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酒田园:美丽乡村的现代桃花源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传统的农耕社会。在农耕文化的基因里,田园就是诗和远方,我们打造的诗酒田园就是中国文人的终极梦想——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它是当代人精神生活的一个社区。”义金烧诗酒田园项目的运营者王俊清接受采访时说。
  古桥流水,丝竹于耳,戏台听曲,工坊劳作。一席茶,一壶酒,熏香迟暮,花馔青灯。
  这样的生活在义金烧诗酒田园的院中可寻得。“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很多人心中追寻的山水田园,正是此居所中抛却浮华,独留素雅、原始的生活。
  酒文化为纽带
  2018年3月,横泾米烧酒传统核心产区的上林村东林渡自然村入选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第二批试点村庄。位于东林渡66号的义金烧诗酒田园也成功入选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的江苏省示范项目。
  在义金烧诗酒田园的义金烧坊门口,装饰着几艘木制小船,船上满载着一坛坛酒,“灶烧千年酒,门泊万里船”说的情景大抵就是如此。
  拥有高标准水稻田430亩的东林渡,选育稻米良种,发展横泾大米产业,形成别具一格的稻乡文化。清柳商贤《横金志》载:“烧酒出在横金者为贵”,自宋代始,东林渡就依托横泾大米种植,发展横泾米烧酒产业,出产琳琅满目的烧酒,酒名美不胜收,张能臣《酒名记》等文獻记载了烧酒名录二百八十余种。
  酒香传万世,杯中有乾坤。悠悠几千年,酒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中国白酒独有的诗酒文化背景,使得农旅和文创之间有了无缝对接的桥梁。依托本土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以横泾烧酒文化为纽带,将农业、工创、养生、旅居结合的‘义金烧诗酒田园’,成为东林渡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核心项目。”王俊清说。
  在这儿,辟一处田园,烫一壶米酒,品一首好诗,一同回味这传承千年的中国酒文化不是梦想。
  回归原始生活
  随王俊清走入诗酒田园的院落,这里每个原汁原味的细节都浓缩了匠人的智慧,绕屋环流的水流晕染出闲适的生活情调。在一处旧气的居民平房前,王俊清告诉记者,这处平房即将被改造为书房,并把乡村振兴的理念融入进去,打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意境。
  “义金烧诗酒田园的传统村落改造在空间上保持传统村落的肌理,建筑外观上修旧如旧,维持原生态植被并加以梳理,保留了原生态村落的味道。旅游的最终阶段是旅居,旅居就是要把此处原汁原味的东西呈现出来。”王俊清说。
  历史沧桑变化,留下的最耐人寻味的是文化,而对于普通人而言,岁月更迭,可以留下的温情是那些承载了记忆和温度的老物件。古代江南素来有“无榉不成具”的说法。在义金烧诗酒田园的房舍内也可见榉木家具的影子。
  文化底蕴深厚的榉木家具,承载的不仅仅是深厚的文人气韵,更是历经沧桑变迁后留下的饱含记忆的岁月温情。“我好几年前就收集各种各样清代和民国的榉木家居摆放在这里,满满的都是时代最原始的记忆。这边还有欧式沙发,所以你看到的是东西方文化和传统现代文化的融合。”王俊清指着诗酒田园文化馆里的欧式沙发和榉木桌椅说。
  令人诧异的是,王俊清是原汁原味的苏州城里人,从小就在苏州的古街小巷中长大,为何会选择横泾的东林渡实现他的田园梦呢?王俊清微微一笑。“我想还原的是小时候桃花坞的生活方式,那儿都是原汁原味老房子,生活十分的悠闲恬静。”正如王俊清所说,保留了原住民的前提下,义金烧诗酒田园项目利用本土的一草、一花、一木、一建筑营造出科学、自然又符合当代人生活诉求的美好空间。将整体性,融合性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乡村改造的基本原则。
  创新文化院落
  上林古琴坊是诗酒田园中的一个院落,制艺二十余年的斫琴师王加友定居于此。王加友手斫古琴的同时还会开班授课、收徒、提供古琴制作课程并且定期组织雅集活动,古琴演奏活动等。
  除了古琴艺术院落、皮具精制院落,王俊清还在筹备苏式木作院落、榉木文化院落、酱酒体验院落、瑜伽养生院落、葡萄文化院落、横泾风物院落等。这里的每个院落都将拥有一位代表匠人设立自己的工坊并驻场,日常进行其擅长的手工作品的加工,接受私人订制,并开设手工体验课,参与诗酒田园举办的各种讲座及体验活动。院落里还将加入特色主题餐厅,客人可以与匠人共同进餐、交流学习心得。
  “我们的民宿不是普通民宿,而是匠人民宿,你到这边要么是来学习和培训,要么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来游学。”王俊清说。这里不仅提供温暖舒适的住宿,更将打造出一个个精心策划的手工教室,打造“与匠人同住”的概念,亲身体验匠人精神。入住的客人可体验手艺人们的亲自传授,并在其指导下完成一件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可谓真正的“手作之旅”。
  中国传统的院落是自然胜景与匠人之心的完美结合。义金烧诗酒田园,正谱写出一曲生态田园牧歌。
其他文献
有样学样。天下多的是现成的样子,有笔墨样、有格局样、有雕琢样、有当红样……可我义父戴敦邦偏偏不学,他执意苦修几十年,和自己对着干,见样破样,闯出了一番“戴家样”。  义父戴敦邦因创作《水浒人物一百零八图》、《红楼梦人物百图》、《金瓶梅全图》等古典题材及古装人物为人们所熟知,其画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精神,用笔精到,浓墨重彩,雅俗共赏。戴家样,是戴敦邦的艺术之样,也是将自我活出的一个人生样本。  
期刊
开车出行,最糟心的莫过于堵在路上,一眼望不到头的车尾,道路秒变停车场。对于在苏州生活的人们来说,南环、友新这两处高架路,甚至被调侃为“自带干粮”路段。  这下好了,有着苏州最大立交之称的尹山湖立交,近日已局部试通车。东环南延二期工程尹山湖立交,位于吴中区尹山湖畔,由中铁二十局一公司承建。这条立交贯通东西、连接南北。向北连接南环高架,直通市区;向南直通吴江;向西通过南湖路,连接友新高架;向东接南湖路
期刊
大家到一个地方去出差或旅游,其实对城市的各个细节之处是很上心的。比如大街上卫生状况怎样,当地人如何过马路,他们普遍的热情度怎样,他们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总体评价如何,以及机场、酒店、饭馆、出租车等行业服务人员的平均质素等,都会影响到你对这个城市的印象。这就是文明城市创建的意义和必要性。  国内城市每年有各种各样的大小评比,很多人不知道,全国文明城市是中国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一个,
期刊
访谈黄裴莉的时间段是在开学第一天。“我等下还有一个会议要开。”仅有一小时空余时间的黄裴莉爽利地招呼记者坐下,她快速地回复完手机里的工作留言后便示意可以开始采访。当黄裴莉讲述起办学理念和对教育的理解时,她思绪万千……  “生命影响生命”贯穿教育  有位名为阿心的“知心朋友”以心灵捕手的身份,忠诚地为田初中学子的成长守候。这位“知心朋友”就是苏州市田家炳实验初级中学与苏州大学心理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合
期刊
为了让居民切实参与到垃圾分类中,姑苏区白洋湾街道长青社区开启了变废为宝系列活动,将身边废旧物品重新转化为有用物品的同时,更多居民在观察和思索的过程中,不但更深入地了解了分类思路,在日常生活中也受到启发减少了垃圾的产生。  将“缠花” 的艺术之美带入生活  在之前的清掃行动中发现,草丛内扔有衣服吊牌、扑克牌、儿童卡牌等废弃物,清理起来麻烦不说,特别影响环境。但受此启发,社区手工爱好者们想起汉服文化流
期刊
物质的进步有时使人作茧自缚。  而简单,是一种可以拯救我们的生活哲学。  梭罗说过:"大多数豪华的生活以及许多所谓的舒适的生活,不仅不是必不可少的,反而是人类进步的障碍,对于豪华和舒适,有识之士更愿过比穷人还要简单和粗陋的生活。"  简单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活?撥开物质世界的层层裹缚,多做减法,多探索内心,平息外部无休无止的喧嚣,回归内在自我,遵循内心,尽量让自己过得悠闲、舒适,活得通透明白,只
期刊
活的法则,无非就是简单的快乐。看历史、文学,要看两个人,一个是屈原,一个是陶渊明。这两人,确实是触动了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对完美人格的向往,都好像是寄托在这两人身上。  有时,我们拥有越多,就越没时间做自己,在物质的重压和驱使下,几乎忘了关照自己的内心。而那种“简朴”的快乐其实离开我们太久了。  《论语·述而第七》中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吃着简单的饭
期刊
烈日炎炎里,各色冷饮轮番登场,而对于苏州人来说,在“秋老虎”的日子喝一碗苏式绿豆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老苏州们说,现在的吃货可幸福多了,绿豆汤料丰富,味道足。不像从前,大家把绿豆装在饭盒里,在厂里的食堂蒸烂,冲点“冰冻水”就是一杯防暑饮品了。  而如今流行在苏州大街小巷的苏式绿豆汤里,绿豆甚至成了“篇幅”不多的主角。一杯杯绿豆汤,何止料多,简直好看到真正“弹眼落睛”。  苏式绿豆汤,  吃的就是一
期刊
雪菜肉丝、雪菜炒年糕、萝卜干炒毛豆、咸菜烧小鲫鱼……想想直流口水。如今,自己动手腌菜的人少之又少,大家图方便,就去菜场买一些来尝鲜。不过,也有老人依旧习惯在家自己腌几缸,将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延续着。  吴门桥街道福星社区有一位无人不晓的“咸菜奶奶”,她一年四季都腌咸菜,且热心送给左邻右舍们吃,大家都夸奶奶腌的菜地道,吃了还想吃。  忆苦思甜 感恩于心  很多人说,一碗面透出了苏州人精致的生活态度。
期刊
“大家好啊,我今朝又来哉。”住在南环新村的曹阿兔是吴门桥街道新时代实践所健身馆的常客了。曹师傅平常喜欢打乒乓,每周要来这里运动好几次。每次来还能认识老伙伴,他感觉挺好。  今年,吴门桥街道将锦南巷66号的党群服务中心资源和街道志愿者服务团队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践所对辖区居民来说,简直是超赞的福利,约4300平方的空间内,囊括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