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全”和“都”的偏误

来源 :资治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语的虚词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全”和“都”在语义和语用上有很多相同点,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依然有细微的差别。正是由于这些细微的区别,会造成留学生在这两个词的使用上出现偏误。本文首先分别介绍了“全”和“都”的用法并且对比它们的用法,其次在基于HSK作文预料库的基础上进行语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留学生在这两个词上出现偏误的情况,并简述偏误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全;都;偏误
  一、“全”和“都”的用法
  1.“全”的用法
  “全”作为副词主要分为:范围副词和程度副词。
  “全”作为范围副词表示范围内无例外,用法如下:(1)概括的对象放在“全”之前;如:稻子全收完了。(2)“全”所概括的对象可以任指,疑问代词用在“全”后;(3)“全”还可以用在让步状语中,放在不论、无论、不管后面,如:“无论唱歌还是看电影,我全喜欢。”
  “全”作为程度副词,表示程度上百分百的,用法如下:(1)可以用来修饰形容词当定语,如:全新的电视;(2)修饰动词,对动作程度的限制。如:他很努力,全身心奉献在事业上。
  2.“都”的用法
  “都”作为副词,和“全”的意思相当:(1)表示总括全部,所总括的对象也是放在“都”前面。比如:你们都60岁了。(2)所总括的对象也可以用任指的疑问代词;如:怎么办都可以。(3)疑问句中,主语(总括的对象)放在“都”的前面,如:你都说了些什么?(4)可以和“不论、无论、不管”连用;(5)与“是”字连用,说明事情的原因、理由。
  3.小结
  由此可以看出,“都”和“全”的用法很相似,都可以放在概括的对象之前,表示整体性,可以互换。
  但是他们在用法上有些差别。首先在表达范围上,《对外汉语教学释例201例》中指出“全”强调的是事情的全部,它前面有个确定的范围。如:“这些东西我全喜欢。”中,范围就是全部的这些东西;而“都”强调的是事物之间的相同性,如:“谁都不想去那。”中表示的是所有人都一致地、相同地不想去那。
  二、偏误分析
  1.理论依据
  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而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
  2.“都”的偏误类型
  (一)遗漏
  遗漏就是在一个句子中本该用到的某个成分时,漏用了这个成分。遗漏是四种偏误类型中,出现率最高的。例如:
  ?大家没水喝了。
  ?大家会这样的啊,你假如要管我的话,每个人要管的。
  留学生在上面句子中该用“都”的地方,都漏用了。例?、?表示大家毫无例外,需要用上“都”。
  (二)混用
  混用是指把两个相同或相近的单位相混淆,用错了地方。“都”和“全”在总括性上很相似,所以留学生学习汉语“都“的混用偏误主要发生在与“全”混用上。例如:
  ?对这种现象,大部分人全感到非常不满。
  ?他什么全不想吃。
  3.“全”的偏误类型
  (一)错序
  “全”的位置是留学生学习“全”的难点,句子稍微复杂一点,全的位置就会被运用的不当。例如:
  ?创始人当然没有人指导他,而靠全自己的力量做事,有的时候失败,有的时候孤独,但是有了信心之后什么都不怕。
  ?在是全女生的班上,本性是怕羞的她们以为咱们是同类,就能随意行动。
  ?他们的观点全不是无理的。
  (二)漏用
  ?每年不是全班第一名,就是班第二名。
  ?在世界上有几个人能满足自己的生活、职业呢?
  三、产生偏误的原因
  首先,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即母语的使用习惯会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并对其起到积极促进或消极干扰的作用。当母语的某些语言项目与目的语的语言项目相差很大、或者相似的时候,母语的某些语言习惯会对目的语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叫母语的负迁移。其次是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泛化。“全”和“都”的错序偏误说明了这一点,规则是“全”和“都”应该放在被概括的对象的后面,例如:大家全来上学了。学生们都完成了作业。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如教材的问题,对“全”和“都”的用法和具体语境解释的不细致;还有教师教学的问题,教师解释的不细致,在“全”和“都”的讲解上可以进行辨析,在解释语法点的时候可以多补充并且做恰当的练习。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彭小川.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作者简介:曾素玲(1994),性别女,籍贯江西省赣州市,黑龙江大学学生,在读研究生,汉语国际教育方向。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写作中的词汇运用还有待提高,写作是考查外语学习者综合知识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而词汇运用在高考写作中的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由此可见,学生在写作中的词汇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如何提高学生在写作中的词汇运用能力,我们尝试过机械的背诵方法,但是结果发现,这些方法单调,枯燥,收获甚微,因此,在写作中运用重复性写作来提高高中学生学习词汇的能力  【关键词】重复性
期刊
【摘要】任务型语言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它的独特优势占据了当今英语教学的主导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本文在分析任务型教学法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构成步骤,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在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任务型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学  一、引言  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思路是最近20年来交际思想的一种新的发展形态,它把语言应用的基
期刊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2005-2013年的面板数据建立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人寿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GDP和人均储蓄年增加额可以显著的促进寿险需求,但前者的促进作用有减弱的趋势;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总抚养比和教育水平均局部的影响寿险需求,且前二者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后者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从总体上看,城市化水平和通货膨胀对寿险需求的影响不是十分明显;城市化水平和总抚养比还只是潜在的
期刊
【摘要】高中英语写作是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反映,在高考中占有相当比重。但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很多学生写作水平徘徊不前。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下笔困难、表意不清、要点不明、文句不通、汉语式英语、语言、词汇档次低、语法错误、可读性不强等问题。因此,在高中阶段,应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英语写作上下功夫,注重对学生书面表达的有效训练。本文将根据高中英语写作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
期刊
【摘要】我国现行可再生能源立法中有关经济激励的规范,主要通过设立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发放财政贴息贷款和实行税收优惠的方式促进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但目前存在如《可再生能源法》相关内容可操作性不强、行政法规或部委规章缺失,地方立法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通观全球,各国政府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采取的激励措施各有所长,但总结起来大致有三类:税收支持、金融支持、政府财政补贴。建议完善《可再生能源法》、出台相关行政法
期刊
【摘要】法律原则适用的问题是理论争论的焦点,但对于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实际运用却未引起足够的关注。诚实信用作为民法的“帝王条款”,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在多种情形下被法官广泛适用,但其适用的过程和结果,存在着裁判缺乏论证说理和裁判结果极不确定等不可忽视的缺陷,因此,有必要对诚实信用原则在个案中的适用加以严格限制。  【关键词】法律原则;诚实信用;司法适用;限制  法律原则是法律的基础性真理、原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元认知策略,阐述了这一学习策略在初中生词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元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对学习任务的计划和监控,以及对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元认知策略在初中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包括计划策略的运用、选择注意策略的应用、监控策略的运用以及评估策略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英语词汇学习;元认知策略  英语语言教育学家Wilkin曾说:“没有语法,人们能说的话很少;没有词汇,人
期刊
【摘要】词汇是构成语言的重要成分,在整个语言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了新课标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探讨了在这种要求下如何有效地提高词汇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英语教学;词汇  教育部颁发的《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013)中对词汇的分级目标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中八级词汇目标要求:能运用词汇理解和表达不同的功能、意图和态度等;运用词汇描述比较复杂的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
期刊
【摘要】可教性假设于上个世纪末被提出,丰富了二语习得理论,对于实际的二語教学有很大程度上的指导作用。本文旨在通过介绍可教性假设,探究当下教育体制下,该假设对于初中英语实际教学的启示。  【关键字】可教性假设;二语教学;初中英语  一、引言  语言习得分为自然环境下的语言习得和课堂环境下的语言习得。一般人的母语都是在自然环境下习得的,多数人习得第二语言或者第三语言都是在课堂环境下完成的。随着社会发展
期刊
【摘要】随着“个性化教学”观念在外语教学中的流行,课堂中正经历一场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的变革,一些研究者开始从学习者的角度研究外语教学。学习者的个别差异是影响学习效果和结果的重要变量之一,但在以往的研究并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学习风格是学习者个别差异中特别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对学生和教师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讨论了相关的学习风格理论,希望教师可以在外语学习中培养学生适合的学习风格进而促进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