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的草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er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天,机遇老人突发奇想,来到一座城市,将一块金砖、一块银砖、一块铜砖依次摆放在人行道上,然后笑眯眯隐身了起来。
  不久,一个行人走过来,看到摆放整整齐齐的三块砖心想,一定有诈,于是走了。
  又一个西装革履的人走过来,一边走着一边对着手机说着什么,当他无意中踢到那块金砖,以为是一块绊脚石,看也未看地就走开了。
  第三个行人走过来,对着三块砖傻笑了一阵后就走了。
  第四个行人戴着一副墨镜,拄着拐杖,看也没看一眼就走开了。
  第五个行人走到三块砖前面停下了脚步,盯着看,暗自嘀咕,“这年头,就算是一块破铜烂铁都会被人捡走,这三块砖一定是假的,要不就是什么圈套。”想到这,也走了……
  这五个人当中,一个是聪明人,一个是寸秒寸金的商人,一个是傻子,一个是盲人,一个是疑神疑鬼、自以为是的人……机遇老人感叹着收走三块砖,飘然而去。
  很多不成功并非没有机会,而是内心充斥了自以为是、猜疑臆断,将机会挡在了命运之外。想要在机遇降临的时候及时的捕捉住,不仅需要充实自己掌握机遇的能力,还需要不断地剔除心中的杂草:浮躁、狭隘、自大……留空间给机遇扎根。
  真正可悲的不是没有机遇,而是绕着机遇走掉。
其他文献
岁月如割,割伤我美好的回忆;岁月如歌,歌唱我明媚的明天。  遇见你是最美丽的意外  11月的最后,叶小绿站在学校操场上抱着麦克风浑身颤抖,四周是黑压压的人群,听着尽是喝倒彩的嘘声。就在她快要拿不住话筒时,人群中传来一阵为叶小绿加油的声音。叶小绿抬眸看去,看见了人群中的林安,一手抱着一束开得正艳的白色栀子花,在所有喝倒彩的人里,显得那么耀眼。瞬间,原本忐忑难安的叶小绿一下子振奋了精神,握紧话筒认真地
期刊
像候鸟一样,叶嘉莹飞来飞去,她的身影曾出现在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武汉大学等数十所高校里。在加拿大,曾经跟随叶嘉莹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洋研究生就有十几位,她还另外带了一班完全不懂中文的洋学生。  位于南开大学的“迦陵学舍”近日封顶。这个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的四合院,是为南开大学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家叶嘉莹修建的。叶嘉莹今年90岁,号迦陵。在她的规划中,学舍不是住
期刊
数十年前,大凡曾经路过上海的人,都会对此留下深刻的印象:夏天一到,首先是大街小巷,到处听闻叫卖声:棒冰棒冰,老牌光明牌棒冰!小贩一面叫卖,一面还用木头敲打装载棒冰的木箱,发出“啪、啪、啪”的响声。棒冰就是冰棍,有赤豆棒冰和盐水棒冰,每支四分。  另外有“雪糕”,就是奶油含量较高的冰糕,广州叫雪批,每支八分(一角二分的大雪糕,是后来才有的)。还有“断棒头棒冰”,卖三分钱,惠顾的多是小孩子,吃起来自然
期刊
20世纪30年代末,中国的抗日战争已经全面展开,作为社会知名人士,郁达夫接受新加坡《星洲日报》的邀请赴南洋。对此一直以来有不少猜测。认为郁达夫到南洋带有官方使命,去作海外宣传抗日者占主流。也有人认为是因为私人关系,他愿意在陌生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有的甚至认为郁达夫到南洋,是一种自我放逐。根据最新资料表明,郁达夫到南洋,主观上是为了摆脱戴笠的迫害,客观上是为了进行中国抗战的宣传,并为此做了大量工作。
期刊
在湖南和平解放的前夕,大人们闲扯的时候,都说风潮蛮紧。我地是国统区,对于共产党、解放军方面的消息封锁得水塞不通。祖母千手万手纺出的棉纱,千梭万梭织出的土棉布,都堆在那厚实的木板凳上,上面压着一块平滑的青石板。祖母把这纺织出来的几十匹棉布,看成是家里的一笔财富。如果真的共了产,她的劳动成果就白做了。如何处理这一担多(四十匹)棉布,成为祖父母目前的紧急大事。  长沙的风潮更紧,祖父别无选择,只身挑着这
期刊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前社会,谈起焦虑这个词,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焦虑是如何产生的呢?《你为什么总焦虑》作者通过调查发现,焦虑的来源之一是压力。但另一方面,“伪焦虑”人群也占了很大比重。他们看到什么负面信息都主动往上凑,将最糟糕的结果与自己联系起来。这种情况下,远离焦虑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动过滤掉部分负面信息。在人们获取资讯相对容易的今天,这一观点对我们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我们为什么总焦虑  在今天
期刊
先秦时期避暑纳凉的“窟室”  ——贵族夏天的“娱乐空间”  和现代人一样,古人避暑首先想到改造居室环境,建造一个相当于现代带有制冷设备的“空调房”度过夏天。这样的房间,古人称为“夏房”,先秦时期的“窟室”,秦汉时期的“凉房”及皇家的“凉殿”,后来的“冰室”“凉窖”,都属于夏房。  窟室,算是先秦最流行的“空调房”。所谓“窟”,字面意思就是洞穴,乃现代“地下室”的原始结构。由此可知,先秦时代流行的窟
期刊
罗伊·格劳伯是哈佛大学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量子光学研究。69岁时,他有幸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可最终还是落选了。这时,有家科学杂志办了个“搞笑诺贝尔奖”,邀请他出席。格劳伯明知道其中的讽刺意味,但还是答应了。  那天,一群不得志的科学家聚到一起,诉说着心中的苦闷。他们时哭时笑,有些人还叫嚷着向“获奖人”扔东西、喝倒彩。活动结束后,人们都离开了,唯独格劳伯还呆呆坐在那里。清洁工约翰走过来,指着满地
期刊
1688年5月22日,亚历山大·蒲柏出生于一个罗马天主教家庭。由于当时英国法律规定,学校要强制推行英国国教圣公会,因此他没有上过学。  由于他幼年时期曾患有结核性脊椎炎,造成了难以治愈的驼背,这使得他从小就像一个侏儒(直到他成年后,他的身高也没有超过1.37米),小伙伴们也都把他当做另类,不愿和他玩,由此,他也极度自卑,在童年时期,他几乎完全生活在一个近乎封闭的环境里,他曾一度以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
期刊
我家院子里种了一棵石榴树,在我很小的时候它就存在了。这二十几年来,一直陪伴着我。  我看着它从小树苗经历风吹日晒雨淋到长大成材。它长得如此优美,枝叶秀丽。在春雨的滋润下,它嫩叶抽绿,婀娜多姿。那嫩绿的叶子,经络分明,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即使夏天的狂风暴雨来临,它依然茂密的开满朱红色的花。到了中秋,便结出累累硕果。冬天来了,凛冽的北风可以吹落花朵,吹断树枝,打折树干,却不能使它的脚步移动分毫。大雪压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