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教学方式,提升师范院校学生自学能力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09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学能力是一个人在成长及社会中生存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衡量一个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后有无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重视。文章在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理念的基础上,对物理化学以及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尝试改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希望能为师范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自学能力;教学方式;微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0-0097-05
  Abstract: A person in the growth and survival in the society must have self-study ability, and the self-study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standard to judge the college student who has any potential for growth.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elf-study ability. In this paper, the physical chemistry and phys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 was improved based on the thinking of promot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normal colleges.
  Keywords: self-study ability; teaching methods; microlecture
  每一個人的人生都离不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是走向社会教育的基础。学生进入学校的目的是接受系统而全面的教育。什么是教育?教育家卢梭和杜威指出,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这句话简明扼要地指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有利于每个人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和发展,而不是把接受教育的人当成一个容器,将知识机械地灌输进这个容器。教育的真谛不是说教和传授知识,而是培育个体的智力活动习惯、独立思考能力、独立适应社会能力等等,其中自学能力最为重要,它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和在社会中生存必须具备的能力。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独立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它的最大特点是必须通过独立的活动,将外界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综合素质而体现出来。
  自学能力是衡量一个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后有无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社会发展的速度及将来就业都对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在将来的工作中会随时遇到各种挑战,而在毕业后择业时,也会面临很多问题,如:很多高中生在高考填报专业时,由于对专业的了解程度不够,就读甚至是毕业时都无法真正接受自己的专业,等到毕业时,就需要面临非专业的工作挑战;有的并不清楚自己的优势或潜力在哪里,需要尝试不同专业的工作等等。而从事自己非本专业的工作时,需要极强的自学能力,才能胜任新工作,才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潜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政策鼓励在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在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基础上,倡导学生自主创业、创新就业、多方面就业,无疑在强调大学生的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对在校生而言,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也是学校在规定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有利于达成大学生“减负增效”的目的,有利于学生完成学业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总之,师范生不管是将来自主创业,还是从事其他专业工作,都是志向于中学教师教学行业,是将来培养中学生的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所以师范院校更应该走在各大院校的前列,更应重视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透彻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重要性的理念
  自主学习是各大院校都在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自始至终是教育的主题。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实现从“学会”走向“会学”的转变,也是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特别是高等院校的师范生,毕业后大都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艰巨任务,只有自己深刻体会了自学能力被培养的过程,才有可能在将来的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终身受益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意识的培养。个体的长远发展离不开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学生走出学校后采取的最主要学习方式和提升手段,而没有自主学习能力,个体的终生发展会受到极大限制,如新知识、新技能的获得,新环境的适应,新问题的解决处理方式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丰富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同时提升了知识更新的速度,也改变着知识传播的途径和方式,学习的方式自然也要发生变化。学习不再受年龄、时间、地点的限制,也不会有教师在身边指导,进行启发、诱导和监督等等。为了个体最大限度的发展和顺应社会,学生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也能被认为是20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也提到“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足见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自学能力不仅是一种学习知识的能力,也是获取新知识的动力。自学能力可以将被动的“填塞知识”变为主动的“择学知识”。高中阶段的课堂知识传授基本是“精细”型,一节课的知识涉及的课本页数最多2-3页,一个知识点的掌握也会通过各种途径反复练,反复拆解,所以学生通常对课堂知识都能理解且掌握的很牢固;学生由高中升入大学,课堂模式经常为大课堂,且两、三节课连上,课堂知识容量大,授课的节奏快,两、三节课下来涉及的主要知识内容有十几页是常有的事,学生若不主动学习并不能有效加工和处理知识,很难完成学习任务,长此下去,很难完成学业;而具备了自学能力学生就会“自学、自补、自强”,不仅学会知识,更能会学知识,并提升学习的能力、效果和乐趣,为大学阶段汲取各种知识及各科目的顺利学习提供保障。学生一旦意识到这一点,就会将自学能力转化为行动,学习也会由被动变为主动,自然而然提升了学习效果。   (二)师范类专业学科认证条件下对学生能力的必然要求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核心是保证师范生毕业时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标准要求,聚焦师范生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师范生的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素质;强调从以“教”为中心的模式转变聚焦师范生“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的产出导向,强调学生学习产出标准,对接社会需求等等。师范类专业学科认证下,师范院校都会根据专业认证的需求和标准,调整课程结构,调整的目的就是有效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作者认为这里的学不只是学知识,还包含了学生要学会自学并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学生走出校门,要适应工作的转换,适应社会的发展,仅靠在学校获得的知识远远不够,每个人都需要终身学习;在走上社会后,学生是否在工作中具有竞争力,是否有潜力可挖掘,是否具有较快地接受和更新知识的能力等等,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这是师范类专业认证中一再强调聚焦师范生“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的产出导向。不仅如此,在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提出了“主动的学习”的目标,目的显而易见,就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知识,达到潜能的开发和主体性的弘扬。
  二、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觉、积极主动地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有用之才是当前大学教育的当务之急。针对学生由高中升入大学,将面临的学习科目的增加,知识深度和难度的加大、新环境适应、各种文体活动频繁等问题,作为大学教师应该积极思考如何才能更快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并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的主体,许多一线教师也大都以此为目标,在教学中不断探讨和尝试教学方式的改变[1-2]。如何在基础的专业课及实验教学课程中,开展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效果,仍是当前课程教学方式探讨的重点。
  (一)开展基于网络教学的课程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自学能力
  布鲁纳认知理论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学习应是主动地发现,而非被动地接受知识;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还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这一理论应用在教学上,就是重视学生的内在动机,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态度,提倡发现学习,并强调学习的准备性、基本方法以及基本态度[3]。如何让学生发现学习?这是一个教学方法的问题。教学方法的得当,学生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学生学习的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4]。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探索,尽管翻转课堂等讨论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对学生及教师的个人素质及能力要求较高,对所学课程的内容及性质也均有一定的要求,实施过程难度较大,也不利于长久实施,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为切实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各高校教师的授课方式由面对面,转化为网络授课,网络辅导的教学模式。网络化教学模式[5-6]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把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现代学习模式,从资源利用上突破了教学以书本为中心的模式向着以资源为中心的模式转变,这种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其优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网络教学的重播功能的便利性,可以让学生合理分配和利用自己的学习时间;(2)网络教学模式中有签到、学习时长、学习次数、问题讨论、教师答疑、章节测评等功能,便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反馈,教师通过网上查看便可监督和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3)学生课上可随时向教师提问,获得解答,也可通过其他途径和教师互动解答问题,有助于学生思考和理解问题;(4)学生可以在网上跟随本学校课程任课教师的教学,同时也可以选择其他院校该门课程进行学习,可通过不同资源进行相应知识的学习,即“同课异构”学习,从而拓宽视野,提升学习的自学能力。
  (二)变换教学手段便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信息驱动的教育现代化是大势所趋,教师应改变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的“满堂灌”式的旧教学理念,应调整教学方式,创设学习环境和条件,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这种活动中,教师的职责是选择教材内容,将知识碎片化并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内容,营造自主学习环境,搭建平台组织重要知识的学习,并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最终将知识系统化;而学生的任务是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并提出问题,在平台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现问题,并最终将知识完整化和具体化。
  如何开展自主式学习?针对不同的教师、不同的课程其处理方式是不同的。有教师认为通过大量布置课外作业,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被曲解的自主学习方式较难执行,效果也不佳,只能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和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是指在规定的课时内设置和安排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比如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各高校原来课堂的听课环节被观看MOOC所代替,而授课时长相应减少,减少了“满堂灌”的时间,学生会有相应充裕的时间进行知识的消化和再理解,并能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和作业。为了促进学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我们提出了基于微课设计的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方式的改进。
  1. 基于微课的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方式的改进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是一门将理论和实践深度结合的课程,其实践性很强。由于物化理论的抽象性,学生往往通过操作实验、数据处理及讨论,才能较深理解物化知识的应用。在2020年以前,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上课模式基本都是學生集中在一起,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等,然后学生动手做实验。由于实验通常是考查课,半数以上学生不够重视,尽管要求进实验室以前需要预习并写预习报告,但这些只是为了应付教师检查,对实验本身几乎没做深入的了解,更谈不上思考。实验过程也基本上是照猫画虎,根本不去仔细了解实验的要求和数据测量的要求,实验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的收获也微乎其微,实验报告完成的质量也可想而知,经常会出现一个学生错,五六个学生跟着错的情况。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被打乱,为了减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接触的时间和频次,保证师生的身体健康,并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且保证其效果,本教研室对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尝试改进。一改教师当面授课的模式,由各任课教师自己采用录屏软件,将自己所带实验的原理介绍、实验仪器如何使用、操作的步骤及要点、数据的记录及处理等制成几段小视频即微课,分享给学生,学生可在课前或上课时自行观看视频进行学习,并完成预习实验报告。正常上课时,教师按照惯例检查预习报告,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原以为这种上课方式效果会大打折扣,结果大大出乎意料,学生普遍反映教实验效果远好于教师当面讲解的效果。通过走访学生,了解到原因有以下几点:(1)小视频可以随时随地重复观看。学生通过反复观看视频:了解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进实验室时就可进行实际操作;熟练操作步骤,避免了课本实验的操作步骤落后于实际实验的操作,针对性增强;(2)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透彻理解实验原理、数据处理的依据、实验的方法和要求;(3)实验过程中,师生之间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的相关交流。由于物化实验的特殊性,每个教师需要每次带两个不同的实验,如果当堂授课,讲完一个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仪器使用、数据处理等一般需要半小时甚至更长,这样1小时后学生才能动手实验,由于不能及时消化和吸收,问题很多,很多学生懒于或羞于提问,草草结束实验,实验效果较差。而现在师生均有充足的时间,教师能随时观察学生实验的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学生也会在实验过程中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和教师讨论等等。
  总之,学生普遍反映喜欢这种上课方式,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师生交流的时间,实验报告的完成质量也明显提高。通过对化学、应化两个专业的四个班的物化实验报告平均成绩与上届的成绩对比,明显有所提高;表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本教研室经过讨论,将这种授课方式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实施对象也将扩大到三个专业的八个班级的物化实验教学,并进一步跟踪实施过程和教学效果。
  2. 基于微课的物理化学课程授课方式的改进
  物理化学在师范院校化学专业中是学生公认的一门学习难度较大的课程。物理化学课程的难度不只是公式多、概念多、条件多、公式推导多等等,内容相对于课时安排数也多,因此在较少的课时数条件下,完成较庞杂的知识授课,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对上课内容的选择性显得异常重要,而物化本身的逻辑性很强,很难跳跃内容授课,唯一的方法是改变授课方式,而微课是首要的选择。
  微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适合个性化学习和深度学习,不只是让学生获取知识,而且鼓励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将单一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还原为自主的学习方式,微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与师范专业认证的出发点相一致。本教研室与以往制作微课不同的是,一方面对微课呈现的物化内容作了重大调整。根据师范专业认证的要求及实际的课程调整方案,不再将重点和难点的内容作为首选,采取了将概念性知识的介绍、公式的应用、原理的应用、前沿知识的介绍等作为微课的主要内容,将公式的推导及应用条件、知识的综合运用、疑难问题的解答放在课堂上重点解决;另一方面将系统的物化知识碎片化[7],不再每次授课过程中强调系统性,而是在碎片化知识的理解后再做系统性的章节归纳和整理;课堂上采取教师讲授重要知识点和难点,同时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微课时出现的疑难问题,采取针对性地提问、解答的方式。这种方式节约了课堂时间,保证了师生之间充分交流。在交流中教师能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疑惑点在哪里,反过来又促进了教学方案的修改和完善,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以南大编写的《物理化学》教材中的第二章为例,表1简单说明了微课和课堂所选取的内容。当然表1体现不出课堂的具体操作方式,比如状态函数的性质历届都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状态函数的性质学生都记得住,就是不懂得如何深入思考和应用,我们采用以下方式:首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微课,获得初步概念和结论;通过课堂教师的提问、习题检测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让学生自己提出疑惑,师生共同讨论问题,去伪存真,摒除了学生对知识的误解和错误想法,解决了疑惑,知识也就理解的清晰而透彻。经过实践,师生都觉得这种授课不同于以往的授课,有教师的主讲时间,也有师生讨论问题、解答疑惑的时间,但又不同于理论意义上的翻转课堂[8]。学生能够欣然接受并认可。在期末测试中,通过对试卷的分析,发现少部分学生对综合题的处理方式明显不同于其他班级也不同于往届学生,体现了其对过程性知识理解和应用的独特性,虽不能以此说明学生的自学能力都提高了,但至少说明新的授课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来源于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但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的有力监督和督促,为此我们在课堂上采用了“课堂派”(在线课堂管理平台)。“课堂派”不仅能輕松实现课堂上师生互动、随堂测试、随机抽学生提问并且均有记录,方便课后数据导出进行课堂分析,了解学生提问的内容,并进一步推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以便及时提醒和诱导;课下学生自主学习也可以使用,可在讨论区留言,与教师私信讨论问题。“课堂派”的使用同样是促进学生自学能力提高的一种方式。
  总之,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能力,自学能力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完全离开教师的指导进行学习,事实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内容呈现者、学习帮助者和课程设计者等多种角色,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控制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之间要达到一种平衡,在平衡中体现学生为主的学与教师辅助的教和引导的双因素作用。
  参考文献:
  [1]强胜.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换[J].中国大学教学,2019(11):29-32.
  [2]邵秀英,刘敏昆.浅谈混合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变[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22):70-73.
  [3]杨坚.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理论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1):101-103.
  [4]张巍,宋宝安,徐培鹏,等.《应用光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J].高教学刊,2020(3):85-86+90.
  [5]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50-56.
  [6]侯家利.网络教学环境下自主模仿式教学模式[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17(1):116-120.
  [7]由扬.碎片化学习在日语视听课中的应用研究[J].高教学刊,2020(3):113-115.
  [8]陈道泉.MOOC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3):116-117+121.
其他文献
摘 要: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在发展进程中,以广东纺织职业教育集团为主导,通过集团办学模式的指引,学院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学研、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思路贯穿到教学、科研与实践环节的全过程,充分利用校内与校外教学科研资源,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学科竞赛,重视招生工作,争取到优质生源,因此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成为一所珠三角地区行业影响力较大、知名度较高、深受企业欢迎的高职院校。  关键词:高职院校
期刊
摘 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整个社会乃至教育领域带来了严峻挑战,为了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各高校开展了在线网络教学。文章探索了特殊时期线上课程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自主性线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通过慕课以及线上提供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线辅导及答疑等,既能有效避免教师扮演“主播”角色以及因高峰期教学直播带来的网络堵塞等弊病,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当然
期刊
摘 要:研究生交叉创新人才是部分高校,特别是行业性院校着重培养的新型人才类型,其培养模式的持续优化和培养过程的有效监控是判断交叉创新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依据。文章以油气光学学科方向交叉人才培养为例,首先简要介绍了油气光学学科方向的基本情况,进而分析了该领域交叉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难点,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培养过程中的育人平台、导师队伍、文化建设、奖助体系,对标培养效果,就几个部分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贡献进
期刊
摘 要: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打破了高校教师的常规上课形态,在这种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的线上教学设计方式,成了学者纷纷讨论的热点。文章以市场调查课程为例,对线上线下课程教学设计进行了对比,重点阐释了疫情下市场调查课程可以从教学软件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考核方式设计四个方面进行线上教学设计,并从这四个方面对比线下教学设计,突出线上教学的特殊性,更加适
期刊
摘 要:“激活、重构、拓展、自主”是学习的一种过程方式,通过激发学生的活力,重构课堂教学理念,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能自主探究去学习。文章对“激活、重构、拓展、自主”四者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剖析,同时以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某一章节为例,阐述了“激活、重构、拓展、自主”的具体应用过程,以期对生物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激活;重构;拓展;自主;教学模式;辩证关系;植物组织培养  中图
期刊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环境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所以充分发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与元素,提出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坚持将思政教育贯穿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中,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专业课程的正确价值导向。这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意识,引导大学生做坚定的“环保守护者”,实现使学生将来
期刊
摘 要: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核心、必修课程。基于国内该课程教学现状,本教学改革采用了“对分课堂”(PAD)教学模式,内容侧重其高阶性和挑战度,课堂组织采用教师精讲、学生小組讨论等形式。通过问卷、访谈的方式,课程组对改革后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显示:PAD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卓有成效,对改善教学内容、调动课堂参与度、加大课后投入等方面效果显著,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提供借鉴,也
期刊
摘 要: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视角,实证检验国(境)外留学生培养特性与地区间经济合作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政课对于满足地区间经济发展需求的国(境)外留学生培养体系的意义和作用机制,从而论证重视国(境)外留学生这一群体思想教育与培养的必要性和意义,阐述了国(境)外留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政课的理论依据。向国(境)外留学生进行中国智慧、中国共产党的执
期刊
摘 要:当前,国内众多公安院校大力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国外警察教育培训机构和警察学院建立了广泛的校际合作关系,越来越多的警校生赴外留学或进行短期访学研修。由于跨文化差异警校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遭受文化冲击。文章立足警校生这个特殊身份和视角,以南京森林警察学院赴外留学生为调查对象,以开放性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开展动态研究,了解他们在外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经历的文化冲击,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警校赴外
期刊
摘 要:基于企业流程变革与业务创新双轮驱动邮政业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际教学中,课程团队持续探索推动“场景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感知与知识理解能力。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任课教师在“双驱动”+“场景化”教改模式下,采取三种主要手段来提升网课质量,一是任务驱动,打造趣味性课堂;二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授课内容直观落地;三是课程思政与疫情防控相结合。基于此,实现邮政业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网络教学互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