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而且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为了下一代,为了社会的进步和需要,应为之不懈努力、探索。
【关键词】 兴趣; 鼓励; 创新; 网络; 授之以渔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017-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视障学生也不例外,这里我就有关转变视障学生学习方式的问题谈几点思考。
1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
首先,要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课程观。课程决定教学观,传统教学注重“传道”、“授业”、“解惑”,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往往整堂课以传授知识,解决问题为中心,学生学得被动、无奈。对视障学生来说,有时甚至一知半解。如今我们追求“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师生思想、情感交融,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就是把学习活动定位于与书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自己心灵对话的过程,学生学得主动,教师也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素质。虽然视障学生因视力因素,家长对其文化成绩要求不高。但学生学习的方式仍是以书本为主,一提起“学习”,就是 “读书”、“练习”和“考试”。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活动几乎没有。教师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理解发表看法的机会。
另外,很多教师因专业特点,在以往多年教学实践过程中从学科本位看课程,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这会在不自觉中形成一种符合教师个体特征的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使教学顺利进行,但却束缚了教师的思维方式,陷入条条框框中,影响教学改革和创新。长时间固定模式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限制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让他们感到枯燥,失去学习兴趣,不能达到新课标多种教育形式的要求。类似的问题还表现在对教材的使用和理解上,尤其是盲文教材,更应从视障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角度考虑。比如“不行”与“步行”的盲文完全一样,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忽略盲文的因素,像这样的情形很多。受传统教学习惯影响,教师上课时过分强调课堂结构,这类结构由于对课程各部分限定过死,忽视了其它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作用。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被束缚了手脚,一味追求课上40分钟各部分的硬性分配,以达到整节课结构上的平衡,反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成绩看似很好,实际上却抑制了创新能力的发展,对他们一生的发展都很不利。所以要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教师转变自身的观念是关键。
2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途径
今天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把过去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的学习方式转变。主要途径有四方面:一是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是实践活动。新课程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在各科教学中也安排了学科综合学习活动,盲校开设专门的职业技能课,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直接经验。三是计算机环境。计算机是学生探索知识的工具,网络技术已成为学生学习的手段之一,视障学生也一样,学生可自己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获得信息,进行学习。四是小课题研究和长作业。小课题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自主合作、创造性完成。长作业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求学生通过合作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完成,这段时间可是几周或几月,如观察种子发芽过程等,长作业是课题学习在课外的延伸。以上四个路径都不是教师的教能完成的,是学生自己参与,主动实践,积极探索,获取体验。
在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突出学习方式转变的课程不仅有主要学科,如综合实践课、科学课、品德与生活课等,各科教学都有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渗透、有机结合、科学转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的要求。
3 多方位努力推动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3.1 教师应成为课堂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要牢固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一教育理念,把学习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语文学习应放手让学生课前预习,在预习中养成遇到困难主动查询答案的习惯,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课堂上,教师主导应“导到为止”,不可繁琐分析,疲劳训练。事实证明,课改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组织者转变。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己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多研究、多讨论、多交流、多合作,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如做作文《记一堂有趣的活动课》时,我先组织学生做了“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熟悉整个活动过程,学生都能写出游戏的有趣之处。
3.2 合理运用教学辅助手段。要搞好课堂教学,教师要利用现有设备,培养学生兴趣,上好每节课。通过找资料,如挂图、画册、录像、幻灯、光碟、标本、模型等,让学生观看欣赏,这一点对盲生尤为重要。通过声音、游戏、故事等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新的课堂结构意在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评议,使学生认识自身不足,取长补短。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形成学生能力的最广阔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学习探究活动中,教师不仅提供教材或资料让学生去理解、记忆,还应提出一个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从多种形式、多种层面求得答案。使学生不仅“爱问”,且“会问”,形成较强质疑解疑能力。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哪怕是一点点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也一定要精心保护,给予鼓励。
3.4 教师还应深入挖掘教材,从以往被动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资源的自觉广泛的开发者转变,做对课程发展的创造性研究,利用我们身边的地方资源,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发现,开发地方性教材,专业性教材;也可将科学的、历史的、事实的内容充实到教材中;也可和其它科目相结合构成一种新课程;也可根据教的特长添加有特殊性意义的课题。总之,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自由、灵活运用已有课程资源。“教无定法”,现代教学提倡课堂教学结构多元化,根据课程类型、教材内容、组织形式、学生实际情况和环境、地区等变化,合理安排课堂结构,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掌握和运用,体现教学连贯性,在新课程标准学习中:“情境教学法”、“音乐走进课堂”、“软化学科边缘”、“信息化”等多种教学方式为语文教学开辟了新天地。
3.5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与学生家长在学生时代施行的以接受式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有天壤之别,家长未必理解和支持。为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社会环境,我们通过电话、面谈等形式,向社会宣传课程改革,宣传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与家长一起分析单一、陈旧、被动的学习方式的局限性和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的优越性,解答家长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疑惑和担忧,并把一些实施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的优秀课堂教学录相,在家长会上播放,让家长和我们共同感受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好处,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巨大促进作用。学生都有好胜、好强的特点。夸美纽斯曾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和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因此在教学中,适时创设竞争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探索兴趣和独立思考习惯的有效途径,适当的良性竞争,可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独创力。竞争性情景的设置,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引入了一个思考、探索、创新的情景中,再次迸发出新的思维火花,不仅品尝到创造成功的喜悦,而且创造潜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而且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为了下一代,为了社会的进步和需要,应为之不懈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 吴晓燕,《让盲生积极参与让教学随机生成》,《现代特殊教育》,2005年第11期
[2] 盛永进,《盲校学生视觉障碍差异调查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第1期
[3] 廖健华,《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现代特殊教育》,2004年第1期
[4] 夏志,《新课程中教师角色要实现十大转变》,《现代特殊教育》,2004年第1期
[5] 郑金洲,《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期
[6] 王春莲,《现代远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5年第7期
【关键词】 兴趣; 鼓励; 创新; 网络; 授之以渔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017-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视障学生也不例外,这里我就有关转变视障学生学习方式的问题谈几点思考。
1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
首先,要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课程观。课程决定教学观,传统教学注重“传道”、“授业”、“解惑”,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往往整堂课以传授知识,解决问题为中心,学生学得被动、无奈。对视障学生来说,有时甚至一知半解。如今我们追求“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师生思想、情感交融,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就是把学习活动定位于与书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自己心灵对话的过程,学生学得主动,教师也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素质。虽然视障学生因视力因素,家长对其文化成绩要求不高。但学生学习的方式仍是以书本为主,一提起“学习”,就是 “读书”、“练习”和“考试”。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活动几乎没有。教师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理解发表看法的机会。
另外,很多教师因专业特点,在以往多年教学实践过程中从学科本位看课程,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这会在不自觉中形成一种符合教师个体特征的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使教学顺利进行,但却束缚了教师的思维方式,陷入条条框框中,影响教学改革和创新。长时间固定模式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限制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让他们感到枯燥,失去学习兴趣,不能达到新课标多种教育形式的要求。类似的问题还表现在对教材的使用和理解上,尤其是盲文教材,更应从视障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角度考虑。比如“不行”与“步行”的盲文完全一样,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忽略盲文的因素,像这样的情形很多。受传统教学习惯影响,教师上课时过分强调课堂结构,这类结构由于对课程各部分限定过死,忽视了其它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作用。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被束缚了手脚,一味追求课上40分钟各部分的硬性分配,以达到整节课结构上的平衡,反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成绩看似很好,实际上却抑制了创新能力的发展,对他们一生的发展都很不利。所以要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教师转变自身的观念是关键。
2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途径
今天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把过去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的学习方式转变。主要途径有四方面:一是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是实践活动。新课程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在各科教学中也安排了学科综合学习活动,盲校开设专门的职业技能课,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直接经验。三是计算机环境。计算机是学生探索知识的工具,网络技术已成为学生学习的手段之一,视障学生也一样,学生可自己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获得信息,进行学习。四是小课题研究和长作业。小课题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自主合作、创造性完成。长作业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求学生通过合作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完成,这段时间可是几周或几月,如观察种子发芽过程等,长作业是课题学习在课外的延伸。以上四个路径都不是教师的教能完成的,是学生自己参与,主动实践,积极探索,获取体验。
在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突出学习方式转变的课程不仅有主要学科,如综合实践课、科学课、品德与生活课等,各科教学都有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渗透、有机结合、科学转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的要求。
3 多方位努力推动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3.1 教师应成为课堂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要牢固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一教育理念,把学习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语文学习应放手让学生课前预习,在预习中养成遇到困难主动查询答案的习惯,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课堂上,教师主导应“导到为止”,不可繁琐分析,疲劳训练。事实证明,课改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组织者转变。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己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多研究、多讨论、多交流、多合作,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如做作文《记一堂有趣的活动课》时,我先组织学生做了“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熟悉整个活动过程,学生都能写出游戏的有趣之处。
3.2 合理运用教学辅助手段。要搞好课堂教学,教师要利用现有设备,培养学生兴趣,上好每节课。通过找资料,如挂图、画册、录像、幻灯、光碟、标本、模型等,让学生观看欣赏,这一点对盲生尤为重要。通过声音、游戏、故事等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新的课堂结构意在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评议,使学生认识自身不足,取长补短。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形成学生能力的最广阔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学习探究活动中,教师不仅提供教材或资料让学生去理解、记忆,还应提出一个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从多种形式、多种层面求得答案。使学生不仅“爱问”,且“会问”,形成较强质疑解疑能力。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哪怕是一点点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也一定要精心保护,给予鼓励。
3.4 教师还应深入挖掘教材,从以往被动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资源的自觉广泛的开发者转变,做对课程发展的创造性研究,利用我们身边的地方资源,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发现,开发地方性教材,专业性教材;也可将科学的、历史的、事实的内容充实到教材中;也可和其它科目相结合构成一种新课程;也可根据教的特长添加有特殊性意义的课题。总之,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自由、灵活运用已有课程资源。“教无定法”,现代教学提倡课堂教学结构多元化,根据课程类型、教材内容、组织形式、学生实际情况和环境、地区等变化,合理安排课堂结构,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掌握和运用,体现教学连贯性,在新课程标准学习中:“情境教学法”、“音乐走进课堂”、“软化学科边缘”、“信息化”等多种教学方式为语文教学开辟了新天地。
3.5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与学生家长在学生时代施行的以接受式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有天壤之别,家长未必理解和支持。为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社会环境,我们通过电话、面谈等形式,向社会宣传课程改革,宣传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与家长一起分析单一、陈旧、被动的学习方式的局限性和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的优越性,解答家长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疑惑和担忧,并把一些实施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的优秀课堂教学录相,在家长会上播放,让家长和我们共同感受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好处,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巨大促进作用。学生都有好胜、好强的特点。夸美纽斯曾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和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因此在教学中,适时创设竞争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探索兴趣和独立思考习惯的有效途径,适当的良性竞争,可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独创力。竞争性情景的设置,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引入了一个思考、探索、创新的情景中,再次迸发出新的思维火花,不仅品尝到创造成功的喜悦,而且创造潜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而且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为了下一代,为了社会的进步和需要,应为之不懈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 吴晓燕,《让盲生积极参与让教学随机生成》,《现代特殊教育》,2005年第11期
[2] 盛永进,《盲校学生视觉障碍差异调查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第1期
[3] 廖健华,《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现代特殊教育》,2004年第1期
[4] 夏志,《新课程中教师角色要实现十大转变》,《现代特殊教育》,2004年第1期
[5] 郑金洲,《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期
[6] 王春莲,《现代远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5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