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我见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vep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主要表现为: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各地的评价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了一定的操作性;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中高考招生中得到初步的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相关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关键词】综合素质 科学性 评价形式 评价结果
  为充分发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发展功能,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各科学业评价中,大部分教师开始用新的评价理念评价学生。同时,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综合化需求呼唤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在推行过程中,也不免出现一些问题。笔者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 综合素质评价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视程度不够
  不能发挥指挥棒的作用。《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逐步使中小学对学生的评价纪录成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择优录取的重要参考之一。”这一点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呢?这根“指挥棒”就决定了学生、老师和学校对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视程度。如果不能落实这一点,依旧是成绩决定一切,综合素质评价就只是空谈,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其有效作用。首先,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资料一般是由班主任统一管理,没有及时归档,结果多是上一任交给下一任,代代相传,并且查阅不规范,造成资料的遗失现象时有发生。鉴于这种现象,综合教育评价的相关资料应当有专人或专门的科室统一管理,定时发放与归档,规范资料的管理。其次,综合素质评价的资料不能像学籍等资料一样装入学生档案,一般到某一个学业阶段就结束,下一个学业阶段又重新评价,不具备连续性。
  2、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欠缺科学性
  目前评价人一般是班主任。虽然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对学生的了解更加全面一些,但并不一定深入。有的学生在家里和在学校里表现不一样,面对班主任和其他教师的表现不一样。这是因为班主任掌握着“生杀大权”,一些学生在班主任面前当然就会刻意地表现好一些。从这一点来说,不能不说是现行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惹的祸。所以不能把评价大权集于班主任一身,而是应当由班主任、所有任课教师、年级主任和家长共同商讨后进行评价,形成综合立体的评价体系,这样的评价就会更准确一些,也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由于评价者是人,评价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融入人的情感好恶因素,造成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客观性。如何把这种主观因素降低到最低呢?首先,评价人要达到一定的数量,综合众人意见进行评价,避免过多地融入个人情感、好恶,造成误评。其次,对评价过程中优、良、中、差的等级如何把握?这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量化的标准。此外,何时评价?每学期评价几次?一般情况是每学期末评价一次,好像这就是教师的最终评价,颇有点“盖棺定论”的意味。对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以评价促发展,而不是要一个最终结论而忽视评价对发展的促进作用。所以,对学生综合评价的时间和次数要适当把握,每学期应当至少有两次,形成阶段性评价,使学生通过评价能够及时了解自己,明确努力的方向和改进的措施,发挥评价结果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改进措施
  1、明确评价的目的,评价内容要全面
  必须让教师和学生都明确为什么评价,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才能知道怎么评,学生才能知道评完了怎样改进。
  新的《课标》对教学目标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对学生的评价除了重视学生对认知任务的完成,而且还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评价,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全面评价学生。如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性、发言的次数、声音的洪亮程度、作业书写情况等都可以加以评价,使学生由某一点的肯定评价循序渐进走向全面肯定的评價,使学生在不断肯定中学习能力得到全方位发展。进步就是100分。
  2、评价与监督相结合,评价形式要多样
  评价不是最终目的,学生通过评价有所发展才是目的所在。所以,评价结束后,教师应当有监督学生改进的过程,使评价实实在在落在实处,使评价成为一个有效的评价,而不是一纸空文。
  3、阶段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评价要有实效性
  让学生通过阶段性的评价了解自己,进而能够逐步改进。这其实就是给学生一个进步的机会和过程。如果只是学期末评价一次,那么在这个学期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能力等方面不是很清楚地了解,也就谈不上努力的方向,所以评价的功能其实已经基本丧失了。
  4、评价要及时,评价要有可操作性
  评价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必须被教师接纳,如果给教师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自然就会没有生长的沃土。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小组长管理、记录组员表现情况,班长管理、记录组长表现情况,可以用小红花、小粘贴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记载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基本上是由学生自主管理,教师主要是督促、指导作用。整个过程既是一个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的过程。教师没有丝毫的负担。
  总之,中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内容,如何搞好评价,将关系到学校教育改革的成败,因此让我们共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搞好素质综合评价工作贡献力量吧!
其他文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差,写作水平低,是让语文教师最头疼的事。几年的教学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只有搞好阅读训练,才能够积累写作的材料和方法,只有认真地阅读好文章,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从中汲取好的写作方法,受到良好的教育。同时也只有广泛地阅读优秀作品和文章,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新的课程标准对阅读和写作提出新的要求:阅读方面要求学生“能复述叙事性作品大意,初步感受作品
高中化学具有三大特点:一是知识点多、较琐碎;二是表象较容易应用较难;三是其它学科的渗透较多,如数学的极限思维、平均值应用、物理的电学、力学知识,甚至有人还称“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对学生素质影响很大。高中化学学科前沿知识应用广泛,如分子透膜、元素周期表的远景、化学新能源的开发、化学新材料的合成、化學在生物体内的生理作用、化学工艺改进等。怎样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为落实这一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把“综合性学习”作为一条独立的线索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所谓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综合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及创新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
[摘 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有效的朗读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为学生以后的语言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更帮助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在实践中,通过制定准确的朗读目标、运用多种朗读方法、激发朗读情感和给予实效的评价等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取得了一定
[摘 要]抓住课文空白处,入乎其内,徜徉其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掘已有的知识储备,大胆发挥合理想象,还原空白,使空白处不再空白。这样不但加深其理解,丰富其语言,而且拨动其情感,丰富其感受。真可谓是豁然开朗、别有洞天。  [关键词]随文练笔 生活实际 典型段  “随文练笔”,即紧紧跟随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训练。它就文取材,把学生的语言组织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的结合起来,彼此交融
壳幔派生岩的元素、多元同位素示踪和填图,表明了地球的化学组成横向和垂向的大规模不均一性,划分出以地球化学急变带为边界的地球化学省。不同的Pb同位素组成特征、Nd同位系比
具有艺术性的评价语言好比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的口不仅要流出知识的溪流,而且还要寻找适合学生的评价语言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数学思维的能力。  一、有效利用课堂语言评价,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