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何士德的抗战歌咏活动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ce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初期,上海、南京相继弃守后,东战场的进步文化人纷纷向抗战心脏武汉的方面转移。南昌是武汉外围的中心城市,不少从上海西上的文化人以南昌为立脚点或转运站,其中也有何士德在内。
  何士德是著名指挥家和作曲家,三十年代进步电影《还我河山》中有他指挥合唱队演唱主题歌《旗正飘飘》(作曲家黄自谱曲的四部混声大合唱)的镜头。今天作为革命历史歌曲,传唱全军全国的《新四军军歌》(陈毅作词)是他在音乐创作方面的代表作。何是广东人,曾任上海基督教会圣乐团指挥。“一·二八”事变后,痛感民族危亡,积极参与以抗日救亡为中心内容的新音乐运动。1938年,他带领一支青年歌咏队来到南昌,大力开展抗战歌咏活动。
  他一面和江西省音教会(会长是曾为国民党《党歌》谱曲的作曲家程懋韵)及驻军文艺团体密切配合,不断提高南昌的文艺宣传演出中歌咏节目的比重与演唱水平:一面培养了一批青年歌手深入驻军部队、学校、工厂、里巷,教唱抗战歌曲,从而在沉寂的南昌城,掀起汹涌澎湃的歌潮。1938年2月,他脱去西装,换上戎装,出任刚成立的江西省青年服务团宣传大队队长。江西省青年服务团是由新四军办事处主任、中共东南分局宣传部长兼统战部长黄道同志建议国民党江西省主席熊式辉建立的面向全省的抗战宣传团体,下辖十一个大队,分布全省各大专区,从事宣传、组训、慰劳、战地服务等项工作。宣传大队常驻南昌。队内有秘密党组织,受中共东南分局领导。在党的教育影响下,何队长进步很快,由中共东南分局直接吸收入党,作为秘密党员,不和队内党组织发生横向关系。
  我认识何土德是在1938年冬。我原属江西省青年服务团改编后的战地工作第八大队队员,后来战工队被撤销,缩编为两个大队,改归江西省抗敌后援会领导,我被编入第一大队,队长由何士德留任,驻地在市内二郎庙。从这时起,我与何朝夕相处,直到39年3月他去皖南新四军军部工作为止。通过三个月时间的密切接触,他给我留下了一个忠诚于音乐艺术和党的事业的音乐家的美好印象。
  何队长态度随和,工作认真,生活上自律较严,与队员共甘苦,平时常穿一件褪了色的军大衣,和队员不同的唯一标志是加了一个海普绒衣领。他亲自指挥的我们队的大合唱,是南昌军民最为欢迎的节目,他那根“魔棒”似的指挥棒,既能激发合唱队的激情,又能调控会场观众的情绪,成为演员和观众的共同主宰。指挥到中途,高潮渐起时,为他那高超的指挥艺术所倾倒的观众,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何大队长一面继续指挥,一面腾出一只手向台下观众摇手示意,让剧场保持安静。到高潮达到顶点,歌声随着指挥所划的句号戛然而止时,会场立即爆发出暴风雨般的掌声,经久不息。他对队员的基本训练抓得很紧,规定同志们每天早晨起床后,集中排练场练声练唱,按照他所指定的练习曲进行练习。他自己自始至终端坐台前进行评议或亲自示范、指点。他选定的歌曲教材《歌八百壮士》(桂涛声词,夏之秋曲),根据“八·一三”淞沪抗战中谢晋元团长率领八百壮士在敌军的重重包围中,孤军奋战,坚守四行仓库,女童子军杨惠敏受上海人民委托,奋不顾身,冒着敌人的炮火,把庄严的国旗升上四行仓库大楼顶端的壮烈事迹,歌頌他们的英雄主义精神,其中有一句我们的旗帜飘荡的“飘”宇是全曲高潮,象征我们神圣的祖国巍然屹立,不可侵犯!象征八百壮士的浩然正气永照千秋。作曲家夏之秋对此作了精心的艺术处理,将其中的“飘”字延长三拍后再加一个三十二分音符的拖腔,然后将下面的“荡”字落在全句结尾的后半拍上,再重复一个“飘荡”以加强气势,旋律十分优美也最为难唱。演唱者要把“飘”字一口气唱到底,中间的拖腔保持婉转、从容、准确,确有很大难度,何队长专就这个“飘”字的唱法,点名让队员逐一登台试唱,并以其高度灵敏的听觉捉住每一个音价或节拍不准确之处严加校正,反复练习到唱准后方能过关。正是这样严格的训练和高标准艺术要求,才使我们大队的合唱表演,在南昌众多的文艺团体中压倒群芳,独领风骚。何队长在南昌期间作曲不多,只是在调往皖南新四军军部的前夕,为南昌市的义卖活动创作了一首《义卖歌》。这次的义卖活动是江西省抗敌后援会组织发动的创举,深受各界人士的欢迎和支持,省市知名民主人土雷洁琼教授、彭文应先生等都亲自到场参与,手捧装满捐献物品的托盘,在观众席穿梭兜售。整个活动以我们大队的歌咏表演为序幕,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何士德到皖南后,充分发挥了他的作曲才能,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富有战斗性的歌曲。除其代表作《新四军军歌》外,还有《父子岭上》、《反扫荡》、《渡长江》等。遗憾的是《新四军军歌》在国统区受到当局的封锁,我直到42年被关进上饶集中营茅家岑监狱,才从狱中新四军干部向敌特进行抗争的合唱中,听到和学会这支优美雄壮的军歌,并很快加入难友们的合唱行列。
其他文献
(一)  老有所学豪情纵,  壮志挥毫展雄风。  墨象气韵生异趣,  遨游学海乐无穷。  (二)  学海无涯苦作舟,  晚年学习何所求。  增长知识身心健,  余热生辉壮志酬。    客游黔灵山    四季常青黔灵山,  八方游客喜赏观。  天然风景这边好,  空气清新润心田。  客去意留思往返;  重游漫步细观看。  时逢春到景更美,  林绿花妍碧空蓝。    赞连战●周毓修    连战先生继先
期刊
人生苦乐共在,可有的人遇苦总是不能自我解脱,不会努力避开:而乐就近在身边,却又不会拾取、享受。为让自己时时有个好心情,促进健康,就要学会避苦拾乐。  老夫我今年75岁,“聋龄”16年。电话早向我“拜拜”,手机更与我无缘,难以与人对话、沟通,简直就是个会说话的“哑巴”。信息不灵,反馈难得,就又成了个不傻的“呆子”。人家三五几人有说有笑,其乐多多,我却总是搭不上腔靠边站,又典型的“孤家寡人”一个。别人
期刊
退休前我是东至县一名中层领导干部,退休后虽然没有了具体工作岗位,但按照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我想在身体许可的情况下,再为党和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组织上好像摸透了我的心思,根据我过去干过政研工作并爱写点小文章的特点,破例地聘用我为县委特约调研员,经常下乡去搞一些农村经济政策方面的调查研究。2001年省委部署排查扶贫攻坚乡村,我就向县委政研室提议到革命老区高山乡高山村去做一些调查,领导采纳
期刊
走过了人生的风风火火,交过了无数的朋友。弹指一挥间,几十年过去,大浪淘沙,经过时间流水的清洗,经过利与害的冲淡,那些出出进进,来来往往,台上台下,幕起幕落的朋友,“那些真朋友、假朋友、有钱的朋友,当官的朋友,便像一次性用具一样,随用随丢,最后留下来的就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清淡如水的老友。  老友“知天命”、“不逾矩”,读懂了托尔斯泰的名言:“财富并非永久的朋友,但朋友却是永久的财富。”悟透了孔夫子的
期刊
常言道:忙思闲,闲生烦。你看,有些人在位时盼清闲,退休后无所事事,郁郁寡欢;干啥都不合意,看啥都不顺眼;孤寂烦躁,闷出病来。  由此看,“闲”并非王母娘娘的蟠桃园,倒像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弄不好还真影响情绪,影响健康。说实话,退休后,肩上少了担子,日常少了应酬,生活少了约束,天地变小了,视野变窄了,家务变多了,是有些不适应、不习惯,难免生出烦闷。但只要转换角色,调适心态,走出过去的自我,溶入新的生活
期刊
一提到乌镇,许多人都知道那是现代文学巨匠茅盾(沈雁冰)先生的故里。它在浙江省的桐乡,与江、浙、沪的周庄、同里、角直、南浔、西塘并称为“江南六大古镇”。如今,中外游人如织,趋之若骛,除了其保存完好的水乡民居风韵,是“人家尽枕河”的典范,更主要的还是出于对茅公的崇敬。  半个世纪前,我读《春蚕》、《林家铺子》等小说,就知道乌镇这个镇市了。尽管它离我的故乡常州并不远,乘大巴只需两个多小时,可多年辗转在外
期刊
一忌久吃药。是药三分毒,常用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特别一些镇静药、止痛药、激素药易产生耐药性,服者常会不自觉地加大药量,使身体受到伤害,甚至产生严重后果。  二忌久悲叹。老年人最忌心生苦闷、寂寞、烦躁,心情的不舒畅让你度日如年,常发怒伤神、伤体,没有病也会生出病来,因而要调节情绪,莫忘“笑一笑,十年少”的道理。  三忌久进补。老年人体质虚弱时,适当的进补可增强机体各方面的功能,增强免疫力,如過多的
期刊
2000年1月,徐建東同志带着区委的嘱托和13000余名离退休干部的期望,担任了浦东新区组织部老干部管理处处长、浦东新区老干部管理服务中心主任。他在此岗位上已默默奉献了五个春秋使多项老干部工:作名列前茅,有的还受到中组部的肯定。浦东新区老彳:部管理服务中心曾2次被上海市老龄委评为“开拓老年事业先进集体”;被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局评为“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去年11月,又被市评为“推进社区老干部工作示
期刊
围绕着参拜靖国神社和修改历史教科书问题的争论,使我们这些亲身经历过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人感到无比的愤慨。难道几十年来的历史事实能按照人们的主观意志随意修改吗?  我出生于1920年,当我能认知客观世界的那一天起,到我的人生中途的1945年,可以说恰恰和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直到战败投降的整个过程正好完全重合。许多发生在我身边的历史事件一件一件都深深的刻印在我的心里,这些事
期刊
湃阳河国家级风景区横亘黄平、施秉、镇远三县,施秉居其中。杉木河为施秉景区的核心,两岸山崖耸峙,植被原始,河水在大峡谷中蜿蜒蛇行,直达施秉县城。游客在杉木河乘舟漂流,穿幽谷、过银滩、御清风、揽白云、驾山雾,心旷神怡,有惊无险。施秉被誉为“中国漂城”,可谓名不虚传。然而在施秉还有更令人神往的地方,这就是黑冲。  黑冲为杉木河和云台山的源头,地势比云台山高、规模比云台山大,距县城25公里,地处白垛乡黑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