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成医似盲人摸象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ming5201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我记事时起,我父亲就患有严重的风心症。从小我就时不时地听到母亲对父亲疾病状態的评判和应对措施:“夜晚不能平卧睡觉”“吃一片地高辛”……我小腿肿了,她也让我吃一片双氢克尿噻就完事。我记得,我因为急性支气管炎剧烈咳嗽时,父母还会自作主张,给我吃上几片甘草片或半片可待因。
  确实,无论是我父亲的症状,还是我的问题,真的迎刃而解了。这时,父母就会略带自豪地说:“咱们也算久病成良医了。”我也由衷地敬佩他们的“医术”。然而,后来随着我做医生工作经历的增加,我发现这句话是错的:久病成良医的“医”,不是医生的“医”。
  很多老年人也是这样,小病自己看,看成了算自己的,看不成拖成了大病才想起找医生。可能是因为兴趣所在,又或者因为患病后求治心切,相对系统或全面地了解某种疾病的知识,甚至知道些比专科医生或专家都丰富的最新进展方面的知识,这让老人家形成一种盲目自信,觉得自己做出的判断、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对的,甚至比医生更靠谱。
  其实,大多数“久病成医”的人只是像盲人摸象那样,只摸到自己能摸到的那部分,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不能清晰地认识到相关疾病的整体。我曾和一些对医生心存疑虑的患者家属交流过。我说:“你读遍全世界的精神病学书籍,也只看过你家这一个患者。我看过的类似病人成千上万。即使我们刚入职的医生,看过的病人也远比你多。如果你相信那句‘久病成良医’,那我久看、久治就更是良医。”因此,把疾病交给医生诊治是最合理的选择,而不要自己去扮演医生的角色。
  病人一旦生了病,很多时候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即使这个病人本身就是医生,他也会受患病后出现的焦虑、悲观情绪影响,不能理性地认识自己的疾病,会高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对预后的估计也会悲观起来,甚至对治疗有非理性的抗拒或挑拣,不能合理选择治疗,甚至可能贻误病情。
  “久病”确实是一种经验,这些经验可以提供给医生做参考。但什么都靠自己,确实有些不切实际,对患者疾病的诊断治疗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其他文献
妈妈已进入老眼昏花的年纪,但走进菜市场,推一推老花镜,目光炯炯,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一家挨一家的菜摊及一堆堆的蔬菜里,找到那么一两捆带虫眼的菜,先下手为强,都不讨价还价,生怕别人跟她抢。这无非是感觉带虫眼的菜没农药,但真的如此吗?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和妈妈一起在楼下小花园边种了三盆菜苗。  一号盆,防患于未然,先喷洒了一点低毒高效的生物农药,消灭虫卵,把低龄期的虫子扼杀在摇篮中。  二号盆
期刊
不知从何时起,补钙如同吃饭一样,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儿童为长个儿而补钙、年轻人为保健而补钙、老年人为防骨质疏松而补钙……但是,补来补去,因缺钙导致的健康问题还是频频出现。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如何做才是最科学的补钙方法?  每天补多少钙合适  营养专家范志红建议,人们应根据膳食中的钙摄入量,合理规划自己的补钙目标。如果没有奶类,我国居民膳食中的钙摄入量平均在每天400毫克左右,而成年人推
期刊
在诊室,我遇到的最多的情况,就是家长带着发热的孩子来看病:“医生,孩子高烧三天了,会不会有其他严重的病?”“孩子高烧39℃,我担心他烧坏了。”  虽然孩子发热很常见,但对于孩子发热这件事,家长仍然很纠结。下面这些经验,也许能缓解家长的焦虑心情,让我们在对待孩子发热这件事上多些冷静。  体温高≠病情严重  在很多家长看来,孩子体温越高,病情就越严重,发热的温度和疾病的严重程度肯定是成正比的。  其实
期刊
腰痛是种常见病,常常久治不愈。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需要得到医生的帮助,腰痛患者要特别注意自我保健,包括正确的坐姿、站姿等。只有自己加强保养,才能减少腰痛发作的次数,减轻发作时的症状,加快腰痛发作后的康复。  坐如钟,站如松  正确的站姿与坐姿可改善患者腰痛症状。坐着时应该上身挺直,收腹,下颌微收,双下肢并拢。可以在脚下垫一个脚凳,使膝关节微微高出髋部。保持这种坐姿,腰骶部韧带、肌肉等不会受到过度的牵
期刊
年仅26岁的女演员徐婷患淋巴瘤去世,她生前放弃化疗选择中医治疗的做法,引发热议。事件曝光后,中医自然又成了众矢之的,网上一片骂声。我也很想骂人,但我不会骂中医。因为害死徐婷的不是中医,是骗子。正如害死魏则西的不是西医,不是免疫疗法,也是骗子。  关键时刻必靠猛药  魏则西遇到的是挂着“西方先进疗法”招牌的骗子,而徐婷遇到了打着“中医”幌子的骗子。我认识几位资深中医,他们都认为,治疗晚期癌症患者,中
期刊
受山东沿海地区高盐饮食习惯的影响,我和许多海边长大的人一样,从小吃惯了咸食,不知不觉在“咸”的日子里过了大半辈子。随着健康理念的进步,我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习惯,发现自己的生活并没有想中的那么健康。  几年前,我去体检,报告显示血压偏高,医嘱要求低盐饮食,我当时并没有太在意。后来参加了一次市疾控中心组织的高血压慢病防治知识讲座。在这个讲座上,专家发给每人一个控盐勺。看着手里的控盐勺,我不禁开始琢磨起
期刊
俗话说,“冬季进补,上山打虎”,但是也不能“盲补”.如何进补?中医专家给了几句进补口诀.rn过咸无益,多点苦味,平安进补rn从立冬开始,寒冷天气正式登场.中医认为此时可以进补
期刊
在过去的175年里,人类预期寿命一直在以每年增加3个月的速度稳步提高。但是,早在1946年,美国老年学会就提出,我们最需要关注的“不是增加多少寿命,而是增加更多有活力的生命时间”。對于人类寿命普遍增长带来的老年退行性疾病,未来学家弗朗西斯·福山也曾提出预警,如果我们只是不惜一切代价地延长生命,人类社会将会“越来越像一个巨大的疗养院”。  长寿就一定意味着要造就更多虚弱及失能老人,或让长寿者受更多病
期刊
一天,一位三十多岁的患者兴冲冲地冲进消化科,掏出几张肝功能化验单,喜形于色地对我说:“主任,我按您说的,什么药都没吃,肝功能很快正常了。我曾吃过好多种保肝护肝药,换来换去不停地吃,肝功能每次检查总有些问题,尤其那个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ALT)总要高些,而且吃的药越多,转氨酶还越高。奇怪,我买的那些药用药说明写得多好,价格也不便宜,难道是假药?”  我看着化验单说:“不奇怪,药物易损肝,即
期刊
人年轻时,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很旺盛,代谢能力强,就是因为体内的益生菌数量庞大,菌群众多。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各种器官的功能必然减弱,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便秘,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环境恶化等造成的疾病也如期而至。  特别是进入老年时期,荷尔蒙分泌、免疫力、消化吸收能力、咀嚼能力、基础代谢率等也会衰退或降低。但此时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并不比青年时期少。换言之,老年人更需要补充各种健康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