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技术课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住渠道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s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适当地调整实验内容和改变实验形式,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充分准备、巧妙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运用中获得提高,这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对广大师生教好信息技术和学好信息技术有所帮助。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一个重要因素──兴趣。而目前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实际是为了上网,或玩游戏、聊天、听音乐,不是真正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呢?我根据日常的教学工作做了一些探讨,现阐述如下。
  1. 充分准备
  有些教师认为信息技术课最轻松,因为给学生练的时间比较多。但要顺利并高效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不那么容易。我曾有这样的经历:教学内容是制作一组幻灯片。教学流程:启动PowerPoint、设置版式、插入图片、加入文字、保存文件、作品上传到教师机的“作业”文件夹。学生在练习时,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混乱。学生在插入图片时,不知该到哪里去获取图片,很多学生提问哪里有图片。笔者只好中断正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告诉大家哪里有图片资源库,并在黑板上写出了该资源库的网站,请同学们去下载。这时学生又问将作业上传到哪里,这时笔者才想到还没设置上传作业的共享文件夹。赶紧到教师机上设置“作业”这一共享文件夹,并告诉全班同学将作业上传到该文件夹中。学生又说:老师,看不到你的共享文件夹。回答:在资源管理器的菜单栏中点击“刷新”。又有同学说:老师找不到“刷新”这一功能……在混乱中,下课时间也到了。等学生都离开教室后,打开教师机的“作业”共享文件夹一看,只有一份作业。由于教师没有考虑到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导致课堂教学秩序混乱,学生满堂课都是问题,长此以往,学生肯定兴趣索然。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操作技能很强的学科。教师不但要注意讲解的知识体系是否合理,在备课时更应注重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那么,教授信息技术课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1)在备课时,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即以学生的身份对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操作。(2)教师不但要有上课的教案,还应提供给学生操作步骤。在课堂上,教师演示的操作自己感到简单,但学生自己操作时却经常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因此,还应给学生提供有关操作步骤的学案,保证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3)为了提高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教学素材,哪些教学素材要提供给学生,老师在课前就应将素材准备好,并放在某个共享文件夹中,以备学生使用;如果要学生自己准备,就应留给学生必要的操作时间。再如学生上传作业的文件夹、电子作品范例等,应该在课前就做好准备。
  2. 巧妙设计学习任务
  对于操作性很强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技能训练。但是,重复训练和保持兴趣是一对很大的矛盾。为使学生在重复训练过程中,能保持学习的兴趣,教师在任务设计的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2)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制定出具体的操作步骤,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比如从哪里去获取相关资料,寻找相关帮助、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
  (3)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任务。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
  3. 让学生在运用中获得提高
  学生用他们学到的知识,为自己或别人解决了问题,他们将有一种成就感,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在学生学了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这一知识后,可布置如下课后作业:
  (1)几何画板的功能和适用面有哪些?
  (2)利用相关软件(Word,PowerPoint等)制作一个作品,展示比尔·盖茨奋斗历程。
  引导学生将搜索技巧应用到解决其他学科的知识应用和信息获取上,学生感觉到很多学科知识不仅来自于课本和课堂老师传授,而且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因特网上获取,强化了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学习方式”的意识。使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不是一种纯技术的东西,而是一种能应用于其他各个领域,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的实用的技术,久而久之,使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不是一种要求,而是一种实际需要,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使学生利用掌握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总之,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适当地调整实验内容和改变实验形式,解放学生的双手,以他们的亲身体验获取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其他文献
当前,占有较大比例的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堂听课抓不住重点,课后不能独立完成作业,时间一长,学业成绩越来越差。部分教师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只是以自己实干、苦干,用重复多次出现的方法来解决学生的这一问题。结果呢,学生成天作业成山,做得筋疲力尽,产生了厌学;教师成天作业如山,改得人所不愿,学生考不出好成绩,教师辛苦劳而无功。而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存在厌学的大多数学生,主要问题就在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差,不愿自
期刊
学生的写作能力是由各种能力综合而成的。智力因素在诸多能力中起决定作用。很难想像,智力水平低,不善于观察,缺乏记忆积累,想像贫乏,思维混乱的人能写出好文章。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得到发展。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因此,我们有必要重视作文教学的思维训练,抓住这一突破口,也就不难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了。  研究和事实都表明: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创造思维。虽然一般来说,这种创造思维只是广义
期刊
【摘要】实施新课改以来,广大教师特别是基层学校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但在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又出现了一些误区:放手课堂没有给予正确引导,学生只是一味地阅读,教师不去引领学生作深入交流,个性化变成了自由化,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实施个性化阅读,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彰显个性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指导和引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个性化阅读
期刊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新的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下面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几点粗浅体会。  1.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期刊
初中学生正处在思维生长发育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在学习科学基本概念时,往往会觉得科学概念很抽象,很难把握其核心含义,难以理解和掌握。而类比法可以把陌生的未知的对象和熟悉的已知的对象进行对比,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升华到抽象,帮助学生把握科学概念,有效的提高科学教学的效率。  1. 类比的几种主要类型  1.1 科学类比  科学类比是建立在科学分析基础上的类比。其结论要比经验
期刊
“自主、合作、探究”是高中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它是根据对时代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相当程度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状况提出来的,目的是改变高中教育中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怎样在课堂教学中
期刊
【摘要】化学实验能帮助学生更形象、具体地理解化学知识,是任何手段都无法取代的。本文从各种化学实验方法入手,对探索性实验进行了浅析,以期与大家共同切磋。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形象具体;探索性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强调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
期刊
华裔数学家杨振宁教授曾说:“一个人要出成果,首要因素应该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有兴趣。有了兴趣苦就不苦了,变成乐了,到了这种境地,一切都变得容易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激起学生的内动力,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通过积极探索,不断改造自己主体结构的活动,人类文化成果就能渗入自己的“主观状态”,从而脱去它的外在性,变成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和发展源泉。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思维严谨
期刊
我从事政治教学有几年了,刚开始当老师时不知从何着手备课、授课。于是,我想当然地认为政治课只不过是照课本讲讲大道理而已,有什么可难!就这样,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并非我想像的那么简单。同时,也体会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让我多次陷入尴尬地步,很不是滋味。此外,我那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加之政治课那些枯燥的内容、乏味的解说,致使课堂秩序混乱
期刊
【摘要】人文教育是指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真正的语文教学必须渗透人文教育,创设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教学氛围,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对理想与未来的追求、对社会与人生的关怀,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整体提高,从而培养完美人格的教育。  【关键词】人文教育;语文教学;渗透  1. 有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