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法与学法之浅见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tdus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而语文教学的改革不得不引起我们对语文教法与学法的重新思考。下面就针对初中语文的教法与学法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教师要有科学的教法
  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地将各种教学方式有机融合。
  语文教师要做到科学的教法有两个重要的基础,首先要具备较强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一般能力强,才能有好的教法运用与语文教学实践中。一个教师要使自己的方法得当,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特殊能力,特殊能力强,方法才能优化,成功才有保证。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应该是具有阅读、写作的基本能力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
  除了具备这几种能力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发扬民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会联想,推理和发现,还要善于用眼神、微笑等身体语言传达对学生的爱,激发他们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也要运用肯定语言,肯定学生的成绩和所做的努力,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二、学生要有高效的学法
  语文课最有可能,也最需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最有可能,也最需要学生的自学。我们可以发现并总结出学习语文的一般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这些方法是:
  1.重在学生自己对语言、对生活的感受。
  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学生难以让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只能起点拨、启发、梳理、指导的作用,一字、一词、一句、一文都要由学生自己去反复体味之后才能灵活运用。需要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分析、结合、整理、融汇,特别需要独立思考、心领神会。
  2.重在学生平时的有心积累,检查复习时的总结提高。
  语文知识,字、词、句,有以系统的完整的同一的形式存在的,而更多的却是以不系统、不完整、不统一的形式存在的。语文能力也一样。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有意识地积累。积累应是经过思考,心有所得之后的积累,不是随意的积累。要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写作,在写作中思考。读写要字字留意,句句关心。
  3.要关心生活、体验生活,关心社会、关心世事。
  有生活乃有语文,语文是为服务生活、服务社会而存在的。离开生活、离开社会,不能学到活的语文,有用的语文。
  4.培养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学习是要循序渐进的,不懂于前就不能晓于后,对于某一学科的学习,对于其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学习,的确是要循序渐进的。
  5.做到新旧联系,温故知新。
  各门知识、各种能力都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自成为一个系统。人们要从各门知识自身的前后联系中去掌握它。需要树立新旧联系的学习观念,需要树立温故知新的学习观念。
  6.要学会自主学习。
  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养成在学习中自觉遵循科学的规律,自定目标,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如自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合理选择学习方法等等。
  三、教法和学法要有机统一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法。一般来说,教法和学法是不能分割的。教法中包含着学法,学法里体现着教法,二者共处于教学过程之中。但是,教法和学法又是两个不同的教学主体,所以它们彼此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相互代替。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法是有机统一的,这一点是现代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方法的最大特点之一,我们的有效课堂均需寓学法于教法之中。
  总之,教师的“善教”和学生的“会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只有做到教法与学法的和谐统一,才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上接第5版)出口成章,在重视导入方法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语言魅力,即讲究导入的艺术性。
  首先,导入语言要彰显思想内涵。通过教师的导入语,使学生接受不同程度的思想教育和或多或少的启迪感悟。如《范进中举》的教学中,笔者的导入语设计为:“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头悬梁,锥刺股’这个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叫苏秦,苏秦是一个说客,开始的时候去游说秦王,没有被重用,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嫂子见了侮辱他、耻笑他,妻子不给他做饭,苏秦这才发愤读书,悬梁刺股,终于游说赵王成功,挂六国印而衣锦还乡。这一次,嫂子爬着去见他,苏秦很奇怪,问嫂子何故。嫂子回答:‘为叔叔的位尊而多金’”。故事讲完后,我叫学生猜这节课要讲什么课文,学生马上回答出是讲《范进中举》。我马上接过话说:“对,在这篇节选小说里,范进是前恭后倨,而他的老丈人胡屠户是前倨后恭,两个人产生不同情况下的强烈对比,因为什么?就是因为苏秦嫂子所说的‘位尊而多金’。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呢?”这样的导语,对学生就有了思想上的教育作用。
  其次,教师的导入中要注意包蕴一定的文化含量。在古代诗词的教学中,更要如此。笔者在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这样设计导语:在古典诗词中,写风的句子不少。比如写东风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样的导语,能起到良好的熏陶和示范作用。
  初中语文老师的课堂导入的优劣足见其备课的充分与否。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教师除讲究导入方法的设计外,还要重视导语的艺术性,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语文的本性、本色和本体。
其他文献
艺术是对生活的创造,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而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艺术具有惊人的魅力!它让多少人如痴如醉。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能像艺术那样,磁铁般地吸引着我们的学生,那我们的教学必定会到达一种意想不到的境界。  当然,我们的课堂,不是舞台,不是画室,不能把舞台艺术、绘画艺术硬搬进课堂。艺术与教育毕竟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然而两者却是相通的。教育应该探究艺术,将艺术引进教育,使教育成为学习者主动参与、乐
期刊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
期刊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要写好有体验、有见
期刊
当前的许多课粗看去很活泼,很生动,但课堂表面的繁荣背后往往是实质深处的萧条。这就是摆在我们许多教师面前必须思考的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我想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我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实现五大转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学生的
期刊
一次沙龙研讨中,一位同事给我们讲述了下面的这个案例:  有位教师为了渲染气氛,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朗读情景:“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朗读水平很高,电视台特意准备到我们班来招聘播音员。你们想当播音员吗?你们想到电视台露一手吗?老师预祝你们成功。”  此言一出,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自由读时,孩子们集中了所有的智慧认真练习,企图征服全场“观众”;比试读时,同学们声情并茂,使出了九牛二虎之
期刊
学期初,偶遇机缘参加了语文优质课评选,我选择的课文是《第一次抱母亲》,所以我选择了将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融合起来。  一、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便捷、更为广阔的信息和资源   在教学中,我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选择下载了很多适合学生阅读和观看的资料,以期能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温暖他们的心灵,为课文内容和他们产生情感的共鸣做好铺垫。以《第一次抱母亲》为例,这篇课文讲述的是
期刊
“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怎么学。”“教”是为了“学”,“教”应该服务于“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授学生以渔,远胜于授学生以鱼。  多年来,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经常领着学生逐段分析课文,把知识掰开并揉碎,讲深讲透,这样以来,一篇好文章被分解的支离破碎,一节课仅有的45分钟,被我占去了三分之二,而自己反认为这样的讲解模式才算“传道授业”,才被认为是好课。  我完全抛弃了分析课文的模式,不再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
期刊
《我的叔叔于勒》它是19世纪法国著名文学家莫泊桑的小说作品。这篇小说写得如此精彩,除了以精妙的构思吸引人,更重要的是以其丰满的人物形象而经久不衰。理解人物最好的方法是品读细节,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去品析。  【教学片段】  片段一:理解、评价人物形象  轻声读第20-47段,菲律普夫妇一家在船上巧遇于勒的情节。找出课文中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地方,在课文中做批注。  1、给学生充分的阅读
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普遍认为语文难教,学生成绩难以提高,很大程度体现在作文教学上,作文教学效率低下,这与我们学生和教师都有很大关系,下面就我个人在这两方面进行初浅的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  1、学生观察、体验、思考不够,缺少发现。我们经常发现:老师布置一篇作文后,学生抓耳挠腮,弄了半天也写不出几句话来,这主要是学生对自己生活中曾经常见的人和事物没有留心观察、细心体验,认真思考的结果。不留心观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新精神、合作能力与交往能力。现在,我们初中几乎每一堂语文课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影子。这表明:教师已经有了把新的教学理念、新的学习方式引入课堂的意识。然而,由于一些语文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正确把握,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影响这种学习品质的提升。     一、当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合作学习形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