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曰:“乐也,通伦理者也。”“乐者,生之华也。”这些断语,说明了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早已认识到了音乐与道德在本质上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在告别灌输式教育,轰轰烈烈地实行素质教育,追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今天,音乐德育功能的提出及对其特征的探索,对于开拓德育领域,确立音乐教育在学校的地位,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发挥音乐的德育功能,让学生在音乐世界里得到德育教育呢?
一、音乐教师要增强德育意识,找准教材中的教育点,渗透德育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具备美育的功能,已经广为人知了。而它同时具备的德育功能,却往往被人忽视。在现实的音乐教育教学中,音乐教师对于自身的专业、音乐课的设计及教学形式、手段等方面研究得较多。而对于如何利用音乐素材、音乐活动、音乐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则研究得比较少。音乐教师总认为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学校的行为,是班级的行为,是负责学生德育教育的领导的工作,是班主任的工作,与自己关系不是很大。
可是,在音乐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这种引导却需要音乐教师从正面进行教育,所以,音乐教师在备课中要树立牢固的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二、音乐教师要在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中,贯穿德育
音乐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理论联系实际。制定确实可行的音乐课堂常规来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礼貌待人的好习惯。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学生走进音乐教室那刻开始,我们就要从问好的姿势、上课的坐姿、唱歌的站姿规定相应的规范动作,以培养学生尊敬师长、遵纪守规、举止文明的良好行为习惯。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贯穿在教学中。课堂评价要面向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新型的学生评价机制,让他们能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教学环节帮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操。
三、音乐教师要在各类课型之中,实施德育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欣赏教学和唱游教学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一)音乐欣赏,陶冶性情
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特级教师李友仁曾说过:“中华民族的音乐,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才智,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铭刻着中华民族的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纯朴、善良的民族性格,通过学习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责任感。”在小学音乐欣赏中,民族音乐占据了一定的地位,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个音乐教学和德育的社会点,在欣赏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得到教育。如在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我借用歌词给同学们讲了王二小的故事:1942年10月25日,儿童团团员王二小一边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们,他用他的机智和勇敢地把敌人引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敌人被消灭了,王二小却献出了自己13岁的生命。故事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王二小在危险面前表现出来的勇敢机智的精神激励着孩子们,敌人的凶残激发了他们爱憎分明的情感,强有力的英雄榜样在孩子们心中悄然升起。最后在小结时,我勉励大家向革命前辈学习,做革命的接班人,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了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使他们的道德情感得到升华,从而领悟到要奋发图强,报效祖国。
(二)歌曲演唱,滋润心灵
歌曲是由词曲组成的,歌词则体现了歌曲的具体内涵。一首优秀的歌曲,它的优美健康的歌词,往往也是很好的德育教材。教师在教学中要克服为唱而唱的倾向,抓住歌词的特点,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性,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音乐艺术的特点,有意识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当我们为某些学生在升旗仪式上随意迟到、随意讲话感到失望,为学生们在唱国歌时无精打采的表情、疏散无力的声音感到无奈时,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教学呢?我们是否真正把德育贯穿到教学中,从而寻找到他们内心的共鸣,激发他们,感动他们?如果我们让学生目睹那双因地震被压在废墟下仍紧握着笔的拳头;灾区的孩子们高举着“小伙伴们,挺住!”的横幅,在废墟下的齐声高唱《国歌》的事迹,此时此刻的震撼,他们不会无动于衷。让学生观看奥运健儿在赛场上奋力拼博的身影,夺冠时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的国歌响彻整个体育馆的那一刻,他们心中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会不由自主的被激发出来。此时此刻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美好的音符将在他们的一生中留下深深的印记。我相信此时让他们再唱出的国歌歌声绝对是铿锵有力!
(三)唱游活动,完善个性
唱游是学与玩的教学,其特点是让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是低年级学习音乐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促进学生的集体活动,又能以极大的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并在兴趣的诱导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课堂上如何寓德育于唱游活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唱游活动既有音乐方面的一些要求,又有唱游的方法、规律的约束,因此,老师应要求学生在唱游中动作行止有度、团结互助、进退有节、相互尊重、宽容理解。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浸润和熏陶,使其在唱游中获得集体主义情感体验,从中深受了潜移默化的集体主义道德意识教育。
2.根据唱游内容,使学生在赞颂真善美的事物中,陶冶高尚情操,在他们幼小心灵里播下纯真温厚、健康向上的种子,培养他们“五爱”的優良品质。
如:儿童歌舞表演曲《好朋友来了》。它一问一答,有领有合,十分有趣,表现好朋友来访时的互相问候,也表现出了好朋友之间你来我往的友情。在活动中,我先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并按歌词内容做动作,评出“最佳主人”或“最佳客人”,在生活中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礼貌待人的好习惯。
四、音乐教师要抓住课外音乐活动契机,深化德育
音乐课外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乐教学进行思想教育的另一阵地。音乐教师可利用集体化音乐教育,利用大型文艺活动,熏陶学生,教育学生。如学校的舞蹈队、合唱队等兴趣小组,由于是集体化的音乐教育,可以使孩子们正确认识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从中懂得了团结友爱和互敬互助的重要性,相互配合默契,水乳交融,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开朗性格,学会了怎样与周围的人相处,懂得集体荣誉高于一切。
曾记得中国古代有“瓠巴鼓琴,而沉鱼所听”的说法,可见音乐有着多么神奇的魅力。它影响人的情绪,催人奋发向上;它使人心灵相通,促进人际交往;它还帮助实现自我,促进人格完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特别注意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情趣,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有声”。
一、音乐教师要增强德育意识,找准教材中的教育点,渗透德育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具备美育的功能,已经广为人知了。而它同时具备的德育功能,却往往被人忽视。在现实的音乐教育教学中,音乐教师对于自身的专业、音乐课的设计及教学形式、手段等方面研究得较多。而对于如何利用音乐素材、音乐活动、音乐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则研究得比较少。音乐教师总认为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学校的行为,是班级的行为,是负责学生德育教育的领导的工作,是班主任的工作,与自己关系不是很大。
可是,在音乐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这种引导却需要音乐教师从正面进行教育,所以,音乐教师在备课中要树立牢固的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二、音乐教师要在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中,贯穿德育
音乐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理论联系实际。制定确实可行的音乐课堂常规来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礼貌待人的好习惯。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学生走进音乐教室那刻开始,我们就要从问好的姿势、上课的坐姿、唱歌的站姿规定相应的规范动作,以培养学生尊敬师长、遵纪守规、举止文明的良好行为习惯。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贯穿在教学中。课堂评价要面向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新型的学生评价机制,让他们能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教学环节帮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操。
三、音乐教师要在各类课型之中,实施德育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欣赏教学和唱游教学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一)音乐欣赏,陶冶性情
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特级教师李友仁曾说过:“中华民族的音乐,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才智,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铭刻着中华民族的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纯朴、善良的民族性格,通过学习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责任感。”在小学音乐欣赏中,民族音乐占据了一定的地位,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个音乐教学和德育的社会点,在欣赏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得到教育。如在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我借用歌词给同学们讲了王二小的故事:1942年10月25日,儿童团团员王二小一边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们,他用他的机智和勇敢地把敌人引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敌人被消灭了,王二小却献出了自己13岁的生命。故事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王二小在危险面前表现出来的勇敢机智的精神激励着孩子们,敌人的凶残激发了他们爱憎分明的情感,强有力的英雄榜样在孩子们心中悄然升起。最后在小结时,我勉励大家向革命前辈学习,做革命的接班人,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了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使他们的道德情感得到升华,从而领悟到要奋发图强,报效祖国。
(二)歌曲演唱,滋润心灵
歌曲是由词曲组成的,歌词则体现了歌曲的具体内涵。一首优秀的歌曲,它的优美健康的歌词,往往也是很好的德育教材。教师在教学中要克服为唱而唱的倾向,抓住歌词的特点,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性,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音乐艺术的特点,有意识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当我们为某些学生在升旗仪式上随意迟到、随意讲话感到失望,为学生们在唱国歌时无精打采的表情、疏散无力的声音感到无奈时,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教学呢?我们是否真正把德育贯穿到教学中,从而寻找到他们内心的共鸣,激发他们,感动他们?如果我们让学生目睹那双因地震被压在废墟下仍紧握着笔的拳头;灾区的孩子们高举着“小伙伴们,挺住!”的横幅,在废墟下的齐声高唱《国歌》的事迹,此时此刻的震撼,他们不会无动于衷。让学生观看奥运健儿在赛场上奋力拼博的身影,夺冠时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的国歌响彻整个体育馆的那一刻,他们心中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会不由自主的被激发出来。此时此刻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美好的音符将在他们的一生中留下深深的印记。我相信此时让他们再唱出的国歌歌声绝对是铿锵有力!
(三)唱游活动,完善个性
唱游是学与玩的教学,其特点是让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是低年级学习音乐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促进学生的集体活动,又能以极大的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并在兴趣的诱导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课堂上如何寓德育于唱游活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唱游活动既有音乐方面的一些要求,又有唱游的方法、规律的约束,因此,老师应要求学生在唱游中动作行止有度、团结互助、进退有节、相互尊重、宽容理解。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浸润和熏陶,使其在唱游中获得集体主义情感体验,从中深受了潜移默化的集体主义道德意识教育。
2.根据唱游内容,使学生在赞颂真善美的事物中,陶冶高尚情操,在他们幼小心灵里播下纯真温厚、健康向上的种子,培养他们“五爱”的優良品质。
如:儿童歌舞表演曲《好朋友来了》。它一问一答,有领有合,十分有趣,表现好朋友来访时的互相问候,也表现出了好朋友之间你来我往的友情。在活动中,我先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并按歌词内容做动作,评出“最佳主人”或“最佳客人”,在生活中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礼貌待人的好习惯。
四、音乐教师要抓住课外音乐活动契机,深化德育
音乐课外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乐教学进行思想教育的另一阵地。音乐教师可利用集体化音乐教育,利用大型文艺活动,熏陶学生,教育学生。如学校的舞蹈队、合唱队等兴趣小组,由于是集体化的音乐教育,可以使孩子们正确认识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从中懂得了团结友爱和互敬互助的重要性,相互配合默契,水乳交融,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开朗性格,学会了怎样与周围的人相处,懂得集体荣誉高于一切。
曾记得中国古代有“瓠巴鼓琴,而沉鱼所听”的说法,可见音乐有着多么神奇的魅力。它影响人的情绪,催人奋发向上;它使人心灵相通,促进人际交往;它还帮助实现自我,促进人格完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特别注意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情趣,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