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的实施促使学校及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各种改革以提高学科教学效率,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养成。德育作为当前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大意。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教师通过对数学课程的有效改革,在传授知识时加强对德育内容的渗透,让学生受到德育的熏陶能培养其道德品格,促使其核心素养养成。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作为初中阶段的重点学科,数学教育关系着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教师在加强教学策略改革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德育目标的实现,通过有限的数学课堂潜移默化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其后续的学习成长奠定基础。如何让德育“树苗”在数学课堂中“開花结果”?这是当前一线教师探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笔者基于自身的教育经验,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探究德育的培育路径,以此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养成,实现学生全面素质养成。
一、认真研读教材,注重德育目标制定
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中,数学学科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和解题技能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德育无关,这其实是片面的看法。数学学科发展历史悠久,其中的德育内容往往蕴含在专家学者精心编选的数学内容中,这种隐性的德育内容需要教师深入分析、挖掘知识才能得以显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要能够注重德育内容分析,结合学情实际在教学三维目标中彰显德育目标,以引领课堂有序发展。
比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知识时,教师在教学前除了分析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及数学知识接受能力外确定知识技能及过程方法外,还可以在情感层面制定如下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明确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密切相关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备课时选取的例题找寻其他德育因素,确定相关德育目标,以此为后续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二、教师以身作则,注重德育榜样树立
为人师表必当以身作则,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通过示范为学生树立榜样,通过自觉自律的行为做出表率,走进学生的心灵并影响和带动学生,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下更能懂得为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及行为习惯,塑造其健全的人格。
以行为习惯来说,针对部分学生爱爆粗口,出口成脏等不良行为,当教师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在生活中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时,自己首先要能够做到,在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只有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也不做,在表率榜样树立下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以学习习惯为例,学生学习态度的端正离不开教师严谨的治学作风,教师平时做事认真,不迟到早退,认真给学生批改作业,学生自然也会静心来认真听讲,工整完成作业,教师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作风有重要影响。
三、挖掘德育要素,渗透相关德育情感
数学学科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数学相关理论的发展本身、数学学科本身具备的辩证思想及其中的各类数学探究精神等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资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通过备课时总结的各类数学史及其他德育内容,在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相关的德育情感。
比如,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中给学生贯穿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发展做的贡献,通过介绍数学背景知识,数学名著等让学生产生自豪感,对古代数学家对数学做出的卓越贡献有明晰的认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又如,努力找寻数学知识中内涵的辩证唯物主义因素,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以函数和平面图形位置关系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给学生进行普遍联系、一般转化等唯物思想,在归纳、演绎中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通过给学生相关概念、法则及定理知识,培养学生逻辑抽象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无法解决时,教师要能够耐心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毅力,教育学生要能够不怕困难,知难而上。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讨论交流,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学习,懂得知识分享的精神。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将德育内容融合于数学课堂中不仅是数学学科本身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养成的必要途径。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德育内容加以重视,通过认真研读教材,注重德育目标制定;教师以身作则,注重德育榜样树立;挖掘德育要素,渗透相关德育情感让学生在掌握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基础上,品德修养也得到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姚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教学的实践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9(07):62.
[2] 蔡结稳,吴少军.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7):117-118.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作为初中阶段的重点学科,数学教育关系着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教师在加强教学策略改革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德育目标的实现,通过有限的数学课堂潜移默化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其后续的学习成长奠定基础。如何让德育“树苗”在数学课堂中“開花结果”?这是当前一线教师探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笔者基于自身的教育经验,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探究德育的培育路径,以此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养成,实现学生全面素质养成。
一、认真研读教材,注重德育目标制定
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中,数学学科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和解题技能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德育无关,这其实是片面的看法。数学学科发展历史悠久,其中的德育内容往往蕴含在专家学者精心编选的数学内容中,这种隐性的德育内容需要教师深入分析、挖掘知识才能得以显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要能够注重德育内容分析,结合学情实际在教学三维目标中彰显德育目标,以引领课堂有序发展。
比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知识时,教师在教学前除了分析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及数学知识接受能力外确定知识技能及过程方法外,还可以在情感层面制定如下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明确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密切相关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备课时选取的例题找寻其他德育因素,确定相关德育目标,以此为后续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二、教师以身作则,注重德育榜样树立
为人师表必当以身作则,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通过示范为学生树立榜样,通过自觉自律的行为做出表率,走进学生的心灵并影响和带动学生,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下更能懂得为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及行为习惯,塑造其健全的人格。
以行为习惯来说,针对部分学生爱爆粗口,出口成脏等不良行为,当教师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在生活中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时,自己首先要能够做到,在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只有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也不做,在表率榜样树立下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以学习习惯为例,学生学习态度的端正离不开教师严谨的治学作风,教师平时做事认真,不迟到早退,认真给学生批改作业,学生自然也会静心来认真听讲,工整完成作业,教师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作风有重要影响。
三、挖掘德育要素,渗透相关德育情感
数学学科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数学相关理论的发展本身、数学学科本身具备的辩证思想及其中的各类数学探究精神等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资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通过备课时总结的各类数学史及其他德育内容,在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相关的德育情感。
比如,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中给学生贯穿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发展做的贡献,通过介绍数学背景知识,数学名著等让学生产生自豪感,对古代数学家对数学做出的卓越贡献有明晰的认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又如,努力找寻数学知识中内涵的辩证唯物主义因素,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以函数和平面图形位置关系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给学生进行普遍联系、一般转化等唯物思想,在归纳、演绎中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通过给学生相关概念、法则及定理知识,培养学生逻辑抽象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无法解决时,教师要能够耐心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毅力,教育学生要能够不怕困难,知难而上。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讨论交流,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学习,懂得知识分享的精神。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将德育内容融合于数学课堂中不仅是数学学科本身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养成的必要途径。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德育内容加以重视,通过认真研读教材,注重德育目标制定;教师以身作则,注重德育榜样树立;挖掘德育要素,渗透相关德育情感让学生在掌握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基础上,品德修养也得到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姚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教学的实践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9(07):62.
[2] 蔡结稳,吴少军.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7):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