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与摄影的共同成长

来源 :艺术当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xizhao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50、60后而言,《纪念白求恩》是曾经必背的“老三篇”之一,对于80、90后而言,白求恩是遥远历史在小学课本里的一抹投影,与之相伴的,则是那个在教材的版本更替中、由照片而速写最终变成卡通画式的,在阴暗交织的破庙前,弯着身子做手术的医生形象。在白求恩被塑造成一位国际主义战士,“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纪念白求恩》)的过程中,他的视觉形象是如何一步一步传达出来的,又是如何交织为波澜壮阔的中国抗战史诗中的一段重要插曲?在这个过程中,作为重要的意识形态宣传工具的纪实摄影,又是如何在匮乏的物质条件与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中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在一贯关注于中国早期纪实摄影的泰康空间,举办了名为“白求恩:英雄与摄影的成长”的主题展览,便试国探索这个问题。
  本次展览从三位著名的摄影艺术家沙飞、吴印成、罗光达拍摄的三张白求恩的照片考察开始,非常相似的构图、忘我的工作,三张照片均展示了一个勤恳敬业的医生的职业状态。其中,最为知名的是1939年10月由吴印咸拍摄的在河北涞源县孙家庄小庙进行战地手术的白求恩,这一形象1942年7月7日首次发表于沙飞创办的、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出版的《晋察冀画报》。几乎与吴印成同期赶往涞源拍摄的罗光达也用相机记录了这个经典的时刻。而在稍早的1938年,沙飞更是拍摄记录了大量白求恩在山西五台活动的影像。三份影像档案忠实记录并部分还原了1938年到1939年白求恩在晋察冀活动的轨迹。
  在白求恩的帮助下,晋察冀根据地逐步建立起基本的医疗秩序,开始推动对医护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白求恩”三个字成为医疗事业特别是军队医疗的代名词。在白求恩为晋察冀边区的医疗事业鞠躬尽瘁的时候,根据地的摄影宣传事业也正经历从无到有的蜕变。沙飞,1937年12月成为共产党和军队的第一位职业摄影师;1938年8月,延安电影团成立,吴印威任技术与摄影负责人;1939年2月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摄影科成立:1939年11月,晋察冀军区政治部铅印出版吴印成的《摄影常识》……根据地摄影生产机制在有计划与步骤地推进的同时,与之伴随的独特的美学机制也逐步建构和确立起来。其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乃至之后的整个新中国的摄影宣传,都是以这里为起点并逐步确立其秩序。经历了铁血与硝烟的检验,以及随着对这一工具逐渐深入把握,摄影,作为不可或缺的战斗武器的地位,得到众多党及军队高层的一致认同与推崇。而白求恩形象(影像)的塑造与传播,一个完整的英雄影像档案的建构或成为早期中国共产党在宣传领域最成功的影像实践之一,并在之后逐渐形成的革命图像与国家叙事的谱系中占据要位,同时深刻影响其方法论。最初为了稳固统一战线,也即构筑抗日共同体的想象,后来成为训诫基层党员与官兵的象征,再变身为国际友谊的使者,对这个英雄的解读在不同的时代均连带不同的国家表述,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深耕的最经典案例之一。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当代文明和当代艺术的关系出发,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实质进行界定:中国当代艺术=当代文明+中国现状+艺术表达。在此基础上,归纳目前中国当代艺术出现的问题:中年人立场坍塌、青年人远离公共问题、“东方美学”逃避现实。然后,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对当代文明和当代中国的关系缺乏了解,在狭隘的格局中围绕着表达方式纠缠不休,却主动或被动地避实就虚。同时,移动互联网和当代艺术立场、趣味的结合,蕴含着巨大可能
期刊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经意间,罗中立奖学金度过了它复起之后的十周年庆典。十年来,艺术院校自己的展览逐步走向了开放性与社会化,而不同主体主办的各类艺术奖项更是层出不穷,当奖项的冠名人,罗中立教授在“致未来”的主题词开簏写下“首先因为热爱,我们选择了艺术”的时候,我下意识地想把它翻译为“In Art,we love”,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明白地展现出这十年筚路蓝缕间所蕴含的某种带有宗教意味情愫。  今天
期刊
2013年至今,“复调——中国艺术生态调查”的展览项目已经是第三年了。第一期江浙沪站中我们提出了:“如果你不成功,你还做不做艺术家,”第二期北京站中我们进一步地提出了:“如果你成功了,你还是不是艺术家?”两句话被看成宣言也好,口号也罢,其内容表达了“复调”整个项目对待艺术家成功这件事的一种思考态度。怎样的艺术家才能成功,怎样的艺术家才算成功,怎样的艺术家才会一直成功?这几个问题的评判标准本不一样,
期刊
艺术当代(以下简称“艺”):巴塞尔艺术展已经在三大洲建立各自的品牌,请你谈谈它们各自不同的特性与方向?  黄雅君(以下简称“萱”):巴塞尔艺术展是一个很老牌的欧洲艺术展,也是最漂亮的艺术展,对很多藏家来说它就好像地上的瑰宝,很多画廊一定会带最好的作品到巴塞尔艺术展,瑞士巴塞尔艺术展已经有四十六年的历史,迈阿密巴塞尔大概是十四、十五年的历史。迈阿密巴塞尔有很多拉丁美洲的画廊,同时可以看到最好的美国艺
期刊
作为第十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展项目,ART021今年已走入第三个年头。本次2015 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分为三大部分:主画廊、1+1项目以及公共展览项目,参展画廊达到七十五家,同时还有两个非营利项目、三个特别展览展出。  2015ART021执行委员会除了联合创办人应青蓝、包一峰、艺术总监周颖以外,柴成炜作为营运总监,原ArtBasel画廊关系主管及执行董事会成员Thomas W
期刊
摘要:艺术介入社会是近年来当代艺术创作和研究的新趋势。文中将这种新艺术现象称为介入性艺术。对该现象的研究中,格兰特·凯斯特(Grant.H.Kester)的“对话美学”从艺术本体角度出发,考察了艺术创作中艺术家、现场、观众的共生关系,为介入性艺术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依凯斯特看来,介入性艺术有别于前卫艺术中的“震惊”手法,它并非强行的介入社会,在观众和作品中制造某种认知上的断裂,从而实现
期刊
倒叙  2015年8月16日,身在意大利的刘毅接到邮件通知,收录他现场表演的SD卡被人从播放平板中盗走了。Cube的工作人员都惊了,最后一个高潮居然是这样简单、粗暴地突如其来。  上海-海盗-汉堡  艺术庄园(ArtVilla)位于德国汉堡-威廉姆斯堡(Wilhelmsburg)的易北河小岛(Elbinsel)上。沿着寂静的小路扒拉着截腰高的枯草,翻过偶有车行的宽面石桥,伴随着几声旱鸭嘶叫,就进入
期刊
近年来,李超以“干蕖”的别号,醉心于自名为“干蕖近墨”的系列化绘画实验。  作为中国美术界素有影响的研究学者,在筹划一个接一个的研究课题、出版一部叉一部的学术著作之余,重新捡起画笔,对绘画创作投注足够热忱,是与早先的绘画创作经历截然不同的。某种意义上说,这不妨视之为艺术研究者对于艺术的另一种研究方式——通过密集而自主的绘画创作体验,思考视觉形式的相关问题。  浏览数年间大大小小成篇累牍的“干蕖诟墨
期刊
链接一:2015“千里之行”之川美行  2015年11月7日,由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九所美术院校联合主办,四川美术学院承办的“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院校第六届暨2015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在四川美术学院新落成的美术馆拉开帷幕。  作为“干里之行”系列展览的第六站,本届“千里之行”汇集了全
期刊
由深圳美术馆主办、深圳宣传文化发展专项基金支持的第七届深圳美术馆论坛近日圆满闭幕。此次深圳美术馆论坛的主题定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本土性”,邀请著名文化学者王鲁湘担任学术主持,并在论坛召开的同时举办“流痕——中国当代艺术展”。论坛嘉宾分别来自艺术理论界、创作界、美术馆、艺术院校、艺术媒体等诸多领域,其主题发言或对艺术发展进行回顾与梳理,或对艺术实践和创作经历进行阐述与反思,都从各自擅长的研究领域出发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