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本文主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出发,通过加强“双基”教学,让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引导式方法,直观教学法、精讲多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熟练看图和正确绘图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机械制图》是工程界的共同语言,是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本人在企业工作多年,很清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人如果没有扎实的看图和绘图能力,就很难胜任机械加工、模具制造、产品装配等工作。因此如何使学生真正掌握这门重要的课程,就成为我们教师任重道远的任务。在半年的制图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探索、实践、研究,终于掌握了一套可行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
所谓动机就是激励人们活动的内在动因和力量,它是驱使个体满足自己需要的一種活动动力。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因和力量。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起着动力、指向、强化和维持的作用。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因为他不知道“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我在上第一节课时,就把学生带到本校模具实习车间参观,熟悉模具的生产过程。告诉学生这里各种各样的模具都是由技术人员设计,工人根据设计要求生产出来的。同时向学生提问:技术人员是怎样把自己的构思、设计方案表达出来的?工人又通过怎样的途径明白设计者的意图,加工机械零件,并按要求装配成符合要求的整套模具呢?接着我即刻展示一套图纸,告诉学生:设计人员把自己的设计构思在图样上表达出来,一线工人先通过看图明白设计者的意图,然后进行零件的生产,产品的装配、检验等。然后告诉学生:大家毕业了,都是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现在学习《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目的就是培养你们的读图和绘图能力,为将来作好准备。这样一下就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加强“双基“教学,垒砌扎实的基石
“双基”教学即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本校《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安排只有一年时间,往往存在两个问题:(1)本课程内容多,难度较大,时间较短。(2)对于刚进入学校的学生,基础较差,缺乏生产实践,空间概念相对单簿,头脑中的空间表象很少。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首先必须抓好“双基”教学,让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才会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有创新和突破。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绘制、阅读机械工程图样能力。因此必须围绕此任务来开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让学生首先掌握以下基本内容: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正投影法的基本特性;基本体的视图;点、线、面的投影特征;切割体、相贯线的绘制与识读;尺寸标注等。例如:
正投影法的基本特性是“真实性、积聚性和类似性”。画图和读图的学习都要用到这三个基本特性,是后面学习点、线、面的投影分析;基本体的投影特征;切割体及相贯线等的基础。但学生经常把“三性”和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混淆。在讲课时,我让学生用一只笔和一本书来笔画,垂直与桌面为“积聚性”,平行与桌面为“真实性”,倾斜与桌面为“类似性”。反反复复,直至学生掌握为止。
组合体读图和画图过程中常用方法是形体分析法。形体分析法就是把复杂的形体视为若干基本体组成,基本体是组成组合体的基本单元体。抓好基本体视图及尺寸标注的教学,可为组合体的教学奠定坚实、重要的基础。
切割体和相贯线的绘读是由基本体过渡到组合体的两个重要台阶,是机械零件常用的结构。因此必须掌握截交线和相贯线的特征。在教学中我准备一些萝卜让学生进行切割来了解圆柱体被切割的三种情况:截交面平行于轴线,截交线为矩形;截交面垂直于轴线,截交线为圆;截交面倾斜于轴线,截交线为椭圆。讲解相贯线时,我要求学生用彩色卡纸制作相贯体,掌握圆柱和圆柱相贯的两种情况:两个不一样的圆柱相贯,相贯线向着直径大的轴线凹;直径相同的两个圆柱相贯,相贯线为经过轴线交点的两条相交直线。
在教学中,我反复告诫学生一定要牢固掌握以上内容,如果掌握的不够好,就不能准确地表达机件的形状。
三、运用启发引导式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互相促进活动,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基础较差、主动性较差的特点,在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动脑、动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向主动地学习、探索和应用知识的方向转化,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例如:在讲授“组合体”一节“读图的基本要领”时,我没有把读图的要领直接板书在黑板上,而是先在黑板上画四组主视图、俯视图都相同的图形(如下图1),
要求四个同学上来补画左视图。结果四个同学作出的答案都不同。然后提问学生:四种方案表达的机件是否相同?有学生回答:不同;接着提问:为什么不同呢?又有同学回答:因为它们的左视图不同。肯定了同学们的答案后,这时就可得出读图的第一个要领:读图必须把几个视图联系起来,在机械图样中,机件的形状一般是通过几个视图来表达的,每个视图只能反映机件一个方向的形状。
通过这种启发引导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开发智力和增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效果。
四、采用直观教学法,丰富学生的空间表象储备
直观教学法是《机械制图》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减少学习抽象概念的困难,并通过展示事物的内部结构、相互关系和发展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概念,从而更好地深化认识和运用知识。直观教学手段既有传统的工具,也有多媒体现代化技术的应用。
1、传统方法—实物和模型 实物和模型是传统的、广泛使用的、很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能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便于理解和巩固。
例如讲解“三视图的形成”时,我用月饼盒自制了可活动的三面投影体系(如左图)。利用自制教具,首先讲清三面投影体系的三面(正面V、水平面H、侧面W),三轴(X轴、Y轴、Z轴)。然后把模型悬空放在投影体系中,演示利用正投影法原理分别向三个投影面投射,分别得到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并用彩色粉笔将图形画在相应的投影面上。然后指出为了画图方便,把互相垂直的三个投影面画在一个平面上,规定:正投影面不動,将水平投影面绕X轴向下旋转90°,将侧投影面绕Z轴向右旋转900,都和正投影面摊平在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就是图纸)。这样三视图就形成了。
2、利用多媒体,全方位渗透
科技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它为《机械制图》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可以使教师可以更全面、更彻底地将“直观”意识渗透于课堂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授“剖视图的形成”,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空间想象力较差的同学
很难想的明白。如果利用多媒体演示,就可以把剖切的整个过程很清楚、完整的演示出来(如图2)。使平面、立面、剖面相互对照,所有同学很快就掌握了剖视图的形成及画剖视图的相关规定和画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又可减少了
老师在黑板上作图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精讲多练 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本人在教学中发现,中职学生由于实践经验少,理解力差,在学习中存在畏惧心里,怕思考,怕动手。而《机械制图》课程实践性强,因此只有通过大量的由平面到立体,由立体到平面的作图练习,才能不断加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和空间思维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和绘图的实际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提倡“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
我校的《机械制图》课程是两节课连上的,一般我授课时间为30~40分钟,讲课时,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并注意归纳总结。其余时间围绕本节课的内容有目的、有重点地选一些典型习题让学生练习。通过练习,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情况,并及时发现问题,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下课后,根据本节重点内容及学生课堂练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课外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在“多练”的过程中,我很注重学生根据平面图形绘制立体图的能力。因为这个过程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关键。立体图的优点是直观,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按照教材内容,首先引导学生绘制基本体的立体图(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等)然后再绘制简单的组合体的立体图,继而绘制较复杂的组合体的立体图。在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逐步使学生建立起空间概念,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慢慢消除了对制图课的畏惧心里。
另外,在“多练”的过程中,我会适当加大“补视图(如图3)和补漏线”的练习。注重这方面的练习,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检验读图效果的有效手段。在练习过程中,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只有通过多练,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他们变得爱学,想学。
总之,在制图教学中应不断进取,不断总结,掌握教学规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紧密联系实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优良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机械制图》(第四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2]王槐德主编,《机械制图课教学参考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3]汪春飞 《职业教育研究》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2006(6)
[4]潘菽主编 《教育心里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大家都知道《机械制图》是工程界的共同语言,是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本人在企业工作多年,很清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人如果没有扎实的看图和绘图能力,就很难胜任机械加工、模具制造、产品装配等工作。因此如何使学生真正掌握这门重要的课程,就成为我们教师任重道远的任务。在半年的制图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探索、实践、研究,终于掌握了一套可行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
所谓动机就是激励人们活动的内在动因和力量,它是驱使个体满足自己需要的一種活动动力。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因和力量。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起着动力、指向、强化和维持的作用。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因为他不知道“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我在上第一节课时,就把学生带到本校模具实习车间参观,熟悉模具的生产过程。告诉学生这里各种各样的模具都是由技术人员设计,工人根据设计要求生产出来的。同时向学生提问:技术人员是怎样把自己的构思、设计方案表达出来的?工人又通过怎样的途径明白设计者的意图,加工机械零件,并按要求装配成符合要求的整套模具呢?接着我即刻展示一套图纸,告诉学生:设计人员把自己的设计构思在图样上表达出来,一线工人先通过看图明白设计者的意图,然后进行零件的生产,产品的装配、检验等。然后告诉学生:大家毕业了,都是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现在学习《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目的就是培养你们的读图和绘图能力,为将来作好准备。这样一下就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加强“双基“教学,垒砌扎实的基石
“双基”教学即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本校《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安排只有一年时间,往往存在两个问题:(1)本课程内容多,难度较大,时间较短。(2)对于刚进入学校的学生,基础较差,缺乏生产实践,空间概念相对单簿,头脑中的空间表象很少。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首先必须抓好“双基”教学,让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才会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有创新和突破。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绘制、阅读机械工程图样能力。因此必须围绕此任务来开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让学生首先掌握以下基本内容: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正投影法的基本特性;基本体的视图;点、线、面的投影特征;切割体、相贯线的绘制与识读;尺寸标注等。例如:
正投影法的基本特性是“真实性、积聚性和类似性”。画图和读图的学习都要用到这三个基本特性,是后面学习点、线、面的投影分析;基本体的投影特征;切割体及相贯线等的基础。但学生经常把“三性”和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混淆。在讲课时,我让学生用一只笔和一本书来笔画,垂直与桌面为“积聚性”,平行与桌面为“真实性”,倾斜与桌面为“类似性”。反反复复,直至学生掌握为止。
组合体读图和画图过程中常用方法是形体分析法。形体分析法就是把复杂的形体视为若干基本体组成,基本体是组成组合体的基本单元体。抓好基本体视图及尺寸标注的教学,可为组合体的教学奠定坚实、重要的基础。
切割体和相贯线的绘读是由基本体过渡到组合体的两个重要台阶,是机械零件常用的结构。因此必须掌握截交线和相贯线的特征。在教学中我准备一些萝卜让学生进行切割来了解圆柱体被切割的三种情况:截交面平行于轴线,截交线为矩形;截交面垂直于轴线,截交线为圆;截交面倾斜于轴线,截交线为椭圆。讲解相贯线时,我要求学生用彩色卡纸制作相贯体,掌握圆柱和圆柱相贯的两种情况:两个不一样的圆柱相贯,相贯线向着直径大的轴线凹;直径相同的两个圆柱相贯,相贯线为经过轴线交点的两条相交直线。
在教学中,我反复告诫学生一定要牢固掌握以上内容,如果掌握的不够好,就不能准确地表达机件的形状。
三、运用启发引导式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互相促进活动,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基础较差、主动性较差的特点,在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动脑、动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向主动地学习、探索和应用知识的方向转化,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例如:在讲授“组合体”一节“读图的基本要领”时,我没有把读图的要领直接板书在黑板上,而是先在黑板上画四组主视图、俯视图都相同的图形(如下图1),
要求四个同学上来补画左视图。结果四个同学作出的答案都不同。然后提问学生:四种方案表达的机件是否相同?有学生回答:不同;接着提问:为什么不同呢?又有同学回答:因为它们的左视图不同。肯定了同学们的答案后,这时就可得出读图的第一个要领:读图必须把几个视图联系起来,在机械图样中,机件的形状一般是通过几个视图来表达的,每个视图只能反映机件一个方向的形状。
通过这种启发引导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开发智力和增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效果。
四、采用直观教学法,丰富学生的空间表象储备
直观教学法是《机械制图》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减少学习抽象概念的困难,并通过展示事物的内部结构、相互关系和发展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概念,从而更好地深化认识和运用知识。直观教学手段既有传统的工具,也有多媒体现代化技术的应用。
1、传统方法—实物和模型 实物和模型是传统的、广泛使用的、很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能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便于理解和巩固。
例如讲解“三视图的形成”时,我用月饼盒自制了可活动的三面投影体系(如左图)。利用自制教具,首先讲清三面投影体系的三面(正面V、水平面H、侧面W),三轴(X轴、Y轴、Z轴)。然后把模型悬空放在投影体系中,演示利用正投影法原理分别向三个投影面投射,分别得到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并用彩色粉笔将图形画在相应的投影面上。然后指出为了画图方便,把互相垂直的三个投影面画在一个平面上,规定:正投影面不動,将水平投影面绕X轴向下旋转90°,将侧投影面绕Z轴向右旋转900,都和正投影面摊平在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就是图纸)。这样三视图就形成了。
2、利用多媒体,全方位渗透
科技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它为《机械制图》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可以使教师可以更全面、更彻底地将“直观”意识渗透于课堂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授“剖视图的形成”,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空间想象力较差的同学
很难想的明白。如果利用多媒体演示,就可以把剖切的整个过程很清楚、完整的演示出来(如图2)。使平面、立面、剖面相互对照,所有同学很快就掌握了剖视图的形成及画剖视图的相关规定和画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又可减少了
老师在黑板上作图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精讲多练 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本人在教学中发现,中职学生由于实践经验少,理解力差,在学习中存在畏惧心里,怕思考,怕动手。而《机械制图》课程实践性强,因此只有通过大量的由平面到立体,由立体到平面的作图练习,才能不断加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和空间思维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和绘图的实际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提倡“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
我校的《机械制图》课程是两节课连上的,一般我授课时间为30~40分钟,讲课时,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并注意归纳总结。其余时间围绕本节课的内容有目的、有重点地选一些典型习题让学生练习。通过练习,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情况,并及时发现问题,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下课后,根据本节重点内容及学生课堂练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课外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在“多练”的过程中,我很注重学生根据平面图形绘制立体图的能力。因为这个过程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关键。立体图的优点是直观,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按照教材内容,首先引导学生绘制基本体的立体图(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等)然后再绘制简单的组合体的立体图,继而绘制较复杂的组合体的立体图。在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逐步使学生建立起空间概念,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慢慢消除了对制图课的畏惧心里。
另外,在“多练”的过程中,我会适当加大“补视图(如图3)和补漏线”的练习。注重这方面的练习,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检验读图效果的有效手段。在练习过程中,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只有通过多练,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他们变得爱学,想学。
总之,在制图教学中应不断进取,不断总结,掌握教学规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紧密联系实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优良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机械制图》(第四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2]王槐德主编,《机械制图课教学参考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3]汪春飞 《职业教育研究》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2006(6)
[4]潘菽主编 《教育心里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