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动心灵的声音

来源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8851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种人,他们生来不会说话。
  当我们倾尽所有去展露我们的锋芒时,他们思考的只是如何在社会上立足。
  生命,真的是平等的吗?当你用一种近于同情悲悯的眼光望向他们,他们回予你的是一个坚定的声音——绝对。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到了附近的聋哑学前培训中心,那里的孩子五六岁,大多先天性聋哑,剩下的小部分康复的概率也是微乎其微。
  第一次走进那里时,孩子们去吃中饭了,大厅静悄悄的,地上不像其他幼儿园一样堆满了玩具,而是彩笔,墙上是一些孩子画的画,在阳光下映射出绚丽的色彩。
  远处,一阵风吹过,伴着一阵清脆的铃铛响,那声音很整齐。嗖嗖越过,又消失在更远的远方。突然,一个孩子跑来,紧接着是“丁零零”的响声,驱走了午后慵懒的睡意,雀跃在阳光里。
  老师告诉我,孩子们不会发声,平时很难注意到他们在哪,于是就在他们手上系了一串铃铛,声音不会太大,但总能找到他们。
  那孩子看见了我,有些羞涩,一跳藏在老师身后,露出半截用黄皮绳扎着的小辫。小辫随着女孩的动作一上一下,和着铃铛清脆的响声,可爱极了。
  下午,我陪孩子们在后花园玩耍。孩子们不会说话,也没法发出声音,整个花园便只有蝉鸣、浇花的水声和铃铛摇动的声音。午后的蝉很是聒噪,群聚于树梢发出“吱吱”的声响,伴着热烈的阳光,一下低沉,一下高亢,以生命之诗来吟诵未完的秋天,生命的无常在蝉的哀鸣中渐渐鲜亮。
  我坐下来,索性闭上眼,假装自己没有视觉、嗅觉、触觉,唯有听觉,虔诚地追寻那一串串铃铛的踪迹。
  我就这样虔诚地去寻找,拔开风的吟唱、蝉的嘶鸣,听那铃声一会儿远,一会儿近,一会随着风散开,一会儿聚拢,发出“叮叮当当”的交错声,最后又归于寂静。这令我想起了海边的浪花,美好而热烈,于潮起潮落间诠释着大海的辽阔,让我想起了西藏系铃而前往高原的信徒,走三步跪一步,凉风高阳,脚步从未停止,信仰从未干涸。
  蓦地,思绪被阵阵扑鼻的花香打断。那位辫子扎着黄皮绳的女孩侧着脸向我递来一朵小花。我不清楚它的品种,只记得它的香味很清新。女孩的腼腆,孩子们的笑,即使没有话语,但阳光足以见证,他们教会了我那么多。
  那个下午,铃铛的声音从未断过,清脆地,热烈地,活泼地,坚强地,吟诵地,前行着,终于在蝉的最后一阵鸣叫中伴着夕阳隐去,阳光热烈,风很轻柔。
  生命该以一种怎样的姿态真实而尽力地度过,是我们唯一值得思考的問题。
  人都一样,从不曾有人卑微,从不曾有人生来不幸,孩子们以铃之声告诉我,他们不会因寂静失去对生活的追求,只要路还在,脚步就不会停。
  有一种人,生来就不会说话。
  点评
  本文作者将真挚的情感与纯熟的技巧融为一体,成就了一篇令人感动的好文章。开头以“有一种人,他们生来不会说话”设下悬念,又以“一个坚定的声音——绝对”奏响了一个强音,然而最精彩的是作者对铃声的描写。作者将铃声与蝉声并写,以富有顽强生命力的蝉鸣来渲染铃声,又以“大海”“信徒”等联想来强化美好而热烈之感。最后聋哑小女孩与铃声在精神气质上高度统一,写声即写人,铃声成了孩子们对生活执着追求的象征,这让最后的那一句“有一种人,生来就不会说话”掷地有声,也呼应了开头。
其他文献
记得孩提时,刚刚入学启蒙,本来自信学汉字学得好学得快,但没想到,遇上“暖”字时,老把它写成“目”字旁。直到某一天,一位长者对我说,有了“日头”才温暖,“眼珠子”怎么会温暖呢?(“日头”“眼珠子”都是老家方言)这一下子便纠正过来了,后来,每每看到这个字,就会想起这段经历。  到今天,竟还听闻有家长或老师见小朋友写错字,就罚写几十上百遍,真恨不得告诉他,不如跟孩子来点“说文解字”,既有趣又好记,还有温
期刊
鸟的啾鸣唤醒了荒原  这个季节即将有太多事发生  太多欲望和毫无节制的野性蜂拥草尖  令人无法想象  春天怎样从大地内部撑开黑暗的深渊  这时候你多么震惊  清浅的线条勾勒出朱日和的辽远  只有细心的牧人看得懂变换  从一缕风到一棵草  春天不断突破寒夜的围堵,崭新的生命  诞生于三月  哈日呼说:春天的羊羔最通人意  它们是天空里的星星,想家的时候  就会跑下来  特邀点评|杨克  因为一场军事
期刊
晚风轻拂,江水静静流淌  一开始我是别人的女儿  像眼前哭闹追逐的孩子,那么天真  接着我是别人的恋人  比草丛中陷入了盲目爱情的野花  更加深情  后来我是别人的母亲  听见某处枝叶间传来的召唤性蝉鸣  也能引发内心的交响,与轻微震颤  到最后……渐渐再无人和我擦肩而过  茫茫夜色中  我感到自己微凉、赤裸。羞愧得近乎  還未拥有任何故事的少年  一瞬间  几乎就要放弃所有形容词,低促地喊出  
期刊
长江中游的水,慢慢吞吞  有时候看上去是静止的  即使雨季也只是慢慢吞吞地上涨  长江中游并不急于呈现什么  长江中游像个不声不响的好人  自甘落入俗套,用洪流  洗净天空的幻象,洗净自己  注视着远方和自己的内心  一个有故事的人,波澜不兴  说起长江,我才意识到  自己是喝长江水长大的  时至中年,依然以在长江踩水为乐  少有人体会,一个人在江面的自由以及,静水之下  身体对抗深流的快乐  特
期刊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想要回到过去某个时间点”的悔恨,人总是会在失去后才后悔当初的行为,没有说出的话,没有付诸的行动,一切都是因为失去所带来的悔恨。最近读的小说《咖啡未冷前》里有这样一家咖啡店,它有着能够回到过去的都市传说。  故事发生在一家叫“富尼古丽·富尼古拉”的名字古怪的咖啡店,那里建筑古老,环境诡异,老板和服务员个性十足,咖啡的种类则只有摩卡一种。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家咖啡店里有一个
期刊
惭愧地说,土豆生长在田地间,  我不认识它的秧苗。但当它们  在集市上或超市里,  很远的地方,我也能看到。  那么温和,妥当,懂它的人  都了解它的善意。它们在手里  被挑来选去,那外表质朴憨厚的,  似乎更为忠诚,也更为人所期待。  哪个女人不喜爱土豆呢?你快乐地  削着皮,我想很多女人都这样做过,  并不觉得歉意。此前你或许已经想好了,  接着要用什么方式对待它。  蒸煮,保留它的原始个性;
期刊
翻开黎戈这本《小鸟睡在我身旁》,细细读起来的时候,我是有点意外的。这是一本记录黎戈与她女儿皮皮生活点滴的文集,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平实地记录着皮皮出生后的所思所想。我感到意外的地方在于,市面上流行的亲子书籍,一类是以培养出名校子女为傲的成功学经验传授,另一类是将生活裹上了一层透明的糖衣,露出的是最美好的那一面,仿佛电视广告一样加了滤镜,拍摄温馨甜蜜,不会腐烂,但缺乏真实。黎戈的文字却给人一种踏实感
期刊
【作品简介】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北公安人,万历进士。曾任江苏吴县县令、礼部主事、吏部郎中等职,其间屡次辞官,或漫游,或隐居。曾问学李贽,颇受其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文学上反对模拟复古,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成为著名文学流派“公安派”的主帅。袁宏道与其兄袁宗道(字伯修)、弟袁中道(字小修)均工诗能文,并称“公
期刊
阿照跟她的爸爸一点都不亲,就连“爸爸”似乎也没叫过几次。  这个爸爸其实是她的继父。妈妈在她四岁的时候离了婚,把阿照托给外婆照顾,自己跑去北部谋生。阿照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妈妈带了一个男人来,说是她的新爸爸;不过,她不记得那时候是否叫过他,记得的反而是那男人给了她一个红包,以及她从此改了姓。改姓的事被同學问到气、问到烦,所以这个爸爸对她来说不仅陌生,甚至从来都没好感。  一直到初中三年级,阿照才被妈
期刊
创作谈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慢慢地丢失了一些物件、一些人,也清空了一部分回忆。每到一个阶段,好像就会有一些人消失在我们的世界。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消失了呢?是自己不够有吸引力吗?是距离太遥远了吗?是大家产生变化了吗?空闲的时候,脑袋放空,看着对面的山脊发呆,就会想一些这样的问题。  有人对我说:“你不必感到伤心,都是这样的。”  我说:“可能真的是大家所处的环境不同。我其实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