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游戏精神融入主题活动中的方法初探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qui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不仅仅意味着以游戏的形式组织教育活动,更重要的是使教育活动充满游戏精神。幼儿教师应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将游戏精神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中。
  关键词:游戏精神;主题活动;方法
  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要对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加以尊重,且不管是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还是对幼儿的学习特点,都要给予充分的尊重,要将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中的基本活动,让幼儿的个体差异得以充分的尊重,对实现幼儿个性化发展和成长起到促进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幼儿园教育将游戏作为基本活动,不仅仅意味着以游戏的形式组织教育活动,更重要的是使教育活动充满游戏精神。
  幼儿游戏打破了日常生活的边界,在自发的游戏中幼儿必将全身心投入,每一次都充满激情与欢乐,带着惊奇与想象。我们在实施主题活动《我要做小学生了》时,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将游戏精神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中。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拓展幼儿的知识经验
  幼儿园教育活动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大班幼儿《我要做小学生了》这个主题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我们注重从幼儿常接触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将《我要做小学生了》渗透在大班这最后一学期中,我们开展了丰富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注意力、独立性、任务意识各方面能力和学习的品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走进小学是幼儿人生的必经之路,也是他们应积累的生活经验。除了请小学生来幼儿园,我们还带幼儿走进小学,参观小学校园,了解小学的设施。知道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之处,及时为上小学做好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同时感受自己即将成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二、有效开展区角游戏,促进幼儿多元能力的发展
  1.表演区——幼儿戏剧表演的舞台
  幼儿的戏剧表演是一种娱乐游戏,虽稚嫩,但幼儿可以模拟装扮,自由想象,尽情宣泄情感。幼儿戏剧与课程游戏化都具有幼儿的特性,是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结合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我们支持帮助幼儿将其中的故事如《小驼背的烦恼》《我的幼儿园》《我的小学》以及幼儿熟悉的故事如《小红帽》等等,通过适当的改编进行戏剧表演,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
  2.建构区——幼儿放手搭建的舞台
  儿童游戏与儿童发展密切相关。儿童在建构游戏中都会经历一个完整的从设计到构建再到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复杂性可为儿童带来很多发展机会,如解决问题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的发展。
  3.美工区——幼儿表現创造的舞台
  对于美工区的设置,大部分的内容来源于当下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同时,由于其材料的多元化和形式的开放性,给予幼儿更多自主表现和创作的机会,能够更好地推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目标的达成,有助于促进幼儿更好地感受美和体验美,有助于对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加以丰富,有助于让幼儿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对美加以表现和创造。
  三、开展有趣的户外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
  为了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我们在户外环境创设中尽量做到提供充足的材料、空间,为幼儿户外活动创造便利条件。首先是为幼儿准备活动的大量材料。如:绳子、球、梯子、大型玩具、玩沙池、木工房、动物饲养角等,利用农村自然材料亲自动手制作了大量的体育玩具。纸箱制成的传送带、迷宫、各种瓶瓶罐罐做成的套圈、梅花桩、小推车,另外还有飞碟、尾巴等,幼儿自主选择,在玩中不断创新,锻炼幼儿身体平衡、手脚协调的能力,更好地促进了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
  四、开展寓教于乐的生活活动,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入园活动:让他们做小小导护员,从家长的手中接过小班的弟弟妹妹,将他们送到所在教室。这样做既增强了幼儿之间的情感,又让大班的孩子在快乐的活动中锻炼了能力。
  午餐活动:大班的孩子非常愿意独立地来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此,我们在此时就给予一定的支持,让孩子为自己和集体服务,比如在餐前为小组服务,分发筷子;餐后各自收拾自己的餐具,帮保育老师收残渣盘,并擦桌子等,从而使孩子养成不依赖成人、爱劳动、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午睡活动:大班的孩子已经具备了自我服务的能力,但是小班的幼儿起床后却还不会自己叠被子。我们幼儿园情况比较特殊,一个年级组只有一个保育员,所以我们就在大班年级组成立了一个“志愿队”,午睡起床后去帮助小班孩子穿衣叠被。
  在“我要做小学生了”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将游戏精神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多元能力的发展,相信,我们的孩子进入小学会更加自信、阳光。
  参考文献:
  方静.一日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反思[J].考试周刊,2016(90):183.
  编辑 李琴芳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效课堂是对课堂不断优化的过程,是老师永恒追求的目标。教师在课前积极备课,设计教学流程和教学阶梯,保证课堂的流畅和整体学生的参与热情,创设高效的英语教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英语;高效;課堂教学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8 Chinese New Year为例,简述创设高效课堂教学的方法。  一、优化情境创设,有效调动学生热情  随着教育理念的传播,创设情境是教师普遍应用的
一、幼儿及教材分析  儿童大脑的发育已经为哲学的学习创造了条件。从儿童思维发展的研究看,儿童具备一定程度的抽象思维能力。从儿童的兴趣看,儿童对于一些哲学问题还是很感兴趣的。本故事《杰克和豆茎》是一篇关于思考“好和坏”的哲学故事,通过对故事中的杰克、母亲和巨人这几个人物的不同性格进行推理和讨论,使幼儿懂得同一个人身上可能同时存在着“好和坏”的不同性格。  二、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并积极参与讨
摘 要:探究性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小学教师要在教学中,采取多样而有效的方法
【案例背景】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做好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和整合,有利于让学生通过学习来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在本学期开展的青年教师整合研讨课活动中,我决定将品德与社会和数学这两门课进行整合。但是,在传统情况下过分地强调学科专业化,使数学学科和品德与社会有完全脱离和分家的现象,它们之间的界限应当
摘 要:教育一定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己任,教师要发现、引导和唤醒学生,而不是灌输和打压学生。学生乐在其中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而以“勤”作为铺垫的“懒”老师课堂,正是打开“幸福教育”之门的一把钥匙。教师退一步、让一步、缓一步、慢一步,做个会指导的“懒”老师,让学生乐于——勤看、勤听、勤思、勤讲,做个有能力的“勤”学生。  关键词:新授课;练习课;家庭作业;车轮直径  望课堂内外,小组忙忙;大组
摘 要:人类学习的主要途径是——阅读。无论是在校生还是已经毕业的成年人,都需要通过阅读来更新知识。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关键词:阅读;兴趣;问题  读书,首要而言,就是读!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且做出“课外阅读的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的具体量化规定。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作为语文教师不但
摘 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至关重要,尤其对于数学这种逻辑性比较强的學科。所以结合多方经验总结了培养学生反思意识、提升数学能力的方法。主要包括端正态度,引发学生的反思意识;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立足课堂,完善学生的反思方法;着眼课外,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等四大方面。  关键词:反思意识;数学能力;小学数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经常性地反思对于每个人的学习都特别重要,小学生也不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被重视,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也被逐渐重视起来。在农村小学,如何让学生在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中,不仅掌握好计算机基础操作知识,而又能让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持续下去,这是信息技术教师所面临的考验。教师可以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进行教学,使课堂融趣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于一体,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锻炼其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  关键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传承民族文明的载体。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写字教学就得从低段抓起,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笔者在日常的写字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提笔即是静心时  崔恋老师在教学观摩研讨会上提到:字是一个人的名片,是一个人语文
案例背景:  这里所谓的真实、有效的课堂,是指回归语文课堂的本质。关于“语文课堂”的本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指出:语文这门学科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这里的“真实”的课堂是和“虚假”的课堂相对应的。经过观察和归纳,我发现“虚假”的语文课堂往往也有着一些相似的特征:(1)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朗读,评价学生的朗读,却很少指导学生的朗读。(2)语文课堂上过多注重基础知识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