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贴学生实际需求 合理设计学练内容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ion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关注学生差异,调整学习菜单
  现象:通过了解,本次授课班不是借班,而是执教教师自己的学生,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统一的场地和器材进行练习,在课例展示中未发现教师根据学生差异设计不同的场地和器材,而是采用统一的练习要求、器材进行学习。
  思考:《课标》中指出: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和需求外,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程度,哪些学生还有哪些不足,学生还需要哪些方面的提升。在备课过程中,教学除了要备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更多的还要备学生,通过日常的了解和交流或者访谈和调查,了解学生的需求,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技能。
  改进建议1:基于自己的教学班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前提下,对场地器材进行调整。如,可根据学生的性别、身高、运动能力等差异设置不同高度的网,以尽可能地满足所有学生。
  改进建议2:根据学生技术运用能力的差异,可设计不同的菜单学习要求,以满足学生需求。如,针对学生掌握技术熟练程度、弹跳能力等设置组合练习、加高拦网等一定难度练习的菜单,以让每名学生都能得到提升;也可在“2对2”隔网比赛环节扩大场地或增加人数,以提高学生正面上手传球水平。
  二、运用挑战情境,增加学习难度
  现象:执教教师采用讲解——示范——巡视纠错等方法进行教学,学生根据教师布置按部就班进行练习,整堂课学生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但是学生主动探索、积极练习方面没有充分体现。
  思考:如果学生在课堂中,仅完成了学习的内容,在身体和心理方面没有发生碰撞和激荡,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只会随着练习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在本次活动的评课中,观摩教师也提出了这些观点。在设计及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教学方法进行剖析,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学练情境,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设计教学内容,在每名学生已有的基础上拓展和提高技战术的水平。
  改进建议:创设更适合学生挑战的情境进行学练,学生的学习不能满足于完成任务,而是通过学练,身心都能得到锻炼和提升。如,在“网前自传传高,拨球过网,对面同伴接住”环节中,可提出高度、远度、左右点的接球要求,适当增加垫球或者传球的难度,增强学生移动接球的能力。在组合练习中,可通过接抛球 自传传高 拨球过网后继续垫球 自传传高 拨球练习,看哪组不掉球,最多能达到几次才掉球,提高学生垫、传、拨的熟练程度,同时培养学生间的合作能力,运用合理的技战术赢得比赛的胜利。
  三、变化攻守情境,增强比赛能力
  现象:在基本部分,教师设计了组合练习及“2对2”隔网比赛,从技术上看,发现部分小组还未达到能进行比赛的程度,而有的小组动作熟练连贯,但限于场地和人数,比赛浅尝辄止。
  思考:球类项目的练习,需要真实情境的创设,学生通过一定的单一动作练习和组合动作练习后,如果没有比赛或者综合活动,会减弱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在比赛中,学生将所学技能充分运用,学生感到学得有意义。但如何通过比赛,通过怎样的比赛进行至关重要。在课例中,一些小组已经具备了比赛能力,能够运用所学技术进行“2对2”隔网比赛,而一些小组垫球和传球还未熟练掌握,未达到比赛程度时进行“2对2”隔网比赛,就会减少这部分学生的比赛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在比赛方面进行调整和变化,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組织比赛。
  改进建议:由于学生能力的差异,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设计不同的攻守情境,切实提高每名学生现有的水平。针对传垫球技术熟练的小组,组合上可以增加发球环节,可采用“2对2”或“3对3”隔网比赛,可将比赛场地进行调整,可将相邻近的场地合2为1,2个网架合2为1,增加场地的宽度和网的高度,加大学生攻守的面积和高度。针对传垫技术较差的小组,可以通过2名学生1组传垫达到规定次数再进行进攻(拨球)的方法,逐步提高个人和小组传球和垫球的能力。
  四、融合体能练习,增强综合素质
  现象:在基本部分的最后环节,教师用网上传递球的方法组织学生练习体能,以此锻炼学生的下肢爆发力和身体协调素质。此时设计体能环节,不少观摩教师感觉有些突兀,欠缺整体感。
  思考:《纲要》要求单元须从“技术”“体能”“运用”3个维度视角下进行构建,指出了体能设计在单元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课例中,教师单独拿出体能练习组织学生练习,笔者认为,应该将体能与其他练习相结合,即将体能练习融入到组合练习中,这样处理教学内容更合理,更切合学生学习的实际。
  改进建议:可设计2名学生1组进行“1名学生抛球,1名学生网前传球” “1名学生抛球,1名学生后场垫球” “1名学生抛球,1名学生拨球”的组合练习,几次后交换练习,增加学生移动的距离,加快学生移动的速度,并衔接好网前弹跳的节奏,切实提高学生下肢力量和快速移动的能力。也可将体能融入到比赛中,以增添课堂氛围。这些练习须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不可过分强调远、快、高、多,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能。
  五、设计问题情境,加强师生交流
  现象:在课例中,学生在教师巡视中练习,但教师没有指出学生在练习中的问题;教师有讲解,但没有答疑。总之,整节课师生之间的交流较少,基本上以教师讲解、学生观察示范或者静听教师讲解为主。
  思考:课堂是师生的课堂,师生在交流中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力,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才能真正发现学生还有哪些疑问。教师将设计问题和教会学生问问题作为与学生交流的媒介,教师可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出发,找到学习中的障碍,设计问题,从而引发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不让体育课堂成为哑巴课堂。
  改进建议1:在课例中,教师小组巡视次数较多,时间也较长,教师可在巡视中发现问题,然后在集中讲解时将学生练习时的共性问题抛出来,以引起学生的关注或者提出解决的办法。
  改进建议2:教师也可在课前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练习,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在攻守环节中,教师可以用“如何传准抛来的球”的问题,引出准备姿势、快速起动、球在额前上方等动作要求。又如,在组合练习体能环节中,设计可以引出“什么是抛‘空位’”“哪里是‘空位’”的问题,最终根据学生站位和移动能力促使同伴快速移动垫球和传球,从而更好地衔接传垫动作。
其他文献
一、坠球机介绍  坠球机是网球教学中重要的教具之一,它可以代替教师人工喂球工作,保证每次落球点的准确性与统一性,不仅有利于组织大班教学、降低教师教学难度,同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坠球机设备分为支架、装球器和滚筒3部分。装球器是核心机构,长0.59m、宽0.49m、高0.54m,使用时需安装在支架上。支架高度可调高低,最高可调至2m,滚筒共2只,每只长度约1.3m,安装在装球器两侧。坠球机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北京市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首都学校体育工作向科学化发展,提升广大体育教师和体育教学研究人员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加强高等学校与中小学体育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借鉴,形成体育与健康学科良好的科研氛围,2018年12月8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市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和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承办的
一、投掷学习单元构建的依据  George Graham明确表明了运动必须思考的几个范畴:最内层的分类,也就是位移性动作技能、操作性动作技能和非操作性动作技能;各种动作技能的内容性规定,如,可操作性动作技能有投掷、持球等;动作技能的可能性变化,如果技能轮按照箭头的方向向左或向右转动,动作状态就会发生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是动态的变化,如,位移性动作的跑步是单纯的位移动作,如果联系运球,这种位移性动作便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审议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许多任务和方案,最终都要通过课程改革落实到学校中,落实到课堂中,落实到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上。”要抓好“三个落实”,坚持和创新体育教学研究,尤其是体育校本教研至关重要。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和“在学校中”的研究。体育校本教研是以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武器,以学校体育领域内发生的现象
一、指导思想  本课贯彻“健身育人”的学科理念,根据高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能力,结合学校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将合作学习贯穿于整堂课的学练之中。首先,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体现学生主体性学习地位的同时,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将高难度技能项目的教学简单化、趣味化。其次,教师注重教学推进和学法指导的给予,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模仿,培养主动学、练的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与其体能状况紧密相关,而良好的体能是通过持之以恒的锻炼获得的。可见,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发展的优劣关系到运动技能学练目标的达成,关系到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高低等。课堂中如何有效发展学生体能,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在此,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有效提高学生体能的策略。  一、关注身体素质敏感期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速度、力量、耐力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并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将知识点的教学置于复杂情境之中,引导学生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体育与健康实践中的问题。”可见,探究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
一、案例背景  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以学定教为理念,使每个学生受益。参照《江苏省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南》,基于蹲踞式跳远对学生的能力考量以及对教学重难点的分析,采用了体验—练习—分层PK—展示—拓展的学习路径,以游戏体验助跑节奏,通过限制性教学法,推动学生学习助跑、起跳动作,以分层PK、展示的方法来巩固提高。层层递进的设计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增加了趣味性。  二、案
在小学体操技巧类动作的学习中,如果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往往较难掌握动作,而且技巧动作有一定潜在的危险性,如果辅助教学手段的选择与运用不合理,可能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也不利于动作技能的掌握。如何在体操教学中基于儿童的立场合理运用辅助教学手段,是值得每一位一线体育教师研究的。以下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切身体会和思考。  一、紧扣体操教材的关键点,合理设计辅助练习  在实际教学中,辅助练习的设计难以
编者按:2019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2019年9月,北京、天津、辽宁、山东、浙江和海南6个省市,将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版高中教材。教材是课程标准在学校课堂教学层面得以落地、落实和落细的具体载体,是教师教、学生学的重要教学资源。全面了解、吃透和把握好教材,对于加深理解和掌握课程标准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