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的召开,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和导演张艺谋、冯小刚、尹力、冯小宁、陈国星6位全国政协委员在两会上做出的“加强对电影产业支持和整顿”的联名提案中表示电影票价该降,呼吁尽快出台相关影院建设的配套政策,积极督导各地支持推进二、三线城市的影院建设,并在政策、审批、体制、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等建议的提出,引发各界对中国电影甚至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探讨,并发表各自观点,为中国电影出谋划策。
导演 陈国星:
“2011年全国总票房超过2010年28%,但我发现观影人数并没有增加,也就是说看电影的还是那一拨人,只是有人多看了几场。看不起电影的人仍旧没进影院。分母没改变的症结在哪里呢?这与影片吸引力无关,是票价问题!必须靠强制性降低票价来吸引更大观影群体了。”这是几位导演联名提案的缘由。此外,他还对“英模电影”的拍摄提出了建议,他认为此类电影应分为两类,第一类为纪录片和电视片,这类片不需要进入电影发行,只是通过电视台播放。例如“感动中国”这样的纪录片;另一部分可以选择分量较重的人物作为题材,拍成人物传记片,像《铁娘子》、《甘地传》等。他认为人物传记片与主旋律没有关系,通过对人物的挖掘,对敏感事件地挖掘使电影变得更好看,可以拿到市场上打拼。
《开国大典》导演 李前宽:
近期美国好莱坞对中国电影市场发起更大冲击,对此李前宽表示,不必惊慌,只能勇于接受挑战,这将迫使中国电影人把电影拍得更好,回避没有出路,也没有出息。李前宽特别提到访问印度宝莱坞时,印度同行告诉他,我们不怕好莱坞,宝莱坞在几十年里培养了一批热爱本土电影的观众,所以不怕外来影片的冲击。因此他呼吁政府加大对本土电影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对产业的合理引导,降低电影票价,让更多百姓走进电影院,“让票价下来,让票房上来”。此外,他还建议政府“像建造地铁和高速公路一样”,做好影院的布局规划,让高昂的电影票价降下来。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副局长 喇培康:
支持全国电影票价应当回落到一个老百姓能够接受的区间范围。我们支持电影票降价。票价应当是由市场来定。观众能够接受到什么程度,影院能够卖到什么程度,最终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一个点。这个点应当就是相对比较合理的一个票价。票价应该由市场说了算。
香港电影人 林建岳:
好莱坞进口影片配额的提升,对香港电影在内地的票房会有一定的冲击,但是一个好的开始,“竞争永远存在,新东西带进来一定会培养出新人才,刺激新技术的引进。借助这一点可以把下一辈人才培养起来,那就是自己的资产。“同时他还认为电影配额放宽也意味着我们的电影要到国外去,这是个好的开始。
经济学家 郎咸平:
举例表明观点,1982年看《少林寺》票价1毛钱, 2007年在北京看《变形金刚》票价80元, 25年翻了800倍,而在美国看一部《变形金刚》折合人民币不过54元,而美国人均收入是中国的34倍。“中美就进口影片达成部分协议,中国影片即将面临新一轮压力,其中一项应对措施就是要降低票价,吸引更多消费者走进影院,不能用高票价把观众挡在放映厅之外。”
星皓娱乐董事长 王海峰:
分析指出,目前6位业内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是降低影院的挂牌价,与广电总局的“限折令”相比,两者在意义上没有根本冲突,也符合大部分业内制片方和观众诉求。
新影联院线总经理 高军:
张艺谋等人对于电影票价的提案可以尝试,但票价终究要由市场决定,既不能由政府主管部门强行规定,也不能由经营单位自作主张。“现在的电影票肯定有下降空间。但银幕数还是稀缺资源的情况下,下降过程较为漫长,而且一个‘降’字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张艺谋、张会军:
除了与其他几位委员共同递交关于中小城市影视建议提案后,两人还联名提交“制定严格法律打击电影盗版、网络盗版”的提案。近些年,数据流失盗窃、光盘盗版、网络盗版已经严重损害了电影版权的利益,面对侵权者的罚金式处罚已经不能控制盗版滋生。国外电影票房收入只占总收入的20%,其余主要靠后续产品的开发,而中国电影90%依靠票房收入,版权维护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人安身立命之本。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尹力:
从电影诞生那一天起电影审查制度就跟各国的电影生产创作相伴而行,关于审查实际上不是要不要审查的问题,而是用什么样的审查尺度来审查电影的问题。他坦言在全国人民都在享受电影作为娱乐权利和文化权益之时,对电影的管束还是太多,来自于方方面面的对电影的责难还是太多。他也再次呼唤国家电影法的诞生,这个法是让电影的摄制、生产、制作能够有法可依,而不是按短期政策或者由少数人对电影的好恶来评判。
著名导演 冯小宁:
中国电影在新压下只有尽力提高水平,只有全心全意依靠民众支持,而最广大的民众以中低收入为多,让他们看得起才能聚起人气。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电影也一样。此外,一个重要的产业和文化,应更多地融入法制,今年电影产业促进法已经征求意见,并即将公布,这是中国第一部电影法。随着中国电影发展,必须要有法规来约制市场行为。同时他还建议中国电影离不开观众,对于票价的调整,要为更广泛的群体考虑,坚持薄利多销,才能真正实现贴近群众生活。
著名导演 彭浩翔:
对于好莱坞大片更多引进中国,他表示:“华语电影肯定会受到冲击,我们这些创作者还是要想清楚,不要总是倾向于拍古装武打大片。华语电影不能哭着喊着跟好莱坞比拼大片,因为毕竟在资源和技术方面还是有相当的距离,我认为努力发行中小型成本的电影会比较占优势。”
传媒大学教授 赵宁宇:
目前电影局“号召”降价,此令一下,门市价必然下降,中间成本降低,观众买低价票方便,观众受益,票房提升,片方、院线受益。税务、管理更加透明,进步明显。谁受损?偷票房和搞回扣受损。故一些故意误导的声音借“网友”ID传出,目的明显。虽然下达了“限折令”,但广电总局无行政权力规定不属于自己的院线降价,只能制造舆论攻势。降票价只有以下可能:各级财政给补贴;地产商减地租;国家减免税;院线让利。基本无其他措施。
著名编剧 王兴东:
在“华表奖”、“金鸡奖”、“百花奖”、“飞天奖”等国内大型影视评奖中增设“最佳剧本改编奖”,以充分体现尊重和保障原创作者和改编作者的双重权益。他认为对于影视产业而言,剧本创作是基础,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电视是影视作品的原创保证,然而多年来,作为原创作者和影视编剧一直都是默默无闻的幕后功臣,从未在影片成功后得到任何奖励,因此有了以上的提议。
导演 车径行:
对于即将到来的美国电影“入侵”,有人批评中国观众有一种崇洋媚外的心态,对自己民族的东西不那么认可。的确如此,但这个不能全怪观众。远来的和尚会念经,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要改变这种现状,要么让本地和尚把经念好、让看月亮的双眼更加明亮;要么让远来的和尚和看外国月亮的机会逐渐增多,讲好自己的故事才是硬道理。
著名演员、主持人 倪萍:
提出在影视创作上同样要呼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她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保留它的原生态不会影响城市现代化建议,过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得到相应的保护,是对民族文化建设的遗憾。
北京电影学院院长 张会军:
动辄七八十元的电影票,对于大部分中低收入的普通观众而言确实有些承受不起,把观众挡在门外,就失去了中国电影的优势。他希望相关主管部门根据市场规律采取“建议性指导票价”和“最高限价”。
导演 陈国星:
“2011年全国总票房超过2010年28%,但我发现观影人数并没有增加,也就是说看电影的还是那一拨人,只是有人多看了几场。看不起电影的人仍旧没进影院。分母没改变的症结在哪里呢?这与影片吸引力无关,是票价问题!必须靠强制性降低票价来吸引更大观影群体了。”这是几位导演联名提案的缘由。此外,他还对“英模电影”的拍摄提出了建议,他认为此类电影应分为两类,第一类为纪录片和电视片,这类片不需要进入电影发行,只是通过电视台播放。例如“感动中国”这样的纪录片;另一部分可以选择分量较重的人物作为题材,拍成人物传记片,像《铁娘子》、《甘地传》等。他认为人物传记片与主旋律没有关系,通过对人物的挖掘,对敏感事件地挖掘使电影变得更好看,可以拿到市场上打拼。
《开国大典》导演 李前宽:
近期美国好莱坞对中国电影市场发起更大冲击,对此李前宽表示,不必惊慌,只能勇于接受挑战,这将迫使中国电影人把电影拍得更好,回避没有出路,也没有出息。李前宽特别提到访问印度宝莱坞时,印度同行告诉他,我们不怕好莱坞,宝莱坞在几十年里培养了一批热爱本土电影的观众,所以不怕外来影片的冲击。因此他呼吁政府加大对本土电影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对产业的合理引导,降低电影票价,让更多百姓走进电影院,“让票价下来,让票房上来”。此外,他还建议政府“像建造地铁和高速公路一样”,做好影院的布局规划,让高昂的电影票价降下来。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副局长 喇培康:
支持全国电影票价应当回落到一个老百姓能够接受的区间范围。我们支持电影票降价。票价应当是由市场来定。观众能够接受到什么程度,影院能够卖到什么程度,最终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一个点。这个点应当就是相对比较合理的一个票价。票价应该由市场说了算。
香港电影人 林建岳:
好莱坞进口影片配额的提升,对香港电影在内地的票房会有一定的冲击,但是一个好的开始,“竞争永远存在,新东西带进来一定会培养出新人才,刺激新技术的引进。借助这一点可以把下一辈人才培养起来,那就是自己的资产。“同时他还认为电影配额放宽也意味着我们的电影要到国外去,这是个好的开始。
经济学家 郎咸平:
举例表明观点,1982年看《少林寺》票价1毛钱, 2007年在北京看《变形金刚》票价80元, 25年翻了800倍,而在美国看一部《变形金刚》折合人民币不过54元,而美国人均收入是中国的34倍。“中美就进口影片达成部分协议,中国影片即将面临新一轮压力,其中一项应对措施就是要降低票价,吸引更多消费者走进影院,不能用高票价把观众挡在放映厅之外。”
星皓娱乐董事长 王海峰:
分析指出,目前6位业内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是降低影院的挂牌价,与广电总局的“限折令”相比,两者在意义上没有根本冲突,也符合大部分业内制片方和观众诉求。
新影联院线总经理 高军:
张艺谋等人对于电影票价的提案可以尝试,但票价终究要由市场决定,既不能由政府主管部门强行规定,也不能由经营单位自作主张。“现在的电影票肯定有下降空间。但银幕数还是稀缺资源的情况下,下降过程较为漫长,而且一个‘降’字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张艺谋、张会军:
除了与其他几位委员共同递交关于中小城市影视建议提案后,两人还联名提交“制定严格法律打击电影盗版、网络盗版”的提案。近些年,数据流失盗窃、光盘盗版、网络盗版已经严重损害了电影版权的利益,面对侵权者的罚金式处罚已经不能控制盗版滋生。国外电影票房收入只占总收入的20%,其余主要靠后续产品的开发,而中国电影90%依靠票房收入,版权维护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人安身立命之本。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尹力:
从电影诞生那一天起电影审查制度就跟各国的电影生产创作相伴而行,关于审查实际上不是要不要审查的问题,而是用什么样的审查尺度来审查电影的问题。他坦言在全国人民都在享受电影作为娱乐权利和文化权益之时,对电影的管束还是太多,来自于方方面面的对电影的责难还是太多。他也再次呼唤国家电影法的诞生,这个法是让电影的摄制、生产、制作能够有法可依,而不是按短期政策或者由少数人对电影的好恶来评判。
著名导演 冯小宁:
中国电影在新压下只有尽力提高水平,只有全心全意依靠民众支持,而最广大的民众以中低收入为多,让他们看得起才能聚起人气。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电影也一样。此外,一个重要的产业和文化,应更多地融入法制,今年电影产业促进法已经征求意见,并即将公布,这是中国第一部电影法。随着中国电影发展,必须要有法规来约制市场行为。同时他还建议中国电影离不开观众,对于票价的调整,要为更广泛的群体考虑,坚持薄利多销,才能真正实现贴近群众生活。
著名导演 彭浩翔:
对于好莱坞大片更多引进中国,他表示:“华语电影肯定会受到冲击,我们这些创作者还是要想清楚,不要总是倾向于拍古装武打大片。华语电影不能哭着喊着跟好莱坞比拼大片,因为毕竟在资源和技术方面还是有相当的距离,我认为努力发行中小型成本的电影会比较占优势。”
传媒大学教授 赵宁宇:
目前电影局“号召”降价,此令一下,门市价必然下降,中间成本降低,观众买低价票方便,观众受益,票房提升,片方、院线受益。税务、管理更加透明,进步明显。谁受损?偷票房和搞回扣受损。故一些故意误导的声音借“网友”ID传出,目的明显。虽然下达了“限折令”,但广电总局无行政权力规定不属于自己的院线降价,只能制造舆论攻势。降票价只有以下可能:各级财政给补贴;地产商减地租;国家减免税;院线让利。基本无其他措施。
著名编剧 王兴东:
在“华表奖”、“金鸡奖”、“百花奖”、“飞天奖”等国内大型影视评奖中增设“最佳剧本改编奖”,以充分体现尊重和保障原创作者和改编作者的双重权益。他认为对于影视产业而言,剧本创作是基础,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电视是影视作品的原创保证,然而多年来,作为原创作者和影视编剧一直都是默默无闻的幕后功臣,从未在影片成功后得到任何奖励,因此有了以上的提议。
导演 车径行:
对于即将到来的美国电影“入侵”,有人批评中国观众有一种崇洋媚外的心态,对自己民族的东西不那么认可。的确如此,但这个不能全怪观众。远来的和尚会念经,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要改变这种现状,要么让本地和尚把经念好、让看月亮的双眼更加明亮;要么让远来的和尚和看外国月亮的机会逐渐增多,讲好自己的故事才是硬道理。
著名演员、主持人 倪萍:
提出在影视创作上同样要呼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她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保留它的原生态不会影响城市现代化建议,过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得到相应的保护,是对民族文化建设的遗憾。
北京电影学院院长 张会军:
动辄七八十元的电影票,对于大部分中低收入的普通观众而言确实有些承受不起,把观众挡在门外,就失去了中国电影的优势。他希望相关主管部门根据市场规律采取“建议性指导票价”和“最高限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