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媒体教学手段既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果。达到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倡导学生自主式学习,探索式学习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媒体教学 兴趣 形象化 技能
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它能使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能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利用媒体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几年教学生涯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注意力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从心理学讲,多媒体通过声、相、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其新颖性、生动性、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习兴趣,充满信心的学习数学,学好数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这一课时,我就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建设中的会展中心,让学生观察其中有什么学过的图形,当学生讲到有三角形时,课件就出示画好的会产动的三角形,让学生比较直观地认识到了其中有许多的三角形。再引入到生活中三角形的物体,最后出示搜集到的三角形造的桥、自行车、电线杆、铁塔、房屋顶等等,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生活中这么多地方都要用做成三角形的形状呢?”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一些生活中的事物与数学的联系,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使得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勇于动脑思考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于所接受的信息,信息的传递方式适合学生的口味,学生就容易接受,兴趣就浓。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此产生了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增强学习的自学性,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提供各种材料,有利学生感知。
学生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感知的时候,需要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学生的感性认识有的是在生活中取得的,有些是在学习中积累的,但大量的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演示直观材料,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取得。这就要求教师应用媒体手段呈现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信息或情境。并且应该尽可能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那样,使之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在讲到三角性的稳定性时,我就用课件设计了一把烂椅子,动画出示让其摇摇晃晃,让一个人坐上去摔了一跤,这样一来,引得学生哈哈大笑后,让他们想办法修理这张烂椅子。学生这时兴趣高涨,都十分想出一个好主意,这样一来就让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捷克斯洛伐克教育家也提出了“先示实物,后教文字”的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方法。尤其是正常情况下难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如一年级中学习的统计图、找规律、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等,都可通过媒体的作用展现在学生面前。在短短的时间内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感知。
三、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具体,促进理解。
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阶段,学生只有对所学对象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才能达到深刻的理解。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小学生的思维都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大部分依赖于感性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各种媒体就可以把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媒体的应用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在从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知识,也培养了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了智力。
四、便于回忆,有利知识的巩固。
知识的巩固在于保持记忆。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主要包括识记、保持,再认与回忆。一般说来具体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容易识记,看过的东西印象深刻,有趣的材料不易遗忘,在教学中利用媒体提供有趣的材料,就能使学生对输入的知识的记忆就长久而牢固。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的“凑十法”9+5这个算式时,我先出示学校举行运动会的图画,然后把范围缩小到我们一(4)班的鲜奶旁边,出示大盒子里有9盒,大盒子外有5盒,接着我请同学说出了图的含义,列出了算式。我说:“仔细看一看盒子里和盒子外的奶,有谁能想一个简单的方法很快算出奶的盒数呢?学生这时候会想出许多方法算出共有多少盒,师接着引出最为简单的方法,就是某同学说的,边说边演示,学生借助直观具体形象的图说:“从盒外的5盒奶中拿1盒放在大盒里,那大盒里就是10,再和外面的4盒合起来是14。接着又请同学们模仿移动奶的样子用小棒摆一摆9+5的计算过程,边摆边说,加深“凑十法”在头脑中的印象。学生摆完后,我又电脑演示了摆小棒,左边9根,右边5根,这样学生通过这道题就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感知深刻,回忆时学生会自然联想到教师讲解这些知识时应用媒体的情景,因而使再认与回忆容易得多,增强了记忆效果。
五、提供示范,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
形成技能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培养学生的技能时,应通过实际动作或有关视觉提供示范,使他们获得模仿的样板,然后再进行练习。我们不仅要使学生理解知识,更要让学生提高能力,形成技能,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让学生在理解了两端要种时棵数=间隔数+1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把绳子打结,10根绳子要边在一起,需要批几个结呢?以及我们同学天天回家要上的楼梯为题,小朵家住在5楼,他从1楼走到3楼花了6分钟,请同学们算一算,小朵从楼下到家总共需要多少分钟?最后还让学生带着一个在圆形图形上摆花的问题课后去思考,我通过这些变式的题目,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发展题,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学习的魅力之所在。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能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的联系起来,相辅相承,互为补充,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媒体教学对于教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已经是显而易见的。
关键词:媒体教学 兴趣 形象化 技能
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它能使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能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利用媒体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几年教学生涯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注意力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从心理学讲,多媒体通过声、相、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其新颖性、生动性、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习兴趣,充满信心的学习数学,学好数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这一课时,我就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建设中的会展中心,让学生观察其中有什么学过的图形,当学生讲到有三角形时,课件就出示画好的会产动的三角形,让学生比较直观地认识到了其中有许多的三角形。再引入到生活中三角形的物体,最后出示搜集到的三角形造的桥、自行车、电线杆、铁塔、房屋顶等等,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生活中这么多地方都要用做成三角形的形状呢?”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一些生活中的事物与数学的联系,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使得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勇于动脑思考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于所接受的信息,信息的传递方式适合学生的口味,学生就容易接受,兴趣就浓。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此产生了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增强学习的自学性,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提供各种材料,有利学生感知。
学生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感知的时候,需要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学生的感性认识有的是在生活中取得的,有些是在学习中积累的,但大量的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演示直观材料,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取得。这就要求教师应用媒体手段呈现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信息或情境。并且应该尽可能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那样,使之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在讲到三角性的稳定性时,我就用课件设计了一把烂椅子,动画出示让其摇摇晃晃,让一个人坐上去摔了一跤,这样一来,引得学生哈哈大笑后,让他们想办法修理这张烂椅子。学生这时兴趣高涨,都十分想出一个好主意,这样一来就让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捷克斯洛伐克教育家也提出了“先示实物,后教文字”的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方法。尤其是正常情况下难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如一年级中学习的统计图、找规律、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等,都可通过媒体的作用展现在学生面前。在短短的时间内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感知。
三、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具体,促进理解。
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阶段,学生只有对所学对象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才能达到深刻的理解。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小学生的思维都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大部分依赖于感性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各种媒体就可以把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媒体的应用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在从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知识,也培养了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了智力。
四、便于回忆,有利知识的巩固。
知识的巩固在于保持记忆。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主要包括识记、保持,再认与回忆。一般说来具体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容易识记,看过的东西印象深刻,有趣的材料不易遗忘,在教学中利用媒体提供有趣的材料,就能使学生对输入的知识的记忆就长久而牢固。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的“凑十法”9+5这个算式时,我先出示学校举行运动会的图画,然后把范围缩小到我们一(4)班的鲜奶旁边,出示大盒子里有9盒,大盒子外有5盒,接着我请同学说出了图的含义,列出了算式。我说:“仔细看一看盒子里和盒子外的奶,有谁能想一个简单的方法很快算出奶的盒数呢?学生这时候会想出许多方法算出共有多少盒,师接着引出最为简单的方法,就是某同学说的,边说边演示,学生借助直观具体形象的图说:“从盒外的5盒奶中拿1盒放在大盒里,那大盒里就是10,再和外面的4盒合起来是14。接着又请同学们模仿移动奶的样子用小棒摆一摆9+5的计算过程,边摆边说,加深“凑十法”在头脑中的印象。学生摆完后,我又电脑演示了摆小棒,左边9根,右边5根,这样学生通过这道题就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感知深刻,回忆时学生会自然联想到教师讲解这些知识时应用媒体的情景,因而使再认与回忆容易得多,增强了记忆效果。
五、提供示范,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
形成技能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培养学生的技能时,应通过实际动作或有关视觉提供示范,使他们获得模仿的样板,然后再进行练习。我们不仅要使学生理解知识,更要让学生提高能力,形成技能,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让学生在理解了两端要种时棵数=间隔数+1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把绳子打结,10根绳子要边在一起,需要批几个结呢?以及我们同学天天回家要上的楼梯为题,小朵家住在5楼,他从1楼走到3楼花了6分钟,请同学们算一算,小朵从楼下到家总共需要多少分钟?最后还让学生带着一个在圆形图形上摆花的问题课后去思考,我通过这些变式的题目,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发展题,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学习的魅力之所在。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能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的联系起来,相辅相承,互为补充,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媒体教学对于教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已经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