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华诞重在警觉未来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gans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中美博弈谈起
  喜逢我国60年大庆,像我这样近80岁的人,既内心欣喜,又感慨万千,想说的话太多了。前几天,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记者在采访之后对我说:“您的激情让我感动。”这也使我想到,为什么老人在最后的岁月总想说点写点什么?因为在立业、立功、立德之后的立言,乃人生之大享受。
  卷首短文无法表达我心意之万一,只就中国当前的国际处境谈点儿感想,写上几句,聊以自慰。
  
  美国靠不住!
  当今,世界舆论的最大特点是“表象上夸大中国的成就、地位与影响,不惜笔墨大加颂扬,而私下和背后是嫉妒并积极抵御,甚至是为提防中国崛起之势做种种准备”。这就是我们面临形势的本质特征。
  但其中也不乏关心劝解或求实有益的话语,对我们正视和理解现实颇有意义。
  美国还能依赖吗?这成为全世界的焦点话题,更是中国面对的现实。现摘录代表性观点如下:
  “曾几何时,美国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而如今,全球经济力量转向东方,全球商界不再憧憬美国,甚至也不奢望美国消费新潮的到来。美国总统奥巴马也说:‘中印诸国再不能继续依赖美国消费来实现自己经济的发展了。’尽管美国经济规模仍然大大超过日、德、中、印的总和,但美国已不是可依赖的国家,还是向东方去寻求发展吧!”(引自美国《商业周刊》)
  现时中美关系不只是中国的大事,也是当今世界的关注焦点。美国一方面要与中国绑在一起成为利益互补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而另一方面,在经济上不顾历届总统的许诺,悍然对中国采取严厉的贸易保护主义,在政治上或公开或秘密地支持台独、疆独和藏独,未来对达赖,奥巴马也要公开接见。
  
  看当年美国整日本,眼熟吗?
  由此,人们不禁想到1980年代,作为与日本生死之交的美国,又是如何对待并坑害他的盟友日本的。
  当时的日本与当今的中国相比,日本对美国的影响要大得多:当时日本掌握的美国资产、证券达2850亿美元,还掌握美国银行的3290亿资产(占美国银行总资产的14%),占有美国国债30%~40%。日本还占有美国股票交易量的25%,美国电子产品市场的20%,汽车市场的30%,机床市场的50%。除软件行业以外,很多美国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都被日本超过或与美国相当。连作为美国文化标志的好莱坞也被日本收购。美国檀香山市长惊呼:“檀香山市快变成日本东京的一个区了!”
  也正是在日本不可一世的全盛时代,我参加在日本召开的国际科技政策会议。会上,美国人提出下次会在美国开,日本科技厅一位官员公然站起来质问:“你们有钱吗?”那位美国人很尴尬地坐下了,会上哄堂大笑。那时很多美国人以到日本秋叶原买日本电器为时尚。可见1980年代日本的狂妄。但美国人随后发动一次“金融战”,就把日本打下去了,直至二十多年之后的今日仍抬不起头来。2009年2月16日,日本宣布其GDP负增长12.7%!即使如此,日本新内阁仍怕美国误会,反复强调“日美同盟是日本外交基础”。早在二十多年前,日本有人写书向美国人说“不”的时候,美国一个彻底摧毁日本经济的计划就开始出台。后来,日本人吉川元忠写书《金融战败》(“日本”没在书名出现,可见日本的民族性格)揭示了这次美日金融战的详情。此书开局就说:“美日金融战如同美国向日本又丢下一颗原子弹,其破坏力及造成的损失之巨,远远超过整个二次大战日本的全部经济损失。”可见,美国的“国家主义”之厉害。
  美日金融战全过程,美国人只走三步棋,日本就全盘皆输,政治、经济上要持续俯首称臣。
  第一步1985年9月,美国人拉住德、英、法一起参加纽约广场酒店会议,胁迫日本签署“广场协议”,强逼日元升值,理由只一个:“严重贸易顺差”。日本就范了,结果不到两年,日元升值一倍,仅这一着棋就使日本这个“制造大国”的制造业差不多瘫痪了。
  第二步1987年12月10日,美国人又召开12国会议签署“巴塞尔协议”,要求各国银行都提高资产率到8%,尽管法、德、日不同意,美国声言不到8%则拒绝与其交易,以美国独有的金融强势压迫各国就范。日本只好用买美国的证券股票作为资本金与美国交易,迫使日本不得不停止并购,日本的扩张嘎然而止。
  日本企业出口遇到困难,只好在国内金融市场上捞回补偿,于是日本全国炒股炒楼盛行(房产与股票一样,成为资本家手中把玩的敛财手段),资金流动性泛滥,于是股市楼市泛起泡沫,推动了通货膨胀。此一结果正中美国下怀。
  日本政府也出现资本过剩,手里有过多外汇,银行有大量存款,于是采取全力投放到基础设施与基本建设上,目的是保高速增长。其结果使企业贷款困难,直接打压了日本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美国媒体与学者们鼓噪吹捧“日本是拉动世界经济的火车头”。银行在此鼓动下也参与炒股炒楼。恶性循环动起来了。
  美国人看到日本企业与政府都进入了美国圈套,于是给日本最后的彻底一击,日本经济倒下了。
  第三步1989年,美国又使用“股指期权”的狠招,来个最后决定性一击,使日本很难再站起来。美国摩根士丹利与高盛等金融企业对此给予配合。当日本人认识到美国股票只是一张白条时,股市崩盘了,楼市也止不住下跌之势达十多年之久。最近我看到外讯说:中国这么多高楼如雨后春笋长入云天,楼市售价更扶摇直上,他们为此担心后怕。凤凰卫视独立经济学家也说:“如此楼市涨风强势,是对普通老百姓购房的直接打压,这不一定是好事。”
  
  中国,请你擦亮眼!
  我在这里想说的是,今日世界是美国实力衰微下的多极乱世,金融全球化走向终结,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之风兴起,再加上美国带头推动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已成为最大的靶子。
  美国政府在巨大赤字压力下,出于自身利益,在其复苏前美元暂不贬值,但等到世界经济开始全面复苏之时,美元大幅贬值已成定局。
  以上说法已是人们预料之中的事。如《德国金融时报》就断然做此结论:这次经济危机之后最受益的可能还是美国。过去的经济危机都如此,这次能例外吗?美国的思维理念是唯我独尊,为所欲为——我们近三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来之不易,可要小心美国这个主张先发制人的霸权国家可能使用的损招。对此,我们要有所准备。
  袁宝华同志多次讲到、朱镕基同志也多次题辞的四句话,仍是当今警世铭言:“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此话对人、对企、对国的管理都有指导意义。形势所迫,忧患永存,以求持续发展,是当今人人都需关心之大事。
其他文献
现在很多人说中国“崛起”了,但我从没用过这个词,实际上中国是靠那么多老百姓一点一滴的汗水发展的。要了解国际形势,也要了解别人怎么看我们。在全世界国家中我们处于什么地位,这很重要。    值得借鉴的日本远见    10月,日本经济自去年9月以来第一次出现正增长,但这个增长幅度太小,也还很不稳定。这是日本新任首相鸠山由纪夫对日本经济现状的描述。  但我个人看,必须实事求是。日本国土面积大约是咱们的1/
期刊
后危机时代有什么与企业相关的、与中国经济发展相关的重大趋势?我做些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美欧有可能再次衰退    第一个问题是:世界经济究竟怎样?我们出口形势、外部市场情况究竟怎样?  前两天刚出了美国的经济数字,好像不错,但美国很可能出现双探底,所谓的“W”型趋势。美国经济当前的反弹受商家补存货和财政赤字的因素影响很大,它们的影响会很快过去,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一旦消失,美国经济还可能滑下去。
期刊
2010年中国企业的国内风险和国际陷阱是什么?中国经济的深层矛盾能否真正着手解决?新的消费爆炸性增长点在哪里?    主持人:中央电视台财经主持人 王小丫  嘉宾:鄂尔多斯集团总裁 王林祥 华菱钢铁董事长 李效伟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总裁汪群斌 青岛啤酒股份公司总裁孙明波  纳斯达克中国区首席代表郑华 北京大学教授 张颐武    解决深层矛盾,取决于政策    主持人:今年“保八”已经没有任何悬念
期刊
大浪淘沙始见金。  去年的此时,我们猝不及防地被卷入全球经济危机中,“过冬”,几乎成为所有人谈论的惟一核心。尤其大量中小企业,甚至一度形成倒闭潮。但也正是经过一年风暴洗礼,那些真正优异的企业犹如退潮后躺在沙滩上的美丽贝壳,脱颖而出。  2009年10月31日,运作历时五个月的第五届暨2009年度“管理中国”总评选在“第18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如约揭晓,为的正是呈现这些风雨之后依然璀璨的优秀企
期刊
当采访上海复星集团公司总裁汪群斌时,竟全然是“风华少年”笑谈经济危机的一番情形。这位总裁的话锋里也时时透出了中国第二代知识型创业者的自信和逻辑性。    我们要的是效益竞争力    2008年的第四季度,多元化经营的上海复兴在它所涉足的钢铁、房地产行业,同样遭受到了重挫。但恰恰也是多元化经营,使集团整体上经受住了考验。年报显示:其2008年的税后净利仍然达到13个亿。而在2009年上半年,税后净利
期刊
在2009年,中国汽车业首次全球销量第一,同时中国高铁技术开始出口,大飞机制造已经启动。但我们也接连遭遇到了特保案的巨大冲击。以汽车业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向何处去?    主持人:盛元汽车网以及车老会创办人 张志勇  嘉 宾: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郑昌泓 华泰汽车集团总裁 童志远   纳尔科全球副总裁 叶 莺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 汤 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研究部副研究员 王晓明 
期刊
几百元的电脑,地级市里的大型购物商场,他们能赚钱吗?答案是比高端市场的利润更丰厚!是什么让这些企业在低端市场上找到残酷竞争中的蓝海?    主持人:清华大学中国企业家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王育琨  嘉 宾:香港铜锣湾集团董事长 陈 智 净雅餐饮集团董事长 张永舵   紫光股份总裁 李志强 远东集团副总裁 徐浩然    超越自己,是打开市场的惟一出路    主持人:刘福垣教授打了一个比方,说中国经济像一
期刊
我们一直在寻找这样一个特殊时期的准确定义;  我们一直在寻找能够率先变危为机的典范企业;  我们一直在寻找民营企业的自我救赎的新方式;  ……  在“后奥运”与“后危机”双重概念交错的2009年,中国民营企业已经用自己的顽强和坚韧,证明了中国已经有能力孕育一批具有朝气的企业力量,并且迅速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创业板、内需市场、低端蓝海……所有这些内外因素,已经敦促中国民企重新起航,开始自己的国
期刊
巨变下的今天,杜拉克管理思想比任何时候都更凸显其原创性、前瞻性、实践性的优势。仔细琢磨,这位已逝的老人或许早已给出了答案。    似乎是为了提醒众多管理者们不要忘记管理的本源,在“管理大师中的大师”彼得杜拉克百年诞辰之际,我们身处的世界正深陷巨变之中。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仅催生了大量的反省和探讨,甚至已成为不少商学院的新课程。  此时,体会彼得杜拉克那句名言“无人能够左右变化,惟有走在变化之前”
期刊
中国人常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从新中国成立60年的发展路径来看,有人总结:前30年的主题落在了革命二字上;后30年的主题落在了改革二字上。30年往往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节点。很多人自然会追问:第三个30年呢?  从现在的社会整体发展趋势,以及生存在这个“大盘”上的中国企业现状来看,可以说,随后30年的主题必然是——管理。    被经济远远甩下的社会管理    建国60周年之际,“扩大内需”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