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茗香话响杯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CHERY68050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坊间有卖茶具者,一日摆卖茶具一套,其杯阔口高腰,隐然有名士之风,杯身作幼白之色,上用蓝色浸染出游鱼一双,识者谓其有范安仁《鱼藻图》意。后寻得此杯来历,竟是源自宋朝,有名曰“响杯”。
  当初听到“响杯”的名字,总是觉着有点耳熟,后来记起我住在一个古老小城里的奶奶,时常到老家巷口的福德老爷跟前掷杯,用两瓣腰子形的木头,往空中一扔,若是运气好,一上一下,便是掷得“响杯”,乃上上签。因此莫名地对这“响杯”有些好感起来。
  这个“响杯”,名字来历明显是出于它能发声。“茶水置于杯内,用手指轻磨杯口可发出祥和之音”,水入杯中便能发声,这种制作工艺可能是利用陶瓷与水之间产生的共鸣,因为并没有找到特别清楚解释这种现象的记录,所以我也搞不清楚什么原理,但这一定是一种高级工艺,响杯之所以珍贵,应在于此。
  至于什么是“祥和之声”,看了几则大同小异的记录,当然可能都是互相转载的。这祥和之声,莫不都有一个功效,就是能使人“财源广进”!呵呵,真是大煞风景啊,莫非这响杯的声音,就是铜钱叮当的响声?
  茶道乃是雅事,虽然我知道没有钱自然喝不起好茶,用不起好茶器,可是喝茶之际想起那叮叮当当的铜钱之声,那可糟糕之极,还有沾上铜臭之虞,未免有些扫兴。当然所谓的故事传说,很难讲不是卖陶瓷的奸商作出来的,卖时振振有词,财源广进啊,而且还是财神托梦呢!潮人多数善贾,发财之心既起,这茶道之雅,便得稍息,于是便中了那奸商之计了。
  我们工夫茶有“滚杯”之法,这响杯如若指旋能响,则滚杯之际,叮当之声不绝于耳,那岂不是茶杯一响,黄金万两?乖乖龙丁冬,不知道的还以为哪家又开老虎机了呢?一笑。
  故事归故事,具体说到这套响杯,确实造型古雅,有文士之风,单看外形,和发财可绝对联系不到一块去。再来提一下工夫茶杯选择的四字诀:小、浅、薄、白。按照这四字诀,我就觉得响杯并不符合“浅”字一诀,响杯下窄上宽,需高腰方能显其卓然不群,如若一浅,则腰如水桶,风韵尽失矣!
  那此杯为何又不符四字诀了呢,我个人觉得,应该和它出自宋代有关。根据陈香白所著《潮州工夫茶》一书,茶道一门,始自唐代,唐人饮茶,乃是煎茶,饮茶却是要用碗。大碗喝茶,呵呵,有点奇怪。茶碗最好就是那种青花瓷碗,越州出产,色青汤亮,怪不得诗人说“七碗喝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喝了七碗人都快饿昏了,此乃腹中无物之象也。
  到了宋代,这个喝茶就不用煮的了,用冲的,叫作“斗茶”。也还要把茶磨成粉末,用沸水冲来喝,和去戏布袋喝凉水差不太多,还要讲究这个茶上面要浮起鲜白的汤花,而且经久不散的,才是好茶,然后再敞开大喉,一饮而尽。看看,这时候的茶杯,那时不用碗了,用盏,如果运用四字诀制作,怕要被宋人一把扔到垃圾堆里去,所以,响杯如果出自宋朝,它必定不浅,而且是绝对不能浅的。
  说到四字诀,就再胡说一下。小浅薄白这四字,我觉得薄字不是很有道理。不薄不足以起香,这个是如何说法啊,难道茶香要透过杯壁才能到达我们可怜的鼻子底下吗?这个俺是百思不得其解,况且杯薄烫手,冬日饮茶,更容易散失热量,有茶经说杯,另有讲到“质厚为佳”,因厚则难冷也。所以我觉得,茶杯之薄具观赏之美,薄而如纸,洁白似玉,看则好看,用则尚有微瑕。
  生于光绪年间的著名潮学学者翁辉东,以著《潮州茶经-工夫茶》在茶道中负有盛名,其中对响杯大是不屑,他说:“近人取景德制之喇叭杯,口阔脚尖,而深斟必仰首,数斟始罄,为讲工夫茶者所摒弃”,此之喇叭杯,说的不就是这个响杯吗?
  如果翁辉东所言喇叭杯就是响杯,则更能证实响杯并不是专为潮汕工夫茶之所制,也解释了近年并不流行的缘故,茶道名家所摒弃之物,自然不会风行了。
  茶道名家所推崇之茶杯,乃曰“若深杯”,所谓若深杯,是指康熙年间制作的杯底有书“若深珍藏”的茶杯,一般白地蓝花,底平口阔。我不是古董收藏家,也就不曾看过这种珍品,在某个网站看到图片,就并不觉得特别的有美感。
  若深也不知是人名还是堂号,杯虽以此传名,却无人知晓来历,也从来没有一个工场敢叫“若深”的,这是一奇。另外一个让我觉得奇怪的,是这个若深杯的图案,多以虫鱼花鸟居多,装饰性强于艺术性,此杯如此得到茶人推崇,实在不是我在这里能够凭空想像得出原因的。
  茶杯上的图案,对一个茶杯的好坏,具有最直接的影响。枫溪有一名杯叫做“白玉令”的就有一则故事,该杯制作者把烧制好的杯送给画家关山月,第一次杯壁上烧了个鱼虾图,关山月一瞧,就给意见了,说这喝茶是一高雅的休闲,茶最讲究的是清香,你杯上弄了鱼和虾,画得越逼真就越糟糕,让我觉着老是有鱼腥味啊。这师傅一听,在理啊,于是回去就改了,烧了一个彩蝶图。关山月也不满意,这蝴蝶看起来漂亮,可是是昆虫啊,全身都是细菌,想起来浑身不自在啊。师傅回去苦思冥想,最后决定,干脆就不画了,素面朝天,这样一来,更凸现枫溪瓷之洁白如玉,关山月大悦,乃名之曰“白玉令”,这正是美学中的减法,一加不如一减,既没有合适的图案,那就不如白玉无瑕。
  响杯上的游鱼则是佳作,确实,《鱼藻图》的笔法深得中国画的精髓,画面不见水波,而如浮游自适,意在画外,用之于陶瓷,实在是再妙不过了。此杯中鱼必成双,而绝不多画水、藻之类,杯身又高,空间很多,显得游鱼自由自在,恰如饮茶之心态,俯仰自如,此种杯与画意,深合中国文人之心意,所以尽管非工夫茶之最佳杯盏,仍不失为一佳品。
  网络上有台湾三希陶艺的响杯产品,制作就更是精良。有一种色如温玉的,杯壁有一圈圈小小的暗纹,此外别无其它装饰,内敛而暗藏光华,比之鱼藻图又高上了一层。
  顺便说一句,三希堂是皇宫中乾隆收藏书法精品的房间,蒋介石退往台湾的时候,把清宫中的珍品收走了不少,特别是瓷器,许多稀世精品,现在均在台湾故宫中收藏,所以台湾出品,杯底复以三希为记,便让人想起皇宫馆藏,此一箭而几雕,此杯价格不往上冒升,实在是没有道理的啊。
其他文献
公元1391年9月,明太祖朱元璋下诏,罢贡北苑龙凤团茶,改贡散茶。从此,在宋代被奉为“茶中至尊”的北苑龙凤团茶退下了它自南唐末期到明初长达四百余年的贡茶宝座。曾有千年茶都之誉的建州北苑,渐渐从版图上消失。  可幸史不绝书,后人仍能在文献记载中屡遇“北苑”之名,不断看到备极称羡的诗痕墨迹。但自北苑贡茶一夜间被废黜后,有人即对它的身世提出疑议。如沈括便认为:北苑不是地名,北苑茶指的是江苏金陵的茶……如
期刊
去年秋天,瑞典人再造的一艘仿古商船哥德堡号,沿着原来古老航线重温了一次海上的“丝茶之路”,来到中国广州、上海和舟山,成为当地一个别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引发了人们异常的热情与关注。  哥德堡号是瑞典最豪华的超级商船之一,1745年哥德堡号第三次从广州启航返回瑞典触礁沉没了。1993年,新的东印度公司成立,负责实施新歌德堡号的建造。公司首任经理乔真·盖博里森说:“在人类发展历史中,力量、冒险精神和金钱曾
期刊
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她发端于神农,成于唐,继与宋,盛于明,是太平盛世时,达官显贵、文人雅士们修身养性的清雅时尚。  时过千年,重逢盛世,茶道这一古老国粹又获新生并进入寻常百姓家。  “南方有嘉木,八闽茶故乡”我们的《海峡茶道》正是在这两岸和风的吹拂下应运而生的。  道可道,非常道。作为国内第一本茶道杂志的创办者,我们除了惶恐,还是惶恐,中国茶道博大精深,意蕴悠长,我辈穷其一生也不敢拈花微笑。
期刊
茶与罂粟,一场天使与魔鬼的战斗。  当他把种植有机茶的大茶场、制茶的大茶厂选定在地处老挝丰沙里省这个世界毒品产地 “金三角”的一角后,他的生命就时时刻刻受到来自毒枭毒贩们的威胁。因为在“金三角”丰腴油润的大山洼里扩种一亩茶树,几乎可以说就减少了一亩罂粟田。现在他的茶场已经扩展到了10000亩,而且还在一天天地扩展、挤占罂粟用地,大有全部挤赶百年老住户——罂粟之势。无怪那些深谋远虑的毒枭们开始忐忑不
期刊
认识铁观音不过是最近几年的事情,然而,随着对茶知识了解的加深,就越会发现,认识一种茶甚至于比认识一个人更难。比如,认识铁观音,即使做了多年茶叶的老茶人,也断不敢宣称完全了解这种原产于闽南安溪的茶叶。也许正是出于这种不足的底气,使我不敢去品评这无愧于中国十大名茶的一大茶类,而只能从一个我所熟悉的市场或品牌的角度说出我的一些看法。  说到中国功夫茶,那便是乌龙茶了。而在乌龙诸茶中,市场做得最好的莫过于
期刊
有朋友积攒了一些钱,想开间茶叶店,在茶叶市场转了几天,可心里总是拿不定主意。   近两年各地茶市逐渐升温,据一家茶店负责人介绍,目前就福州就有大概3000多家茶店,竞争很激烈。有赢利的,也有亏本的,据福建省农业厅茶叶推广研究员刘宜渠介绍,福州茶叶店70%是稳定的。也就是说,大概有30%的茶叶店是亏本的。所以想开茶叶店,还得认认真真去走访考察一番。  茶叶作为一种特殊商品,除了它的饮用保健功能,还能
期刊
在福州闹市区的钱塘巷,有一座老房子,年纪很大了,它很精巧地坐落在路边。这座老房子现在开始卖茶了。  茶庄的主人黄曙光给这座老房子取了个名字,叫“隆泰昌”。隆泰昌,寓意兴隆、康泰、昌盛,它大俗大雅,有着百年老字号特别的感觉。这座茶庄主营陈年的老普洱,而店里珍藏着的一份250g普洱,竟也有百年的历史了。    最不像茶叶店的茶庄    即使在远处,也容易被隆泰昌茶坊门前的一个个性的小庭院所吸引。庭院布
期刊
案头香茶,琵琶绕梁,香烟袅袅,提笔写下“茶·禅·生活”几个字后,久久不能行文,陷入那清净深远的境界中。扪心自问,自古茶事博大精深,禅宗神机,岂是我辈所能拙言陈述。后想,世人皆凡人,我也凡人,但借生活赋予我的那点悟性,也斗胆妄言二三吧。  我羡慕古人“寒夜客来茶当酒”的优雅礼敬,更时常梦回萦绕“临山傍水,茂林修竹,陋室茶香,香炉紫烟,幽兰清心,抚琴自乐,与君品茗,赏景,赋诗”的恬静愉悦、超然物外的脱
期刊
茶饮到一定程度,便要讲究境界。第一是识茶。中国茶品类繁多,各有特色。饮者的最起码功夫,要一尝便知什么茶。至少也要懂得花茶、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的区别。其次便是要分辨得出茶的优劣。茶的品质差别极大,也极细。同是绿茶,龙井与碧螺春有差别;同是龙井,特级与一级有差别;同是乌龙茶,岩茶与铁观音有差别;同是岩茶,本山与外山有差别。虽然不必如专业茶师那么精确,至少也要闻得出香型,喝得出醇厚浅薄,这才能品出
期刊
能以一叶之轻,牵众生之口者,惟茶是也.    小小的一片茶叶,伴随了人类数千年.引得苍生向它低头。究竟是茶的什么牵引着人们,没有人说得清道得明。因为不清楚,所以你一言,我一语,茶在众说纷纭中变得复杂起来,于是就有了茶道。什么事一但和“道”沾上边,那麻烦可就大了,老子研究这个东西一辈子,最后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他老人家都没搞明白的问题,我就不跟着费神了。说说自己为什么陶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