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郁生机 粲然华彩

来源 :创作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gegoodlu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65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的前身福建师范学院艺术系开始算起,柯桐枝先生从事艺术创作已达半个世纪,他在中国画花鸟画这个领域长期不懈地探索,积累了十分丰盛的成果。他的个人画展在中国美术馆的举办和他众多作品的又一次集结出版,为我们了解和认识他的艺术人生特别是他在花鸟画艺术上独特的风貌,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
  纵观柯桐枝先生的艺术,首先可以看到他对中国画艺术的时代创新这一方向充满热情和理想。他的作品开门见山,在浓墨重彩中洋溢出蓬勃的生机,这种生机既发自他所描绘的花鸟形象特别是丰富茂盛的花木生命,也发自他塑造形象、创造意境的笔痕墨迹。花鸟的形象和笔墨的语言在他的作品中有机交融,浑然一体,形成强烈的视觉交响,让人看到一位艺术家钟爱艺术的感情和在作品中投注的饱满热情。中国花鸟画的传统源远流长,历史上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现代以来许多大师传承开拓,推陈出新,构成了斑斓绵延的丹青图卷,对于当代画家来说,既有前人经典经验、范式样板可资学习借鉴,又面临突破法则、超越传统的艰难。柯桐枝先生可贵的精神就在于几十年来一方面笔耕不辍,始终保持一种激昂的艺术进取状态。停笔之际不停向往,充满对自己前行道路和新的艺术目标的憧憬和冲动;动笔之际忘我投入,以饱满的感兴驱笔遣墨,沉浸于表现与探索的愉悦之中,将自身的生命融入花鸟的生命,把“小我”的个性汇通大自然这个“大我”的世界,从而达到酣畅淋漓的抒发。另一方面,他坚持“笔墨当随时代”的信念,从年轻时代一路走来,始终保持着开放的胸襟,注重中国画坛在传承和创新这个时代课题上的各种实践探索与学术研讨,不满自己已有的成果,勇于向自己提出更高的学术目标。特别是人到晚年已经笔娴墨熟的情形下,他还给自己设定新的探索课题,向着超越自我的境界迈进。因此,他的展览不仅让我们看到一种艺术的风格,更让我们看到一种艺术的精神。
  在某种程度上,一位画家所处的地域文化自然而然地会给予独特的熏染和蒙养。柯桐枝先生出身于福建莆田,闽海文化中勇于探索的传统养成了他热情奔放、执著追求的性格。在中国画历史上,自明代以降 ,福建的花鸟画家为花鸟画风的转向与开拓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边景昭父子将亦工亦写、充满动态的花鸟画风带入宫廷画院,促进了“院体”的新变;由明入清,作为扬州画派代表人物的闽籍画家华喦、黄慎更是分别从清新与恣意两个维度将花鸟画的表现力推向新的高度,在造型、笔线和设色等艺术语言上呈现出“闽派”的特征。柯桐枝受到这些地域传统的启拨,加上直接师承于具有鲜明闽派风格的福建画家宋省予、陈子奋等先生,在绘画的语言上形成了工写结合、墨彩兼备、注重造型与笔墨表现有机统一的基调。他后来长期在湖南生活与工作,在文化学养和美学旨趣上又受到湘楚文化的感染,一种重生活、重自然、重生命的文化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他的艺术,正是地域性、时代性和个性有机统一的结晶。
  艺术的时代创新,首先需要在观念上突破已有的法则和样式。在继承传统方面,柯桐枝先生是信守“古训”的,也即坚持艺术来源于生活,坚持通过写生积累素材,深入体察花鸟形象“生”的仪态,使笔下的造型不落程式概念的窠臼,而是得益于自己的观察和感受。他作品中的花木形象种类很是丰富,就源于他长期走向自然、走近花木世界所作的大量写生。南国花木长年葱翠、品种众多,自有他倾心的对象,而他也正是对大自然的造化生命充满热爱和想往,才有以投入自然为宽慰的忘我状态,真正把创作的根基扎在自然的土壤之中,从生活中采撷花鸟的原型,并且突出刻画其生命的神情。在他的作品中,许多花卉树木的形象十分醒目,并且以“复数性”的铺排强化形象的特征,这实际是一种近距离观察和细微感受的结果,也透露出他长期以“心”接“物”的真诚。继承传统是为了使自己的艺术拥有正典的气息,而开拓创新则需要思索时代的文化条件和探索研究的课题。在这方面,柯桐枝是清醒的,在沉迷于与自然为伴的艺术生活时,他更多思考如何能在主题关怀、作品格式特别是笔墨语言上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道路。通过感受自然花鸟的积累,他的胸中生发出更宽广的意象,作品的容量不断扩充,以密织的花鸟形象营造枝繁叶茂、花团锦簇的情境,形成了自己的章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鸟画坛在古典与现代的传统中拓宽视野,不少画家将花鸟形象从折枝形态发展为全景形态,把花鸟的生命置放于它们生存的空间,画出花鸟形象与环境景物的关联,形成了一种可称为“大花鸟境界”的学术追求。柯桐枝的艺术也属于追求“大花鸟境界”的这一类型,或许他没有过多在理论上表述自己的追求,但通过大量作品展现了这种追求。尤其可贵的是,在大花鸟体格的基础上,他突出彰显了“热带雨林艺术”这一具有鲜明时代性的意识。花鸟画的历史不仅是造型观念和形式演变的历史,也是对花鸟世界认识的观念不断深化的历史,柯桐枝先生敏感到花鸟画艺术这个核心问题,以当代的文化情怀观照自然,从当代社会普遍关切的生态和环境出发,把生态意识、环境意识注入笔端,把艺术创作与时代的人文关怀结合起来,这就不仅为他自己的作品带来内涵上的新意,也使我们从他的作品中看到时代文化的精神。
  有了创作的文化意识和时代意识,作品的意境就绽放出新的华采。柯桐枝先生这些年来足踏湘楚厚土,并不断到南方各地深入生活,在创作上愈发明确地建构“热带雨林艺术”的目标,这是他人到晚年艺术上的升华。有了这种意识,他的画面显得更加充实,多种花卉树木形象交织成生命的锦绣,给人无边无际、无限漫延的感受。在一些作品中,树木密织,枝叶繁盛,视域超越视线,形象直逼眼帘,让人感到走进热带雨林的世界,吮吸到来自泥土和花木的芳香。艺术家不靠概念说话,而靠形象述说胸臆,表达自己的心声。柯桐枝艺术的当代性,正在于他用艺术反映了今日中国社会发展中越来越急切需要倡导、也越来越具备整个社会共识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和家园意识。
  柯桐枝先生在明确艺术创作主题的同时,也在笔墨语言不断探索,放开胆量进行各种尝试。他在花鸟画造型上业已形成充分的经验,在线条的运用上展现出率性的品质,注重墨与彩的结合,直取鲜艳明丽的视觉效果,近年的作品尤其突出了几方面的探索。一是画幅阔大,以全景式的营构抒发自己充沛的感兴,画面充实繁茂,一片生机跃然纸上。二是在笔墨形式上将抽象和意象结合起来,在着力塑造具体花木形象的同时,注重画面形象疏密之间、笔线繁简之间和墨色布局比重之间的节奏与韵律。作为主要研究中国画自身传统的画家,他能有意识地融汇西方现代绘画的优长,将现代抽象绘画中点、线、面的构成纳入写意的体格之中,强化了视觉形式的张力,于水墨淋漓和色泽斑斓中彰显形式语言的张力,这也是一种境界的升华。三是长期以来坚持研究墨彩的融合,追求墨彩并重达到的视觉强度。愈到晚年,他在用墨用色上更加浓烈,情之所至,放笔无碍,以浓墨、重墨、泼墨构成底色,在花卉和树木的刻画上施以水色重彩,有时候满幅以花卉的色泽为主,在水墨写意花鸟画的用彩上形成鲜明的个性。这些笔墨形式语言的探索是有机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因此都能转化为画中形象的生命与生机。
  传统艺术的发展是当代中国艺术重要的时代课题,柯桐枝先生的努力和丰厚的成果,体现了一位艺术家的文化自觉。当他的展览面向美术界同行和公众的时候,不仅让人激赏,也会给他自己以学术的反馈,使他的艺术朝向更加精进的高度发展。
其他文献
王民德(以下简称“王”):从湘西出来的画家,像黄永玉先生,包括你的老师易图境先生,画里都有一种神秘的气息,对你来说,这是一种自在的追求,还是湘西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楚文化的一种自然影响?  杨国平(以下简称“杨”):我觉得这两方面的因素都应该有。我一直在努力画出我心目中的湘西,但是做得还远远不够好。  王:谈到当代山水画的群体风格,主要还是以北京画家为代表的“北派”山水和以浙江画家为代表的“南派”山水
期刊
黄发有先生长于思辨又注重实证,才思敏捷而学风严谨,视野宏阔且业有专攻,在日益喧嚣浮躁的学术圈不显山不露水,但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巨大存在。当1990年代乱花迷眼的文本追踪批评变得难以为继时,他以一位优秀学者前瞻性的敏锐,在继续从事文学批评的前提下,将主攻方向转向文学传媒研究,在跨学科交叉中探寻出新的学术生长点。杂志、报纸副刊、出版社是文学生产的重要载体,这些看似文学外围的因素,其实与文学体制的沿革、
期刊
网络小说自1990年代末期兴起,现在每年生产的数量可能已远远超过了传统小说。其身份逐渐得到认同,其地位逐渐得到巩固。当前,网络小说与传统小说还呈现出逐渐融合的趋势,一些传统小说作家也开始在网上发表作品,一些网络作家也在开辟网下写作的领域。在网络小说初起之时,作者群以青年人为主体,而现在,中年作家甚至老年作家都成为了其中的成员。尽管网络小说的写作呈勃兴之势,但如果仅从改编成电影的数量来看,网络小说到
期刊
近日,第十三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揭晓,由金沙作词、黎晓阳作曲的歌曲《湘江飞出一首歌》获此殊荣。我在为两位艺术家喝彩的同时,更愿把多年来欣赏金沙歌词作品的美妙感受公诸同好。  本质上,歌词属于广义的诗,应该具有诗的一般属性。从我国诗歌发展史来看,最初的诗都能入乐歌唱,其后体式渐丰,分工渐明,诗由唱而吟诵而目赏,词作家便不断创造节奏感、韵律感、入乐性更强的替代品种来作歌词。诗经中的颂诗皆
期刊
作为一位拥有强烈社会关切情怀的作家,梁晓声迄今为止的全部小说创作,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自然是立足于他自身知青生存经验之上的知青小说;另一部分,则是与所谓知青经验基本无涉但却充满着一种强烈忧患意识的社会小说。长篇小说《浮城》《恐惧》《泯灭》等,可以被看作是后一个方面的代表性作品。尽管从数量上看,梁晓声知青题材的小说在其全部作品中的占有比例并不算高,但毫无疑问地,从未来中国当代文学史书写的角度
期刊
张承志最早发表的作品是套用蒙古民歌《诺加》的格式创作的蒙文诗《人民之子》(又译《平民之子》或《做人民之子》),随后在1978年发表了小说处女作《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以《黑骏马》和《北方的河》为代表的中短篇小说,在叙事情感上奇异地呈现为两种互补的形态,前者沉郁苍凉,后者雄浑激荡,一阴一阳,分别对应其恋母与寻父主题,这种阴阳相生相克的审美境界,形成了张承志独特的精神太极。但共通的是,张承志的文学作品
期刊
“Indeterminacy(不确定性)”是美国当代文学批评家依哈布·哈桑(Ihab Hassan)对后现代主义基本特征的概括性描述,它揭示了后现代主义审美特征的精神品格。这一复杂的现象具有多重的所指:含混(Ambiguity)、不连续性(Discontinuity)、异端(Heterodoxy)、多元性(Pluralism)、随意性(Randomness)、叛逆(Revolt)、变态(Perve
期刊
一朵火焰  平凡的圣迹  在它的每一个斜面和尖端上  在所有金红的雾霭和阴翳里  殉教般地发光  既不耀眼也不刺目  ——彭燕郊《致猛克》  初夏,天气渐热。但河西临江的夜晚却依然清凉。这样,我便能静下心来读《魏猛克作品集》。  不读则已,一读便让我不忍释卷。  我的眼前,便走来了魏猛克先生。我不曾见过魏猛克先生。在写这篇读后感时,连他的照片也没有看过。我是从书中读出了先生的音容笑貌和他儒雅睿智的
期刊
谭仲池(湖南省文联主席):党中央在北京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的消息一经传开,就在全国文艺界引起了巨大反响。有如春风吹拂大地,使广大文艺工作者切实感受到了暖意温情,倍受鼓舞和激励。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讲话中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高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
期刊
19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转变是不言而喻的。“商界”作为一个逐渐扩容的圈子,呈现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内涵。以商人为主角、商界生活为题材的小说,随着商业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的提升而纷至沓来,阵容日益庞大。对中国商业文学进行研究的拓荒者,便是湖南商学院的杨虹、陈书良等教授。杨虹的《叛逆与超越:近20年中国商界小说的文化阐释》可谓是中国商业文学研究成果中的一本集大成之作。  这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