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指导了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遵循的教学原则。而实际上,尽管广大教师对教学理论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往往在实际行动上脱离原则。针对这种现象,广大语文教师应该审慎思索,以求变通。下面,本人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升华学生语文认知”三个方面,对基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综合教学,进行有效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效教学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即分为四个主要部分,“语言的学习应用”“语文思维的培养应用”“语文视角下的审美培养”和“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这四个方面,可以设定为广大语文教师,进行自己教学实践的总目标了。对于这些目标下所要求的语文能力,教师应该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做起,先教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和模式,然后在活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最后升华学生对语文的认知,监督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一、使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思维导图法,并不是语文学习的独特方法。在数学、科学等学科的学习中,也常用到。这种方式,是构建学生整体学习意识的有效手段,也是学生高效学习的绝佳手段。对于小学语文的高段学习而言,学生的学习不能够再毫无章法的学下去,而是要形成高效正确的学习模式。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需要将优秀的学习方式传授给学生,以开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
具体来说,比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一课的时候,对于学习重点部分,教师完全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文章的学习重点内容,借用多媒体和大屏幕,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放映出来。学生在观看后,自然会知道自己学习的主要方向在哪里,便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精力。而且,教师对于文章《匆匆》的内容,教师也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文章的优秀处,标识出来。例如,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这里教师就可以将之列为一个学习内容。教师还可以将《匆匆》、《荷塘月色》、《背影》和《绿》等散文的相似之处,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示出来。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养成学习一篇文章的好习惯,还能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二、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基于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理念,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不能够只从课堂教学上面培养。因为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利用有限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显然是差强人意的。教師应该利用每周的活动课,开展语文的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教师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和自己的教学计划相关联。例如,在学习完萧红所写的《祖父的园子》一课后,教师就可以本周的活动课,开展语文小演讲活动。活动的主题为“童年的园子”,这里需要注意,为了更好地教学效果,教师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师不能够提前透露给学生。在活动课开始阶段,教师将演讲的题目和主题告诉学生,然后让他们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自己的表述材料,再上台进行演讲。通过教师在《祖父的园子》的教学中,开展符合自己教学内容和计划的语文小演讲活动,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和台上大胆发言的能力。
三、倡导课外阅读,升华学生语文认知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和生活联系的过程。实际上,它是没有小学、初中和高中之分的。但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机制,导致将学生的语文学科的学习,划分成了各个不同的部分。从长远考虑,这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着消极的影响。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可以倡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只有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才能够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连接起来。
具体来说,在学习完关于童年生活单元的相关课文后,教师完全可以抽出一节活动课,为学生推荐别的关于童年生活的书籍。例如,查尔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高尔基的《童年》等作品。这些作品,虽然不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但是却和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所要求学生具备的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多阅读书籍,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人格,还能够健全自己的精神世界。而这些优势,就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第四部分所要求的。
综上所述,基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综合教学,需要教师从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入手,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具体来说,教师要将学习的正确方法教授给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法,进行教学。其次,教师可以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全面地提高学生关于语文的综合能力。最后,教师要采用一定的实践方式,督促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升华学生对于语文的认知。
参考文献:
[1] 借助教材插图,发展语言形象思维——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为例 [J] . 吴秋华 . 福建教育 . 2017 (45)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探究 [J] . 俞月姣 . 数学学习与研究 . 2018 (16) .
[3]杜桂杰.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30-3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效教学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即分为四个主要部分,“语言的学习应用”“语文思维的培养应用”“语文视角下的审美培养”和“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这四个方面,可以设定为广大语文教师,进行自己教学实践的总目标了。对于这些目标下所要求的语文能力,教师应该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做起,先教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和模式,然后在活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最后升华学生对语文的认知,监督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一、使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思维导图法,并不是语文学习的独特方法。在数学、科学等学科的学习中,也常用到。这种方式,是构建学生整体学习意识的有效手段,也是学生高效学习的绝佳手段。对于小学语文的高段学习而言,学生的学习不能够再毫无章法的学下去,而是要形成高效正确的学习模式。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需要将优秀的学习方式传授给学生,以开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
具体来说,比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一课的时候,对于学习重点部分,教师完全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文章的学习重点内容,借用多媒体和大屏幕,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放映出来。学生在观看后,自然会知道自己学习的主要方向在哪里,便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精力。而且,教师对于文章《匆匆》的内容,教师也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文章的优秀处,标识出来。例如,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这里教师就可以将之列为一个学习内容。教师还可以将《匆匆》、《荷塘月色》、《背影》和《绿》等散文的相似之处,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示出来。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养成学习一篇文章的好习惯,还能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二、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基于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理念,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不能够只从课堂教学上面培养。因为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利用有限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显然是差强人意的。教師应该利用每周的活动课,开展语文的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教师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和自己的教学计划相关联。例如,在学习完萧红所写的《祖父的园子》一课后,教师就可以本周的活动课,开展语文小演讲活动。活动的主题为“童年的园子”,这里需要注意,为了更好地教学效果,教师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师不能够提前透露给学生。在活动课开始阶段,教师将演讲的题目和主题告诉学生,然后让他们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自己的表述材料,再上台进行演讲。通过教师在《祖父的园子》的教学中,开展符合自己教学内容和计划的语文小演讲活动,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和台上大胆发言的能力。
三、倡导课外阅读,升华学生语文认知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和生活联系的过程。实际上,它是没有小学、初中和高中之分的。但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机制,导致将学生的语文学科的学习,划分成了各个不同的部分。从长远考虑,这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着消极的影响。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可以倡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只有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才能够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连接起来。
具体来说,在学习完关于童年生活单元的相关课文后,教师完全可以抽出一节活动课,为学生推荐别的关于童年生活的书籍。例如,查尔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高尔基的《童年》等作品。这些作品,虽然不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但是却和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所要求学生具备的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多阅读书籍,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人格,还能够健全自己的精神世界。而这些优势,就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第四部分所要求的。
综上所述,基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综合教学,需要教师从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入手,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具体来说,教师要将学习的正确方法教授给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法,进行教学。其次,教师可以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全面地提高学生关于语文的综合能力。最后,教师要采用一定的实践方式,督促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升华学生对于语文的认知。
参考文献:
[1] 借助教材插图,发展语言形象思维——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为例 [J] . 吴秋华 . 福建教育 . 2017 (45)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探究 [J] . 俞月姣 . 数学学习与研究 . 2018 (16) .
[3]杜桂杰.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