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渤,你为什么总在跑?
黄渤北漂的故事被讲了很多次,其中有那么一个事儿:当年黄渤在歌厅唱歌,不愁吃喝,但也不知道前途在哪里。每天早上他起床就会在那儿愣神,闷闷地想着今天能做点什么。他当时有一种惶恐,觉得自己的青春就跟每天按了一抽水马桶那个按钮似的。哗一天过去了,哗一天又过去了。他看似2B青年欢乐多,这么一思考,却可以想个40分钟……
青春的流水流到了今天,现在影帝黄渤有接不完的工作,同样不愁吃喝。有时候早上起床,他还会愣一愣神:诶,今天有什么事儿?想不起来了。他去到工作室,给助理打电话:“今天约了什么人?”、“没有”、“怎么可能没有呢!”习惯忙碌的他就会在屋里屋外溜达着,开始慌了。
黄渤是出了名的大忙人,记者一年的发布会跑下来,五分之一有黄渤。黄渤的采访也从年中约到年末,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空档,我赶紧叮嘱助理“千万、最好、尽量不要迟到。”结果黄渤倒好,早半个小时就来了,竟然比影棚老板还早。
影棚里,他低着头在那儿抽烟,头发是塌塌的,有几分怠倦的模样。等到化妆师把他的头发梳起来,灯光一打,他又瞬间满血了。有一件裤子很诡异,口袋是开在裤裆处的,黄渤现场来了一段小品:“你好你好,我叫黄渤”,随即从裤裆掏出一张假想的名片。
西装外面套着睡衣,摄影师让人拿大风扇吹起下摆,大冬天的,吹得我都有点替他心疼了,他却没事似的,还突然提议说,来一段玛丽莲·梦露吧……电影里黄渤总是最遭罪的那个,困在下水道、跟母牛谈情、被打手追着跑,我就想,这哥儿们也是活该。别人不折腾他,他也在不停地折腾自己,永远在想新的点子,永远闲不下来。
在成名作《疯狂的石头》里,黄渤叼着面包奔跑的身姿如此别具一格,这一跑,他就再也停不下来了。
现实主义孙悟空
“黄渤,你累吗?”“这也没办法,现在80%的时间都在工作,我也知道这样不科学,但说了两三年就是停不下来。有些戏是自己想接,有些是朋友邀请的,我这脸儿也薄。”
从2012年的春天开始,《杀生》、《痞子英雄》、《人再囧途之泰囧》、《101次求婚》、《西游· 降魔篇》相继上演,银幕上他走马灯似的跑个没完,一转身又给孟京辉演话剧《活着》去了。演戏的缝隙,他去台湾主持金马奖,细心的人还会发现,今年有一部低幼动画片《摩尔庄园2:海妖宝藏》上映,给大反派配音的,居然还是金马影帝黄渤。
其实很多工作黄渤是想推掉的——事实上,今年的工作几乎都是他“推”出来的。周星驰找他演《西游·降魔篇》里的孙悟空,黄渤就推了三次,因为他觉得这个角色太经典了,观众已经有很深的先入为主的印象。周星驰第三次打电话给他,就问他:“先不说你来不来演,就说你来的话你大概会怎么演?”黄渤也没想那么多,就噼里啪啦地说开了:“其实我想演一个相对现实主义的孙悟空,就是在底下呆个五百年,苍老、苍白、孤独,然后是卖疯,包括跟猪说话啊,绑在石头上刻上名字啊各种。”星爷马上说:“你想得比我好啊,那就这么拍吧。”
“啊?!”来不及反应,黄渤就这样被骗进了片场。
谁知到了现场,黄渤照自己的想法演了一遍,星爷说很好,话锋一转,又说:“要不你试试看那样演?”几个来回,他的现实主义就立马被压缩进了荒腔走板的周氏幽默里。在片场里,周星驰叫黄渤“黄老板”、“黄总”,但话不多的星爷永远是最后的Boss。
闹到最后,一定会给五指山压下来
《活着》黄渤也不敢演,这次的大忽悠是孟京辉,他对黄渤说:“渤,你看七八月的大热天,在排练场里头舒舒服服坐着多好啊,泡上杯茶一喝,聊聊艺术,聊完了到台上遛一圈,时间一到就回家睡觉。”当然到了现场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现在说起来都是人情难却,但黄渤却没少往里钻研:《西游·降魔篇》里他想着文艺写实范儿的孙悟空怎样糅进周星驰的无厘头想象里;《活着》是现实的小说怎样跟先锋戏剧胶合起来。黄渤总是想得很多,这倒是跟齐天大圣一个路子:关键不在于本事,而在于不安分。小的时候父母总想他考上清华北大,他就去跳舞唱歌一路疯玩,玩到最后一场演出能拿到60块钱—当时他母亲一个月工资不过是300出头。他当过夜总会歌手、霹雳舞教师、口袋里随时都有几万块的钢材商人,28岁去北京电影学院学配音,很多老师比他小,迟到了都不好意思说他。
孟京辉说他经历丰富,就是福贵,但福贵是被时代架着求变求生,而黄渤更多是自己的选择。周星驰看得更准,其实黄渤是孙悟空,七十二变换着花样去开拓人生。他的伯乐管虎也看到了他不安于现状的骚动的心,《杀生》里的牛结实,可不就是农村里的齐天大圣嘛。
“村子也是一个小的天庭嘛,你闹到最后一定是被五指山给压下来的。”黄渤承认说。在《杀生》里,游离于村庄规则和约束之外的牛结实,被所有人厌恶曲解也不屈服,最后却因为女人和孩子而服软了。黄渤说,这个剧本他跟导演管虎聊了七八年,其实他希望结局能残酷一点,让个人和集体的抗争能进行到底,但管虎却决定把故事了结于情感之内。“以前我们穿的破牛仔裤,都是真磨出来的,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和睦,孩子也有了,还非要强努着说一些当年的小愤怒什么的,没有了。”
孙悟空要真的活着,也得照着人样活。排练《活着》的时候,孟京辉聊着聊着剧本,就会说到哪家的饺子馅拌得好吃。这让黄渤看到了另一种智慧。话剧的舞台上,黄渤开始学会不要那么用力,“以前我必须要现场买单,到哪该笑,到哪该哭,就得弄你几滴眼泪,现在我慢慢发现,哦,不用。到了大喜大悲的点,我还会把它减淡,我知道要传递的真的传递出去就行了”。 徐峥走了我想好的路!
最后黄渤没有努着劲儿演苦逼孙悟空,这是周星驰教给他的事情。而年岁教给他的更多。以前黄渤为了演出草根的神韵,会去地铁、市场去观察人,现在他觉得这种观察也是皮相而已。拍《无人区》的时候他跟当地人一块喝酒、打架,破了头一起去医院,“我们之间没那种客气、礼貌了,慢慢我才能感受到从里面抓住东西”。现在都说接地气,演了很多小人物的黄渤认为,“不是只有土壤才叫地,水泥地也叫地啊”。
地气不是“体验”出来的,是活出来的。
忙得晕头转向的黄渤生活不规律,有时候难得早回家,兴冲冲地问:“有饭吗?”“对不起,没提前打招呼,没你的。”这对黄渤来说真是一个警醒。拍《人再囧途之泰囧》的时候,黄渤一开始是拒绝的,徐峥出发去泰国前一天才赶到《痞子英雄》的剧组磨的黄渤,从半夜三点磨到第二天八点多,黄渤才应下来。黄渤也不客气,这次把家人都带过去了,当是一家团聚。
他希望无休止的人情委托和“被工作”能缓一缓。但这不是说什么都不干,而是多放点时间在自己感兴趣的事儿上。采访时他更有兴致谈的是他最近拍的MV《不醉》,他把整个歌厅沉到水底去拍,水里张嘴作唱歌状就很难,等他终于张开嘴了,才发现美人伴舞怎样都沉不到底,在头上手忙脚乱扑腾着……
作为导演新手,很多的未知,很多的遗憾和囧事,但他做着各种准备,想着一个剧情长片或者就会慢慢成形。“你也要走徐峥的路?”我问。“是徐峥走了我想好的路!”黄渤牛皮哄哄地调侃说,下一秒又认真地解释起来,“我不着急做出个什么东西,不是非得要观众现场买单,还有一个兴趣在,还有一个积累在,最后可能过程更重要”。
黄渤评喜剧之王
招牌菜 周星驰
他说话很慢。在现场他是天马行空的,很多即兴,你给他一个台阶了,他就踩着台阶再往上蹦一下,很好玩儿。喜剧我们经常会做“包袱”,就是喜剧点,找错位,找尴尬,找到了我们就心里踏实了。但他不是,笑点出来了,他会继续再继续。比如一场戏,我从背包里抽出一根甘蔗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功夫。“手都砍破了,我操,一根一根扔,到了最后就剩一根了,砍断了。知道厉害了吧?”突然他从旁边拿出一个榴莲来。我说,“不用,谢谢!”开始演别的。一般演到这就停了,当我说着“你们这年轻人怎么怎么”一转身,后面榴莲又拿过来了,继续给。“别给我来这一套,想吃自己打。”然后榴莲又再次拿过来。他会把这样的(尴尬错位)弄到极致,这样一部戏就慢慢建立起来了。
特色菜 宁浩
宁浩是处女座,跟我一天生日。归结来说,他应该算是特色菜。《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玩的是结构,各种线索都插一块儿,大家会有点猎奇,会觉得“哎呦,你真厉害。”觉得挺好玩儿的,把那么多线交织一起,特点特别明显。(喜剧也有愤怒在里面的,就是确实对社会有一点想法啊,但不能硬碰硬嘛,结果就用喜剧的方式来宣泄),宁浩的作品可能多了这些东西。管虎也是,《杀生》跟《斗牛》不算一个喜剧,但里面有一些喜剧成分。他用这样的方式去表达,就不会那么碍眼。
家常菜 徐峥
徐峥是上海人,平时挺小资,没事儿弄一瓶红酒,“渤哥,晚上来我们家小酌一下?”他其实也算是演艺世家,从小就在舞台上呆很长时间。你可以看到他的喜剧节奏和人物的节奏,曲线是挺完整、清晰的。这跟他之前的舞台锻炼及对于戏剧结构本身的理解有关,还有他平时看片量还挺大的,没事也老在那聊,是一个愿意往里面钻的一个人。《人再囧途之泰囧》其实我把它归结为一个家常菜。它没有多么出其不意,多么标新立异,没有让大家“哇!”其实是相对中规中矩的一个类型片,结构完整,细节做的相对丰富,主流价值观情感正确,节奏把握得好就OK了。
《人再囧途之泰囧》票房过5亿之后,黄渤就再也不关注这部片子能创造什么纪录了。他认为这不是在正常规律里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十二生肖》、《西游·降魔篇》从年底到现在,喜剧已经统治了中国电影的票房,中国为什么只为喜剧买单?心理学家李梅分析说,“生活中好多问题不一定都能解决,比解决问题退而求其次的方法就是你不被这个问题压垮,你还能跟它共存”。喜剧就是帮助我们与痛苦共存的抵御机制。
背景:喜剧神话背后……
你不能死掉,你还得顽强
讲述:李梅 采访:黄旭霞
悲剧像《一九四二》也有治愈效果,但有好多人拒绝看,比如我就是其中一个。看了影评,大家的总体感觉就是“挨了一闷棍”,心里很难受,但说也说不出来。
到了年关,旧的过去,新的开始,大家就会不经意的想去年那些目标期望是不是达到了,心里就有点翻腾了。中国现在处在一个比较敏感的历史时期,大家都不知道前方是什么,一辆火车开这么快,开到现在大家心里会觉得,这是往哪儿开啊?刹不刹得住车啊?整个社会是比较焦虑,没有安全感的状况。精神分析中说,人自身有一种内在的保护机制缓解这种焦虑情绪。人的防御机制很多,比如有的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会不承认自己,就是我们说的“否认”,还有“反向形成”:我心里特别恨你,我还压抑着对你的恨,我还对你特别好。幽默也是其中一种防御机制,是相对健康的。就像体育运动里有很多的竞争性,能释放出人的攻击性,可以替代有伤害的战争一样。幽默也是。
生活中好多问题不一定都能解决,但比解决问题退而求其次的方法就是你不被这个问题压垮,你还能跟它共存。就像产生垃圾的根源你不能除掉,但你定期清一清垃圾,让你心里的那个容器大一点,忍耐力强一点,至少还能像模像样地生存下去吧。喜剧就会给人这样的效果,还是有用的。
为什么看别人倒霉,我们就会开心,这么说挺残忍的,但这是人性使然吧。人或多或少都会在跟别人比较,尤其在中国这种集体意识根深蒂固的国家里面,你过的好不好,开不开心,并不是由你一个人说了算,你总得看看你在周围人眼里面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你才会去评价自己好不好。我们好像总是在比较着过日子。《人再囧途之泰囧》里面的徐峥和黄渤是公司两高管,事业有成,在外人看来家庭也是幸福的,如果没有泰国的这个旅途,也是被别人羡慕的对象。但在《人再囧途之泰囧》里面他们这么狼狈,这么糟心,差点什么都没了。人们倒不是说看到他们倒霉心里就平衡了,而是说,原来你心目中特别光鲜的人内心也很煎熬,也很痛苦,也很挣扎。人们就会想,啊,原来每个人的人生从某种角度来讲都是公平的。这样在比较中获得幸福会显得大家更善良一点。
喜剧里有失去甚至死亡,只不过被包裹得不那么碍眼而已。从一个角度看,它也是整体社会失调的防御机制。史铁生说的,“你知道了死这回事,是为了让你知道该怎么更好的生活”。你不能死掉,你还得顽强。
黄渤北漂的故事被讲了很多次,其中有那么一个事儿:当年黄渤在歌厅唱歌,不愁吃喝,但也不知道前途在哪里。每天早上他起床就会在那儿愣神,闷闷地想着今天能做点什么。他当时有一种惶恐,觉得自己的青春就跟每天按了一抽水马桶那个按钮似的。哗一天过去了,哗一天又过去了。他看似2B青年欢乐多,这么一思考,却可以想个40分钟……
青春的流水流到了今天,现在影帝黄渤有接不完的工作,同样不愁吃喝。有时候早上起床,他还会愣一愣神:诶,今天有什么事儿?想不起来了。他去到工作室,给助理打电话:“今天约了什么人?”、“没有”、“怎么可能没有呢!”习惯忙碌的他就会在屋里屋外溜达着,开始慌了。
黄渤是出了名的大忙人,记者一年的发布会跑下来,五分之一有黄渤。黄渤的采访也从年中约到年末,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空档,我赶紧叮嘱助理“千万、最好、尽量不要迟到。”结果黄渤倒好,早半个小时就来了,竟然比影棚老板还早。
影棚里,他低着头在那儿抽烟,头发是塌塌的,有几分怠倦的模样。等到化妆师把他的头发梳起来,灯光一打,他又瞬间满血了。有一件裤子很诡异,口袋是开在裤裆处的,黄渤现场来了一段小品:“你好你好,我叫黄渤”,随即从裤裆掏出一张假想的名片。
西装外面套着睡衣,摄影师让人拿大风扇吹起下摆,大冬天的,吹得我都有点替他心疼了,他却没事似的,还突然提议说,来一段玛丽莲·梦露吧……电影里黄渤总是最遭罪的那个,困在下水道、跟母牛谈情、被打手追着跑,我就想,这哥儿们也是活该。别人不折腾他,他也在不停地折腾自己,永远在想新的点子,永远闲不下来。
在成名作《疯狂的石头》里,黄渤叼着面包奔跑的身姿如此别具一格,这一跑,他就再也停不下来了。
现实主义孙悟空
“黄渤,你累吗?”“这也没办法,现在80%的时间都在工作,我也知道这样不科学,但说了两三年就是停不下来。有些戏是自己想接,有些是朋友邀请的,我这脸儿也薄。”
从2012年的春天开始,《杀生》、《痞子英雄》、《人再囧途之泰囧》、《101次求婚》、《西游· 降魔篇》相继上演,银幕上他走马灯似的跑个没完,一转身又给孟京辉演话剧《活着》去了。演戏的缝隙,他去台湾主持金马奖,细心的人还会发现,今年有一部低幼动画片《摩尔庄园2:海妖宝藏》上映,给大反派配音的,居然还是金马影帝黄渤。
其实很多工作黄渤是想推掉的——事实上,今年的工作几乎都是他“推”出来的。周星驰找他演《西游·降魔篇》里的孙悟空,黄渤就推了三次,因为他觉得这个角色太经典了,观众已经有很深的先入为主的印象。周星驰第三次打电话给他,就问他:“先不说你来不来演,就说你来的话你大概会怎么演?”黄渤也没想那么多,就噼里啪啦地说开了:“其实我想演一个相对现实主义的孙悟空,就是在底下呆个五百年,苍老、苍白、孤独,然后是卖疯,包括跟猪说话啊,绑在石头上刻上名字啊各种。”星爷马上说:“你想得比我好啊,那就这么拍吧。”
“啊?!”来不及反应,黄渤就这样被骗进了片场。
谁知到了现场,黄渤照自己的想法演了一遍,星爷说很好,话锋一转,又说:“要不你试试看那样演?”几个来回,他的现实主义就立马被压缩进了荒腔走板的周氏幽默里。在片场里,周星驰叫黄渤“黄老板”、“黄总”,但话不多的星爷永远是最后的Boss。
闹到最后,一定会给五指山压下来
《活着》黄渤也不敢演,这次的大忽悠是孟京辉,他对黄渤说:“渤,你看七八月的大热天,在排练场里头舒舒服服坐着多好啊,泡上杯茶一喝,聊聊艺术,聊完了到台上遛一圈,时间一到就回家睡觉。”当然到了现场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现在说起来都是人情难却,但黄渤却没少往里钻研:《西游·降魔篇》里他想着文艺写实范儿的孙悟空怎样糅进周星驰的无厘头想象里;《活着》是现实的小说怎样跟先锋戏剧胶合起来。黄渤总是想得很多,这倒是跟齐天大圣一个路子:关键不在于本事,而在于不安分。小的时候父母总想他考上清华北大,他就去跳舞唱歌一路疯玩,玩到最后一场演出能拿到60块钱—当时他母亲一个月工资不过是300出头。他当过夜总会歌手、霹雳舞教师、口袋里随时都有几万块的钢材商人,28岁去北京电影学院学配音,很多老师比他小,迟到了都不好意思说他。
孟京辉说他经历丰富,就是福贵,但福贵是被时代架着求变求生,而黄渤更多是自己的选择。周星驰看得更准,其实黄渤是孙悟空,七十二变换着花样去开拓人生。他的伯乐管虎也看到了他不安于现状的骚动的心,《杀生》里的牛结实,可不就是农村里的齐天大圣嘛。
“村子也是一个小的天庭嘛,你闹到最后一定是被五指山给压下来的。”黄渤承认说。在《杀生》里,游离于村庄规则和约束之外的牛结实,被所有人厌恶曲解也不屈服,最后却因为女人和孩子而服软了。黄渤说,这个剧本他跟导演管虎聊了七八年,其实他希望结局能残酷一点,让个人和集体的抗争能进行到底,但管虎却决定把故事了结于情感之内。“以前我们穿的破牛仔裤,都是真磨出来的,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和睦,孩子也有了,还非要强努着说一些当年的小愤怒什么的,没有了。”
孙悟空要真的活着,也得照着人样活。排练《活着》的时候,孟京辉聊着聊着剧本,就会说到哪家的饺子馅拌得好吃。这让黄渤看到了另一种智慧。话剧的舞台上,黄渤开始学会不要那么用力,“以前我必须要现场买单,到哪该笑,到哪该哭,就得弄你几滴眼泪,现在我慢慢发现,哦,不用。到了大喜大悲的点,我还会把它减淡,我知道要传递的真的传递出去就行了”。 徐峥走了我想好的路!
最后黄渤没有努着劲儿演苦逼孙悟空,这是周星驰教给他的事情。而年岁教给他的更多。以前黄渤为了演出草根的神韵,会去地铁、市场去观察人,现在他觉得这种观察也是皮相而已。拍《无人区》的时候他跟当地人一块喝酒、打架,破了头一起去医院,“我们之间没那种客气、礼貌了,慢慢我才能感受到从里面抓住东西”。现在都说接地气,演了很多小人物的黄渤认为,“不是只有土壤才叫地,水泥地也叫地啊”。
地气不是“体验”出来的,是活出来的。
忙得晕头转向的黄渤生活不规律,有时候难得早回家,兴冲冲地问:“有饭吗?”“对不起,没提前打招呼,没你的。”这对黄渤来说真是一个警醒。拍《人再囧途之泰囧》的时候,黄渤一开始是拒绝的,徐峥出发去泰国前一天才赶到《痞子英雄》的剧组磨的黄渤,从半夜三点磨到第二天八点多,黄渤才应下来。黄渤也不客气,这次把家人都带过去了,当是一家团聚。
他希望无休止的人情委托和“被工作”能缓一缓。但这不是说什么都不干,而是多放点时间在自己感兴趣的事儿上。采访时他更有兴致谈的是他最近拍的MV《不醉》,他把整个歌厅沉到水底去拍,水里张嘴作唱歌状就很难,等他终于张开嘴了,才发现美人伴舞怎样都沉不到底,在头上手忙脚乱扑腾着……
作为导演新手,很多的未知,很多的遗憾和囧事,但他做着各种准备,想着一个剧情长片或者就会慢慢成形。“你也要走徐峥的路?”我问。“是徐峥走了我想好的路!”黄渤牛皮哄哄地调侃说,下一秒又认真地解释起来,“我不着急做出个什么东西,不是非得要观众现场买单,还有一个兴趣在,还有一个积累在,最后可能过程更重要”。
黄渤评喜剧之王
招牌菜 周星驰
他说话很慢。在现场他是天马行空的,很多即兴,你给他一个台阶了,他就踩着台阶再往上蹦一下,很好玩儿。喜剧我们经常会做“包袱”,就是喜剧点,找错位,找尴尬,找到了我们就心里踏实了。但他不是,笑点出来了,他会继续再继续。比如一场戏,我从背包里抽出一根甘蔗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功夫。“手都砍破了,我操,一根一根扔,到了最后就剩一根了,砍断了。知道厉害了吧?”突然他从旁边拿出一个榴莲来。我说,“不用,谢谢!”开始演别的。一般演到这就停了,当我说着“你们这年轻人怎么怎么”一转身,后面榴莲又拿过来了,继续给。“别给我来这一套,想吃自己打。”然后榴莲又再次拿过来。他会把这样的(尴尬错位)弄到极致,这样一部戏就慢慢建立起来了。
特色菜 宁浩
宁浩是处女座,跟我一天生日。归结来说,他应该算是特色菜。《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玩的是结构,各种线索都插一块儿,大家会有点猎奇,会觉得“哎呦,你真厉害。”觉得挺好玩儿的,把那么多线交织一起,特点特别明显。(喜剧也有愤怒在里面的,就是确实对社会有一点想法啊,但不能硬碰硬嘛,结果就用喜剧的方式来宣泄),宁浩的作品可能多了这些东西。管虎也是,《杀生》跟《斗牛》不算一个喜剧,但里面有一些喜剧成分。他用这样的方式去表达,就不会那么碍眼。
家常菜 徐峥
徐峥是上海人,平时挺小资,没事儿弄一瓶红酒,“渤哥,晚上来我们家小酌一下?”他其实也算是演艺世家,从小就在舞台上呆很长时间。你可以看到他的喜剧节奏和人物的节奏,曲线是挺完整、清晰的。这跟他之前的舞台锻炼及对于戏剧结构本身的理解有关,还有他平时看片量还挺大的,没事也老在那聊,是一个愿意往里面钻的一个人。《人再囧途之泰囧》其实我把它归结为一个家常菜。它没有多么出其不意,多么标新立异,没有让大家“哇!”其实是相对中规中矩的一个类型片,结构完整,细节做的相对丰富,主流价值观情感正确,节奏把握得好就OK了。
《人再囧途之泰囧》票房过5亿之后,黄渤就再也不关注这部片子能创造什么纪录了。他认为这不是在正常规律里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十二生肖》、《西游·降魔篇》从年底到现在,喜剧已经统治了中国电影的票房,中国为什么只为喜剧买单?心理学家李梅分析说,“生活中好多问题不一定都能解决,比解决问题退而求其次的方法就是你不被这个问题压垮,你还能跟它共存”。喜剧就是帮助我们与痛苦共存的抵御机制。
背景:喜剧神话背后……
你不能死掉,你还得顽强
讲述:李梅 采访:黄旭霞
悲剧像《一九四二》也有治愈效果,但有好多人拒绝看,比如我就是其中一个。看了影评,大家的总体感觉就是“挨了一闷棍”,心里很难受,但说也说不出来。
到了年关,旧的过去,新的开始,大家就会不经意的想去年那些目标期望是不是达到了,心里就有点翻腾了。中国现在处在一个比较敏感的历史时期,大家都不知道前方是什么,一辆火车开这么快,开到现在大家心里会觉得,这是往哪儿开啊?刹不刹得住车啊?整个社会是比较焦虑,没有安全感的状况。精神分析中说,人自身有一种内在的保护机制缓解这种焦虑情绪。人的防御机制很多,比如有的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会不承认自己,就是我们说的“否认”,还有“反向形成”:我心里特别恨你,我还压抑着对你的恨,我还对你特别好。幽默也是其中一种防御机制,是相对健康的。就像体育运动里有很多的竞争性,能释放出人的攻击性,可以替代有伤害的战争一样。幽默也是。
生活中好多问题不一定都能解决,但比解决问题退而求其次的方法就是你不被这个问题压垮,你还能跟它共存。就像产生垃圾的根源你不能除掉,但你定期清一清垃圾,让你心里的那个容器大一点,忍耐力强一点,至少还能像模像样地生存下去吧。喜剧就会给人这样的效果,还是有用的。
为什么看别人倒霉,我们就会开心,这么说挺残忍的,但这是人性使然吧。人或多或少都会在跟别人比较,尤其在中国这种集体意识根深蒂固的国家里面,你过的好不好,开不开心,并不是由你一个人说了算,你总得看看你在周围人眼里面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你才会去评价自己好不好。我们好像总是在比较着过日子。《人再囧途之泰囧》里面的徐峥和黄渤是公司两高管,事业有成,在外人看来家庭也是幸福的,如果没有泰国的这个旅途,也是被别人羡慕的对象。但在《人再囧途之泰囧》里面他们这么狼狈,这么糟心,差点什么都没了。人们倒不是说看到他们倒霉心里就平衡了,而是说,原来你心目中特别光鲜的人内心也很煎熬,也很痛苦,也很挣扎。人们就会想,啊,原来每个人的人生从某种角度来讲都是公平的。这样在比较中获得幸福会显得大家更善良一点。
喜剧里有失去甚至死亡,只不过被包裹得不那么碍眼而已。从一个角度看,它也是整体社会失调的防御机制。史铁生说的,“你知道了死这回事,是为了让你知道该怎么更好的生活”。你不能死掉,你还得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