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相同习题的不同价值 提高习题教学的效率

来源 :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zhiqiang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随堂听课,听到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 数学 》一年级上册第57页第3题(图1)。
  这位教师在执教的时候,逐题让学生说一说拉出了什么卡片,并在黑板上有序地整理出算式,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据笔者观察,当交流得数是2和3的算式时,班上学生的精神状态非常好,个个争着举手发言,观察黑板上整理的算式,大部分学生也能够说出其中的规律。当研究得数是4和5的算式时,班级里参与的人数明显减少了,当研究得数是6和7的算式时,班级里只剩下几个非常活跃的学生在积极参与。
  下课后,与这位教师交谈,他很生气地说:“这道题的题量太大了,学生肯定越学越没有劲儿,最后两题学生的学习状态明显不行了。”从交流的过程中可以知道:这位教师明白过多的重复练习,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为什么学生会有重复的感觉?我仔细看教材:这道题只有6小题,编者为了不让学生练习一种类型的题目产生疲劳,创设了比较好的问题情境,把加法和减法间隔安排,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在执教的过程中,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在有序整理了每一组算式后,都让学生观察算式,描述算式的变化规律。但是,从教学的过程可以看出,由于执教的教师在每一组算式整理后都让学生去描述规律,通过把规律不断重复让学生接受,学生的思维在原有水平上徘徊,造成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有重复的感觉,丧失了练习的兴趣,降低了习题教学的效率。
  如何让学生能够初步体会规律,又没有重复学习的感觉、提高这道题的学习效率呢?第二节课是我上这个内容,我把减法算式与加法算式分开来安排,先研究减法算式,再研究加法算式。
  刚开始出现了一个只有数字2的盒子。
  师:这个盒子上面有个数字2,这个2可能是什么意思?
  生:可能是2减几,还可能是盒子里算式得数是2。
  师:真会思考,我们来看看小蜜蜂在箱子里放了什么卡片呢?
  拉出第一张卡片“7-5=2”。
  师:如果接着拉下去,你知道小蜜蜂还可能拉出哪些算式?
  生:6-4=2,5-3=2,9-7=2 ……
  学生一边说,我一边板书,然后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
  师:这么多算式都等于2,它们有没有规律呢?
  生:可以根据我们前面的整理方法,按减号前面的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也可以按减号后面的数排一排。
  师:真不简单,能够把前面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这里。
  我在黑板上整理出算式:2-0=2 3-1=2 4-2=2 5-3=2 6-4=2 7-5=2 8-6=2 9-7=2
  师:现在你发现这些等于2的算式有什么规律吗?
  生:减号前面的数是下面的算式比上面的算式多1,减号后面的数也是下面的算式比上面的算式多1,但是结果都等于2。
  生:倒过来看,减号前面的数是上面的算式比下面的算式少1,减号后面的数也是上面的算式比下面的算式少1,但是结果都等于2。
  师:非常不错,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还有得数等于2的算式吗?
  生:10-8=2,11-9=2。
  师:看来用这个规律还能够找到其他许多我们没有学过的算式。刚才小蜜蜂从第一个盒子里拉出得数等于2的减法算式。现在还有一个盒子上面的数是3,我们来看看,拉出了什么算式?
  生:现在是6-3=3,这里肯定要拉出得数是3的减法算式。
  师:还能够拉出哪些减法算式呢?你能够很快找出来吗?
  生:我们可以利用刚才的规律找一找,减号前面的数增加1,减号后面的数也增加1,或者减号前面的数减少1,减号后面的数也减少1,得数也都等于3。
  师:刚才那道算式是得数等于2的算式,现在算式的得数等于3了,还是这样的规律吗?
  生:我把6减少了1变成5,3减少1变成2,5-2=3。5减少1变成了4,2减少1变成1,4-1=3。4减少1变成了3,1减少1变成0,3-0=3。
  师:除了有减少的情况,还有增加的情况吗?
  生:6增加1变成7,3增加1变成了4,7-4=3。
  ……
  学生边说,我边有序地板书出所有的算式:3-0=3 4-1=3 5-2=3 6-3=3 7-4=3 8-5=3 9-6=3。
  师:照这样想下去,还有其他的算式吗?我在黑板上写了省略号。
  师:通过刚才的检验,看来得数等于3和等于2的减法算式的规律是相同的,照这样想下去,得数等于4的算式也有这样的规律吗?
  生:肯定有的。4-0=4,5-1=4,6-2=4 ……
  师:小蜜蜂又拉出来了一个得数是5的减法算式,你能够利用刚才的规律找到得数是5的所有减法算式吗?自己先在下面找一找。
  生:我只找了一道得数是5的减法算式:5-0=5,然后把减号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每次增加1,这样就找到了许多算式。
  生:我只找了8-3=5,然后再把减号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每次都减少1,也可以把减号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每次都增加1,这样就找到了许多等于5的算式。
  师:真会动脑筋,能够利用规律去找算式,这样我们找起来就方便多了。
  在后面按要求找加法算式的时候,也运用类似的方法让学生学习。虽然这一题学习的时间比较长,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点儿也感觉不到疲惫,个个精神亢奋。下课后,笔者找到两个学生进行了交流。
  师:你感觉到刚才的学习有意思吗?
  生:太有意思了,以前找算式的时候一下子不能找到很多,现在知道了用规律去找,方便多了。
  生:非常有意思。我在想,把减号前面的数减少2,减号后面的数也减少2,这个规律还是正确的吗?(这个小家伙已经从“1”想到了“2”了)
  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到,稍微改变了教学方式后,学生学习的状态和效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究其原因,源于以下两点:
  1.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把握学生的学习过程
  通过对规律的不断重复,逼迫学生去理解并掌握,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后,肯定会有效果,但是这样的练习容易让学生产生精神上的疲劳,丧失学习的兴趣。在课堂里,先把算式分成加法和减法两组,因为减法算式里两个数的变化规律相同,学生容易发现并描述规律,所以先研究减法算式。在研究减法算式的过程中,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去写一写,再通过理一理初步发现规律。在第二道题练习的过程中,提高了学习的要求,要求很快找到得数是3的减法算式,学生在一种强烈的求快驱动下,一部分学生可能仍然采用逐一寻找的方法,但是思维在加速,另一部分学生则想到优化方法,运用前面发现的规律去寻找算式,在一边找算式、一边检验规律的过程中,拓宽了规律的范围。接着通过进一步举例,逐步形成了对于规律的初步认识。第三道题又一次提高了要求,让学生直接运用前面的规律去找到得数相同的算式,学生在找的过程中自觉运用了规律,思维从无序的状态走向了有序。在相同的习题中,学生经历着初步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和运用规律的不同学习过程,有着不同的收获,学习起来自然就感到非常有意思。
  2.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理解每一题的教学价值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充分把握教材中每一道题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理解每一道题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价值,这样才能够定准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在前面学习“得数是6、7、8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时,要求学生借助具体的图形进行有序整理算式,到了学习“得数是9的加法及其减法”时,要求直接写算式,这些学习为这道题的思考积累了经验。在学习本题后,教学“得数是10的加法与相应减法”,教材中就一改前面的要求(图2)。
  这里要求学生自己去整理得数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并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一比,看谁说得多。此处思维水平的提升,则要综合运用前面有序整理算式和初步运用规律的经验。如果前面的规律仅仅停留于描述层面上,那么在这个整理过程中,会由于学生的经验不足,增加了学习难度,学生的思维也不能够达到应有的水平。
  教材在编排习题的时候,为了巩固学生获得的知识,经常会把一些具有相同特征的题目安排在同一道题里。面对这样的题目,只有理解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充分把握每一道题在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过程,才能让学生没有重复的感觉,提高习题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南通市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江苏 南通,226014)
其他文献
【摘 要】“隐性课程”并非从属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课程”的概念,从这一名称出现之日开始就是一种无奈的代指,不等同于一种课程类型。因此隐性课程的“开发”也不同于常规意义上课程的开发。在我们对隐性课程进行“开发”时,要明确其中“开发”的特有内涵,注意“隐性”本身特有的价值,切勿将“开发”异化为“控制”。  【关键词】隐性课程 概念泛化 课程开发  长期以来,“隐性课程”这一概念在学术界中无法达成共识,
期刊
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有这样的体会,由于借班上课师生并不是很熟悉,常常受到师生能否有效互动问题的困扰,也成为部分教师不敢借班上课的重要原因之一。2012年3月2日,本人有幸参加了由江苏省吴江市震泽高级中学组织的苏州市思想政治学科“名师高徒”的主题活动,在其高一(4)班执教了《 政治生活 》第二课第四框“民主监督”,本文就是从本节课教学实践出发,反思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巧妙设问与应答来实现借班教学的课
期刊
所谓高考历史备考针对性,是指有效落实《 考试说明 》中的历史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并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和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做法与高考要求相差较大,一是学生记忆中的知识孤立、零碎,缺乏系统的知识整合;二是对历史概念(包括时空概念)的理解存在模糊和片面的地方;三是缺乏对现实问题的历史追问和对历史问题进行现实思考的意识。那么如何才能
期刊
【摘 要】对南宁市西乡塘区小学师生及家长的问卷调查显示,家校双方合作意愿强烈,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普遍较高,家校开始互相理解。但存在归因不一、责任认同不一、双方沟通内容与方式较单一、家长参与度小且层次较低,家校合作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健全家校合作的法律法规,完善家校合作组织机构,学校明确责任,落实举措,家长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与能力,与学校达成共育意识,是提高家校合作水平的有效措施。  【关键
期刊
开端计划(Head Start Program)是美国联邦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通过为处境不利的幼儿及家长提供健康服务、社会服务、家长参与服务、生涯发展服务等方式,为提高他们受教育的质量和保障其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而制订的一系列教育补偿计划。开端计划改善了社区服务质量,促进了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高了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开端计划中关于幼儿教师的来源、培训及其专业化的发展对我国目前壮大幼儿
期刊
参与式教学是指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最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特征的是学生的参与程度,余文森教授在谈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时指出:第一,要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第二,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教学的机会;第三
期刊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只有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才能更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知识,掌握语文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要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成为真正会学习的人。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
期刊
我校是湖北省枝江市实验小学,学校积极响应教育局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的号召,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集体智慧,在经过充分酝酿、讨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本校的特色学校创建目标是以“保持书法课程特色”为基础,以“挖掘‘竹文化’的内涵”为推进,以“形成学校精神和文化”为最终目的,确立了“以‘竹文化’为主线,打造书法品牌,创新特色实验小学”,并按“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三个阶段制订创建规划,促进特色学校
期刊
很多学生对作文有畏难情绪,尤其是对农村学生来说,他们的见识较少,经历不多,要让学生轻松地作文,首先要让学生有写作的内容。“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它不仅体现了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的基本观点,也符合中学生作文的心理规律。那么,作文指导该如何从内容入手呢?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丰富生活,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
期刊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人格、品德等,不是先天的,也不是通过学校教育来传授、教授的,而是在生活中形成的,是一个人长期的生活、活动、实践在心理留下的痕迹。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近年来,生活德育论在我国德育学术领域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生活德育论存在几个基本的理论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道德是生活的目的,还是生活的手段?如何生活才能获得幸福?为什么道德地生活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这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