.17.6.
  []11[美]罗斯科·庞德.法律史解释[M].曹玉堂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5:1
  []12[美]波斯纳.联邦法院[M].邓海平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328 .
其他文献
摘要:数形结合的高中数学思想已经逐渐应用到数学各类难题的解题过程中,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的关系而对数学问题有效解决,它主要包含着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等内容,数形结合的方法是高中数学内容中的重要理念,数形结合的方法能够使教学抽象知识的具体化和形象化得以有效实现,从而促进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形结合;教育教学  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相对应的关系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阅读目标中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叶圣陶说:“不论国文、英文,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
酷刑是国际公约明文禁止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了禁止酷刑的相关内容,但尚需进一步完善。 Torture is an express prohibition of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The criminal l
【摘要】我国对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以避免混淆和防止冲突产生为立足点,如专利法中规定,对外观设计授予的专利权,不得与他人在该申请日以前所取得其他合法权利(文中仅限著作权)相抵触。可见,当前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制度中,创造性并未给予考虑,这致使外观设计专利权或保护不充分,或受限制而致使创造困难。因此以外观设计的创造性认定为契机,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方式,才能克服外观设计的专利权与著作权之间的冲突。  【关键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中更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生的思维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小学数学教师更要加强对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实现小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能力的培育。课堂是小学生培养思维能力的主要阵地,教师更要积极发挥课堂教学有效性,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思维训练,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课堂训练  目前小学数学教育中,侧重于对学生数
文章首先结合实际探讨了体育教师思想上认识业务能力“年检”的重要性,并针对体育教师业务考核中暴露出的问题,从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评价、考核反馈等几个方面提出相应
摘 要 为促进高职院校法律毕业生的就业,高职院校应在分析法律毕业生就业现状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引导,推行分类培养模式,构建全面系统的就业指导体系,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引导学生跨专业或边缘行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  关键词 高职 法律 毕业生 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9.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11-175-02  一、高职院校法律毕业生就业困境的现实反
【摘要】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是产品责任法律体系的核心问题,包括产品责任构成,举证责任的分配和免责事由的认定。运用何种归责原则会直接关系到消费者权益能否得到充分保护和及时救助,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的维护。深入研究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意义重大。  【关键词】产品责任;规则原则;侵权  一、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定义  产品
[摘要]新形势下,政治经济社会改革与快捷的信息传播对群众工作提出新的挑战,部分党政干部在思想与工作能力上存在着一些新的障碍,这些新挑战、新障碍要求党政干部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面对诸多新挑战与新障碍,本文结合实际,提出了党政干部需提升的做好群众工作的六大能力,即:深入群众的能力、组织群众的能力、增加群众幸福感的能力、上下沟通的能力、调查研究的能力、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关键词]群众工作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