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链接一:2015“千里之行”之川美行
2015年11月7日,由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九所美术院校联合主办,四川美术学院承办的“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院校第六届暨2015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在四川美术学院新落成的美术馆拉开帷幕。
作为“干里之行”系列展览的第六站,本届“千里之行”汇集了全国九所重点美术院校2015届432位毕业生的322(组)优秀作品,涵盖各种与艺术相关的实现模式,是一场全国性、多方位的综合性大型艺术展览。与往届一样,“千里之行”的所有参展作品,都是从逾万名本科毕业生中评出的优秀毕业创作。而学院化的组织结构和全国巡回展出的机制,让“千里之行”成为一个具有延续性和流变性的新型展览模式。
为了更好地呈现中国艺术高校毕业生的整体创作面貌,并在集中展示的同时,体现出不同艺术院校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艺术实验方面的差异r陛和独特性,本次展览全部设在位于四川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新落成的美术馆,展馆总面积超过20000平方米,按照不同院校划分为九个展区。
链接二:2010-2014“千里之行”之路漫漫
“千里之行”其实是2010年由中央美术学院发起、全国九所重点美术高校联合举办、针对应届优秀毕业生的综台。眭展览。迄今为止已举办五届,先后由广州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和湖北美术学院承办。“千里之行”经过六年的时间沉淀,已成为全方位展现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现状的展览之一。
某种程度上说,作为中国高等艺术院校当前的教学水平以及由此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展示,“千里之行”不局限于某一个艺术院校、某一届毕业生,而是每年都从全国各太艺术院校的优秀毕业生中,根据不同的学科设置,选出具有代表性、实验性和开创性的作品,在全国巡回展出,并进一步延展为全国九大美术院校年复一年的持续性、流变性的新型展览模式。
这样的展览模式,打破了单一的地域呈现和学科设置,在保持学院化的纯粹性的同时,也为青年艺术家从校园走向社会、走向公众的视野,提供了路径。如苏新平在本届“千里之行”的序言中所说:“我很看重今天中国年轻艺术家的创作以及他们对艺术的态度,因为他们一定是预示中国下一个阶段的艺术形态和艺术未来。我们从中能看到比那些已被样式化、标签化,已在市场走红的“明星”艺术家作品里更珍贵的部分——也许眼下还不成熟,却具有未来生长空间,带有种子性质的东西。学校的工作干头万绪,但主要使命是要培养出适合当代及未来社会、文化形态,具有艺术的理解力,健康的品位,卓越的艺术技巧,并具有执行力的人才。而对从他们进入校园到走出校园时的变化与提高部分的考察,则是显示和检验一个学校作为的重要指标……”
经过六年的时间,全国九大重点美术学院参与的“千里之行”,为中国高等艺术教育搭建了考察、比照、研究、交流的平台;映衬出“千里之行”项目在推动青年艺术家作品广泛、成熟地进入社会上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成果。甚至,在展览纷呈的当下,形成一种新型的展览模式。
链接三:“千里之行”与艺术教育
从“千里之行”的举办初衷,到展出内容,我们不难发现,这里面,都充斥着新时代背景下,对当代艺术学院教育、教学机制改革的呈现、探索和实践。当前,各大院校对毕业展览的作用已达成共识:毕业展览不仅仅是艺术教学成果的展示和检验,也是社会关注和了解中国艺术教育的窗口,还是学生推介自己、对接社会的平台。
随着社会变迁,高等美术院校毕业展览的形态与功能这些年来在逐渐变化。从前毕业展仅是院校每年一度的内部展览,以简单陈列学生作品的形式来展示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成果。如今毕业展已从静止的、封闭的展览转换成立体的、动态的、开放的交流活动,成为学校检阅教学成果、宣传推销毕业生、推介和交易优秀作品的平台。各大院校开始策划毕业展,有的院校推出了展出时间更长、更具多样性的“毕业季”活动,有的院校开创了“VIP预展”,有的院校为毕业生举办专场拍卖会,有的院校与专业网站合作推出线上展览,加大了在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上的宣传造势,各个院校都在主动邀请大量藏家、机构、媒体参与,毕业展的规模和声势一届高过一届。“千里之行”更是将学校毕业展览的形式进一步深化,通过校际合作形成美院联展制度,为各大美术院校搭建了一个开放的院校交流平台,也已形成一个能够代表中国美术教育最高水平的展览品牌。
越来越开放的毕业展,在引起社会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了种种争议。这些不同的声音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对于学生、对于学校,毕业展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毕业展?毕业展形态与功能演变的背后,折射的是美院教育的本源和意义。应对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艺术领域,我们摆脱不了整体环境的左右,但也需要在予以正视的前提下寻找到自己的方向。毕业展是对于师生成果的一次总结,总结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出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毕业展应该影响我们未来的教育。
四:结语
通过“千里之行”,我们不难看出:毕业展从学院教学的重要一环,逐渐成为各个美术院校对社会开放的口岸。近年来毕业展形式越发多样,但“千里之行”以其较高的艺术水准,较广的涵盖范围和较大的影响力,依然是美术学院中十分引人关注的毕业展。这不仅是美术学院间的深入交流,更是各大美院与社会的对接。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伴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和全球一体化,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都面临全新的挑战。学院教育最重要的核心,也许就是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更耍面向未来。我们要让艺术教育与社会发展形成有效的互动,并在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中培养学生创作的独立性,最终让走出校园的青年艺术家,不仅仅成为适应社会生存与需要的参与者,更成为艺术思想和观念上的创新者与开拓者,并最终,成为下一个时代的引领者。
而这样的千里之行,正始于足下。
2015年11月7日,由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九所美术院校联合主办,四川美术学院承办的“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院校第六届暨2015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在四川美术学院新落成的美术馆拉开帷幕。
作为“干里之行”系列展览的第六站,本届“千里之行”汇集了全国九所重点美术院校2015届432位毕业生的322(组)优秀作品,涵盖各种与艺术相关的实现模式,是一场全国性、多方位的综合性大型艺术展览。与往届一样,“千里之行”的所有参展作品,都是从逾万名本科毕业生中评出的优秀毕业创作。而学院化的组织结构和全国巡回展出的机制,让“千里之行”成为一个具有延续性和流变性的新型展览模式。
为了更好地呈现中国艺术高校毕业生的整体创作面貌,并在集中展示的同时,体现出不同艺术院校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艺术实验方面的差异r陛和独特性,本次展览全部设在位于四川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新落成的美术馆,展馆总面积超过20000平方米,按照不同院校划分为九个展区。
链接二:2010-2014“千里之行”之路漫漫
“千里之行”其实是2010年由中央美术学院发起、全国九所重点美术高校联合举办、针对应届优秀毕业生的综台。眭展览。迄今为止已举办五届,先后由广州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和湖北美术学院承办。“千里之行”经过六年的时间沉淀,已成为全方位展现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现状的展览之一。
某种程度上说,作为中国高等艺术院校当前的教学水平以及由此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展示,“千里之行”不局限于某一个艺术院校、某一届毕业生,而是每年都从全国各太艺术院校的优秀毕业生中,根据不同的学科设置,选出具有代表性、实验性和开创性的作品,在全国巡回展出,并进一步延展为全国九大美术院校年复一年的持续性、流变性的新型展览模式。
这样的展览模式,打破了单一的地域呈现和学科设置,在保持学院化的纯粹性的同时,也为青年艺术家从校园走向社会、走向公众的视野,提供了路径。如苏新平在本届“千里之行”的序言中所说:“我很看重今天中国年轻艺术家的创作以及他们对艺术的态度,因为他们一定是预示中国下一个阶段的艺术形态和艺术未来。我们从中能看到比那些已被样式化、标签化,已在市场走红的“明星”艺术家作品里更珍贵的部分——也许眼下还不成熟,却具有未来生长空间,带有种子性质的东西。学校的工作干头万绪,但主要使命是要培养出适合当代及未来社会、文化形态,具有艺术的理解力,健康的品位,卓越的艺术技巧,并具有执行力的人才。而对从他们进入校园到走出校园时的变化与提高部分的考察,则是显示和检验一个学校作为的重要指标……”
经过六年的时间,全国九大重点美术学院参与的“千里之行”,为中国高等艺术教育搭建了考察、比照、研究、交流的平台;映衬出“千里之行”项目在推动青年艺术家作品广泛、成熟地进入社会上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成果。甚至,在展览纷呈的当下,形成一种新型的展览模式。
链接三:“千里之行”与艺术教育
从“千里之行”的举办初衷,到展出内容,我们不难发现,这里面,都充斥着新时代背景下,对当代艺术学院教育、教学机制改革的呈现、探索和实践。当前,各大院校对毕业展览的作用已达成共识:毕业展览不仅仅是艺术教学成果的展示和检验,也是社会关注和了解中国艺术教育的窗口,还是学生推介自己、对接社会的平台。
随着社会变迁,高等美术院校毕业展览的形态与功能这些年来在逐渐变化。从前毕业展仅是院校每年一度的内部展览,以简单陈列学生作品的形式来展示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成果。如今毕业展已从静止的、封闭的展览转换成立体的、动态的、开放的交流活动,成为学校检阅教学成果、宣传推销毕业生、推介和交易优秀作品的平台。各大院校开始策划毕业展,有的院校推出了展出时间更长、更具多样性的“毕业季”活动,有的院校开创了“VIP预展”,有的院校为毕业生举办专场拍卖会,有的院校与专业网站合作推出线上展览,加大了在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上的宣传造势,各个院校都在主动邀请大量藏家、机构、媒体参与,毕业展的规模和声势一届高过一届。“千里之行”更是将学校毕业展览的形式进一步深化,通过校际合作形成美院联展制度,为各大美术院校搭建了一个开放的院校交流平台,也已形成一个能够代表中国美术教育最高水平的展览品牌。
越来越开放的毕业展,在引起社会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了种种争议。这些不同的声音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对于学生、对于学校,毕业展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毕业展?毕业展形态与功能演变的背后,折射的是美院教育的本源和意义。应对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艺术领域,我们摆脱不了整体环境的左右,但也需要在予以正视的前提下寻找到自己的方向。毕业展是对于师生成果的一次总结,总结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出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毕业展应该影响我们未来的教育。
四:结语
通过“千里之行”,我们不难看出:毕业展从学院教学的重要一环,逐渐成为各个美术院校对社会开放的口岸。近年来毕业展形式越发多样,但“千里之行”以其较高的艺术水准,较广的涵盖范围和较大的影响力,依然是美术学院中十分引人关注的毕业展。这不仅是美术学院间的深入交流,更是各大美院与社会的对接。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伴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和全球一体化,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都面临全新的挑战。学院教育最重要的核心,也许就是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更耍面向未来。我们要让艺术教育与社会发展形成有效的互动,并在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中培养学生创作的独立性,最终让走出校园的青年艺术家,不仅仅成为适应社会生存与需要的参与者,更成为艺术思想和观念上的创新者与开拓者,并最终,成为下一个时代的引领者。
而这样的千里之行,正始于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