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传统”与“大生态”

来源 :艺术当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yongdezha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经意间,罗中立奖学金度过了它复起之后的十周年庆典。十年来,艺术院校自己的展览逐步走向了开放性与社会化,而不同主体主办的各类艺术奖项更是层出不穷,当奖项的冠名人,罗中立教授在“致未来”的主题词开簏写下“首先因为热爱,我们选择了艺术”的时候,我下意识地想把它翻译为“In Art,we love”,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明白地展现出这十年筚路蓝缕间所蕴含的某种带有宗教意味情愫。
  今天,我们纪念罗中立奖掌金的十周年,没有比“致未来”最好的标题了,因为这十年,本就是不断地展示、探索甚至见证中国当代艺术的新生力量如何不断迎来自己的未来的道路。当我们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逡巡这个占了大半个展馆的“十年展”与“当年展”的组合时,俨然一个艺术的“小传统”映入眼帘。当然了,这种“小传统”并不仅仅是赞助人仇浩然戏言的“促成了三对艺术家夫妻”,更在于它见证了逐步嬗变的当代艺术的学院传统的发展历程。2005年,恰恰是当代艺术开始正面地反晡学院教育,同时潜移默化地改写“学院艺术”定义的时候,时至今日,学院不仅成为了“艺术江湖”最重要的蓄水池与源头,也逐渐成为当代艺术中最活跃的某种生态的策源地。二元化甚至多元化的趣味不仅成为各个美院的常态,而且学院背景所赋予的某种语言实验的开放性气质与当代艺术话语梳理与教学的规范化努力,也赋予了这种“小传统”以草根生态之外的另一种张力。当社会化的策展人、馆长、资深艺术家以他们的成熟经验和阅历去对接一代代年轻人的想象力和好学欲望的时候,某种“范式——修正——探索”的艺术生产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今天,当我们看到2015年罗中立奖学金的获奖者时,我们既可以看到如刘海辰那样对于边缘化学科材料语言当代性的探索,也可以看到如胡佳艺那样对个人记忆的某种仪式化的行为表达;有游迪文那种对于当下架上语言的实验,也有如宋戈文那样对于装置的场景感的营造,还有如沙丽娜那样以语言学的方式对消费主义与商业文化的解构,可以说是多元并现。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见架上绘画的趣味转移,项目化的行为艺术的盛行,材料试验与跨媒体体验的某种交错的鲜明的特色,也可以看见装置艺术的模式化弊端以及一些新的艺术明星的影子。也正因为此,这才是鲜活的,有缺憾的艺术活力。更重要的是,从这个“小传统”里,我们可以管窥这个时代的全球化的语境,以及文化消费、图像泛滥、信息大爆炸的宏观图景,以及最新生的一批细小的艺术碎片,对这个大时代的某种反光。
  最后,我想援引本届罗中立奖学金评委鲍栋对于年轻一代艺术的某种概括:“这些都是中国当代艺术之前没有的特征,使当代艺术从符号化、概念化,以及过于立场化的‘批判’中摆脱了出来,并注入了一种研究性的气息。实际上,学院本来就是一个研究的场所,教育的内容应该是研究的结果,而研究的现场也应该是教育的现场。在这个层面上,美术学院应该持一种‘无立场的立场’,使自身彻底成为一个中性——因而才能够包容各种真正独立思想——的场域。”而这可以说是对于罗中立奖学金这个大时代中的小传统同构性一面的精准解读。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割裂了人与人之间的族群关系,但同时,个体内心世界的狂欢却因此而打开了另一扇窗,并在时间的推进中不断野蛮滋生。从早期的《未眠》与《五感》到新近的《陈列物》系列作品,伴随着内在景观的变化,龚辰宇的绘画语言日渐纯熟,笔法及画面张力愈显游刃有余,粗放的笔触相互堆砌,点线率性地勾勒出多变的形象,同时对对象适度畸变,整个画面在变奏中放射出强劲的表现力。龚辰宇也愈加善于通过解构画面来挑逗观者的审美习惯,
期刊
峨眉山市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峨眉山——的所在地,历来因“峨眉天下秀”而享誉中外。为了沟通自然遗产、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血脉,提高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把峨眉山市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文化都市,首届“峨眉当代艺术国际邀请展”于2015年12月25日至2016年2月20日在峨眉当代艺术馆、峨眉山市会展中心举行,来自中国、亚洲及欧美多国的近百位当代艺术家的绘画、雕塑、装置、新媒体作品与公
期刊
九官格  ——精确的视觉化  2015.12.6-2016.1.3  明园艺术中心  今天,西方艺术的空间表达方式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观看习惯和空间感知。文艺复兴初逐步形成的线性透视法所确立的网格状的图式,从15世纪前半叶的佛罗伦萨一直扩展到欧洲早期现代的几乎所有国家。19世纪中期以来,摄影术以及后来的电影、电视技术乃至于当代计算机3D建模技术,本质上依然是一个限定了上下、内外的框架(取景框),在取
期刊
当“极简主义”走向“绝对实在”,面对一张白布,要求观众要做出肯定时,迈克尔·弗雷德(Michael Fried)指出:极简主义者利用“剧场“为其作品的“物性”营造了一个虚假的情境,去除“剧场”,这些作品没有价值。  “极简主义”对“物性”的强调是“现代主义”对“形式”价值肯定走到极致的结果,当“形式”成为“极简”的时候,对这些形式作品“物性”的强调是必然的。但从逻辑上讲,这样的“物性”能不能使“作
期刊
盒子的隐喻与物的线索  自家峰(以下简称“白”):今天,对于更年轻一点的读者而言,了解你的作品更多的是“日常的物”之后的各个系列,这个线索已经持续了有十多年了。记得从人像到物的转型大约是在2000年左右开始的,在描绘了各种不同的物象之后,你有没有尝试回过去画人呢?  张恩利(以下简称“张”):有,但是可能是另外一个方式了。  白:是两个并行的线索,  张:不,并行的说法好像两种风格不相干,实际上对
期刊
大多数情况下,艺术家的个展中,文献作为一种补充介绍,总是处于一个相对次要的位置,起到铺垫或补充的作用。但是,鲜有像周加华那样,在展厅的整个一楼洋洋洒洒地用图片、资料与影像,甚至结合装置与空间营造,把自己的艺术人生来了个“和盘托出”。  周加华的人生很多彩,周加华的绘画很纯粹。一楼文献展区的丰富与二楼作品展区的单纯形成了对立而统一的关系,构成了“周加华”式的立体叙事。所以,他很贴切地将展览设定为“图
期刊
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是由上海外难美术馆与HUGOBOSS合作推出的一个两年一次的奖项。大奖是HUGO BOSS全球艺术计划的项目之一,该艺术计划还包括与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合作,面向全球、备受推祟的“HUGO BOSS艺术奖”(HBAA)项目。HUGO BOSS亚洲1新锐艺术家大奖于2013年首度举办,专注于支持和表彰亚洲范围内表现杰出的年轻艺术家。2015年,第二届亚洲大奖将其视角
期刊
一个城市不仅仅要拥有充斥着大时代、大社会的宏大的广场和宽广的街区,还要有小街小巷的浅吟低唱诸般细节。后者汇聚成的小时代、小社会,恰恰构成了城市生活的细节,正是这些生动的细节,才真正汇集成了一个城市文化的潜流。七拍,就属于这种潜流。这个组合成立已经是七年前的事了。当她们“再七拍”时,我们才隙讶地发现,原来在“再七拍”的背后,她们真的没有什么伟大的理想和抱负之类的宏远构想与规划。她们其实在倡导的是一种
期刊
李计亮(以下简称“李”):杨老师好{感谢你接受我的访谈。“八五新潮”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着持续影响,非常值得深入研究。2015年是“八五新潮”三十周年,但当代人对这场运动的看法并不十分清晰,如何认识这种艺术精神的延续?  杨志麟(以下简称“杨”):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重要的时代,其重要在于此时存在若干转折的可能性。“八五新潮“就是在这几种转折的过程当中所起到的作用。从这个角度去认识“八五新潮”才有意
期刊
摘要:本文从当代文明和当代艺术的关系出发,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实质进行界定:中国当代艺术=当代文明+中国现状+艺术表达。在此基础上,归纳目前中国当代艺术出现的问题:中年人立场坍塌、青年人远离公共问题、“东方美学”逃避现实。然后,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对当代文明和当代中国的关系缺乏了解,在狭隘的格局中围绕着表达方式纠缠不休,却主动或被动地避实就虚。同时,移动互联网和当代艺术立场、趣味的结合,蕴含着巨大可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