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分类号】G623.22
语文是一切学科学习的基础,而识字又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识字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成人眼里,识字是并不复杂的一件事,但对于孩子来说,一个个字符,却是那么单调,那么抽象,不易掌握。因此我们必须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作思考,多作研究。怎样才能在传承传统识字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摆脱束缚,突破传统,寻找一条快捷高效的识字之路?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先入为主,信息准确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切地体会到,留在孩子心中和第一印象有多么重要,它会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活动产生持续、持久的影响,正所谓“先声夺人,先入为主。”孩子在识字时,汉字留在他心中的第一印象是明确的,清晰的,正确的,那么这个字孩子可能终身不忘。如果第一印象是模糊的,错误的,即使经反复纠错,他也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屡屡犯错甚至终身写错。为此,每一汉字在给学生初次见面时,教师给予学生的信息或辅助学生获取的汉字信息必须是准确无误的。
二、遵循天性,活动游戏
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活泼、好动、贪玩,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喜欢有具体形象的东西,记忆力较强。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因此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通过活动游戏,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可以满足他们好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游戏活动最能激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使自主意识得到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得到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积极识字,怀着浓烈的兴趣与愿望,识字当然是高效的。可以顺口溜,编字谜,编儿歌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如:在教学“告”时,可以编成这样编顺口溜:一口咬掉牛尾巴。结果学生也就牢牢记住了“告”字。区别“左”和“右”时,可以编成:左下工,右下口。区别“买”和“卖”时,可以编成:有十卖,无十买,买卖要分清,不然鼻子会变长。如对于形近字“清、晴、睛、情”,编出朗朗上口的儿歌:“有水河清清,有日天气晴,有目眼睛亮,有心好心情。”这样,学生识字的兴趣日益高涨,不久也会自己去探索着编一些顺口溜。这些生活化的顺口溜识记方法,学生不但感兴趣,而且记得牢固,记得轻松。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比如说为了区别一些形近字或同音字,可采用了“找朋友”的游戏帮助学生识记形近字。如:让一个学生手中拿着一个“木”字,嘴里说:“找呀找呀找朋友,谁是我的好朋友。”另一位拿“本”字的学生便说:“找呀找呀找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然后请两人说说两个“好朋友”的异同点,可以从字形或读音上区别,也可以从组词上区别。这样学生既参与了游戏又识记了生字,符合儿童乐于游戏的天性,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猜一猜”、“比一比”;“搭一搭”、“演一演”,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用“对口令”的游戏。如“斗”字的笔顺,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写?“斗”字这样写:点点横竖。复习组词可以用“词语开花”、“摘苹果”等游戏。其他游戏,如“摘果子”“开火车”“夺红旗”“贴字”“我当小老师”等等都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在识字教学中开展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学中玩,身心处于一种愉快的心态,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无处不学,融入生活
生活必识字,识字亦生活,识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几乎渗透到每一时空。让识字融入生活,吃饭时便学“吃饭”二字,穿衣时便学“穿衣”二字,学“走路”便让学生走路,学“说话”便让学生说话,把识字与生活有机结合,识字必定是高效的,因此,应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去识字。生活中识字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
(1)在校园内识字。实际上,学生每天从跨进校园的那一刻起就进入了自由识字园地。校训标语、教室和办公室的门牌名、同学老师的姓名等都是很好的识字资源。比如让学生轮流念名字分发作业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全班同学姓名中的汉字模样就会逐渐印入学生的头脑之中,从而增加识字量。
(2)在休闲娱乐中识字。在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中,识字资源无处不在:大量的招牌、广告,琳琅满目的商品等都是识字教材。电视媒体基本走进每个家庭,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如电视广告、儿童故事片、动画片等,画面生动活泼,语言通俗易懂,学生喜闻乐见。我们引导学生在看电视时,注意认读字幕,不会的就问家长。学生耳听标准的发音,眼看屏幕上出现的字,不断地看,听,问,不知不觉间,陌生的字符变得熟悉,进而成为自己认识的字。孩子们在和亲朋好友逛街、购物时,看一看,问一问,也是一条良好的识字途径。
(3)定期制作“商标识字报”识字。定期让学生把生活中用完的食品袋、药盒标签、生活用品包装袋等上的字剪下来,粘贴在大纸上,并用彩笔给小报做上装饰,这样一份图文并茂的剪贴报就完成了。让学生在家里先识记好上面的生字,然后在课余时间里把这些小报发放到各小组内,学生互相交流,互相识记,小组间再互相传阅,互相学习。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习源于生活,让孩子们觉得识字有意思,最后又回归生活,让孩子们感到识字有意义,成功地完成了从“有意思”到“有意义”的飞跃。课堂“有意识字”,课外生活中“无意识字”,就能实现海量识字。
四、经常见见,印象不断
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小学生记忆的特点就是记得快,但也忘得快。既然如此,学生识字之后,就应该让它与学生经常见面,不断加以巩固,持续强化,“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易记住”。为什么每个人对自己的名字终身不忘,不就是因为经常看,经常写,经常用。经常见面,感情不断,连“亲朋好友久了不见都会生疏”。把汉子字制成图文结合,形义结合的卡片,贴在学生的卧室,放在孩子的床头,挂在卫生间,与孩子多多见面,自然而然便记住了。教室、活动场所、客厅、饭厅也都是学生经常呆的地主,以图片文字或各种趣味性强的直观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营造一种良好的识字氛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有意或无意地识字,不但能巩固学生己学生字,还能大大提高识字量,增强识字效果。
五、汇集错误,有错必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允许学生写错,宽容学生的错误,老师自己也难免偶尔写错别字。对于学生屡屡犯错,切不可横眉竖眼,大声怒斥,但也决不能轻描淡写,等闲视之面随意放过。“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忘记过去屡犯的错更不可原谅。人,总是在不断的纠错中前行,在一次次的纠正中不断地成长,进步。老师应不断收集学生有代表性的错误,及时给予指正;要求学生也要用专用本子进行记录、收集整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别字,自我纠正,反复强化。努力让错别字一个个减少,正确的字当然就会一点点增多,量变的积累最终会促成质变。
以上做法,仅仅是我在工作实践中点滴的感悟。识字教学,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反思。只要我们锐意进取,大胆改革,破旧立新,勇于探索,作出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让识字教学走出乏味与低效的怪圈。
语文是一切学科学习的基础,而识字又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识字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成人眼里,识字是并不复杂的一件事,但对于孩子来说,一个个字符,却是那么单调,那么抽象,不易掌握。因此我们必须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作思考,多作研究。怎样才能在传承传统识字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摆脱束缚,突破传统,寻找一条快捷高效的识字之路?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先入为主,信息准确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切地体会到,留在孩子心中和第一印象有多么重要,它会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活动产生持续、持久的影响,正所谓“先声夺人,先入为主。”孩子在识字时,汉字留在他心中的第一印象是明确的,清晰的,正确的,那么这个字孩子可能终身不忘。如果第一印象是模糊的,错误的,即使经反复纠错,他也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屡屡犯错甚至终身写错。为此,每一汉字在给学生初次见面时,教师给予学生的信息或辅助学生获取的汉字信息必须是准确无误的。
二、遵循天性,活动游戏
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活泼、好动、贪玩,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喜欢有具体形象的东西,记忆力较强。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因此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通过活动游戏,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可以满足他们好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游戏活动最能激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使自主意识得到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得到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积极识字,怀着浓烈的兴趣与愿望,识字当然是高效的。可以顺口溜,编字谜,编儿歌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如:在教学“告”时,可以编成这样编顺口溜:一口咬掉牛尾巴。结果学生也就牢牢记住了“告”字。区别“左”和“右”时,可以编成:左下工,右下口。区别“买”和“卖”时,可以编成:有十卖,无十买,买卖要分清,不然鼻子会变长。如对于形近字“清、晴、睛、情”,编出朗朗上口的儿歌:“有水河清清,有日天气晴,有目眼睛亮,有心好心情。”这样,学生识字的兴趣日益高涨,不久也会自己去探索着编一些顺口溜。这些生活化的顺口溜识记方法,学生不但感兴趣,而且记得牢固,记得轻松。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比如说为了区别一些形近字或同音字,可采用了“找朋友”的游戏帮助学生识记形近字。如:让一个学生手中拿着一个“木”字,嘴里说:“找呀找呀找朋友,谁是我的好朋友。”另一位拿“本”字的学生便说:“找呀找呀找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然后请两人说说两个“好朋友”的异同点,可以从字形或读音上区别,也可以从组词上区别。这样学生既参与了游戏又识记了生字,符合儿童乐于游戏的天性,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猜一猜”、“比一比”;“搭一搭”、“演一演”,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用“对口令”的游戏。如“斗”字的笔顺,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写?“斗”字这样写:点点横竖。复习组词可以用“词语开花”、“摘苹果”等游戏。其他游戏,如“摘果子”“开火车”“夺红旗”“贴字”“我当小老师”等等都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在识字教学中开展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学中玩,身心处于一种愉快的心态,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无处不学,融入生活
生活必识字,识字亦生活,识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几乎渗透到每一时空。让识字融入生活,吃饭时便学“吃饭”二字,穿衣时便学“穿衣”二字,学“走路”便让学生走路,学“说话”便让学生说话,把识字与生活有机结合,识字必定是高效的,因此,应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去识字。生活中识字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
(1)在校园内识字。实际上,学生每天从跨进校园的那一刻起就进入了自由识字园地。校训标语、教室和办公室的门牌名、同学老师的姓名等都是很好的识字资源。比如让学生轮流念名字分发作业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全班同学姓名中的汉字模样就会逐渐印入学生的头脑之中,从而增加识字量。
(2)在休闲娱乐中识字。在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中,识字资源无处不在:大量的招牌、广告,琳琅满目的商品等都是识字教材。电视媒体基本走进每个家庭,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如电视广告、儿童故事片、动画片等,画面生动活泼,语言通俗易懂,学生喜闻乐见。我们引导学生在看电视时,注意认读字幕,不会的就问家长。学生耳听标准的发音,眼看屏幕上出现的字,不断地看,听,问,不知不觉间,陌生的字符变得熟悉,进而成为自己认识的字。孩子们在和亲朋好友逛街、购物时,看一看,问一问,也是一条良好的识字途径。
(3)定期制作“商标识字报”识字。定期让学生把生活中用完的食品袋、药盒标签、生活用品包装袋等上的字剪下来,粘贴在大纸上,并用彩笔给小报做上装饰,这样一份图文并茂的剪贴报就完成了。让学生在家里先识记好上面的生字,然后在课余时间里把这些小报发放到各小组内,学生互相交流,互相识记,小组间再互相传阅,互相学习。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习源于生活,让孩子们觉得识字有意思,最后又回归生活,让孩子们感到识字有意义,成功地完成了从“有意思”到“有意义”的飞跃。课堂“有意识字”,课外生活中“无意识字”,就能实现海量识字。
四、经常见见,印象不断
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小学生记忆的特点就是记得快,但也忘得快。既然如此,学生识字之后,就应该让它与学生经常见面,不断加以巩固,持续强化,“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易记住”。为什么每个人对自己的名字终身不忘,不就是因为经常看,经常写,经常用。经常见面,感情不断,连“亲朋好友久了不见都会生疏”。把汉子字制成图文结合,形义结合的卡片,贴在学生的卧室,放在孩子的床头,挂在卫生间,与孩子多多见面,自然而然便记住了。教室、活动场所、客厅、饭厅也都是学生经常呆的地主,以图片文字或各种趣味性强的直观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营造一种良好的识字氛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有意或无意地识字,不但能巩固学生己学生字,还能大大提高识字量,增强识字效果。
五、汇集错误,有错必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允许学生写错,宽容学生的错误,老师自己也难免偶尔写错别字。对于学生屡屡犯错,切不可横眉竖眼,大声怒斥,但也决不能轻描淡写,等闲视之面随意放过。“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忘记过去屡犯的错更不可原谅。人,总是在不断的纠错中前行,在一次次的纠正中不断地成长,进步。老师应不断收集学生有代表性的错误,及时给予指正;要求学生也要用专用本子进行记录、收集整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别字,自我纠正,反复强化。努力让错别字一个个减少,正确的字当然就会一点点增多,量变的积累最终会促成质变。
以上做法,仅仅是我在工作实践中点滴的感悟。识字教学,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反思。只要我们锐意进取,大胆改革,破旧立新,勇于探索,作出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让识字教学走出乏味与低效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