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大胆放手”,追求“多向互动”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iuytrewq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大胆放手”,让语文课堂“动”起来,“活”起来,追求课堂中真正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师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以《曹冲称象》的教学为例,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几点想法。

一、设计大问题,学会“大胆放手”


  例如,学习《曹冲称象》时,我们这样来学习生字“称”。
  师:“称”这个生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生1:我用加一加的办法记住它,“禾”+“尔”=称。
  生2:我用组词的办法记住它,称称、称重的称。
  生3:我用了与“秤”比一比的方法。
  学生回答时,分别用“全景平台”来展示课前录制的学习过程,分别用上了加一加、组词、与“秤”比一比的方法。
  第三个学生是这样展示的:我在预习时发现“称”和“秤”两个字很像,我看了“全景平台”中的“百宝箱”,知道了这就是“秤”(出示秤的图片)。我还从家里找出了一杆秤称了一称,发现秤杆平的时候才能称出重量来,所以“秤”的右边是个“平”字。
  师:同学们真厉害,能用上“加一加、组词、比一比”等方法学生字;学习过程中,还能巧妙利用网络资源及生活中的实物来主动观察与思考!老师也深受启发,把同学们的所有办法编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分享。
  称:你字去人加上禾,称象称石称重量。
  秤:左禾右平是杆秤,不高不低最公平。
  再如,学习《曹冲称象》时,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那曹冲到底是怎么称大象的呢?这是一个综观全文的大问题,对于小朋友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在阅读全文、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条理,并学习有序地表达。因此,在抛出“大问题”“放”下去的同时,我也预设了一些“放”的策略,给予学生一些有效的帮助。
  第一步是“找一找”:让学生自由读第四小节,画出曹冲称象的办法。
  第二步是“排一排”:根据课文内容,排排序。
  第三步是“连一连,说一说”:小组合作,用上“先……再……然后……”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交流过程中,鼓励学生专心倾听,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一个小组是这样汇报的:先赶象上船,再在船舷上做好标记,然后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最后称称石头的重量。
  学生纷纷点评。
  生1:能用上“先……再……然后……”来说,感覺比较清楚。
  生2:我觉得这样说太简单了,不够清楚。
  师(及时点拨与追问):是呀,怎么说,才能既有条理又说得清楚呢?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吧。
  生1:要说清楚,在船舷哪个地方画线呢?
  生2:还要说说,给船上装上多少石头呢?
  …………
  此时,教师让学生再练说,学生便说得有条有理,清楚明白了。有一个小组是采用“一名同学说,其他人投屏图片”的方式来展示的,学生也纷纷表示赞同。
  所以说,“放”不等于“散”。教学中,教师要有“放”的意识,也要有“放”的策略,一切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规律,在必要时“扶一扶”,鼓励全员参与并互动评价,这样才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多向互动”


  还以《曹冲称象》为例,在学习“问句”的朗读后,一起尝试练习读好长句。
  (课前在全景平台上发布自己的朗读,同学们相互倾听,并给同学点赞)
  师:那曹冲呢?他想了什么办法?让我们来听听点赞最多的同学的朗读。
  …………
  师:谁给他点赞了,你为什么为他点赞?
  生1:他声音响亮,每个字都读准了。
  生2:他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
  师:他到底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呢?我们一起来采访他。
  生:这个句子很长,我读了很多遍,在有些词语后做了标记,适当地注意了停顿。
  师:同学们,你们从他的回答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生1:我觉得长句子需要多读几遍才能读好。
  生2:在读的时候要动脑筋,在该停顿的地方做上记号。
  生3:我要学习他的认真的态度。
  师:是呀,这名同学认真练习,才读得这么好,难怪你们都要给他点赞呢。让我们一起向他学习!要读好这部分的长句子,大家还有没有什么补充?
  生:注意逗号的停顿稍微短些。
  师:好的,最难读的是第三句,我们可以在句中画上停顿记号,一起来画一画,练一练吧。
  课堂中的“大胆放手”“多向互动”,真正改变了传统语文课堂中“提问多而浅”“师生互动单一”的现状,让学生走出了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规定角色,转而充当“问者”“思者”“说者”“评者”,真正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赋予了学习真正的活力与创造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常州市焦溪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作文,选材是关键。初中生随着课程的增多失去了很多亲近自然、体验生活的机会,写作文时,往往绞尽脑汁也想不出适合的题材。农村初中学生,无论是阅读量还是知识的广度与城市学生还有一定的差距,写作素材更显贫乏。很多同学生编乱造,写出来的语言枯涩乏味。如何利用乡村现有资源,挖掘学生的写作潜力,让学生爱写作、善写作呢?  金秋稻黄,土地的清香在收获的季节更显浓郁丰沛。在农村,这个季节的田野处处是宝藏,也正是引导
期刊
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认识到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要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放在首位,积极创新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实施阅读教学,从而既优化阅读课堂,又实现培养阅读能力的主要目标。一、改变阅读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以培养阅读技巧、养成阅读习惯、形成阅读方法为主要目的,提高阅读能力是宗旨。阅读能使学生的学习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学习效率提高。但由于教学方法不当等原因,致使多数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期刊
记叙文训练中,发现学生常常没有合适的素材,或者极其低幼化,不能准确、形象、深刻地表达,写作往往陷入无话可说境地。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学会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深入思考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积累记叙文素材,从而能够在写作中大处入手,小处着眼,在关键处点睛。一、国事、家事、身边事,事事关心,有丰富的感知能力  关注自然、时代社会、历史文化,关注自我与他人以及内在的各种精神品质,能够很好地充实记叙文写作素材
期刊
笔者每天早晨怀揣着新的希望踏进校园,却被教室里稀稀拉拉的读书声当头棒喝,上课齐读时孩子们明明张着嘴,可就是听不到深情的朗读,出现的是涣散的眼神、机械的嘴巴。这样的校园是没有活力的。那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又该如何改变现状呢?以南通市一所普通小学的三年级的班级为调查对象,通过普查和抽查的方式,结合笔者的思考,作出了如下分析和归纳。一、现象及原因  (一)家长认知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传播速
期刊
目前小学校园中,学生对美的感受、理解出现偏差。他们认为动画片中的卡通人物就是美,流行的音乐就是美,很多孩子缺乏敏锐的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和审美的表现及创造力,成了审美的“低能儿”。叶圣陶先生早已指出,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明晰的目标”。通过创新的方式达到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个需要漫长探究的過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
期刊
具身认知是第二代认知科学的核心概念,最初起源于语言学研究。具身认知认为,人类的认知不仅仅受制于人类的大脑,人类的身体同样参与了认知过程。在此过程中,身体不仅是传统所认为的感受器和效应器,还是中枢加工器,并且是处于特定的情境中。这里所指的情境在某种意义上而言不仅仅是文化的情境,还应包括社会情境、自然情境等,由此形成了个体认知的整体情境,影响着人类认知的过程与认知的结果。因此,从具身认知的观点而言,情
期刊
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提出了成长型思维模式。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做事不易放弃,勇于挑战,更能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抗挫折能力更强。那么如何从一年级开始慢慢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呢?首先我觉得应该改变教师固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两者之间产生的应该是平等的对话,这也是生命课堂所一直倡导并严格执行的。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我最先改变的是教师的评价,善用赞美,让师生的距离更近!【例】部编
期刊
问题对于教学而言,意义不言而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可以衔接课堂的不同环节,可以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变得更加深刻,尤其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良好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对文本进行自主解读的基础上,生成超越自己水平的理解。而這一切,都是指向学生思维的。与此同时,应当注意到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够驱动学生的思维,问题如果提得不恰当,很多时候还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因此设计一个能够驱动学生思维的问题,需要教师作
期刊
文本解读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寻找文本的主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本主题是否唯一,文本的主题又应当如何被发现,当学生的认识与教师预设的答案有所冲突时,教师又应当如何选择,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笔者看来,站在学生的角度,在文本解读中允许学生的思维多元化,并在此基础上寻找、确立文本的主题,是教师的应然选择。本文以《囚绿记》一文为例,谈谈笔者的浅显观点。一、被掩盖的文本多元价值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
期刊
古诗词是古代文学艺术的精髓,不管时光如何流逝,朝代怎样更迭,古诗词的魅力依旧光彩熠熠。它以丰富的内容、深邃的哲理、真挚的情感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笔者认为,古诗词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情感美,光靠教师的讲授剖析是表述不透彻的。古诗词的教学要继承传统“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诵读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养分,学习和传承古诗词文化的精髓,提升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可以说,诵读是古诗词教学永不过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