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方法 激发兴趣 加强实践 培养习惯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l0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强调抓好读书和语言文字的运用,重视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感受力。
   国家教育部修订下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改革确定了新的目标,对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自己的学习思考和教学实践,谈一谈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认识。
   一、更新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填鸭式”、“告诉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而忽视学生的诵读、积累和感悟,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维探究。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转变思想观念,明确自身角色定位,调整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陈旧的教学模式,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教师要以参与者、引导者的身份,有效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创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及现代教育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未来生活奠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学生已经懂的不讲,学生自己能读懂的也不讲,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去读书、去思考、去交流、去展示,去体验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改变长期形成的等待老师传授的思维定式,逐渐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惰性思想,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培养学生不唯上、不唯师的敢想敢说的创造精神和批判意识,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感受力。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紧跟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在教学中摸索实践,开展语文单元主题教学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教材解读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促使我们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二、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读书是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读书也是语文学习的主要方法,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学习运用语言,在“读”中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修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教学中读书的重要性,要求“努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国家督学李希贵也在一篇文章中讲到,“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阅历都是有限的,即使你有条件行万里路,也依然无法代替阅万卷书带给你的收获。”这些都说明读书的重要性。优秀的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滋养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净化着我们的灵魂,使我们感到身心愉悦。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博览群书,尽情享受阅读的乐趣,不要总是抱着急功近利的想法,过分追求所读是否有用。我们常见有的家长甚至教师为提高习作水平,让孩子大量阅读作文书,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读书失去兴趣,而且机械模仿,学生也不会写出真正灵动而充满内心感受的习作来。近年来,我所在的学校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学校各方筹措经费为学生精选购买经典名著,开展“午间半小时读书”活动,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这样既帮助学生杜绝了垃圾读物,又为学生解决了应该读什么书、如何读书的问题。同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师生共读发展到亲子共读,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在读书中,学生的知识在丰富,心灵在成长。
   三、加强语文实践,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紧紧围绕“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个核心。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不是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讲”出来的,更不是学生在大量做题中“做”出来的,而是在语文实践中不断体会、不断学习得来的。因此,要把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和生活联系起来,和其他学科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逐步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律,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真正做到听得懂、读得懂、讲得明白、写得清楚。每节语文课前我都坚持开展三分钟演讲活动,让学生讲见闻、讲故事、讲学习体会、讲读书心得等,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培养良好书写习惯,做到书写规范质量
   汉字的书写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到第三学段的目标内容中,都强调学生书写的规范和质量。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要重视学生的书写训练,让学生认识到正确规范书写的重要性。人常说字如其人,能写一手漂亮的好字是值得骄傲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小学教师总是叹息太忙,忙在什么地方?忙在改不完的作业,尤其是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书写不规范、错字连篇。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另一方面是学生不会写字。试想,如果学生的各样作业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如果学生的作文文从字顺,字字句句发自内心,那么我们改起来不应该是苦恼而应该是一种享受。而且这样,也给我们节省出了大量的时间来钻研教材,备好课,上好课。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用心书写也是加强记忆的好方法。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学生的练字意识,强调“提笔就是练字时”,随时提醒指导,关注写字质量,及时帮助学生保持正确姿势,养成良好习惯,提高书写效果。通过广泛的识字写字教学,既使学生掌握阅读工具和书写技能,又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切实提高审美感受力,增强教学实效性。
   【作者单位:庆阳市东方红小学
其他文献
一、创设情境,增加代入感  在科学探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问题及探究动机的形成。情境的引入是探究性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好的情境引入,可以产生问题,形成探究的动力。相反,情境引入不合理,教学过程就会失去探究的色彩,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探究教学也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在《纺织材料》这一课,我以动画片《疯狂原始人》作为导入,开篇出示动画片片段,问题导入:“同学们看过动画片疯狂原始人吗?”本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又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备课时在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操练巩固等教学环节的同时,也必须抓好课前预习。  一、要区分明确预习中的各类差异  1.因要求而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三年级开始学习预习课文。目前,很多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把预习活动提前到二年级开始,二、三年级学生预习指导的
目的对单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 hemodialysis,MHD)患者合并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AC)流行病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疾病早期诊断,优化治疗方案及持续质量改进提
语文阅读的方法很多,要指导学生学会快速阅读。用快速阅读去提高学生的阅读数量,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一、小学语文快速阅读能力培养十分必要  案例1:这是一次五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后的年级试卷分析:书写得分率99.5%、基础知识与运用得分率97.8%、阅读与理解得分率86.3%、作文得分率92.6%。纵观全年级的得分率,阅读和理解的得分率最低。全年级十个班的试卷分析中,
在小学苏教版的十二册教材中,出现了为数不多的几篇说理性课文,《学与问》便是其中一篇。依循说理文的文体特点,我精心设计了教学方案,但课上完,发现“感知问的重要性,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这一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整节课,学生在沉静中进行理性的思考、比较、辨别,对说理文的语言特点及作者的选取事例的考究有了清晰的认识。然而,就是这样过于理性,过于注重表达方法的习得,才使情感体验被忽略。“感知问的重要性,
目的对比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训练与神经发育学治疗(Bobath)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恢复影响差异性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脑卒中偏瘫治疗的95
一直以来,在学校里,老师已习惯于在课堂上不停地问,学生无休止地答——那不是孩子们想问的;教师不厌其烦地讲,学生无限虔诚地听——孩子们想讲、能讲而没机会;教师随心所欲地评,学生无可奈何地接受——其实孩子们也有他们自己的评价。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们对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定位也逐渐明朗起来,我们教师代替不了学生的发展,也代替不了他们的思维,把课堂还给孩子们,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们。教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幼儿的年龄小,知识有限,面对大千世界,一定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起源于问,学总是和问紧紧相连的。俗语说得好,“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可是,在某一项调查中显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就越来越不喜欢提问了。不敢提问主要是对学习上的问题有一种畏惧心理,害怕自己的不懂会招来老师、同伴的耻笑。这种畏惧心理是一种不良的情绪表现,长期下去,对大家的心理健康
前不久,在学校的德育培训活动中,我向全体班主任展示了一堂二年级的思品课《我的好习惯》。之所以选这堂课,是因为我强烈地感受到目前教育界 “重智轻德”的习惯思维依然强大,德育课堂主阵地作用的缺失非常严重。与之相对的却是不少老师总在抱怨现在的孩子如何难教,孩子的习惯如何不好云云……《我的好习惯》这一课重在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如何在思品课堂培养好习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案例。   从对这堂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