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 以危机的名义!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584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一直在寻找这样一个特殊时期的准确定义;
  我们一直在寻找能够率先变危为机的典范企业;
  我们一直在寻找民营企业的自我救赎的新方式;
  ……
  在“后奥运”与“后危机”双重概念交错的2009年,中国民营企业已经用自己的顽强和坚韧,证明了中国已经有能力孕育一批具有朝气的企业力量,并且迅速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创业板、内需市场、低端蓝海……所有这些内外因素,已经敦促中国民企重新起航,开始自己的国际化成神之路!
  后危机时代的新成长
  
  度过黑夜的金融危机已将中国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正面临着新的考验——在经历危机洗礼之后,成长型企业如何才能在萧条中重生?
  
  主持人:中央电视台财经评论员 刘 戈
  嘉 宾:仁创科技董事长 秦升益 华旗资讯董事长 冯 军
   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副司长 王健翔
  
  度过黑夜的金融危机已将中国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正面临着新的考验。在经历危机洗礼之后,成长型企业如何才能在萧条中重生,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金融危机,绝非“一场虚惊”!
  
  主持人:大家对待金融危机的感觉,去年的此时和现在应该有完全不同的心情——很多人都有一种虚惊一场的感觉。现在政府、民间都是比较乐观的情绪,这真的是“一场虚惊”吗?中国已经从危机中走出来、开始复苏了吗?如果把金融危机当成一次体检,我们的企业,在这次检查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冯 军:人要说没毛病,只有一种方法,就是死人。只要活着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企业也是一样。金融危机就像流感一样,如何提高自己的素质、抵抗力,才是生存的关键。这就像重大的交通事故一般都是在大意的时候发生是一个道理。
  另外从相对值角度讲,大家知道这次金融危机相对中国企业来说压力小得多。以我们自身为例,去年主要几个竞争对手,索尼亏损10亿美金,松下亏损43亿美金,而我们的爱国者,2009年亏1000万,2006年做研发亏3000万,2007年亏3000千万,我们在数码相机领域投入了7000万,血本无归,但2008年却实现了第一次打平,2009年终于开始盈利。这就是风水轮流转。
  可以说,金融危机让中国企业更能够居安思危——因为我们不在风口浪尖上,所以能够实现洁身自好,甚至借机超越历史。
  主持人:中国的企业向来很聪明,善于把握住各种机会,从爱国者我们也看到了这些成长型企业的希望。那么从宏观层面,这一年来的情况究竟如何?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及重复生产的问题始终存在,如果整体环境不发生改变,单一企业的力量是很微弱的,很可能成为昙花一现。
  王健翔:从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以及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这次危机的整个历程以及今后几年的影响,绝非是“虚惊”。它留下的不仅仅是“阴影”,更是将挑战与机遇混杂到了一起,这是最能考验现今我国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判断力和竞争力的关键。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或者后奥运时代,事实已经证明,中国中小企业是有一定的市场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总体来讲,我们国家中小企业是顶住了金融危机的压力,很多中小企业通过金融危机获得了长足发展,企业从金融危机当中得到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增强了自主创新的能力,激发了潜能。
  但这种潜能的激发是被动的,是在国家扶持的基础之上的。必须看到中小企业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在金融危机以前,很多中小企业管理水平比较简单化、初级化、家庭化,技术储备和技术创新能力也比较弱,资金供给上渠道匮乏,市场开拓能力欠缺等等。金融危机开始之后的几个月中,来势汹涌的企业倒闭潮就是证明。金融危机比较严重时,沿海地区特别是出口型中小企业,将近有1/3的中小企业亏损,有的停产、限产甚至倒闭。这些企业有一个共同的弱点,没有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另外是一些简单的加工或者传统的工艺。
  另一方面,确实也暴露出我国中小企业简单重复建设严重、质量不高这些问题。聪明的中小企业开始更加重视结构调整、新兴产业的发展,这都是中国企业未来发展道路上会用到的宝贵经验。
  
  创业板,绝非纳斯达克!
  
  主持人:这几天被热议的创业板,一直以来都被认为将会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毋庸置疑,现在在创业板上市的这些企业,都是中国优秀的中小型企业代表。对于资金需求非常迫切的企业而言,创业板意味着什么?业内之前也有传言,爱国者有试水创业板的打算,但是这次上市的28家企业中,却没有爱国者的影子。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创业板?
  冯 军:创业板是件好事。好孩子都是鼓励大的,所以我建议大家对创业板多一些鼓励。现在争论比较大,争论是好事,但最后还是要多一些鼓励。我们有两个子公司正在准备创业板,但我们比较保守,通常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现在还处在观望阶段。
  作为创业板,我认为现在的主要方向是鼓励轻资产。对于中国的创新来说这是巨大的鼓励,因为创新无非两方面:一方面是专利技术,一方面是品牌发展。这两个领域中国人的潜力非常大,所以我认为创业板如果顺利发展,超过纳斯达克都有可能。但千万别像香港的创业板,一上来大家暴炒,炒过头了,最后出现问题,让大家伤心了。所以对于企业而言,要保持平常心。最重要的是把管理搞上去,把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盈利能力搞上去,加上有这么好的环境,我相信一定会实现1+1=11的。
  主持人:中小企业在企业运转中遇到资金不足的问题时,现在最好的解决途径似乎已经由政府贷款转向创业板了。这可能是跟纳斯达克最大的不同,纳斯达克旨在造就卓越的世界级企业,而我们的视线,现在还放在解决融资瓶颈的问题上。
  秦升益:我的企业下一步也有去创业板尝试一下的打算。但我从创业那天开始到现在还没有感觉资金紧缺。所以我可以很冷静地观察:创业板只是企业的融资方法之一。你确实需要资金,但要资金干什么用是最重要的。我创业17年,一直打造创新一体化,我要把基础打好,不光有技术创新还要有管理创新、经营创新。我们现在靠自有资金完全可以正常发展,所以不需要把钱拿过来闲置浪费。
  现在基础打好了,下面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时候靠自有资金就不够了,所以我准备适当的时候拿出适当的技术产品上市,融资以图发展。这个过程不是盲目的,因为每个企业发展阶段资金需求是不同的。
  主持人:两家企业创新能力都很强,但在我看,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对于企业的快速发展上都保持一种谨慎态度。在中国,银行永远是一个嫌贫爱富的机构,虽然中小企业司等其他机构对于中小企业发展有很多的呼吁,制定了很多政策,但相对于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而言,似乎仍然是杯水车薪。
  王健翔: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确实存在融资难。但这不仅在中国,全世界的中小企业都有这样的问题。大量中小企业根本不可能通过上市等解决,大部分还是通过银行贷款,通过企业资金联保付贷等解决。所以我们的政府也在尝试,首先银行方面做金融体制创新、金融管理创新,金融服务也要创新。所有大的国有银行、融资银行都要设立中小企业专门信贷部。另外银行有自己的市场化运作标准,为中小企业服务更多是承担社会责任。
  
  变危为机的“命门”
  
  主持人:每个企业的情况各不相同,在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家有4万亿贷款,当时有强烈的声音说这些钱全投到国有企业里了,而且这个迹象非常明显:国有企业、大型企业越来越强势,从垄断行业进入到非垄断的,所谓“国进民退”的说法特别多。中国的外部环境在变化,而内部的环境也在变化,中小企业也许将要面临完全不一样的发展状况。
  冯 军:从大环境来看,国家为我们这些民营企业树立自己的品牌,还是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当然在资金支持上会有所偏倚,这不足为奇。说句实在话,国家就4万亿,却有远远超过这个数字的需求。近水楼台先得月,肯定是国有企业先得到。
  所以抱怨解决不了问题,还是要通过自身努力。作为民营企业,国际化反而比国有企业有优势。国有企业走国际化往往会失败,并非国有企业本身有问题,而是面对国外的复杂环境,需要极强的适应能力。所以民营企业更要关注我们究竟可以改变什么,现在的环境就已经给中国民营企业造就了一个机会,完全可以联合起来,试水海外,而没有必要总盯着国家的口袋。
  主持人:中小企业要发展,自力更生肯定是最普遍的路线。但是必须承认,现在的环境激变,让一些没有准备好的企业陷入了困境。这些企业并非没有未来,而是没有足够的条件支撑他们走上未来之路,变危为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秦升益:金融危机对我们仁创来说是发展的大机会,国家4万亿投下去拉动内需,大量搞基础设施建设,让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产品是有“个性”的,但是抓住机遇的能力和方式,却是具有“共性”的。
  危机是有“危”就有“机”,二者是并存的。化解危机,我认为关键是创新,只要有创新能力,有能力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创新快速的研制出新的产品满足新的需求。只要有人的存在就有需求存在,只要有需求存在市场就存在,市场存在就有企业。管理
  (本文根据“第18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现场录音摘编而成,未经本人审阅。)
  责任编辑:纪 亮
其他文献
经济环境总是处于频繁变动中,哪怕已经拥有“完美”业绩的企业在变动面前,也往往不堪一击。  可有超越经济变动的良方?  答案是有。那就是以谨慎的态度经营企业,打造高收益的体制,反复创新,通过关爱与机制,让全体员工始终保持对事业的热情,保持对市场的敏感,实现个人、企业、社会的大和谐。    一家创立了50年的企业,为什么从未亏损过?每次危机过后,为什么总能快速发展?持续成功的秘密何在?    自200
期刊
你做企业如果有一种“利他”思想,你就会明白你在社会上做的这是“事业”。稻盛和夫的企业从小到大之所以能够平稳发展,不靠投机,他的经营管理很平实。稻盛和夫、张瑞敏,你可以听到他们谈员工时充满了尊重,老板是把全部心血浇注在员工身上……    11月1日,北京下起了2009年入冬的第一场大雪。  拉开落地的巨幅窗帘,透过明亮的玻璃,那瑞雪垂枝的晶莹世界十分养眼,那清新干净的空气,仿佛要一扫H1N1流感病毒
期刊
2008年10月底是这次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标志,当时有两家银行宣布大幅度亏损,从那时候开始很多银行就没有恢复过盈利。而到2009年10月份,摩根大通宣布第三季度销售收入是288亿美元,纯利是36亿美元,这在历史上算是比较好的业绩,也是业内认为美国经济复苏的两大利好消息之一。另一个利好消息来自于实业——英特尔亏损小过预期。   这两家企业代表了美国经济近几十年发展的中坚力量:一是金融,二是广义IT。
期刊
现在很多人说中国“崛起”了,但我从没用过这个词,实际上中国是靠那么多老百姓一点一滴的汗水发展的。要了解国际形势,也要了解别人怎么看我们。在全世界国家中我们处于什么地位,这很重要。    值得借鉴的日本远见    10月,日本经济自去年9月以来第一次出现正增长,但这个增长幅度太小,也还很不稳定。这是日本新任首相鸠山由纪夫对日本经济现状的描述。  但我个人看,必须实事求是。日本国土面积大约是咱们的1/
期刊
后危机时代有什么与企业相关的、与中国经济发展相关的重大趋势?我做些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美欧有可能再次衰退    第一个问题是:世界经济究竟怎样?我们出口形势、外部市场情况究竟怎样?  前两天刚出了美国的经济数字,好像不错,但美国很可能出现双探底,所谓的“W”型趋势。美国经济当前的反弹受商家补存货和财政赤字的因素影响很大,它们的影响会很快过去,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一旦消失,美国经济还可能滑下去。
期刊
2010年中国企业的国内风险和国际陷阱是什么?中国经济的深层矛盾能否真正着手解决?新的消费爆炸性增长点在哪里?    主持人:中央电视台财经主持人 王小丫  嘉宾:鄂尔多斯集团总裁 王林祥 华菱钢铁董事长 李效伟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总裁汪群斌 青岛啤酒股份公司总裁孙明波  纳斯达克中国区首席代表郑华 北京大学教授 张颐武    解决深层矛盾,取决于政策    主持人:今年“保八”已经没有任何悬念
期刊
大浪淘沙始见金。  去年的此时,我们猝不及防地被卷入全球经济危机中,“过冬”,几乎成为所有人谈论的惟一核心。尤其大量中小企业,甚至一度形成倒闭潮。但也正是经过一年风暴洗礼,那些真正优异的企业犹如退潮后躺在沙滩上的美丽贝壳,脱颖而出。  2009年10月31日,运作历时五个月的第五届暨2009年度“管理中国”总评选在“第18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如约揭晓,为的正是呈现这些风雨之后依然璀璨的优秀企
期刊
当采访上海复星集团公司总裁汪群斌时,竟全然是“风华少年”笑谈经济危机的一番情形。这位总裁的话锋里也时时透出了中国第二代知识型创业者的自信和逻辑性。    我们要的是效益竞争力    2008年的第四季度,多元化经营的上海复兴在它所涉足的钢铁、房地产行业,同样遭受到了重挫。但恰恰也是多元化经营,使集团整体上经受住了考验。年报显示:其2008年的税后净利仍然达到13个亿。而在2009年上半年,税后净利
期刊
在2009年,中国汽车业首次全球销量第一,同时中国高铁技术开始出口,大飞机制造已经启动。但我们也接连遭遇到了特保案的巨大冲击。以汽车业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向何处去?    主持人:盛元汽车网以及车老会创办人 张志勇  嘉 宾: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郑昌泓 华泰汽车集团总裁 童志远   纳尔科全球副总裁 叶 莺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 汤 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研究部副研究员 王晓明 
期刊
几百元的电脑,地级市里的大型购物商场,他们能赚钱吗?答案是比高端市场的利润更丰厚!是什么让这些企业在低端市场上找到残酷竞争中的蓝海?    主持人:清华大学中国企业家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王育琨  嘉 宾:香港铜锣湾集团董事长 陈 智 净雅餐饮集团董事长 张永舵   紫光股份总裁 李志强 远东集团副总裁 徐浩然    超越自己,是打开市场的惟一出路    主持人:刘福垣教授打了一个比方,说中国经济像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