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学徒制背景下的校企合作研究

来源 :世界家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lu0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使学生提前感知企业氛围,实现零距离就业。通过分析校企文化融合的基本思路,针对校企文化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现代学徒制视野下校企文化融合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校企文化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重视程度不够、功利化倾向明显、缺少政策引导和支持、没有充分体现校园文化职业性、融合存在单向性等不足之处,旨在进一步促进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找到校企文化融合的基本思路和切入点。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校企文化融合;现状分析
  现代学徒制起源于1993 年英国政府的现代学徒制计划,目前,在西方国家,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已被广泛采用。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视野下校企文化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利于学生较快地接受企业的现代管理理念,顺利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但校企文化是两种特殊的组织文化,两者的价值体系和文化背景各不相同,它们的融合必然存在许多冲突,如何把企业文化融入现代学徒制育人的各个环节,是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校企文化融合的基本思路
  校园文化在当今高职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反映了学校的综合实力,展示了学校形象,提升了学校的文明程度。校园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人身观、价值观的形成,这种影响是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很难实现的。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如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员工在从事经营活动中所秉持的价值观念。
  (一)找到校企文化融合的切入点
  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深化了校企合作,学生可以提前进入工作岗位,适应企业文化,实现零距离就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担任双重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当好教师,又要当好师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当好学生又要当好员工,实验、实训室既是实训基地又是生产车间,实验、实训产物应该也是生产产品,课程考核标准同时也应该是企业的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学校、教师、学生的角色融合过程即校企文化融合的过程,也是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下校企文化融合的切入点。应使企业文化的熏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过程,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二)做好校园文化整体设计
  高职院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首先需对企业文化进行整体研究和评估,然后再引入企业文化。引入企业文化不能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要和校园文化内涵相结合,与办学特色、教学理念和市场定位相结合,将企业文化中优秀的、适用的部分提炼出来,应用于学校的管理与教学,实现校企文化融合。具体来讲,就是引入企业的管理理念,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理念;引入企业的创新模式,创新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改革;引入企业的质量管理理念,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职业技能;引入企业的规章制度,提高学生管理水平和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全体师生员工都能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和校企文化融合,实现校企文化的无缝对接,保证校企文化融合的顺利实现。
  (三)充分认识校企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的发展和企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促使现代学徒制成为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这要求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归根结底,也就是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现代学徒制视野下校企文化融合能够进一步丰富高职教育理论,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及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校企文化融合的落脚点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而企业文化和企业实践的陶冶是养成职业素质的最佳方法。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仅通过在学校里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需要企业文化的熏陶和企业实践的锻炼,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学校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现代学徒制等教学改革,树立校企联合办学的理念,宣传和吸纳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促进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的精髓,使其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校企文化融合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成,因此在办学理念、管理模式、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依然部分沿袭了过去的办学理念,对现代高职教育先进的培养模式和教学理念并不能完全把握,对于校企深度合作和校企文化融合的精髓不能深入理解,校园文化建设明显滞后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具体有以下表现。
  (一)高职院校对校企文化融合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国家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校企合作进一步加强,企业深入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但合作主要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联合办学等方面,对校企文化融合的重视程度不够,远远落后于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由于近年招生人数的逐年减少,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学历层次,追求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校企文化融合的重视程度不够,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校企文化融合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提高办学水平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很多高职院校在学校的发展和建设规划中,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规划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没有将企业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没有深入剖析校企文化的不同点以及共同特征,导致在校企文化融合的过程中重视不够、思路不清晰、目标不明确、方法不得力,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定位脱节,不能使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学生在就业后很难快速适应企业要求,不能实现零距离就业。
  (二)校企文化融合中功利化倾向明显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校企文化融合的过程中,经常邀请企业经理人和成功校友到学校进行讲座,通过讲座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状况、生产水平和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这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高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学校的出发点不仅仅是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更重要的是通过讲座来提高学校的就业率,企业则是借此扩大企业在学生中的影响,因此对企业的宣传和讲座的内容往往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深加工”,脱离实际,学生就业后会感觉到与现实的极大反差,会对企业文化产生怀疑和不信任感。
  结语
  校企文化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立足于校企合作,针对校企文化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尝试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进行校企文化融合,吸收和借鉴优秀企业文化,将职业素养和职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文化融合既需要学校的积极探索,也需要企业的大力配合和支持,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以真正实现校企文化融合,培养企业认可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春琦,王璐.以雇主为主导的英格兰学徒制——改革进展述评及政策解读[J].外国教育研究.2016(11)
  [2] 王志伟,张法坤.现代学徒制职教模式中学徒身份及其权利义务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5(08)
  [3] 魯储生,肖慧媚,熊邦宏.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内涵与价值追求探析[J].职业.2017(05)
  (作者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定社会条件下的法律制度,是由当时的经济与政治条件所决定的,与此同时,法律制度作为上层建筑,也是为一定条件下的经济基础与政治统治所服务的。十恶制度作为封建专制统治下的产物,当然也不例外。  关键词:十恶制度;发展脉络;内容;儒家思想  封建法律是维护封建集权统治的重要手段,它对危机皇权权威,破坏封建制度的行为规定了严重的刑罚。而十恶制度作为中国古代皇权专制制度下的产物,是中
期刊
巧妙的问题可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课堂上每节内容都应精心恰当地设计有意义的问题。所谓“精心设计”指的是问题设计必须符合一些原则,下面结合笔者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来谈谈这些原则。  一、问题要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学生的认知系统与教师的认知系统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设计,所谓“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维果茨基提出的
期刊
插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中国是东方式插画艺术的发源地,古埃及是西方式插画艺术的发源地,其作用有美化环境,修养性情,陶冶情操。其创造的步骤有四步;1要有立意构思,考虑用途,摆放的环境,作品想表现的内容或情绪2选材3命名4清理现场插花艺术有其艺术特点,插画作品具有生命力,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创作性强、具有新鲜感,创作方便,人人可为,这也是插花作品可以从古到今,广泛流传的原因,追溯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可以划
期刊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更新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新课标的推出,要求我们更新观念,与改革同步。如何组织教学,怎样做才能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我们的角色转变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怎样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这个学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在整个小学阶段占一定的重要位置。本学期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对儿
期刊
摘 要:小学高年级阶段是学生思维形成的重要和关键期,教学方式方法的实践和技能培养,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应用题作为数学题型设计中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对知识点的全面掌握度和科学的切入点实施,都需要在教学环节的必要性和教学的过程求解中,获得解题技能和解题实践的可行性能力培养。本研究就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应用题基本情况进行概述,以为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提高提供可行性借鉴。  关键
期刊
摘 要:采用平行比较研究法,基于生态美学角度对《格列佛游记》与《镜花缘》中外文学作品进行了分析,用以探寻《格列佛游记》与《镜花缘》两部中外文学作品在生态美学上的思想意蕴,从而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存在的思想共性,使人在文学作品阅读与研究中感知生态美,激发人们对生态美的追求,实现多元化思潮下,精神的回归。  关键词:《格列佛游记》;《镜花缘》;生态美学;意蕴  生态美学是生态学与美学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学
期刊
摘 要:当前国际合作与竞争面临空前机遇与挑战,如何基于“一带一路”战略平台,不断丰富齐鲁文化内涵,创新发展模式,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进一步走向全球,已成为需要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旨在结合“一带一路”战略,探讨齐鲁文化“走出去”的内涵与意义。  关键词:一带一路;齐鲁文化“走出去”;内涵与意义  1.前言  “一带一路”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
期刊
摘 要:巴尔蒙特在诗歌中多以抒情主人公自居,通过吟咏自然去物化情绪,表现愁思与寄托。本文通过解读巴尔蒙特诗歌意象中的自喻和超喻,充分发掘巴尔蒙特的细腻情感。  关键词:巴尔蒙特;诗歌;自喻;超喻  一:巴尔蒙特式的自喻和超喻  巴尔蒙特在20世纪初的俄国诗坛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认为是象征派最突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大多以抒情主人公自居,通过吟诵大自然的万物,去抒发情感,表达自我。  巴尔蒙特的一
期刊
摘 要:汉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而汉语言文学包涵了我国的民族意识,汉语言文学主要培养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社会市场中人才创新作为主要竞争力。为适应现代化市场需求,提高创造能力,加强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以提高创新能力和文学素养。中学教师应具有对社会发展的前瞻力,结合有效的教学计划,完善汉语言文学教学体系,培养中学生创造力与文学素养。本文以汉语言文学对中学生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为中学汉语言文
期刊
摘 要:兴趣是学习一切新知识的基础条件。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怎么让学生对事物有兴趣是教师的目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内心深处的倾向,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所以教师在教育学生阅读时,要遵守兴趣优先的原则。在课堂中,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出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学习兴趣,充实学生知识面,给予学生更多关于阅读的新知识。本文就是对小学五年级语文如何进行阅读教学进行分析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