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课之“好”,是有一定标准的。
说法一:导学助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课程改革新理念,这个标准综合地说就是:教师手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设计教案立足于学生的“学”,走进课堂发动学生“学”,打开课本组织学生“学”,遇到障碍指导学生“学”。学生学得有兴趣,有信心,有方法,有余力,有实效,积极主动、生动活泼,不只释放了潜能,汲取了知识,开发了智力,练就了技能,并且提升了文化素养、人格品位,在人生的道路上得到健康发展。
说法二:思维同步、情感共鸣。师生之间在智力因素上做到了思维同步,在非智力因素上达到了情感共鸣,这堂课肯定是一节成功的课。
构成好课的几大要素:
一、亲——亲切、亲近、亲和
师爱似海,教师心中应是一个广阔的情感世界。师爱中刻着两个字:一个是“远”,一个是“近”。远者,教师关注着学生的未来,是个高瞻远瞩的人,时刻眷顾着学生的精神家园和智慧与能力;近者,教师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是那么贴近,总给人以无言的感动。这时候,学生自然会打心眼里喜欢你,甚至变得离不开你。有了这种情感关系的驱动,学生上你的课能不用功吗?你的正确指导和严格要求他们能不接受吗?“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确实如此。
1.将枯燥的课堂变成充满自由和智慧的一种互动学习的天堂。
师爱是和谐师生关系之魂。没有爱,教育的阳光无法照射进孩子的心灵。因此,课堂上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知道他们爱什么,想什么、恨什么。要在教学中真正认识、了解、发现学生的各个方面。怀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观念,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时刻紧绷着脸的师道尊严。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理解学生,引导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判断和选择。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心灵的火花,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效果。
例:订正试卷时,让错题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理解和包容学生,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对于不同层次的同学给予不同的包容话语。如在学生答问的评价上,对一些学生能力较强的同学,回答的不同一般,你可以对他们说:“你思考得很有深度,令我赞叹”。对于能力一般的同学的回答,接近答案却不十分准确,你可以对他说:“你说的已经很接近答案了,你肯定能做出更精确、更出色的答案。”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回答错误时,你可以对他说:“你是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的,如果你仔细思考,也会回答的很好的。”通过不同的评价包容,更多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融洽师生情感,和谐师生关系。
例:爱插嘴的王楠子到美国后成为全美动画比赛个人组冠军,大四学生已贷款买好一幢三层小楼。
教师要营造一种非格式化“气场”,一种长期的人文熏陶和精神滋润,置身其间,学生享受的是“千鸟和鸣”、“万花怒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3.课堂要充满“三声”。
(1)要有“笑声”。教师要树立欢乐课堂观念,使课堂有教学内容引发的笑声,有教学情境设置引发的笑声,有教师幽默语言引发的笑声,有学生机敏语言动作引发的笑声……每一节课,教师至少要让学生笑一次。
(2)要有“赞美声”。课堂教学中要有师生对教学内容的赞美,有教师对学生学习进步和取得成绩的赞美,有学生对教师精湛教学技艺的赞美,有学生对学生学习创新的赞美……
(3)要有“惊讶声”。课堂每一教学内容必有令学生“惊讶之举”,关键看教师是否能挖掘教学内容并巧妙设置情境。教师本身也能呈现“惊讶之举”,要看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素质并拿出教学绝活。
例:名师的扎实基本功 特长。
二、精——精心、精当、精彩
所谓“精心”,是指上课前要精心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如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科学地确立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法等。有了这个“精心”作前提,课堂教学必能少而精,当讲即讲,当练即练,重点突出,疏密有致,以至达到“精当”的程度;再加上教师激情的感召,优美、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如饥似渴的求知欲便油然而生,于是这堂课高潮迭起,魅力无穷,亮点闪烁,精彩十分。
1.教师自己首先要超越教材。
在课堂教学中,科学性是教学的生命,思想性是教学的灵魂。教学内容相对于教学方法而言,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应该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如果仅有教学方法的科学性,而没有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那么就会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传授错误的教学信息,势必会给学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为此,大师之学首先是大学问之学,没有大学问就不可能成为大师。也只有大师级的大学问家,才有可能培养出高层次的人才。乌申斯基所言的那样“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鲁迅笔下有一则笑话,说一个农妇,猜想皇后娘娘是这样享受幸福的——醒来就大叫:“大姐,拿一个柿饼来吃吃。”我们暂且把他称为“民间想象。”要提升教师自己的思想。好课是有思想的。如果不能启发学生思维,引领学生的思想,就算不得一节好课。教师如果自己都没有把文本弄清、弄透,没有做到来龙去脉了然于心,只是肤浅地作出表象理解,又怎么能让学生深刻起来。
例:窦桂梅提出超越文本,对于经典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幸福”因素的挖掘。
雪夜中的一个女孩,寒风里的一簇亮光,狂欢外的一声叹息,天堂里的一个微笑。小女孩的遭遇让人一掬同情之泪。但教师却引导学生感受小姑娘,能在寒冷中播种温暖,在饥饿中获得满足,在恐惧中创造安宁,在孤独中寻求慈爱,在痛苦中追求快乐。只要不放弃对梦想的渴望,就能获得幸福!
2.练就精练、准确、富有激情而不煽情的课堂语言。
要借鉴名师的课堂语言,积累成功的课堂语言,更要把握课堂语言鼓励性、引领性、启发性等基本原则,根据课堂情况,灵活运用,现场发挥,精彩展现。教师要想感动学生,首先要先感动你自己,教师要想使学生陶醉,首先你自己要自我陶醉。教师的激情就是一种润滑剂或催化剂,他可以引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活学生愉悦的细胞,焕发学生身心的潜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不至于度日如年或如坐针毡,而使他们感到听课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激情的迸发和审美的回味。
开讲时:一语天然万古新
导入处:未成曲调先有情
点拨处:要把金针度与人
结尾处:能探风雅无穷意
三、实——实际、实在、实效
课堂教学的从实际出发,是指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师的实际出发。以此为据确定教学的目标、容量、重点、难点、方法、节奏等,学生能够承受、消化、吸收。实实在在的付出必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效益。
“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把自己当学生”意味着换位思考,实现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移;还要“把学生当学生”“把自己当自己”,即要突破自我的局限,从多维的角度来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关系,切记:学生的一切发展能够达到什么程度、高度、深度,最终都取决于角度,取决于教师在什么样的位置来观察,以什么样的立场来考量。
1.几点思考:
(1)多一点归纳,少一点演绎。
(2)多一点深度,少一点平移。
(3)多一点转化,少一点直问。
(4)多一点引导,少一点传道。
2.推荐美国课堂教学的《一分钟试卷》法。
方法:在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留一分钟时间,要求学生写一篇简短的概括性短文,作为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在下次课前组织学生讨论和小结。
优势:方法科学。成绩差的学生,与师生忽视教学反馈、未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巩固有极大关系。理念先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是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方法创新。以课堂教学评价为教学反馈的互动式教学方法。
四、活——活力、活动、活跃
所谓“活力”,是指教师上课精力充沛,情绪饱满,话语声音响亮、铿锵有力;表述准确、清晰、流畅;板书字迹工整、清楚,字体大小适宜;教态亲切、自然、大方,甚至来一点潇洒,在某种程度上有所谓“大将风度”。所谓“活动”,是指教学流程呈动态运行,学生频繁参与,教师循循善诱,适时指导、点拨,师生互动生成,静止的课堂变成了一潭活水。所谓“活跃”,是指学生开动了脑筋,思维出现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而教师则根据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机应变,不失时机地调控教学,使“教”与“学”浑然一体,自然和谐,课堂始终笼罩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
如何善用生成的课堂资源
(一)善于倾听的教师教出会倾听的学生
我们肯定会有这样的感觉,当一个人处在倾听的状态时,能让被倾听的人感觉到被尊重,并且更加愿意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如果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能首先做到倾听,把注意力集中到学生的话语上,同时及时地做出合适的反应,言语的或者身体的都是可以的。这样一方面通过多向交互作用推进了教学过程,在另一方面也在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学会倾听。
(二)真正关注学生的创造性的提问
我们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了一个我们认为不适宜回答或者偏离了教学目标的问题,我们往往会以“这个问题我们下课后再谈”答复。那到底有多少个这样的问题在课后被真正地答复了呢?如果每次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有了有价值的生成,而教师给他的则是失望和不能满足的信息,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就会磨灭。所以教师不要随意地加以敷衍,而要真正的关注。如果真正的在课堂内没有办法展开的,那就要在课后与学生一起参与解决,不能不了了之。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会不断地被激发,我们的课堂才会有智慧的不断交汇。
例:给调达一个改过的机会。
思维定势:惩恶才能扬善。老师让学生“为调达忏悔”,创造性的复述了课文内容,还带给学生关于人性的启迪,生活中的人们可能会被眼前的权势利益蒙蔽诱惑,很多时候并不是罪不可赦,对此应当多些宽容和妥协。
(三)让“生成”成为未曾预约的精彩
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一位哲人说过,从平凡中看出神奇就是天才。在丑陋的毛虫、一只蛋和婴儿身上,天才能看到一只蝴蝶、一只雄鹰和一位哲人。我们也许并非天才,但是我们却可以要求并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一次精彩的即兴发言,一个异于常规的举动,甚至一次看似干扰教学的突发事件,只要我们善于挖掘、捕捉,生长出较之“知识”更具再生力的因素。
例:好一个“斜风细雨不须归”。
“尴尬”带来的不尴尬。
五、新——新颖、新意、新奇
所谓“新颖”,是说要破除传统的思维定势和从众心理,标新立异,有独到的见解,独特的设计,诱人的导入,科学的教法,畅达的流程,整个教学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所谓“新意”,是说对教材开掘要深,有自己的发现,并能启迪学生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并勇于发表个人见解,甚或创造出见仁见智、争论不休的难得局面。所谓“新奇”,是说重点内容的处理别出心裁,给人以新鲜奇巧、妙不可言之感,令人啧啧称赞。别具一格的教学艺术,在学生心目中挥之不去,经久不忘。
很多人都有职业倦怠感,习惯包裹自己,习惯按部就班。日子过得没有滋味,没有变化,更为可悲的是我们最后都认同这样没有风景的日子。这是对丰富的蕴涵万般色彩的生命的漠视。
1.接受模仿,善于捕捉“美”,勇于实践“美”。
要有东施那捕捉美的敏锐,欣赏美的能力,追求美的渴望。
2.让模仿走向“自我完善”。
选择与自己相融合的东西。如课堂设计、教材解读、评价语言等。
学会坚持,从内在让自己强大起来。我们会因为不断的补充、修复而越来越接近期望中的美好形象。从容淡定的走上讲台。另一个动人的西施。
六、恒——人类所有的竞技几乎都是坚持的较量
勤学是研课之本。善思是好课之魂。细节是磨课之宝。坚持是成功之根。
有位教学大师说:“我每天晚上十二点关灯睡觉,当想到什么问题时又开灯把它记录下来,有时反复多次,所以觉得自己的床头灯像萤火虫,每天晚上一闪一闪地。”是的,我们在自己的教学中肯定也经常会想到些什么,但是否及时记下来了呢?关键还是坚持。人类所有的成功几乎都是坚持的结果,人类所有的创造几乎都是坚持的作用,人类所有的美好品质都需要坚持去修炼。
1.教师需要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到无欲品自高。
每日三问:
“昨天教完的书,反思了吗?”如何面对教参的变化,反思需要理论的支撑。
“今天看过的书,消化了吗?”新教材难度降低,知识面加宽。教师读书是义务,消化后转变为提高教学效率的养分是最大的收获。
“明天需要的书,阅读了吗?”面对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教师必须博采诸家,厚积薄发,以他山之石攻玉,以自我素养创新。
2.教师需要写作——一种教育生活方式。
具有写作爱好的教师,总是睁开着思考的眼睛,观察生活周遭的事件、人物;具有写作兴致的教师,总是拥有一个理性的头脑,理性地审视自我的生存状态;具有写作冲动的教师,总是保持着一颗敏锐的心境,悉心地体察身边的冲突和矛盾,凝集点滴心灵感悟,汇成思想的洪流。
写作的快乐不仅仅在于所表达的结果,更在于获得感动和感悟的过程。
结束语:
所谓“教师成长”,第一是生长智慧,第二是增加快乐。怎样才能变得越来越开心,快乐?一是过有情趣的生活,二是爱和被爱着,三是有作品感。我们的作品是什么呢?你上好一堂课,你有一个好学生……这就是你的作品。
——刘良华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教育局教研室)
说法一:导学助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课程改革新理念,这个标准综合地说就是:教师手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设计教案立足于学生的“学”,走进课堂发动学生“学”,打开课本组织学生“学”,遇到障碍指导学生“学”。学生学得有兴趣,有信心,有方法,有余力,有实效,积极主动、生动活泼,不只释放了潜能,汲取了知识,开发了智力,练就了技能,并且提升了文化素养、人格品位,在人生的道路上得到健康发展。
说法二:思维同步、情感共鸣。师生之间在智力因素上做到了思维同步,在非智力因素上达到了情感共鸣,这堂课肯定是一节成功的课。
构成好课的几大要素:
一、亲——亲切、亲近、亲和
师爱似海,教师心中应是一个广阔的情感世界。师爱中刻着两个字:一个是“远”,一个是“近”。远者,教师关注着学生的未来,是个高瞻远瞩的人,时刻眷顾着学生的精神家园和智慧与能力;近者,教师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是那么贴近,总给人以无言的感动。这时候,学生自然会打心眼里喜欢你,甚至变得离不开你。有了这种情感关系的驱动,学生上你的课能不用功吗?你的正确指导和严格要求他们能不接受吗?“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确实如此。
1.将枯燥的课堂变成充满自由和智慧的一种互动学习的天堂。
师爱是和谐师生关系之魂。没有爱,教育的阳光无法照射进孩子的心灵。因此,课堂上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知道他们爱什么,想什么、恨什么。要在教学中真正认识、了解、发现学生的各个方面。怀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观念,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时刻紧绷着脸的师道尊严。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理解学生,引导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判断和选择。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心灵的火花,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效果。
例:订正试卷时,让错题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理解和包容学生,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对于不同层次的同学给予不同的包容话语。如在学生答问的评价上,对一些学生能力较强的同学,回答的不同一般,你可以对他们说:“你思考得很有深度,令我赞叹”。对于能力一般的同学的回答,接近答案却不十分准确,你可以对他说:“你说的已经很接近答案了,你肯定能做出更精确、更出色的答案。”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回答错误时,你可以对他说:“你是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的,如果你仔细思考,也会回答的很好的。”通过不同的评价包容,更多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融洽师生情感,和谐师生关系。
例:爱插嘴的王楠子到美国后成为全美动画比赛个人组冠军,大四学生已贷款买好一幢三层小楼。
教师要营造一种非格式化“气场”,一种长期的人文熏陶和精神滋润,置身其间,学生享受的是“千鸟和鸣”、“万花怒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3.课堂要充满“三声”。
(1)要有“笑声”。教师要树立欢乐课堂观念,使课堂有教学内容引发的笑声,有教学情境设置引发的笑声,有教师幽默语言引发的笑声,有学生机敏语言动作引发的笑声……每一节课,教师至少要让学生笑一次。
(2)要有“赞美声”。课堂教学中要有师生对教学内容的赞美,有教师对学生学习进步和取得成绩的赞美,有学生对教师精湛教学技艺的赞美,有学生对学生学习创新的赞美……
(3)要有“惊讶声”。课堂每一教学内容必有令学生“惊讶之举”,关键看教师是否能挖掘教学内容并巧妙设置情境。教师本身也能呈现“惊讶之举”,要看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素质并拿出教学绝活。
例:名师的扎实基本功 特长。
二、精——精心、精当、精彩
所谓“精心”,是指上课前要精心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如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科学地确立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法等。有了这个“精心”作前提,课堂教学必能少而精,当讲即讲,当练即练,重点突出,疏密有致,以至达到“精当”的程度;再加上教师激情的感召,优美、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如饥似渴的求知欲便油然而生,于是这堂课高潮迭起,魅力无穷,亮点闪烁,精彩十分。
1.教师自己首先要超越教材。
在课堂教学中,科学性是教学的生命,思想性是教学的灵魂。教学内容相对于教学方法而言,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应该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如果仅有教学方法的科学性,而没有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那么就会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传授错误的教学信息,势必会给学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为此,大师之学首先是大学问之学,没有大学问就不可能成为大师。也只有大师级的大学问家,才有可能培养出高层次的人才。乌申斯基所言的那样“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鲁迅笔下有一则笑话,说一个农妇,猜想皇后娘娘是这样享受幸福的——醒来就大叫:“大姐,拿一个柿饼来吃吃。”我们暂且把他称为“民间想象。”要提升教师自己的思想。好课是有思想的。如果不能启发学生思维,引领学生的思想,就算不得一节好课。教师如果自己都没有把文本弄清、弄透,没有做到来龙去脉了然于心,只是肤浅地作出表象理解,又怎么能让学生深刻起来。
例:窦桂梅提出超越文本,对于经典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幸福”因素的挖掘。
雪夜中的一个女孩,寒风里的一簇亮光,狂欢外的一声叹息,天堂里的一个微笑。小女孩的遭遇让人一掬同情之泪。但教师却引导学生感受小姑娘,能在寒冷中播种温暖,在饥饿中获得满足,在恐惧中创造安宁,在孤独中寻求慈爱,在痛苦中追求快乐。只要不放弃对梦想的渴望,就能获得幸福!
2.练就精练、准确、富有激情而不煽情的课堂语言。
要借鉴名师的课堂语言,积累成功的课堂语言,更要把握课堂语言鼓励性、引领性、启发性等基本原则,根据课堂情况,灵活运用,现场发挥,精彩展现。教师要想感动学生,首先要先感动你自己,教师要想使学生陶醉,首先你自己要自我陶醉。教师的激情就是一种润滑剂或催化剂,他可以引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活学生愉悦的细胞,焕发学生身心的潜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不至于度日如年或如坐针毡,而使他们感到听课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激情的迸发和审美的回味。
开讲时:一语天然万古新
导入处:未成曲调先有情
点拨处:要把金针度与人
结尾处:能探风雅无穷意
三、实——实际、实在、实效
课堂教学的从实际出发,是指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师的实际出发。以此为据确定教学的目标、容量、重点、难点、方法、节奏等,学生能够承受、消化、吸收。实实在在的付出必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效益。
“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把自己当学生”意味着换位思考,实现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移;还要“把学生当学生”“把自己当自己”,即要突破自我的局限,从多维的角度来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关系,切记:学生的一切发展能够达到什么程度、高度、深度,最终都取决于角度,取决于教师在什么样的位置来观察,以什么样的立场来考量。
1.几点思考:
(1)多一点归纳,少一点演绎。
(2)多一点深度,少一点平移。
(3)多一点转化,少一点直问。
(4)多一点引导,少一点传道。
2.推荐美国课堂教学的《一分钟试卷》法。
方法:在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留一分钟时间,要求学生写一篇简短的概括性短文,作为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在下次课前组织学生讨论和小结。
优势:方法科学。成绩差的学生,与师生忽视教学反馈、未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巩固有极大关系。理念先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是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方法创新。以课堂教学评价为教学反馈的互动式教学方法。
四、活——活力、活动、活跃
所谓“活力”,是指教师上课精力充沛,情绪饱满,话语声音响亮、铿锵有力;表述准确、清晰、流畅;板书字迹工整、清楚,字体大小适宜;教态亲切、自然、大方,甚至来一点潇洒,在某种程度上有所谓“大将风度”。所谓“活动”,是指教学流程呈动态运行,学生频繁参与,教师循循善诱,适时指导、点拨,师生互动生成,静止的课堂变成了一潭活水。所谓“活跃”,是指学生开动了脑筋,思维出现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而教师则根据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机应变,不失时机地调控教学,使“教”与“学”浑然一体,自然和谐,课堂始终笼罩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
如何善用生成的课堂资源
(一)善于倾听的教师教出会倾听的学生
我们肯定会有这样的感觉,当一个人处在倾听的状态时,能让被倾听的人感觉到被尊重,并且更加愿意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如果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能首先做到倾听,把注意力集中到学生的话语上,同时及时地做出合适的反应,言语的或者身体的都是可以的。这样一方面通过多向交互作用推进了教学过程,在另一方面也在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学会倾听。
(二)真正关注学生的创造性的提问
我们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了一个我们认为不适宜回答或者偏离了教学目标的问题,我们往往会以“这个问题我们下课后再谈”答复。那到底有多少个这样的问题在课后被真正地答复了呢?如果每次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有了有价值的生成,而教师给他的则是失望和不能满足的信息,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就会磨灭。所以教师不要随意地加以敷衍,而要真正的关注。如果真正的在课堂内没有办法展开的,那就要在课后与学生一起参与解决,不能不了了之。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会不断地被激发,我们的课堂才会有智慧的不断交汇。
例:给调达一个改过的机会。
思维定势:惩恶才能扬善。老师让学生“为调达忏悔”,创造性的复述了课文内容,还带给学生关于人性的启迪,生活中的人们可能会被眼前的权势利益蒙蔽诱惑,很多时候并不是罪不可赦,对此应当多些宽容和妥协。
(三)让“生成”成为未曾预约的精彩
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一位哲人说过,从平凡中看出神奇就是天才。在丑陋的毛虫、一只蛋和婴儿身上,天才能看到一只蝴蝶、一只雄鹰和一位哲人。我们也许并非天才,但是我们却可以要求并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一次精彩的即兴发言,一个异于常规的举动,甚至一次看似干扰教学的突发事件,只要我们善于挖掘、捕捉,生长出较之“知识”更具再生力的因素。
例:好一个“斜风细雨不须归”。
“尴尬”带来的不尴尬。
五、新——新颖、新意、新奇
所谓“新颖”,是说要破除传统的思维定势和从众心理,标新立异,有独到的见解,独特的设计,诱人的导入,科学的教法,畅达的流程,整个教学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所谓“新意”,是说对教材开掘要深,有自己的发现,并能启迪学生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并勇于发表个人见解,甚或创造出见仁见智、争论不休的难得局面。所谓“新奇”,是说重点内容的处理别出心裁,给人以新鲜奇巧、妙不可言之感,令人啧啧称赞。别具一格的教学艺术,在学生心目中挥之不去,经久不忘。
很多人都有职业倦怠感,习惯包裹自己,习惯按部就班。日子过得没有滋味,没有变化,更为可悲的是我们最后都认同这样没有风景的日子。这是对丰富的蕴涵万般色彩的生命的漠视。
1.接受模仿,善于捕捉“美”,勇于实践“美”。
要有东施那捕捉美的敏锐,欣赏美的能力,追求美的渴望。
2.让模仿走向“自我完善”。
选择与自己相融合的东西。如课堂设计、教材解读、评价语言等。
学会坚持,从内在让自己强大起来。我们会因为不断的补充、修复而越来越接近期望中的美好形象。从容淡定的走上讲台。另一个动人的西施。
六、恒——人类所有的竞技几乎都是坚持的较量
勤学是研课之本。善思是好课之魂。细节是磨课之宝。坚持是成功之根。
有位教学大师说:“我每天晚上十二点关灯睡觉,当想到什么问题时又开灯把它记录下来,有时反复多次,所以觉得自己的床头灯像萤火虫,每天晚上一闪一闪地。”是的,我们在自己的教学中肯定也经常会想到些什么,但是否及时记下来了呢?关键还是坚持。人类所有的成功几乎都是坚持的结果,人类所有的创造几乎都是坚持的作用,人类所有的美好品质都需要坚持去修炼。
1.教师需要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到无欲品自高。
每日三问:
“昨天教完的书,反思了吗?”如何面对教参的变化,反思需要理论的支撑。
“今天看过的书,消化了吗?”新教材难度降低,知识面加宽。教师读书是义务,消化后转变为提高教学效率的养分是最大的收获。
“明天需要的书,阅读了吗?”面对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教师必须博采诸家,厚积薄发,以他山之石攻玉,以自我素养创新。
2.教师需要写作——一种教育生活方式。
具有写作爱好的教师,总是睁开着思考的眼睛,观察生活周遭的事件、人物;具有写作兴致的教师,总是拥有一个理性的头脑,理性地审视自我的生存状态;具有写作冲动的教师,总是保持着一颗敏锐的心境,悉心地体察身边的冲突和矛盾,凝集点滴心灵感悟,汇成思想的洪流。
写作的快乐不仅仅在于所表达的结果,更在于获得感动和感悟的过程。
结束语:
所谓“教师成长”,第一是生长智慧,第二是增加快乐。怎样才能变得越来越开心,快乐?一是过有情趣的生活,二是爱和被爱着,三是有作品感。我们的作品是什么呢?你上好一堂课,你有一个好学生……这就是你的作品。
——刘良华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