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文是学生时时面对的事实,写好作文是每个学生的良好愿望,只有教给了学生写好作文的方式方法,才算是语文老师尽到了应有的职责,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关键词】作文; 教学;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246-02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想必各位深有同感,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而言,最难写的是作文。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找出病因,对症下药,让师生不为之烦恼呢?本文就指导学生如何克服写作障碍,谈谈笔者的一些想法做法,与同仁商榷。
1 指导学生学会用心观察
眼下不少学生作文脱离生活,生编硬套,字数不够废话凑,东一句西一句,不知所云,每年的许多高考零分作文正是如此。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其实,作文不一定要写惊天动地的大事,否则哪来的"以小见大"?俗话说"细微之处见真情""处处留心皆学问",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不就是最好的例证吗?作文最主要的是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写出真情实感。因此,要教育引导学生做有心人,从"源头"上即生活中留心身边的点点滴滴,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去体会,去理解,提炼升华,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本质的最能打动人心灵的东西,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切忌生编硬套,无病呻吟。
2 指导学生学会阅读积累
现行的考试 "以分取人",以致于许多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自然缺乏写作素材,因而对作文望而生畏,最后还落个无话可说。
要使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平时的积累。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即读书要读得多,底子才厚实,厚积才能薄发,写起文章来方能左右逢源,"如有神"助。因此加大阅读量,扩大阅读面,积累材料,让它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自然是一种趋势。当然阅读一定要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有选择地阅读一些书籍篇目,这样,写作时内容应笔而生,文如泉涌。
3 指导学生学会模仿套用
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学生还不一定就能写出好的作文,还需要老师行之有效的训练。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名家名篇就是最好的佳作范例,学习其写作方法,见识其写作技巧,熟记其优美句段。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瘐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而来的,当然也要避免诸如"床前明月光,地上有支护手霜"东施效颦式的搞笑模仿。
模仿是人类的天性,模仿是写作学习中的必要阶段,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可以少走弯路。但模仿不是简单的、机械的仿效,而是化别人的筋骨为自己的血肉,是一种创造,一种超越,是源自前人而又高于前人的境界。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在模仿中学到了方法,掌握了技能,以后才会有所创新。
4 指导学生学会想说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绞尽脑汁"却依然"哑口无言"。原因何在?如何才能改变这种"说的比写的好"的局面呢?
说话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天天时时在实践,而写实践机会有限。因此在写作训练前,可以强调叫学生先想一想再说一说最后写一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先构思打腹稿后,再把要写的内容说出来写出来。鲁迅先生就说他写作前很长时间都在打腹稿。教学中还可以尝试利用课前三五分钟进行演讲,或分小组讨论交流,不妨就引导学生谈自己对作文题目的理解,谈自己的构思,谈自己收集的相关素材等等。从而培养口头作文能力,让学生把"想""说""写"联系起来,至此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日后做事三思而后行的好习惯。
5 指导学生学会"以小见大"
一般的学生课外时间有限,经常要求写完整的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厌倦,所以可以改为练笔,写日记等。都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我们知道许多大文豪他们都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以便把自己瞬间的灵感火花记下来,为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倘若我们的学生平时也能这样去做,平时写写记记,把自己的感情诉诸于文字淋漓尽致的宣泄表达,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和乐趣,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在笔者看来一般的学生都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练习后,笔头熟了,素材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能运用到作文中去,自然就降低了写作的难度。
6 指导学生时多动脑筋讲方法
事实证明:"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就是说应该尽量多的肯定学生的优点,用委婉的话语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总比用直白的语言批评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它能让所有的学生都体会不同的成功感。
有些学生的习作整体并不见得有多好,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哪怕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就应多给予赞美,借以激发其写作的兴趣。也就是说我们老师要善于去寻找存在于学生作文字里行间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话一小段文字,否则,教师若把学生的作文批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的兴趣和热情,认为写作 "高不可攀",并从此产生作文恐惧症。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应让学生尝尝成功的喜悦,同时想办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如在教室开辟"佳作展示""习作园地"等,把每次作文的优秀篇目连同评语一起展示,让学生共评得失,力求从各方面得到启发,同时营造一种声势,"既然这些作文都来自我的同学,那么我下次也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这不仅让作者产生了荣誉感,其他同学也增强了信心感。对于一些确实是文笔优美的佳作,不妨推荐发表,使学生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快感,自然会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这样做就是要让所有的学生明白"有许多事情不是因为难以做到让人失去信心,而是人们失去了信心才变得让人难以办到",做人如此,作文亦如此。
总而言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努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他们从爱写作到会写作,直到有一天当写作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爱好一种享受时,那曾经的烦恼就不值一谈,自然也就不必再为作文而伤脑筋。
参考资料
[1]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关键词】作文; 教学;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246-02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想必各位深有同感,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而言,最难写的是作文。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找出病因,对症下药,让师生不为之烦恼呢?本文就指导学生如何克服写作障碍,谈谈笔者的一些想法做法,与同仁商榷。
1 指导学生学会用心观察
眼下不少学生作文脱离生活,生编硬套,字数不够废话凑,东一句西一句,不知所云,每年的许多高考零分作文正是如此。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其实,作文不一定要写惊天动地的大事,否则哪来的"以小见大"?俗话说"细微之处见真情""处处留心皆学问",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不就是最好的例证吗?作文最主要的是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写出真情实感。因此,要教育引导学生做有心人,从"源头"上即生活中留心身边的点点滴滴,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去体会,去理解,提炼升华,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本质的最能打动人心灵的东西,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切忌生编硬套,无病呻吟。
2 指导学生学会阅读积累
现行的考试 "以分取人",以致于许多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自然缺乏写作素材,因而对作文望而生畏,最后还落个无话可说。
要使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平时的积累。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即读书要读得多,底子才厚实,厚积才能薄发,写起文章来方能左右逢源,"如有神"助。因此加大阅读量,扩大阅读面,积累材料,让它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自然是一种趋势。当然阅读一定要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有选择地阅读一些书籍篇目,这样,写作时内容应笔而生,文如泉涌。
3 指导学生学会模仿套用
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学生还不一定就能写出好的作文,还需要老师行之有效的训练。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名家名篇就是最好的佳作范例,学习其写作方法,见识其写作技巧,熟记其优美句段。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瘐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而来的,当然也要避免诸如"床前明月光,地上有支护手霜"东施效颦式的搞笑模仿。
模仿是人类的天性,模仿是写作学习中的必要阶段,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可以少走弯路。但模仿不是简单的、机械的仿效,而是化别人的筋骨为自己的血肉,是一种创造,一种超越,是源自前人而又高于前人的境界。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在模仿中学到了方法,掌握了技能,以后才会有所创新。
4 指导学生学会想说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绞尽脑汁"却依然"哑口无言"。原因何在?如何才能改变这种"说的比写的好"的局面呢?
说话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天天时时在实践,而写实践机会有限。因此在写作训练前,可以强调叫学生先想一想再说一说最后写一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先构思打腹稿后,再把要写的内容说出来写出来。鲁迅先生就说他写作前很长时间都在打腹稿。教学中还可以尝试利用课前三五分钟进行演讲,或分小组讨论交流,不妨就引导学生谈自己对作文题目的理解,谈自己的构思,谈自己收集的相关素材等等。从而培养口头作文能力,让学生把"想""说""写"联系起来,至此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日后做事三思而后行的好习惯。
5 指导学生学会"以小见大"
一般的学生课外时间有限,经常要求写完整的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厌倦,所以可以改为练笔,写日记等。都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我们知道许多大文豪他们都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以便把自己瞬间的灵感火花记下来,为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倘若我们的学生平时也能这样去做,平时写写记记,把自己的感情诉诸于文字淋漓尽致的宣泄表达,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和乐趣,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在笔者看来一般的学生都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练习后,笔头熟了,素材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能运用到作文中去,自然就降低了写作的难度。
6 指导学生时多动脑筋讲方法
事实证明:"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就是说应该尽量多的肯定学生的优点,用委婉的话语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总比用直白的语言批评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它能让所有的学生都体会不同的成功感。
有些学生的习作整体并不见得有多好,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哪怕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就应多给予赞美,借以激发其写作的兴趣。也就是说我们老师要善于去寻找存在于学生作文字里行间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话一小段文字,否则,教师若把学生的作文批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的兴趣和热情,认为写作 "高不可攀",并从此产生作文恐惧症。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应让学生尝尝成功的喜悦,同时想办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如在教室开辟"佳作展示""习作园地"等,把每次作文的优秀篇目连同评语一起展示,让学生共评得失,力求从各方面得到启发,同时营造一种声势,"既然这些作文都来自我的同学,那么我下次也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这不仅让作者产生了荣誉感,其他同学也增强了信心感。对于一些确实是文笔优美的佳作,不妨推荐发表,使学生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快感,自然会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这样做就是要让所有的学生明白"有许多事情不是因为难以做到让人失去信心,而是人们失去了信心才变得让人难以办到",做人如此,作文亦如此。
总而言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努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他们从爱写作到会写作,直到有一天当写作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爱好一种享受时,那曾经的烦恼就不值一谈,自然也就不必再为作文而伤脑筋。
参考资料
[1]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