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路径

来源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ong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青少年社会教育为研究主题,以红色文化为切入点,从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人格健康的现实需要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三个方面来论述青少年社会教育的重要意义,提出将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研究新思路,阐析红色文化是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生动教材、优质资源和方法宝典。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方法路径,探讨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需要以问题为导向、以情感为铺垫、以发展为目标,提高教育的说服力;需要加强媒体宣传、发展文化产业、开展实践活动扩大教育的覆盖面,需要创新网络化、生活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以增强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多样性。
  关键词:红色文化;青少年;社会教育
  青少年是民族振兴、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希望所在,青少年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教育。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方式多样、内容丰富。其中,利用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屡见不鲜,然而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理论研究却付之阙如。习近平在南京等地調研时明确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可见,红色文化是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优质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不可或缺。
  一、社会教育是青少年发展的必由之路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青少年的教育网络,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比,有着持续性、全面性、终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一方面,随着人格的发展与心智的成熟,青少年与社会的互动联系不断深化,社会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增强;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方式的日渐多样化,特别是随着“网络时代”、“微媒体时代”和“自媒体时代”的深入发展,社会教育对青少年发展越来越重要,成为青少年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社会教育是青少年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
  通常来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然而,以理论灌输和道德说教为主要教育方式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容易受到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影响而遭到排斥,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比,社会教育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对青少年思想教育往往有着“润物无声”的效果,无论是参加公益活动、进行志愿服务,还是参加社区活动、接受社会培训;无论是参观教育基地、参与各种体验,还是网络冲浪、观看电视广告,这些活动过程都蕴含着某种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这些多样化的形式所起到的思想教育作用往往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所难以替代的。可见,社会教育是青少年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
  (二)社会教育是青少年人格健康的现实需要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人格发育的重要时期,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塑造是无法在封闭空间完成的,必须在与社会的双向互动中逐步形成。社会是青少年人格发育的重要平台和必备条件。根据马斯洛的心理学理论,健康的人格包含着诸多方面内容。其中,独立自主处理问题是青少年参与社会活动的必备生活技能,这就要求青少年与社会系统进行有效互动时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培养独立自主处理事务的能力,逐步塑造完善的、健全的人格。这些仅仅依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显然无法完全实现,必须依靠社会教育的参与才能圆满完成,青少年只有在与社会交往中接受社会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逐步走向独立与成熟。因此,社会教育是青少年人格健康的现实需要。
  (三)社会教育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青少年的发展必定是全面的发展,不仅要掌握知识,也需要具备各种实践技能。学校教育内容的局限性和家庭教育资源的局限性决定了其无法独自承担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任,这就需要社会教育参与到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整体过程。社会教育突破了按部就班的教育模式和条块化的内容限制,可以有效延伸到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各个方面,满足了不同性格特点、心理特点、认知特点和行为特点的青少年发展的需要,实现了大众教育与个性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有效弥补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足。
  二、红色文化是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优质资源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耦合所形成”[2],它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性为一体,蕴含着科学的价值观念、丰富的历史史料、大量的实践案例、多样的方法技巧,红色文化的博大精深决定着它可以成为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生动教材、精神养料和方法宝典。一言以蔽之,红色文化是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优质资源。
  (一)红色文化是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生动教材
  红色文化形成史堪比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在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十分注重唤醒和教育广大革命群众,青少年教育也是党的群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十分注重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少年,不仅通过成立共青团、先锋队等群团组织将青少年组织起来,还积极动员广大青少年参加革命。通过党的教育和引导,很多青少年积极参加革命,不少红军指战员平均年龄不足20岁。开国上将萧华将军13岁便担任县委书记、17岁被任命为师政委;参加长征年龄最小的女红军年仅11岁。这些革命史实充分说明了革命战争年代我党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成功性,也反映出一部红色文化史就是一部青少年社会教育史,红色文化是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生动素材。
  (二)红色文化是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精神养料
  一方面,红色文化是革命战争年代凝结的优秀文化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这就决定着红色文化内在地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反对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进程中产生的,这就决定着红色文化内在地蕴含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科学价值观。红色文化的这些特性与当代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价值方向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红色文化是青少年教育的精神养料,可以科学引领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价值方向,激励青少年的精神成长,帮助青少年塑造完美人格,引导其健康成长成才。   (三)红色文化是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方法宝典
  一部红色文化的发展史同样是一部思想教育工作方法史,红色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包含着丰富的方法技巧,采用灵活的方式进行宣传和教育,有效避免了空洞的理论说教。在当时,中国共产党十分善于通过演讲、话剧、当地山歌、讲笑话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宣传,这些多样化的宣传方式突破了理论灌输的条条框框,形式新颖、内容平实,很容易为广大基层群众所接受。这些教育方法对我们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具有直观的现实意义,可以为青少年社会教育提供有效的方法指导,增强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立足青少年特点和需求,增强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的说服力
  “说服性教育,是从信息的传递接收、吸引注意、帮助理解到接受信息的一个完整过程。”[3],将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提高说服力是关键。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革命性质的、历史形态的文化,与当今社会具有一定的时空距离,这就要求我们在将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时,以问题为导向,把握青少年成长需要的切入点,以情感为铺垫,聚焦青少年思想变化的共鸣点,以发展为目标,找准青少年知行统一的关键点,从而有效提高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的说服力。
  (一)以问题为导向,把握青少年成长需要的切入点
  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这里说的问题,既指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阶段性问题,如:心理问题、学业问题、交际问题等,也包括当前青少年教育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内容空洞、方式单一、说教频繁、实践缺乏等。将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就是要根据这些问题,以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为切入点,立足红色文化这个“信念高地”,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物质资源、制度资源和精神资源,帮助青少年补足精神的“钙”,筑牢信念的“魂”,从而引导青少年以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妥善化解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和问题,使红色文化在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的过程中更具说服力。
  (二)以情感为铺垫,聚焦青少年思想变化的共鸣点
  说服性教育必须通过某种方式达到被说服者情感上的认同,没有情感的语言是空洞乏力的,这就決定了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必须以情感为铺垫,聚焦青少年思想变化的共鸣点。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思想变化最大、追求个性与独立的特殊阶段,渴望摆脱束缚、向往新奇事物、爱好参加实践是这一时期青少年的显著特点。因此,运用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时,应该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的纪念场所、历史遗迹、影像资料、人物事迹,采用情景式教学、现场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示范式教学、研讨式教学,针对青少年的思想疑惑点、好奇点、兴趣点、困难点和共鸣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切实提高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的说服力。
  (三)以发展为目标,找准青少年知行合一的关键点
  青少年的社会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充分掌握并践行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增强教育的持久力。因此,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必须要以青少年自身全面发展为目标,找准青少年知行合一的关键点,依托红色文化资源,通过专题教育与日常教育的结合、组织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让广大青少年在了解红色历史、感悟红色文化的同时,在实践中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红色精神,争做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做到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常态化和长效化,切实提高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的说服力。
  四、依托外部社会环境,扩大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的覆盖面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全面的、深远的,同时,社会环境也是复杂多变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时,充分发挥一切社会积极因素的作用,运用红色文化优化青少年发展的社会环境,运用红色文化挤压灰色文化和黑色文化的空间,扩大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的覆盖面。具体来说,一是要加强媒体宣传,营造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氛围;二是要发展文化产业,拓展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渠道;三是要开展社会活动,丰富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内容。通过增强红色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力,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一)加强媒体宣传,营造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氛围
  当今,广告营销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青少年生活的社会环境充斥着各种影视宣传和消费广告,这些无疑会对青少年思想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一些电视广告和影视作品包含的个人主义、消费主义、金钱至上的观念无疑会对青少年社会教育产生极大的干扰。因此,运用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必须注重发挥媒体宣传的作用,通过媒体加大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和红色公益广告的投放力度,引导全社会关注红色历史、崇尚红色精神,增强红色文化的存在感、话语权和生存空间,传递正能量,从而营造青少年社会教育的良好氛围,切实增强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效果。
  (二)发展文化产业,拓展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渠道
  文化生活是青少年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对青少年的思想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今中国,文化产业日渐繁荣,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运用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还必须重视文化产业的作用,通过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拓展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渠道。红色旅游产业、红色影视产业是红色文化产业的两大支柱,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要通过把红色旅游产业和红色影视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引导红色旅游产业和红色影视产业与青少年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发挥红色旅游和红色影视在青少年社会教育中的作用,丰富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让青少年社会教育更加“润物细无声”,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
  (三)开展社会活动,丰富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内容
  活动教育是实践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对教化人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和发展特点决定着他们对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将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必须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隐性教育功能,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内容。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的活动方式多样,活动内容丰富,如近年兴起的“重走长征路”等红色体验活动受到了民众的广泛欢迎,为我们运用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提供了有益思考。运用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青少年社会教育,需要进一步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将传统的体验方式融入现代“真人秀”、“表演秀”等元素,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红色文化主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影响力,从而扩大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的覆盖面。   五、转变教育思路方法,增强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多样性
  当下,网络对青少年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微”时代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青少年社会教育增添了巨大压力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事实表明,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无法忽视和回避网络时代、微时代和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及其对青少年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带来的重大影响。因此,运用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必须推动教育方式变革,以网络化教育创新青少年社会教育方式,以生活化教育优化青少年社会教育环境,以个性化教育增强青少年社会教育实效,增强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多样性。
  (一)以网络化教育创新青少年社会教育方式
  青少年是使用网络最为活跃的一个群体,也是最容易受错误网络思想冲击的一个群体,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时,要注重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开发红色文化网络资源,建立红色文化资源网络档案;通过建立红色文化宣传网络阵地,打造红色文化网络宣传平台;通过创新红色文化网络化宣传方式,推动红色文化进一步占领网络阵地和网络空间,促进红色文化进入青少年网絡生活,推动红色文化与青少年所关注的网络热点相结合,增强红色文化网络教育的多样性、创新性和实效性,以网络化教育创新青少年社会教育方式。
  (二)以生活化教育优化青少年社会教育环境
  日常生活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将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增强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多样性,应该发挥生活教育的作用,以生活化教育优化青少年社会教育环境。通过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开发,进一步扩大红色文化对青少年日常生活的影响范围,通过将红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使青少年身边的红色元素更加广泛和普遍,推动红色文化在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的过程中实现日常化、生活化,从而进一步优化青少年成长和教育的社会环境,让青少年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在红色精神的激励下健康成长。
  (三)以个性化教育增强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实效性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个体特征、性格特征、心理特征千差万别,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青少年的个体观念日渐增强、个体意识不断凸显。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时,不能采用“一刀切”、“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工作方法,应当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教育,通过红色文化数据库建设和信息筛查渠道,为青少年选择符合其个性特征和需要的红色文化素材提供更多便利,在设计青少年社会教育项目、开展红色文化活动时,也应当考虑青少年的个性化差异,有针对性地为青少年提供个性化的红色文化产品和服务,增强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视察南京军区机关时强调 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扎实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N].解放军报,2014-12-16(001).
  [2]夏欢,胡龙华.红色文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耦合——兼论红色文化生成机制[J].甘肃理论学刊,2016(05):118-121.
  [3]张岷.共青团参与青少年社会教育的路径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02):11-15.
  责任编辑  晨曦
其他文献
摘 要: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构建包括领导机制、管理机制、进入机制、协调机制、共享机制、互补机制、互动机制、保障机制、评估机制、监督机制等在内的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元主体协同保障机制,并形成以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与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课堂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日常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协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的相互协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全面协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需求与教师思想政治
期刊
摘 要: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点。爱国主义教育是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交汇点。高职院校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呈现的一些问题影响了爱国主义的教育效果,分析问题所在,并借用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结合理论核心内容,从认知水平、学习环境、榜样示范和多样化教学模式四方面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从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高职院校;爱国主
期刊
摘 要:高校后进生是校园中存在的不容忽视的一类群体,其主要特点为学业不佳、心理状况不佳、行为习惯不良。随着该群体数量的逐年增加,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就显得十分迫切。文章在对广西某高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影响后进生学业的主要原因在于后进生自身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强、学习意识薄弱,且家庭和学校作为外在影响因素,也影响着后进生的学业状况。后进生学业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家庭、学生自身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期刊
摘 要: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是提升组织力,加强党组织建设。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着“三化”、“三不”、“三低”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提升。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责任落实不到位、队伍建设不到位。本文以广州大学为例,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总结出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要从强化思想引领力、提升群众凝聚力、抓好自身建设力、增强组织战斗力、打造党建品牌力等五个方面入
期刊
摘 要:推进高校“三全育人”一体化工作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高校教育思想的必然要求。当前,高校“三全育人”一体化工作存在教师教学行为欠主动、学生学习心态不积极、学校制度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高校需要积极构建高位推动、部门联动、家校互动的“三位一体”全员育人体系,建构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课内课外全方位育人体系,搭建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全过程育人体系,即从形成育人思想共识、统筹
期刊
摘 要: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保证教学改革创新发展方向的重要前提,行动导向教学实现了由以教师、教学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理念转换,教学方式从“教知识”变为“教方法”;教学设计关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和学得怎么样,尤为重视非专业能力的培养,如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等;教学实施强调“可视化”,认为非专业能力同样可实现“可视化教学”,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常见的“教”与“学”脱节问题。本文在系统地梳
期刊
摘 要:作为高校学生工作关键一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育人必须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健康发展。通过剖析民办院校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危机干预及平台保障等心理健康教育布局,探索“五位一体”格局下开展心理育人工作的路径措施,为民办院校提升育人实效提供借鉴。  关键词:“五位一体”;心理育人机制;民办院校;育人路径  大学阶段
期刊
摘 要:习近平多次提到“文化育人”这一重要命题,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提升文化育人工作的质量与水平。习近平关于文化育人的重要论述从“为什么要文化育人、用什么文化来育人、怎样进行文化育人”三个维度对文化育人的内涵和意义进行了深刻回应。深入研究这些新思想、新论断,对提升个体思想道德素质,完成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
期刊
摘 要:高校团学干部培养是学生工作的重要一环。本研究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发现高校团学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干部选拔随意、公开透明度不够、制度落实欠缺;干部培训内容枯燥、形式僵化、理论脱离实际;干部岗位目标不明、考核绩效不科学、激情动力缺乏;外部监督缺位、反馈渠道单一;后勤保障乏力、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产生主要在于团学组织精神文化未能深入人心,团学组织制度文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的法治素质教育是国民教育应有之义,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人才基础。但是,当前理工类高校法治素质教育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材相关内容减少、法律课程教学缺位三大问题。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建设法治中国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理工类高校需要丰富法治素质教育的授课内容、拓宽法治素质教育的宣传形式、优化法治素质教育的考核方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