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的“第一现场”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ca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枫似火唱金秋,落叶萧然吟凄婉。最是今朝秋来探,遍寻何处晓霜残?
  凉风习习,又是一个秋季。走过了春的稚气蓬勃,看过了夏的热闹繁荣,是时候静下心来,一品秋的成熟妩媚了。秋意浓浓的校园里,桂花的幽香阵阵袭来,落叶用蝴蝶般纤弱的身躯舞出最亮丽的离别,蓝天下身着秋装的莘莘学子依旧不减青春风采……秋,早已温柔地潜伏在我们身边,一点一点地拭去夏日的涂鸦,又一笔一笔地绘出一幅宁静安谧的淡彩画。背上行囊,我们一起去找寻秋的“第一现场”。
  静谧的清晨,一个人悄悄地走出家门。空气里掺杂了凉爽的气息,东方是一片安闲的白色———太阳尚未光临。街道上,已落下不少叶片,慢慢踩上去,细微的碎裂声从脚下传来,我的每一根神经都被激活了,紧接着似火的红便跳跃着映入眼帘。受够了夏的酷热难耐,这仿佛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秋的“第一现场”,在太阳还未升起的清晨。
  回到家中,热腾腾的早饭新鲜出炉,温暖清淡的稀饭取代了夏季冰箱里透着寒气的牛奶,蒸汽氤氲的厨房让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温馨,家的甘甜慢慢地在心中沉淀。秋的“第一现场”,在干净温暖的厨房。
  还未步入学校,馥郁的桂花香便迎面袭来,颇有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气势。深吸一口甜甜的气息,怀揣着甜蜜的梦想,在微笑中走进校园,投入充实有序的学习环境,再懒散的人也会加快步伐,生怕怠慢了这甜美温婉的时光。柔和的阳光,晨练的少年,加上少许轻风,秋日的惬意在不经意间显露无遗。秋的“第一现场”,在朝气蓬勃的青春校园。
  傍晚,落日的余晖早早地收敛了光华,骑着单车,穿过大街小巷,头顶似乎还有几颗暗淡的星。马路上行人川流不息,路灯默默提醒贪玩的孩子:不早了,回家吧。乍回首,已是华灯初上,西边最后的那一点光辉,也消逝殆尽。秋的“第一现场”,在红日西斜的傍晚。
  打开房门,妈妈在客厅静静地坐着,看到我归家,才张罗着做晚饭———怕饭做早了我回來已经凉了。热腾腾的饭菜上桌,滋补的食物占了多数。最合我口味又有营养的饭菜,诉说着母亲的体贴入微。秋的“第一现场”,在母亲的细心关爱里。
  深夜,一盏孤独的台灯,一个孤单的身影,阵阵凉意蚕食着我的耐心。倦意一阵阵袭来,我几乎招架不住,倒上一杯热茶,暖一暖有些冰凉的双手,再次投入奋战中。秋的“第一现场”,在泛着寒意的深夜。
  …………
  不知不觉,行囊中多了这么多秋的“第一现场”。我想秋的“第一现场”,不必刻意追求唯一与精确,因为谁也无法给秋的“第一现场”一个准确的定义。
  我想,秋的“第一现场”,在第一朵桂花绽开笑颜的枝头,在第一颗苹果坠地的果园,在秋风漫卷的街头,在落叶铺陈的草坪……更重要的是,它存在于每一双善于发现的眼中,藏身于每一颗热爱生活的心里。
  热爱生活,美,就在身边……
  教师点评
  这是一篇扣题紧密、于平实中见真纯的佳作。“第一现场”本是个有点儿玄虚的作文题,但它的导向,依然在于引导作者真切地深入生活、感悟人生。本文作者对此把握精准,在有限的作文时间内,立足自我生活,关注时序变迁,准确地破解题意,以时间为序抒写自己对“秋”的“第一现场”的具体体验,生动地揭示出“热爱生活,美,就在身边”的道理,读来颇能引发我们的共鸣。
  作者文笔清新流畅,“慢慢踩上去,细微的碎裂声从脚下传来……”等片段尤其细致入微、细腻动人。(唐惠忠)
其他文献
月光像一根银丝,从半开着的木窗子缝中飘进来,照亮了他的脸。他揉了揉眼,猛地从铺上爬起来,仿佛忆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今天早上,父亲说过,要带他去远方———一个阳光永远照耀着大地的地方。  他推开柴门,父亲果然在门口。  四周静极了。他和父亲走在被猎人踏出的土路上。他有些害怕。除了他和父亲的脚步声以及偶尔几声蛐蛐儿的鸣叫,再也没有别的声音。夜,像一抹化不开的墨,又浓,又重。  他和父亲穿梭在密密匝
雪是什么时候开始下起来的,我已经记不清了。母亲在半夜里翻身,在沉寂的夜里忍不住大声咳嗽。大半夜的,风轻轻推开虚掩的窗户,屋子里越发清冷,母亲帮我盖好棉被,又走回自己的屋子,然后传来一阵轻微的咳嗽声。窗外的天空低垂,风更加凛冽起来,我静静地躺在夜里,毫无睡意,看着窗外。窗外的天空慢慢地变亮,我感觉雪就要落下来了。  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又睡过去的,母亲什么时候起身的,我也不知道。雪要落下来了,母亲
什么是个好?每个人对好的定义是不同的,也许是美丽的景致,也许是内心的和谐。对于我来说,“好”这个字意味着我练习书法这些年的经历。  七岁那年,我第一次认识到汉字之美。那天,妈妈带我到一位姐姐家做客,姐姐当时正在练习书法,她皓腕轻抬、笔走龙蛇,那些古板僵硬的方块字便仿佛被注入了灵魂一般,一个个活了过来,每一个笔画都在律动着。我马上被吸引了,央求妈妈送我去学书法。  书法培训班的第一堂课,老师教我们写
昏黄的路灯光映照着归家的路,我在门口徘徊,焦急地等待迟迟未归的母亲。  我不安地望向远方,努力寻找那个熟悉的身影,但一无所获。“这都出去一下午了,该回来了呀,也不知道干什么去了?!”我一邊抱怨,一边担忧。  行人越来越少,不时有几辆汽车从我身边驶过。月亮悄悄爬上了树梢,天上的星星也渐渐多了起来。唉,真是漫长的等待!已数不清有多少陌生面孔从我面前经过,有多少辆汽车从我身边疾驰而过,我只知道,我越来越
午休的铃声传来,校园渐渐热闹起来。  以前都是妈妈接她回家吃饭。她早已按捺不住回家的渴望,背上书包匆忙跑下楼。明媚的阳光直射下来,她抖了抖肩膀,把书包顶在头上遮阳,站在校门口望眼欲穿地等着妈妈。十几分钟过去了,她耐心地和来来往往的熟悉的同学打招呼,向认识的家长们问好,可就是看不见最熟悉的身影。  她把顶在头上的书包放在地上,一遍遍跟认识自己的家长打听。终于,焦虑至极的她跑回教学楼,跑上四楼,因为站
我小时候是在爱达荷州的祖父家度过的,祖父是一个非常快乐的人,我跟着他学会了很多东西。  有一次,我跟随祖父坐轮船前往刘易斯顿,登船前,我发现那个检查员只是机械地打开乘客的行李,检查里面的物品,检查好了又将行李还给乘客,始终像僵尸一樣面无表情。我轻声地对祖父抱怨:“你看他的神情,看上去似乎憎恨眼前的每个人。”“这不能怪他,他长期做着这种枯燥乏味的工作,势必不会有好心情。”祖父想了想又说,“不过,我会
鱼说:“你看不到我的泪,因为我在水中。”水说:“我感受得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中。”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我是跋涉的过路人,偶然走入你多彩的生活,偶然与你同行于春天的曠野,偶然被你心底的善良与爱感动。当时光如沙般转瞬即逝,这份深埋于心底的感谢,我只想用朴素的语言说给你听。  犹记得初次见你时炫目的日光,柔和的夏风,你的绿色军装映入我的眼帘。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平易近人的微笑,你悄悄走近
读书与旅行,是我们礼遇历史、触碰文化的最好方式。  文字肆意流淌间,我们深入文化的精髓,跟随其兴起、辉煌、沉浮抑或衰微,品读文化这几千年炼就的气质;山河锦瑟流连中,我们跨越时空维度,在直击心灵的视觉碰撞里体味文化的厚重感,洞察文化的生生不息与传承发展。每一次翻开书籍的扉页,踏上奔赴远方的征途,都是行者无疆的快乐之旅。  记得少时泛览《文化苦旅》,独对《黄州突围》一文印象深刻:大文豪苏轼迈着踉跄的步
少年都爱标榜自己的成长,而说起我的成长,曾经贴在我家墙上的白纸黑字的家规便又浮现在眼前。虽然它已经被撕去,但是对我而言,它不仅伴随我一天天长大,更影响了我对家的认知,见证了我对爱的理解。  那条家规,很简单———谁最后一个吃完饭谁洗碗。它源于我小时候总是边玩边吃。  事实证明,这条家规的效果相当显著。从那以后,饭一上桌,我便冲上去狼吞虎咽,吃着吃着,一杯水便摆在我的碗边,映出我滑稽的样子。抬起头,
教育  “看见”真实的世界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包容、认同,非一日之功,亦非一己之力可达。可技术的进步,给更多人提供了被‘看见’的可能。那些原来沉默的大多数,可以不再沉默;那些原来普通的人,可以不再普通;那些原本平凡的东西,可以不再平凡。去体验、去感受、去交流、去求证。看看古老的手艺如何惊艳时光,看看翩翩少年如何发愤图强,看看耄耋老人如何白头偕老,看看芸芸众生如何逆风飞翔。”这是某个短视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