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方法在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shuiyi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新生进校后,面对的是一个既新奇而又完全陌生的环境,他们要完成专业学习上的自觉、环境和自身角色上的认同、生活上的自理、思想上的自我教育、目标上的自我选择等一系列适应问题。和以往的新生入学教育方式相比小组工作在新生入学活动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本文的目的旨在为高校新生更好地适应环境注入新的方式和方法,探索小组工作在大学新生适应中应用的可能性、适应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小组工作;高校新生;适应;推广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2
  一、新生在心理、人际关系和生活方面的适应情况
  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处在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他们在由高中生角色向大学生角色转变的过程中,由于对新的环境和新的人生任务及目标的不确定,导致一些新生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适应较差,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的现象。这种不适应情况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心理上的不适应。很多新生在入学以前都是优秀的,倍受老师的青睐、同学的羡慕和父母的呵护,使他们产生了较强的优越感。而进入大学后面对全新的生活,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与足够的承受力,特别是在面对新的环境时,自身原有的优势已不复存在,自我评价的误区和“中心”地位的失落、理想与现实的反差等各种因素造成了他们心理上的不平衡,一些新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心理障碍”,出现经常想家、怀旧、失落、焦虑、自责等症状。
  (二)生活上的不适应。很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的日常生活几乎全都由父母来料理,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样导致许多新生在进入大学后缺乏独立生活的意识,依赖性较强,自理能力较差,在离开父母的情况下自己安排与照顾日常生活的能力是很低的,有的学生甚至不会洗衣服,丢三落四,生活无规律,遇事不知道如何处理,还有一部分外地的同学出现了饮食、气候等方面的不适应。
  (三)人际关系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环境、生疏的人群,一些新生产生了社交恐惧心理,并且许多事情要自己独立完成,要与学校各方面的人员打交道,交往的范围一下子扩大了,并且由于大学生们在生活习惯、性格、经验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同时又缺乏人际交往的成熟经验,相互的人际适应困难就更为突出,在与别人的交往过程中,缺乏主动,自我封闭,长期下去就会导致心理矛盾。还有一部分人在与别人交往中很自我,很少考虑周围的朋友,还有一些大学生害怕与别人交往。另一方面,面对大学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较多的课余时间,许多新生希望参加这些活动,能够投身其中锻炼能力、陶冶情操、放松一下高考前绷紧的神经,但这与他们在学习上的不适应、社交上的障碍、环境上的生疏发生了冲突,一些新生则表现出了苦恼、焦虑、烦躁和无所适从的现象。为使新生改变这种普遍的不适应状况,使他们在尽快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人生转变,必须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适应教育。为此,我们学院开展“新生适应与成长”小组活动,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二、小组工作在促进新生心理、人际关系和生活适应方面的作用
  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多年来一直对大一新生开展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是新生入学教育的一种形式,旨在帮助新生们成功地转换角色,提高新生们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2012年9月社会工作专业对文法学院全体大一新生开展了小组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分为6个小组,分别由两名大四和一名大三社工系学生担任小组领导者,活动时间约为90分钟,活动总目标是帮助大一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活动结束后,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对小组活动对象进行调查,此次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6份,实际有效问卷163份。
  通过问卷分析发现,89.1%的新生对于大学生活是基本适应的,但是仍是在多方面存在或曾经存在过困扰的,这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学习、情绪与心理、生活习惯等方面。调查表明,通过此次小组活动帮助新生提高适应能力是有效的。
  1、情绪与心理方面。调查发现,大一新生有情绪与心理困扰的人数最多,比例高达45%,大多数新生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以前熟知的朋友,身边没有熟悉的面孔,这就造成了心理落差;再者,许多新生高中时是班里的佼佼者,老师捧着、同学追着,进入了大学,身边都是人才,自身的优越感受挫,因而易出现失落、低迷、迷茫等情绪反应。小组活动有一系列工作方法使新生了解自身的心理变化,对新生进行心理评估报告,通过小组内的互动以及工作者的帮助,可以提高新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适时调节心理。
  2、人际关系方面。在此次调查中,有33.7%的新生认为自己存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扰。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环境以及生疏的人群,一些新生产生了无所适从的心理。同时,一些新生由于自身存在的问题,如性格内向、以自我为中心、自我封闭等,都使他们在大学这一新环境面临许多交流障碍。小组活动注重分享和交流,组员通过小组活动加深了相互认识、增进了彼此了解,学会一些与人沟通的技巧,学会倾听他人、发现他人优点,学会信任,懂得尊重、接纳、平等等价值观。
  3、生活方面。当代大学生是在父母、长辈呵护下成长起来的。进入大学后,脱离父母开始独立生活的他们面临许多障碍,如生活不规律、遇事手脚慌乱、容易上当受骗等。通过此次对文法学院全体大一新生的调查表明,小组活动的每一个活动环节都是有丰富指导意义的,通过参与活动可以明白许多生活中的原则和道理,懂得既要合作也要独立。
  三、在新生适应与成长活动中的介入方法和理论架构
  (一)介入方法研究
  根据以往实践经验,成长小组的介入对于大一新生是十分恰当的。成长小组通过组员之间的互动,促使他们从思想、感情和行为等多方面觉醒并深刻反思,从而不断获得成长,最终帮助组员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情绪、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获得改变(成长)。[2]广义地说,凡通过小组形式,在小组工作者协助下,运用有目的的小组经验,促进小组成员间互动与彼此成长的活动,都可称为成长小组。但相对于一般的小组活动而言,成长小组更侧重于人生阶段的改变,其成长主要是个人内在能力与人格的改变。成长小组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小组,强调组员在小组中完全自主,通过各种热身游戏,如头脑风暴、小组讨论、情景剧模拟等各种生动有趣的方法讓小组成员在游戏中充分表达自己,并且了解其他组员,在参与主持人组织的活动中逐渐适应大学新生会碰到的一些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南昌航空大学社工专业的“成长小组”已经在2012年本校文法学院大学一年级新生中全面开展。大学一年级的新生以班级为单位,分别由4位社工专业优秀学生担任小组工作者。每次活动持续时间为1.5小时。小组总的目标是帮助大学一年级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在以往的成长小组活动中,我们总结出一些创新的介入方法,例如在小组工作者的带领下选择草坪、图书馆等场地开展活动;在第一次小组活动前工作者走入大一新生寝室,聊聊生活、心理等各方面的情况并发放祝福书签为首次小组活动奠定轻松、温馨的基调。很多组员表示通过这些活动让他们之间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非常有意义。
  这样的实践正是运用小组工作的专业技巧和方法,辅以相关的活动,帮助大学新生建立自信心,适应新环境,挖掘潜能,提升自身能力。除此之外,通过小组工作的方法试图解决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即一个小组工作者辅导7~8名同学,不但可以有效节约实践成本,还可以让新生通过相互学习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节省人力物力。[3]
  四、在新生适应与成长活动过程中介入步骤和模式的研究
  通过以上阐述,了解到小组工作对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解决具有很大的可行性,但作为小组的工作员应怎么做?应该采取怎样的模式开展工作?又应怎样严密过程化?以下六步是高校新生入学适应的小组工作模式。
  (一)初步了解情况
  工作员在进行小组以前,一定要对小组的情况(包括小组的性质、目的、规模)及组员的情况(年龄、性别比例、民族等)有全面、足够的了解,包括小组工作员所拥有的资源、小组组员潜在的共通问题,特别要注意高校新生这一特殊对象普遍存在的自身不易解决的问题。如有足够的经费可进行问卷调查,若资金短缺可由工作员进行访谈初步了解情况。
  (二)预估与订立计划
  这一阶段主要是把新生的适应情况及问题进行综合、整理。了解新生有哪些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应如何解决并进行分类汇总。针对新生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寻找小组介入的契合点。同时工作员根据所掌握的情况,通过分析相关问题来设计小组计划方案或是来调整前期的计划。
  (三)整合资源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所掌握的情况,结合小组计划,有针对性的整合资源,包括协调小组进行的时间、场地、所需道具等等。尤其是在工作员的选择上要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四)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这一阶段为小组工作的主要阶段,前期的一切准备和活动都为此阶段服务。在小组工作的介入方案制定时,需要注意小组计划一定要符合实际情况,具有可行性;小组计划一定要有备用方案,以便应对突发情况,也使小组介入不过于呆板,具有灵活性。
  (五)小组评估及撰写小组工作报告
  评估是提升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组员的意见只是评估的参考之一。工作员在小组结束后要回顾小组过程撰写工作报告。将小组过程、成果及费用上报团体,包括小组计划书、小组单元活动报告、工作者表现分析评估、小组评估报告、财务报告等。
  (六)信息反馈
  通过信息的反馈,工作员可以组织商讨今后开展小组工作的具体方案和开展中的注意事项,以使小组工作的功能最大化。
  总之,通过小组工作专业方法,通过六步模式,从特定人群中去发现问题、分析其原因、借助大学群体的乐群性、以游戏开展为轴线一一击破高校新生中的适应问题。同时,把小组工作方法与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辅导相结合。
  五、小组工作模式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的推广价值
  在大学里,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问题。学习方法对学习结果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学习方法的引导对新生将来的学习至关重要。
  大一新生入学之际,进行各种的入学教育,有思想教育、爱校爱国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适应与成长教育等。其主要是通过专题讲座形式进行新生入学教育。通过调查,笔者发现有80%的学生对于入学以来扎堆的讲座表示印象不深,或不喜欢。笔者通过对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的大一新生进行新生适应与成长小组的入学教育活动发现:新生对于“适应与成长”小组普遍感到满意,有76%的新生表示愿意继续参加“适应与成长”的小组活动,并有68%的新生认为有必要在全校新生中推广“适应与成长”的小组活动。
  人际交往方面。交往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要求,对个体而言,人际交往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人格发展成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很多学生表示通过成长小组认识了更多的朋友,学会一些与人沟通的技巧。为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提供归属感。当小组成员感到自己被成长小组里的其他成员接纳时,彼此间的认同感、归属感应运而生,并成为其生命中的一种本质。在小组中,工作者的一些价值观如尊重、接纳、平等、理解等也会在整个小组过程中体现,组员无形中会受到这些的影响,如很多学生表示通过小组活动,学会倾听别人、学会发现他人优点,学会信任等等,这些技巧通过在小组中实践并带到日常生活中去,自然会提升组员的人际交往能力。
  自我认识方面。前面已经论述到,大学一年级新生普遍存在失落心理而这种心理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个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不能接受现实所产生的。通过小组互动和交流,组员对自己的评价,相关的小组活动,可以帮助组员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从而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增强自信。很多学生表示通过自画像等活动环节对自己有更加清楚的认识,也学会一些处理情绪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徐自成,陈英.浅析成长小组在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中的应用[J].传承,2010(02).
  [2]刘梦主编.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黃川栗.解决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小组工作方法探讨(A).社会工作,2008,(4).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等教育学费问题一直是社會关注的热点。本文在对高等教育收费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高等教育成本、学生及其家庭支付能力、高等教育预期净收益和政府、社会责任角度探讨了高等教育学费标准较高的问题,文章认为建立合理学费标准需要以高等教育成本、学生及其家庭支付能力、高等教育预期净收益以及政府、社会的责任等为依据,实现社会、高校、学生三者利益的均衡。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费;标准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教学创新与提高能力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关注和研究热点之一,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势在必行。将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实践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全面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切实可行的途径。  【关键词】 应用型院校;创业教育;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0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学
期刊
【摘 要】 翻译教学与实践是一对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对提高教学质量、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对比的方法,主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分析阐述这对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通过实践数据和学习体会提示对翻译教学和课堂实践效果的要求标准。探讨翻译教学与实践改革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一。  【关键词】 翻译教学;校外实践;校内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 要】 创新是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创新人才,本文探讨了如何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总目标,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借鉴其它高校实验教学模式,逐步建立起有自身特色的细胞生物学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  【关键词】 细胞生物学;研究型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1  1.引言  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中,
期刊
【摘 要】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总结《CAD/CAM技术》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认为精品课程的建设应当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依托学科专业的力量,充分展示本课程的特色,发挥课堂内外的作用,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 CAD/CAM;课程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口译教学的理论必须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才能知道是否正确。本文通过学生们对口译教学与实践的体会,分析现在的日语口译课程教学方式,通过对比的方法探讨口译课堂教学方式存在的利弊和产生的课堂效应,进而探索符合学生的,口译教学与实践相互适应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融入学校课堂教学中,谋求达到学习的最好效果是本课题的创新点。  【关键词】 口译教学;校外实践;校内实践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 面对时代的飞速发展,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很多高职院校适应时代的发展开设了日语专业,然而该课程的开设却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那么,高职院校应如何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充分利用日语课堂教学,将基础理论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职特色的日语人才。如何使高职学生在众多竞争激烈的日语人才中脱颖而出,这都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本文从高职日语教学出发,结合工作经验,对高职日语教学的现状,存
期刊
【摘 要】 随着经济和信息全球化,国际上的交流越来越多,英语作为国际通用的语言,我国也十分重视对英语的教学。各个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影视欣赏来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本文通过多个角度对强化影视欣赏,提高大学英语听力能力进行分析。  【关键词】 影视欣赏;大学英语;听力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 要】 随着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素质要求的日益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在当今高等教育中受到重视。西南林业大学消防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体现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体系上的改革与创新。培养方案突出了专业特色与培养过程,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 消防工程;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培养方案;改革  【中图分类号】TU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 随着中国教育市场逐步开放和教育全球化,高职教育的课程应以怎样的姿态迎接改革和发展,适应教育领域的竞争和企业的需求已成为业内关心重视的重大课题。本文在分析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目前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立足行业,打造特色,围绕行业办“工厂式”的高职院校。该模式运用系统思维,将校内外的优势结合起来,把企业引入学校,重新核定职业院校与企业的资产,以股份合作的形式把双方的利益紧密结合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