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目标对课堂教学起码提出了两点重要要求:①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②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英语,作为中学课程计划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其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满足这两点要求呢?本人认为有必要从创设小组互动合作条件,促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角度作些探讨。
这里所指的小组互动合作条件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课堂活动主要参与者的学生组成大小不一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内或小组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合作而学得或习得英语条件因素。
这种互动合作条件一旦具备,小组合作学习便可实现,而实现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的课堂起码可以带来四个结果:①每个课堂活动参与者(学生)都将拥有足够的语言学习实践机会;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思维能力;③学生互帮互助的品质和为集体争光的精神将得到培养;④学生人际交往,与人合作的能力将得到发展,竞争意识将得到加强。
稍加分析即知,结果:①恰可满足素质教育关于“面对学生全体进行教学”的要求,它解决了因为班大(这是在中国,尤其是中国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短期内无法改变的实际情况)而使大部分学生因无法享受到老师的提问而得不到语言实践机会(这种机会是外语学习生效的必要条件)的问题。因为课堂一旦启动,被分成若干小组的整个班的每位学生可通过小组互动全作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获得足够的语言实践应用机会。结果①、③、④则可满足“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之要求。可以说,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学会学习的重点是学生变对知识技能被动吸收为主动获取,培养并锻炼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小组互动合作条件,能激发小组合作学习热情的课堂是一个能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个体思维主动性、积极性的课堂。学生正是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中获得了主动汲取新知识的能力,获得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做人的重点是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小组互动条件下的合作学习正是一个主动帮助他人进步的过程。而乐于助人正是一种难得的重要思想品德。同时许多思想品德教育题材,还可通过小组在合作学习中(如讨论、辩论等方式)进行自然的灌输,收到学生自我教育的效果。而且小组间开展的各种竞赛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为小组争光的集体主义精神。学会发展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潜能。互动条件下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个体间不断进行主动自然的交往,不断进行团结协作活动以完成学习任务。因此,一个互动条件下合作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团结协作精神,训练学生交往能力的过程。另外,合作学习过程中开展的各项竞赛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所有这些正是个人发展必须具备的。
由此看来,创设小组互动合作条件,促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基本上能反映素质教育目标对中学英语教学提出的要求。那么如何创设小组互动合作条件呢?可从如下三个方面作些尝试。
1创造小组互动合作局面形成的基本条件
1.1创造宽松活跃的教学环境。我们知道,人只有在没有压抑,宽松自由的环境下才能表现出积极活跃的姿态。要实现学生之间互动合作学习,必须设法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这就要求有一个能使学生感到无拘无束,敢想敢说的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为此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1.1极力促成师生间情感协调。中国传统教育风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学生必须始终服从教师,师生之间规矩严格。学生在教师面前自然不敢“轻举妄动”,在教师眼皮底下进行积极主动自由自在的合作学习,也便成为空话一句。为此教师必须放下“架子”,在生活和学习中与学生打成一片,尽力使自己与学生交朋友;在教学中教师应允许学生犯错误,不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了一些错误而随便斥责人,尽可能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歧视差生;在教学中注意民主,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对一些疑难允许学生通过讨论发表不同意见与看法。只有这样,师生才能相互信任,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促成师生间情感的高度协调。也只有在这种协调的情感氛围中学生才能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1.1.2促成学生间情感协调。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的关键是要让各小组成员之间以及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关系“亲密”起来,消除一切心理障碍,从而达成情感上的协调一致,做到“无话不说”。为此教师在平时要对学生渗透一些同学之间应和睦相处的教育,同时还要有意识淡化同学之间的差距。如尽可能不带着绝对的语气批评人或夸奖人。批评学生时要指出他或她积极的一面;表扬学生时要指出某些方面还需努力。这样学生就不会产生“我远不如他,没能力和他交往”或“我比他强多了,不值得和他交往”的心态,从而使学生之间的关系处于平等和谐的状态,有利于交往的顺利进行。
1.1.3培育学生乐观、自信、豁达的心境。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的最大敌人是学生的自我否定,消极自卑,害怕失败的心理。这种心理会抑制小组中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交往行为,使他不能轻松大胆地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去,小组互动合作学习也就因一方的被动而失去应有的活力。这种因心理障碍制约学习活动的现象,尤其是在以口头交际形式出现的合作学习中表现明显。为此我们应尽可能为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经常失败的学生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同时要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使他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学生失败而处于情绪低谷时,我们要及时对他们进行开导,鼓励他们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培养他们乐观,豁达地承受挫折与失败的能力。
1.1.4尽可能使用电教手段,实行多媒体教学。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环境关键是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从单一呆板、枯燥无味的语言符号学习中解放出来。多媒体手段能直观生动地将学生引入立体的语言学习与应用环境中,自然是个绝妙的活跃课堂环境的方法。
1.2准备必要的知识信息。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是一种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形式。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牵着鼻子”进行,而是依靠自己“摸索”着进行。要“摸索”就得具备两个起码条件:①有“摸”的能力;②有“摸”的对象。摸的能力来自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摸”的对象是新提供的有关信息。因此,在知识和信息方面作些合理的准备,是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条件。为此我们起码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
1.2.1夯实语言基础,掌握基本用法。目前我们最流行的外语教学法是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事实上,小组互动合作学习形式最典型地体现了交际法“以学生为中心,在‘用’中‘学’的原则”。而交际法为人所批评的最典型一面就是它可能使学生在缺乏基本语言应用知识、规则的前提下盲目“交际”(实际操作中很大程度上只停留于听说),结果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如阅读、写作能力等)的发展。因此,在启动小组互动合作学习前必须让他们有一定语言知识基础,如基本的语法知识,基本词汇用法知识以及习惯表达等。否则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互动学习目标也成了“空中楼阁”。高中阶段小组互动学习的效果优于初中,其原因就在于高中学生具备更扎实的语言知识基础。
1.2.2合理提供足够的信息。在为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提供信息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①熟悉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在促成互动合作学习时提供学生熟悉的话题。这些话题所包含的信息是学生熟悉的,在他们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否则他们在互动合作学习中进行信息交流时便会觉得“无话可说”。例如,当我们想通过小组合作训练表达同意(agreement)与不同意(disagreement)的态度时设计的话题最好是诸如“shoul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be allowed to read books about love or fighting and kiling?”之类,而不是“is boxing necessary in the school sports?”之类。因为学生对拳击运动了解甚少,无足够的信息来供交谈使用。②听读领先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一些学生感到陌生的课题。如新教材课文所提供的几乎大部分信息都是陌生的。要让学生通过小组互动合作的方式,利用这些信息材料进行语言应用训练活动,就必须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熟悉这些信息材料(即先输入足够的信息)。让学生“听”可以输入一些信息,但毕竟这只是单方器官感知,所获得的信息很不全面(尤其是广大农村学生,由于客观条件,听力普遍较弱),满足不了“说”“写”的需要。“读”的过程可使学生从视觉上感受信息,那样获得的信息更完整更具体。因此“听读领先,说写跟上”似乎更符合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在组织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互动合作学习活动时,如果让学生听一遍或几遍新材料就要求他们以该材料为依据进行“说”、“写”训练,无疑难以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2在听、读、说、写活动中创设小组互动合作模型
可以说,几乎每堂完整的课都是由听、读、说、写活动共同构建的。这些活动能否在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起决于从事这些活动的学生是否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进行。小组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或许能在激励学生全体参与课堂活动方面体现出它的价值,下面我就在听、读、说、写中创设小组互动合作模型作些尝试。
2.1在“听”的活动中促成小组互动合作。“听”属于信息输入过程。在这过程中,许多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因听不懂而失去兴趣,录音成了催眠曲。有的也可能听不懂又怕老师提他的问,这样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影响听音情绪。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听音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听音竞赛。听后小组成员共同商讨,互相补充,合作完成听力题目,最后由各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答案。这样产生的效果有三:一是听力差的学生消除了怕老师提问后因答不出而丢面子的心理障碍,从而获得好的听音情绪;二是即使对听力失去兴趣的学生也会因集体荣誉感而促使自己努力听一些内容,为所在小组作些贡献。三是因集体完成一项任务而无形中降低了难度,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唤起了学习热情。
2.2在“读”的活动中促成小组互动合作。“读”包括朗读和默读。朗读对话时,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先组内分角色朗读。朗读过程中小组成员对发音、语调作共同探讨,然后各组派代表上讲台共同表演对话。老师对朗读出色的学生进行表扬,这时他所代表的组也因本组成员的成功而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朗读课文时也可先让小组内成员分段朗读,然后选出代表面向全班分段进行表演性朗读。老师对各段朗读者进行评议。默读时也可将全班分成若干个阅读小组,给每个小组同样的阅读练习,让各小组阅读并研讨练习的答案,并促成各组代表争先回答,对回答准确而迅速的组给予表扬或奖励。
2.3在“说”的活动中促成小组互动合作。“说”的活动最宜采用这种互动合作法。它是推行讨论试教学,促成课堂全面交际化最可靠的方法。首先我们提出说的主题(topic),让各小组先围绕主题搜集材料,组织科学的表达方式,并在小组内训练。然后选出代表与他组代表进行表演式口头交际活动,如讨论、对话等。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口才与随机应变的能力。
2.4在“写”的活动中促成小组互动合作。写的活动不仅仅指成篇文章的写作,还包括造句、译句等句型构建活动。在此活动中,我们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然后由小组成员一起集体讨论批改,或小组间交换批改,而后对已批改过的练习作评判性检查。同时也可进行小组集体作文或翻译竞赛,最后评选出优胜合作小组。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依靠自学和集体力量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供适当的控制条件
要使小组互动合作学习取得最佳效果,还有必要对该学习方式提供一些控制性条件。
3.1科学划分合作小组。实施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策略的课堂应敢于打破常规,根据合作学习需要来确定学生座位及课堂组织结构。一般四人(两桌)为一小组比较科学。上课时一桌反向而坐即可迅速成组进行合作学习。另外,小组成员最好按英语水平等次搭配均匀。每组起码应有一人基础较好,以带动全组开展学习活动。同时还应考虑学生性格特征。一般各组都应有个别人性格较外向,否则,学习活动(尤其是听说活动)的开展将会遇到一些障碍。
3.2避免学习课题过于分散。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达到巩固某方面知识或发展某方面能力的目的。因此每开展一次活动前,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活动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并有意识地将学生的活动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不能整堂课不加控制,让学生乱哄哄地从头到尾“合作”下去,否则“合作学习”可能变成了“合作玩耍”,最终什么也没学得。
3.3合理干预合作学习活动。科学的小组互动合作学习必须是在教师精心组织,科学指导下进行的。教师的合理干预是活动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因素。首先,教师布置活动任务后应巡回到学习小组了解合作情况,敦促学生积极行动,适时指出并更正各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对合作不顺利的组应当场进行指导。其次,一次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展示学习成果。对表现好的组和组员进行表扬、鼓励。同时也可就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共同问题作统一的指导性讲解,拓展学生学习思路,改进学习方法。
总之,科学合理地推行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模式是中学英语教学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而作出的有益尝试。它或许能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是素质教育目标下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这里所指的小组互动合作条件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课堂活动主要参与者的学生组成大小不一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内或小组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合作而学得或习得英语条件因素。
这种互动合作条件一旦具备,小组合作学习便可实现,而实现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的课堂起码可以带来四个结果:①每个课堂活动参与者(学生)都将拥有足够的语言学习实践机会;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思维能力;③学生互帮互助的品质和为集体争光的精神将得到培养;④学生人际交往,与人合作的能力将得到发展,竞争意识将得到加强。
稍加分析即知,结果:①恰可满足素质教育关于“面对学生全体进行教学”的要求,它解决了因为班大(这是在中国,尤其是中国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短期内无法改变的实际情况)而使大部分学生因无法享受到老师的提问而得不到语言实践机会(这种机会是外语学习生效的必要条件)的问题。因为课堂一旦启动,被分成若干小组的整个班的每位学生可通过小组互动全作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获得足够的语言实践应用机会。结果①、③、④则可满足“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之要求。可以说,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学会学习的重点是学生变对知识技能被动吸收为主动获取,培养并锻炼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小组互动合作条件,能激发小组合作学习热情的课堂是一个能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个体思维主动性、积极性的课堂。学生正是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中获得了主动汲取新知识的能力,获得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做人的重点是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小组互动条件下的合作学习正是一个主动帮助他人进步的过程。而乐于助人正是一种难得的重要思想品德。同时许多思想品德教育题材,还可通过小组在合作学习中(如讨论、辩论等方式)进行自然的灌输,收到学生自我教育的效果。而且小组间开展的各种竞赛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为小组争光的集体主义精神。学会发展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潜能。互动条件下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个体间不断进行主动自然的交往,不断进行团结协作活动以完成学习任务。因此,一个互动条件下合作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团结协作精神,训练学生交往能力的过程。另外,合作学习过程中开展的各项竞赛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所有这些正是个人发展必须具备的。
由此看来,创设小组互动合作条件,促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基本上能反映素质教育目标对中学英语教学提出的要求。那么如何创设小组互动合作条件呢?可从如下三个方面作些尝试。
1创造小组互动合作局面形成的基本条件
1.1创造宽松活跃的教学环境。我们知道,人只有在没有压抑,宽松自由的环境下才能表现出积极活跃的姿态。要实现学生之间互动合作学习,必须设法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这就要求有一个能使学生感到无拘无束,敢想敢说的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为此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1.1极力促成师生间情感协调。中国传统教育风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学生必须始终服从教师,师生之间规矩严格。学生在教师面前自然不敢“轻举妄动”,在教师眼皮底下进行积极主动自由自在的合作学习,也便成为空话一句。为此教师必须放下“架子”,在生活和学习中与学生打成一片,尽力使自己与学生交朋友;在教学中教师应允许学生犯错误,不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了一些错误而随便斥责人,尽可能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歧视差生;在教学中注意民主,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对一些疑难允许学生通过讨论发表不同意见与看法。只有这样,师生才能相互信任,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促成师生间情感的高度协调。也只有在这种协调的情感氛围中学生才能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1.1.2促成学生间情感协调。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的关键是要让各小组成员之间以及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关系“亲密”起来,消除一切心理障碍,从而达成情感上的协调一致,做到“无话不说”。为此教师在平时要对学生渗透一些同学之间应和睦相处的教育,同时还要有意识淡化同学之间的差距。如尽可能不带着绝对的语气批评人或夸奖人。批评学生时要指出他或她积极的一面;表扬学生时要指出某些方面还需努力。这样学生就不会产生“我远不如他,没能力和他交往”或“我比他强多了,不值得和他交往”的心态,从而使学生之间的关系处于平等和谐的状态,有利于交往的顺利进行。
1.1.3培育学生乐观、自信、豁达的心境。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的最大敌人是学生的自我否定,消极自卑,害怕失败的心理。这种心理会抑制小组中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交往行为,使他不能轻松大胆地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去,小组互动合作学习也就因一方的被动而失去应有的活力。这种因心理障碍制约学习活动的现象,尤其是在以口头交际形式出现的合作学习中表现明显。为此我们应尽可能为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经常失败的学生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同时要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使他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学生失败而处于情绪低谷时,我们要及时对他们进行开导,鼓励他们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培养他们乐观,豁达地承受挫折与失败的能力。
1.1.4尽可能使用电教手段,实行多媒体教学。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环境关键是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从单一呆板、枯燥无味的语言符号学习中解放出来。多媒体手段能直观生动地将学生引入立体的语言学习与应用环境中,自然是个绝妙的活跃课堂环境的方法。
1.2准备必要的知识信息。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是一种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形式。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牵着鼻子”进行,而是依靠自己“摸索”着进行。要“摸索”就得具备两个起码条件:①有“摸”的能力;②有“摸”的对象。摸的能力来自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摸”的对象是新提供的有关信息。因此,在知识和信息方面作些合理的准备,是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条件。为此我们起码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
1.2.1夯实语言基础,掌握基本用法。目前我们最流行的外语教学法是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事实上,小组互动合作学习形式最典型地体现了交际法“以学生为中心,在‘用’中‘学’的原则”。而交际法为人所批评的最典型一面就是它可能使学生在缺乏基本语言应用知识、规则的前提下盲目“交际”(实际操作中很大程度上只停留于听说),结果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如阅读、写作能力等)的发展。因此,在启动小组互动合作学习前必须让他们有一定语言知识基础,如基本的语法知识,基本词汇用法知识以及习惯表达等。否则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互动学习目标也成了“空中楼阁”。高中阶段小组互动学习的效果优于初中,其原因就在于高中学生具备更扎实的语言知识基础。
1.2.2合理提供足够的信息。在为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提供信息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①熟悉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在促成互动合作学习时提供学生熟悉的话题。这些话题所包含的信息是学生熟悉的,在他们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否则他们在互动合作学习中进行信息交流时便会觉得“无话可说”。例如,当我们想通过小组合作训练表达同意(agreement)与不同意(disagreement)的态度时设计的话题最好是诸如“shoul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be allowed to read books about love or fighting and kiling?”之类,而不是“is boxing necessary in the school sports?”之类。因为学生对拳击运动了解甚少,无足够的信息来供交谈使用。②听读领先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一些学生感到陌生的课题。如新教材课文所提供的几乎大部分信息都是陌生的。要让学生通过小组互动合作的方式,利用这些信息材料进行语言应用训练活动,就必须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熟悉这些信息材料(即先输入足够的信息)。让学生“听”可以输入一些信息,但毕竟这只是单方器官感知,所获得的信息很不全面(尤其是广大农村学生,由于客观条件,听力普遍较弱),满足不了“说”“写”的需要。“读”的过程可使学生从视觉上感受信息,那样获得的信息更完整更具体。因此“听读领先,说写跟上”似乎更符合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在组织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互动合作学习活动时,如果让学生听一遍或几遍新材料就要求他们以该材料为依据进行“说”、“写”训练,无疑难以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2在听、读、说、写活动中创设小组互动合作模型
可以说,几乎每堂完整的课都是由听、读、说、写活动共同构建的。这些活动能否在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起决于从事这些活动的学生是否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进行。小组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或许能在激励学生全体参与课堂活动方面体现出它的价值,下面我就在听、读、说、写中创设小组互动合作模型作些尝试。
2.1在“听”的活动中促成小组互动合作。“听”属于信息输入过程。在这过程中,许多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因听不懂而失去兴趣,录音成了催眠曲。有的也可能听不懂又怕老师提他的问,这样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影响听音情绪。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听音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听音竞赛。听后小组成员共同商讨,互相补充,合作完成听力题目,最后由各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答案。这样产生的效果有三:一是听力差的学生消除了怕老师提问后因答不出而丢面子的心理障碍,从而获得好的听音情绪;二是即使对听力失去兴趣的学生也会因集体荣誉感而促使自己努力听一些内容,为所在小组作些贡献。三是因集体完成一项任务而无形中降低了难度,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唤起了学习热情。
2.2在“读”的活动中促成小组互动合作。“读”包括朗读和默读。朗读对话时,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先组内分角色朗读。朗读过程中小组成员对发音、语调作共同探讨,然后各组派代表上讲台共同表演对话。老师对朗读出色的学生进行表扬,这时他所代表的组也因本组成员的成功而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朗读课文时也可先让小组内成员分段朗读,然后选出代表面向全班分段进行表演性朗读。老师对各段朗读者进行评议。默读时也可将全班分成若干个阅读小组,给每个小组同样的阅读练习,让各小组阅读并研讨练习的答案,并促成各组代表争先回答,对回答准确而迅速的组给予表扬或奖励。
2.3在“说”的活动中促成小组互动合作。“说”的活动最宜采用这种互动合作法。它是推行讨论试教学,促成课堂全面交际化最可靠的方法。首先我们提出说的主题(topic),让各小组先围绕主题搜集材料,组织科学的表达方式,并在小组内训练。然后选出代表与他组代表进行表演式口头交际活动,如讨论、对话等。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口才与随机应变的能力。
2.4在“写”的活动中促成小组互动合作。写的活动不仅仅指成篇文章的写作,还包括造句、译句等句型构建活动。在此活动中,我们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然后由小组成员一起集体讨论批改,或小组间交换批改,而后对已批改过的练习作评判性检查。同时也可进行小组集体作文或翻译竞赛,最后评选出优胜合作小组。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依靠自学和集体力量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供适当的控制条件
要使小组互动合作学习取得最佳效果,还有必要对该学习方式提供一些控制性条件。
3.1科学划分合作小组。实施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策略的课堂应敢于打破常规,根据合作学习需要来确定学生座位及课堂组织结构。一般四人(两桌)为一小组比较科学。上课时一桌反向而坐即可迅速成组进行合作学习。另外,小组成员最好按英语水平等次搭配均匀。每组起码应有一人基础较好,以带动全组开展学习活动。同时还应考虑学生性格特征。一般各组都应有个别人性格较外向,否则,学习活动(尤其是听说活动)的开展将会遇到一些障碍。
3.2避免学习课题过于分散。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达到巩固某方面知识或发展某方面能力的目的。因此每开展一次活动前,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活动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并有意识地将学生的活动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不能整堂课不加控制,让学生乱哄哄地从头到尾“合作”下去,否则“合作学习”可能变成了“合作玩耍”,最终什么也没学得。
3.3合理干预合作学习活动。科学的小组互动合作学习必须是在教师精心组织,科学指导下进行的。教师的合理干预是活动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因素。首先,教师布置活动任务后应巡回到学习小组了解合作情况,敦促学生积极行动,适时指出并更正各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对合作不顺利的组应当场进行指导。其次,一次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展示学习成果。对表现好的组和组员进行表扬、鼓励。同时也可就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共同问题作统一的指导性讲解,拓展学生学习思路,改进学习方法。
总之,科学合理地推行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模式是中学英语教学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而作出的有益尝试。它或许能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是素质教育目标下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