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元九世纪,瓷器成熟,唐卡诞生,而后千余年,瓷器与唐卡平行而生,各自精彩。随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工匠艺术家们打破固有理念,寻找新的载体,发展新的艺术空间。当陶瓷作为唐卡的“第四载体”后,新工艺的艺术语言赋予了唐卡新的生命,让两种具有千年历史的艺术碰撞出新的火花。
【关键词】唐卡;藏传佛教;瓷器
唐卡在藏族文化中,是一种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擅长用明亮的色彩描绘神圣的佛的世界。它用色考究,明艳光华,绘制流程法度严谨,近乎苛责,被人称为“藏文化百科全书”。其题材内容以宗教为主,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民间传说、世俗生活、建筑、医学、天文、历算等领域。
一直盛行于我国藏族地区的唐卡艺术,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西部旅游业的大力宣传,对于藏区的旅游推进,越来越多的爱好者走进藏区,去探索了解那里的文化和文明。也是随着这波暖流的发展发酵,使得唐卡艺术不仅得到大众的喜欢,也在悄然生息的影响着各艺术门类的创新创作。从古至今,绘制唐卡的载体更多的是画于纸、布、牛皮、羊皮等上,而后做成唐卡,后期也有刻成印板印刷,成为印刷唐卡。然而,在瓷器艺术的多样表现形式中,也从众多艺术门类中细分出了与唐卡相结合的新型表现形式。
一、陶瓷唐卡艺术的创新
陶瓷唐卡是将唐卡绘制在特制的高温瓷板上的艺术形式,自陶瓷诞生以来,佛教题材一直是陶瓷艺术表现的重要题材,佛教所弘扬的通过修行凡人亦可成佛的理念与平凡的陶泥,经过火的淬炼,得以升华成瓷的过程,有着近似的精神内核。唐卡的绘制有严格的规范,不同的佛、菩萨的形象、姿态、尺寸、比例以及所持有的法器等在经书中都有严格规定,因此,绘制唐卡必须依据经书中的仪轨进行,陶瓷唐卡的绘制与制作,工序复杂,要求严苛。要经过制作瓷板、打底稿、勾线、着色、描金、烧制等程序。首先选用景德镇优质瓷土,历经压坯、刨坯、沙坯、补水、上釉、烧窑六大主要流程,经过1300度高温烧制,烧出来的瓷板釉面光滑,平整,饱满,因为只有这样的瓷板才可能承受多次反复的烧制。然后进入绘制环节。先用铅笔在瓷板上打好底稿之后,画师要将唐卡中所有的线条勾出来,勾线讲究轻重急徐,提按顿挫,流畅均匀。一气呵成的勾线是高质量作品的体现。勾线完成后要入窑烧一次,待其自然冷却后再进行着色。陶瓷唐卡的着色環节工艺复杂,体现着高超的技巧,它既要求颜色有强烈的艺术对比,又要和谐融洽。每一笔颜色都达到极致,其难度不仅仅体现在填色的准确均匀,还在于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陶瓷绘画特有的颜料特性。陶瓷颜料与普通颜料不同,烧制前的颜色和烧成后的颜色往往差异很大,颜料配比烧制温度和时长等因素都会影响最终呈现的结果。颜色全部上完并烧完后,最后一步是要单独进行金色的着色或勾线。好的唐卡都采用本金绘制,以本金磨粉入色,描金完成后,陶瓷唐卡要进行最后一次烧制。
陶瓷唐卡艺术不仅可以绘制在瓷板上,也可以在瓷瓶、瓷盘、雕塑、雕刻等不同器型上呈现。陶瓷唐卡艺术并不是简单的把布面唐卡搬到瓷面上。而是运用瓷器彩绘的不同技法:青花、斗彩、粉彩、珐琅彩等,使得它的立体感要比传统唐卡更具有视觉冲击力。陶瓷唐卡艺术融合瓷器与唐卡的双重神韵,融入了文人情怀和绘画形式,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门类,是一种纯正的陶瓷唐卡艺术。因而近一两年,陶瓷唐卡作品不断在一些大型综合会展上获奖,这也表明业界对陶瓷唐卡这一新生艺术品种的重视。是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的。
二、唐卡图案元素在瓷器装饰上的运用与创新
纵观瓷器的装饰题材在明清时期的发展达到顶峰,更多的器皿造型变化使得设计的图案纹样、内容题材多种性和繁复性。同时期的唐卡绘画题材也一样繁荣。他们的共性表现的主题都是寓意吉祥、和谐、繁荣、昌盛等。其中宗教题材的佛像、典故、神兽、吉祥物、手印、法器、供物等图案元素影响更为深远,也是从古至今艺术创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一)唐卡图案元素——佛像、典故
中国传统思想中对吉祥寓意的解读有一部分的理解为长寿。唐卡艺术在展现藏传佛教典故的吉祥主题中“和气四瑞”是由大象、猴子、野兔和鹧鸪组成。它们在树下一起叠摞成一个杂技般的金字塔状。这个有关道德的寓言告诉我们对长者的尊重应超过对学识、优越地位和高贵出身的尊重。和气四瑞的主题经常画在民居或僧房的墙壁、大门、家具和家用瓷器上。传统瓷绘图案中对吉祥长寿的理解,由松柏、鹿、鹤组成长寿三象征。长寿的象征物源于中国内地。在唐卡艺术中,它常以世俗主题而不是宗教主题出现,经常刻在木镶板和家具上或绘制在瓷器上,作为壁画和装饰性图案。仙鹤是中原艺术中常见的吉祥元素,鹿象征着长寿,是唯一能够确定灵芝位置的动物,因此备受尊崇。鹿常为雌雄成双成对出现,代表着和谐、幸福和忠诚。十八世纪以后,由于从中原艺术中吸收了一些此类吉祥长寿的文化主题,因此,鹿、鹤和松柏开始频繁出现在藏族唐卡艺术中。现代陶艺通过动物元素结合的典故,不仅是艺术的体现,更是对典故的传承。此类作品的表现形式更多用于装饰,如瓷瓶和瓷盘,另一种表现形式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就是陶瓷茶具装饰设计,最多的载体是盖碗茶具,通常表现为一个典故的整体场景绘制。古代传统绘制的故事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典故,如今随着人们接受信息的多样和广泛,多元文化的融合,宗教题材为主的唐卡艺术中的元素更多的被提炼出来绘制到茶具装饰图案中,此类作品的出现,在陶艺茶具创作中是一个新的领域。
(二)唐卡图案元素——神兽、吉祥物
藏族文化中的吉祥物神兽是雪狮。它是西藏的动物徽相,通体白色,鬃毛和四肢及尾部的毛发为绿松石色。它是掌管西藏雪山山脉的厉妖。早期佛教选用狮子作为佛陀释迦牟尼的象征,也是古印度君权和护佑的象征。藏族人民对雪狮的喜爱就如同汉族地区人们对龙的喜爱一样,在旧时的地方政府官印、硬币、钞票和邮票上常常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唐卡艺术作品中它的出现大多是金刚乘神灵的坐骑,其中有多闻天王、文殊菩萨、象头神和吉祥长寿女神。他的形象和传统汉族地区的狮子形象相似,灵动可爱的样子得到了大众的喜爱,在瓷艺创作中经常单独绘制雪狮,绿松石色鬃毛是他的标志,也是唐卡图案艺术中特有的元素符号。同样为神兽的如意白象是力量智慧的象征;纯白绀马是速度和财富的象征;权王白虎是力量、无畏和军事实力的象征;还有超自然生灵龙、金翅鸟等也被瓷艺创作者赋予更多神圣的力量,在其作品中展现它们各自的精神魅力。唐卡图案元素的神兽充分代表了西藏地区的文化特征,地域性浓厚的宗教神物,对藏传佛教的传播和传承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神兽吉祥物的绘制,一直以来都是艺术家追崇的一类题材。 (三)唐卡图案元素——佛手、法器
在雕塑佛像中,佛手印的姿势和手持法器的不同,都有不同的解释和阐述,这也是佛教研究中的一个课题。而说起佛的手印可谓是种类繁多,我们常以释迦牟尼佛的五种手印认定为认识佛手印的入门:说法印是佛陀说法时的惯用手印,表示佛陀说法时的庄严;无畏印表示佛为救济受苦众生的大悲心,希望能使一切众生心生安乐,无所怖畏;与愿印代表着佛法奥理的深广,也具有慈悲之意;降魔印手指头触地,以示降伏魔众之意;禅定印表示坐禅安定之意,象征方法的完善需要得到智慧的支撑。在唐卡艺术图案中除了佛手印,还有各神灵手持的法器,种类和功能也非常的繁多,在现代陶艺创新中,创作者提取了唐卡艺术中这一细小的图案元素,在结合研究此类法器的功效和能量后再进行创作,赋予作品新的寓意。
(四)唐卡图案元素——供物
中国传统图案装饰纹样中对于莲花纹样情有独钟。莲花是高洁、自爱、纯真、完美、神圣、谦逊及高雅的代名词,作为花中君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象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人格。莲花在西藏主要作为佛教的象征物而出现,是四大吉祥花之一,是佛教的九大象征之一,它代表一切活动的鼎盛阶段。从埃及到日本的众多世界伟大文明都把莲花视为神圣的象征,并将其广泛地融入他们自己的艺术和建筑之中。莲花在西藏佛教中不仅是圣物之一,也是唐卡艺术表现中出镜率最高的一个图案元素。从边框纹饰的运用、主体图案装饰花卉到神灵手持供物,无不穿插着莲花这一图案元素。在瓷器装饰纹样中,莲花纹的各种变化数不胜数,影响到现代陶艺的发展,有专门的莲花器皿造型,大到箱器,小到茶具、餐具、瓶罐。这一图案元素,也符合当下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中国是佛教大国,人们希望自己不受尘世污染,保持洁净,消除干扰,在充满欲望和竞争的世界里,找到一种平衡,而荷花就是最好的载体,与佛教注重自己的修养一样,符合中国人的天人协调的哲学思想,因此在中国得到广泛的喜爱。
三、唐卡陶艺的影响
西藏唐卡艺术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结合陶瓷艺术的再创作,对当代艺术的影响非常深远。
(一)文化传承
唐卡艺术作为西藏宗教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一直以来因宗教地域性的限制,只是在藏族地区盛行。艺术创作者通过查阅典籍史料,提取唐卡艺术中最具代表的图案元素,融入自身的理解,赋予作品新的灵魂和意义,是对唐卡艺术的宗教特性的尊崇。通过陶瓷绘制技艺的加工,在原本工艺湛技的唐卡艺术上更多了一层陶瓷工艺的附体。对唐卡艺术的传承、研修、创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大众认可
佛教宗派之多,艺术创作者在研究创作中提取的具有代表性的元素进行创作,也能使得佛教各派系间对提炼的具有共通性的佛教元素的认可。佛教博大精深,自古以来在中国大地的发展和传播,随着帝王的更迭、教育的融入、和社會发展的速度和张力,佛教图案元素在大众审美和认知上形成固有印象的认知,也是佛教传播中的基础入门。比如观音的净瓶、莲花座、双手合十印等佛教元素深入人心。对传播佛教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国传统文明上有一定的贡献。
(三)多元化创新
唐卡艺术多为平面绘画形式,而陶瓷艺术除了有平面绘画也有多方位立体展示。通过两种艺术的结合提升,多方位展示了艺术本身的价值,也间接的影响了其他艺术的表现形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手机外壳装饰上,就有了新的灵感。让艺术走进我们的生活,唐卡小摆件,钥匙扣,吊坠,还有唐卡DIY刺绣,唐卡DIY填色彩绘画等众多参与性的艺术体验形式,正是这样的唐卡创新设计在现代社会所倡导的文化传承、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理念所一致。随着物质生活的繁荣,人们的追求不满足于单调的表达,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元融合创新下赋予生活更多的艺术灵感。这股力量也在无形中推动精神文化的前进与更新。
(四)非遗文化创新
近年来,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重视,也通过各种机构推进非遗的传承和创新。唐卡作为非遗中最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大多数时候我们只能在博物馆里欣赏它,而现在的唐卡艺术作品,融入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通过不同的载体,材质,也许只是一只茶杯,一个摆件,一枚书签,让人们更近距离了解非遗技艺,学习传统艺人们的"工匠精神",让更多的非遗文化走出博物馆,让更具现代特色的非遗工艺品成为年轻人个性消费的畅销单品,打造更多有品质、有文化、有故事的非遗文创艺术丰富我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关却杰 《藏传佛教唐卡艺术绘画技法》青海人民出版社 2013
[2]伯果 《藏传佛教美术简史》青海人民出版社 2013
[3]王家鹏《故宫唐卡图典》故宫出版社 2011
[4]商子庄、姜云宁《藏式手工艺鉴赏与收藏》湖南美术 1970
[5]罗伯特.比尔(英)向红笳译《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中国藏学出版社 2014
作者简介:
韦郁莹,女,1984年12月,广西省柳州市,壮族,本科,研究方向:陶瓷艺术。
【关键词】唐卡;藏传佛教;瓷器
唐卡在藏族文化中,是一种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擅长用明亮的色彩描绘神圣的佛的世界。它用色考究,明艳光华,绘制流程法度严谨,近乎苛责,被人称为“藏文化百科全书”。其题材内容以宗教为主,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民间传说、世俗生活、建筑、医学、天文、历算等领域。
一直盛行于我国藏族地区的唐卡艺术,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西部旅游业的大力宣传,对于藏区的旅游推进,越来越多的爱好者走进藏区,去探索了解那里的文化和文明。也是随着这波暖流的发展发酵,使得唐卡艺术不仅得到大众的喜欢,也在悄然生息的影响着各艺术门类的创新创作。从古至今,绘制唐卡的载体更多的是画于纸、布、牛皮、羊皮等上,而后做成唐卡,后期也有刻成印板印刷,成为印刷唐卡。然而,在瓷器艺术的多样表现形式中,也从众多艺术门类中细分出了与唐卡相结合的新型表现形式。
一、陶瓷唐卡艺术的创新
陶瓷唐卡是将唐卡绘制在特制的高温瓷板上的艺术形式,自陶瓷诞生以来,佛教题材一直是陶瓷艺术表现的重要题材,佛教所弘扬的通过修行凡人亦可成佛的理念与平凡的陶泥,经过火的淬炼,得以升华成瓷的过程,有着近似的精神内核。唐卡的绘制有严格的规范,不同的佛、菩萨的形象、姿态、尺寸、比例以及所持有的法器等在经书中都有严格规定,因此,绘制唐卡必须依据经书中的仪轨进行,陶瓷唐卡的绘制与制作,工序复杂,要求严苛。要经过制作瓷板、打底稿、勾线、着色、描金、烧制等程序。首先选用景德镇优质瓷土,历经压坯、刨坯、沙坯、补水、上釉、烧窑六大主要流程,经过1300度高温烧制,烧出来的瓷板釉面光滑,平整,饱满,因为只有这样的瓷板才可能承受多次反复的烧制。然后进入绘制环节。先用铅笔在瓷板上打好底稿之后,画师要将唐卡中所有的线条勾出来,勾线讲究轻重急徐,提按顿挫,流畅均匀。一气呵成的勾线是高质量作品的体现。勾线完成后要入窑烧一次,待其自然冷却后再进行着色。陶瓷唐卡的着色環节工艺复杂,体现着高超的技巧,它既要求颜色有强烈的艺术对比,又要和谐融洽。每一笔颜色都达到极致,其难度不仅仅体现在填色的准确均匀,还在于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陶瓷绘画特有的颜料特性。陶瓷颜料与普通颜料不同,烧制前的颜色和烧成后的颜色往往差异很大,颜料配比烧制温度和时长等因素都会影响最终呈现的结果。颜色全部上完并烧完后,最后一步是要单独进行金色的着色或勾线。好的唐卡都采用本金绘制,以本金磨粉入色,描金完成后,陶瓷唐卡要进行最后一次烧制。
陶瓷唐卡艺术不仅可以绘制在瓷板上,也可以在瓷瓶、瓷盘、雕塑、雕刻等不同器型上呈现。陶瓷唐卡艺术并不是简单的把布面唐卡搬到瓷面上。而是运用瓷器彩绘的不同技法:青花、斗彩、粉彩、珐琅彩等,使得它的立体感要比传统唐卡更具有视觉冲击力。陶瓷唐卡艺术融合瓷器与唐卡的双重神韵,融入了文人情怀和绘画形式,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门类,是一种纯正的陶瓷唐卡艺术。因而近一两年,陶瓷唐卡作品不断在一些大型综合会展上获奖,这也表明业界对陶瓷唐卡这一新生艺术品种的重视。是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的。
二、唐卡图案元素在瓷器装饰上的运用与创新
纵观瓷器的装饰题材在明清时期的发展达到顶峰,更多的器皿造型变化使得设计的图案纹样、内容题材多种性和繁复性。同时期的唐卡绘画题材也一样繁荣。他们的共性表现的主题都是寓意吉祥、和谐、繁荣、昌盛等。其中宗教题材的佛像、典故、神兽、吉祥物、手印、法器、供物等图案元素影响更为深远,也是从古至今艺术创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一)唐卡图案元素——佛像、典故
中国传统思想中对吉祥寓意的解读有一部分的理解为长寿。唐卡艺术在展现藏传佛教典故的吉祥主题中“和气四瑞”是由大象、猴子、野兔和鹧鸪组成。它们在树下一起叠摞成一个杂技般的金字塔状。这个有关道德的寓言告诉我们对长者的尊重应超过对学识、优越地位和高贵出身的尊重。和气四瑞的主题经常画在民居或僧房的墙壁、大门、家具和家用瓷器上。传统瓷绘图案中对吉祥长寿的理解,由松柏、鹿、鹤组成长寿三象征。长寿的象征物源于中国内地。在唐卡艺术中,它常以世俗主题而不是宗教主题出现,经常刻在木镶板和家具上或绘制在瓷器上,作为壁画和装饰性图案。仙鹤是中原艺术中常见的吉祥元素,鹿象征着长寿,是唯一能够确定灵芝位置的动物,因此备受尊崇。鹿常为雌雄成双成对出现,代表着和谐、幸福和忠诚。十八世纪以后,由于从中原艺术中吸收了一些此类吉祥长寿的文化主题,因此,鹿、鹤和松柏开始频繁出现在藏族唐卡艺术中。现代陶艺通过动物元素结合的典故,不仅是艺术的体现,更是对典故的传承。此类作品的表现形式更多用于装饰,如瓷瓶和瓷盘,另一种表现形式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就是陶瓷茶具装饰设计,最多的载体是盖碗茶具,通常表现为一个典故的整体场景绘制。古代传统绘制的故事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典故,如今随着人们接受信息的多样和广泛,多元文化的融合,宗教题材为主的唐卡艺术中的元素更多的被提炼出来绘制到茶具装饰图案中,此类作品的出现,在陶艺茶具创作中是一个新的领域。
(二)唐卡图案元素——神兽、吉祥物
藏族文化中的吉祥物神兽是雪狮。它是西藏的动物徽相,通体白色,鬃毛和四肢及尾部的毛发为绿松石色。它是掌管西藏雪山山脉的厉妖。早期佛教选用狮子作为佛陀释迦牟尼的象征,也是古印度君权和护佑的象征。藏族人民对雪狮的喜爱就如同汉族地区人们对龙的喜爱一样,在旧时的地方政府官印、硬币、钞票和邮票上常常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唐卡艺术作品中它的出现大多是金刚乘神灵的坐骑,其中有多闻天王、文殊菩萨、象头神和吉祥长寿女神。他的形象和传统汉族地区的狮子形象相似,灵动可爱的样子得到了大众的喜爱,在瓷艺创作中经常单独绘制雪狮,绿松石色鬃毛是他的标志,也是唐卡图案艺术中特有的元素符号。同样为神兽的如意白象是力量智慧的象征;纯白绀马是速度和财富的象征;权王白虎是力量、无畏和军事实力的象征;还有超自然生灵龙、金翅鸟等也被瓷艺创作者赋予更多神圣的力量,在其作品中展现它们各自的精神魅力。唐卡图案元素的神兽充分代表了西藏地区的文化特征,地域性浓厚的宗教神物,对藏传佛教的传播和传承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神兽吉祥物的绘制,一直以来都是艺术家追崇的一类题材。 (三)唐卡图案元素——佛手、法器
在雕塑佛像中,佛手印的姿势和手持法器的不同,都有不同的解释和阐述,这也是佛教研究中的一个课题。而说起佛的手印可谓是种类繁多,我们常以释迦牟尼佛的五种手印认定为认识佛手印的入门:说法印是佛陀说法时的惯用手印,表示佛陀说法时的庄严;无畏印表示佛为救济受苦众生的大悲心,希望能使一切众生心生安乐,无所怖畏;与愿印代表着佛法奥理的深广,也具有慈悲之意;降魔印手指头触地,以示降伏魔众之意;禅定印表示坐禅安定之意,象征方法的完善需要得到智慧的支撑。在唐卡艺术图案中除了佛手印,还有各神灵手持的法器,种类和功能也非常的繁多,在现代陶艺创新中,创作者提取了唐卡艺术中这一细小的图案元素,在结合研究此类法器的功效和能量后再进行创作,赋予作品新的寓意。
(四)唐卡图案元素——供物
中国传统图案装饰纹样中对于莲花纹样情有独钟。莲花是高洁、自爱、纯真、完美、神圣、谦逊及高雅的代名词,作为花中君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象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人格。莲花在西藏主要作为佛教的象征物而出现,是四大吉祥花之一,是佛教的九大象征之一,它代表一切活动的鼎盛阶段。从埃及到日本的众多世界伟大文明都把莲花视为神圣的象征,并将其广泛地融入他们自己的艺术和建筑之中。莲花在西藏佛教中不仅是圣物之一,也是唐卡艺术表现中出镜率最高的一个图案元素。从边框纹饰的运用、主体图案装饰花卉到神灵手持供物,无不穿插着莲花这一图案元素。在瓷器装饰纹样中,莲花纹的各种变化数不胜数,影响到现代陶艺的发展,有专门的莲花器皿造型,大到箱器,小到茶具、餐具、瓶罐。这一图案元素,也符合当下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中国是佛教大国,人们希望自己不受尘世污染,保持洁净,消除干扰,在充满欲望和竞争的世界里,找到一种平衡,而荷花就是最好的载体,与佛教注重自己的修养一样,符合中国人的天人协调的哲学思想,因此在中国得到广泛的喜爱。
三、唐卡陶艺的影响
西藏唐卡艺术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结合陶瓷艺术的再创作,对当代艺术的影响非常深远。
(一)文化传承
唐卡艺术作为西藏宗教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一直以来因宗教地域性的限制,只是在藏族地区盛行。艺术创作者通过查阅典籍史料,提取唐卡艺术中最具代表的图案元素,融入自身的理解,赋予作品新的灵魂和意义,是对唐卡艺术的宗教特性的尊崇。通过陶瓷绘制技艺的加工,在原本工艺湛技的唐卡艺术上更多了一层陶瓷工艺的附体。对唐卡艺术的传承、研修、创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大众认可
佛教宗派之多,艺术创作者在研究创作中提取的具有代表性的元素进行创作,也能使得佛教各派系间对提炼的具有共通性的佛教元素的认可。佛教博大精深,自古以来在中国大地的发展和传播,随着帝王的更迭、教育的融入、和社會发展的速度和张力,佛教图案元素在大众审美和认知上形成固有印象的认知,也是佛教传播中的基础入门。比如观音的净瓶、莲花座、双手合十印等佛教元素深入人心。对传播佛教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国传统文明上有一定的贡献。
(三)多元化创新
唐卡艺术多为平面绘画形式,而陶瓷艺术除了有平面绘画也有多方位立体展示。通过两种艺术的结合提升,多方位展示了艺术本身的价值,也间接的影响了其他艺术的表现形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手机外壳装饰上,就有了新的灵感。让艺术走进我们的生活,唐卡小摆件,钥匙扣,吊坠,还有唐卡DIY刺绣,唐卡DIY填色彩绘画等众多参与性的艺术体验形式,正是这样的唐卡创新设计在现代社会所倡导的文化传承、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理念所一致。随着物质生活的繁荣,人们的追求不满足于单调的表达,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元融合创新下赋予生活更多的艺术灵感。这股力量也在无形中推动精神文化的前进与更新。
(四)非遗文化创新
近年来,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重视,也通过各种机构推进非遗的传承和创新。唐卡作为非遗中最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大多数时候我们只能在博物馆里欣赏它,而现在的唐卡艺术作品,融入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通过不同的载体,材质,也许只是一只茶杯,一个摆件,一枚书签,让人们更近距离了解非遗技艺,学习传统艺人们的"工匠精神",让更多的非遗文化走出博物馆,让更具现代特色的非遗工艺品成为年轻人个性消费的畅销单品,打造更多有品质、有文化、有故事的非遗文创艺术丰富我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关却杰 《藏传佛教唐卡艺术绘画技法》青海人民出版社 2013
[2]伯果 《藏传佛教美术简史》青海人民出版社 2013
[3]王家鹏《故宫唐卡图典》故宫出版社 2011
[4]商子庄、姜云宁《藏式手工艺鉴赏与收藏》湖南美术 1970
[5]罗伯特.比尔(英)向红笳译《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中国藏学出版社 2014
作者简介:
韦郁莹,女,1984年12月,广西省柳州市,壮族,本科,研究方向:陶瓷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