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中最长的4小时
妈妈病了,是动脉闭塞,要做手术。
对手术我一点也不陌生,前些年也曾全副武装地站在手术台旁,在别人身上施展“手艺”。但这次,我成了患者家属,被挡在了手术室门外。
进去5分钟,该准备麻醉了,现在妈妈会感觉冷吗?
10分钟,开始麻醉了。11、12、13、14……30分钟了,麻醉如果有问题,早该出来告诉家属了。看来没事。
手术室大门突然开了,第一个冲过去的就是我。边上还有其他病人的家属,大家围上去,却没有人开口说什么。出来的是个卫生员,手里拿了一袋子换下的衣服。看也没看我们一眼,转身去按电梯。围上来的人无语,退回去,或站或坐,或者继续踱着步。
“没事,妈妈身体好,一定不会有事。”心里默默告慰自己,眼泪却好像要涌出来。
时间一分分地滑过。第二个30分钟了。手术室里仍然没有动静。間或有一两个人推门而入,又转身出来,但医生却不见踪影。妈妈还在手术中。
第三个30分钟的时候,开始有人被推了出来。照例是我冲在最前面,又失望地退回到楼梯跟前。
第四个、第五个、第六个30分钟,几乎在重演着上面的过程,只是“演员”越来越少,直到剩下我一个人。
第七个30分钟末,主刀的医生终于从手术室走出来,脸上表情平淡,语气也同样平淡,“挺好的,一会儿就出来了,你等一下。”然后转身走了。
担心一下子没了,双腿像灌了铅的我,瘫坐在空荡的楼道里,闭上眼睛,让整个人彻底放松。我知道,妈妈会在稍后被推出来。虽然接下来是一个十分痛苦的恢复过程,但危险已经过去,血管已经通畅。
然而时间还是过得奇慢。闭上眼睛后的我无论如何也松弛不下来!所以只好又站起来,继续在靠了近4个小时的墙上靠着,盯着那扇关死的门。汗水顺着发际流下来,棉布衬衫早已像浸过水一样,但我连抹汗的力气都没有。
第八个30分钟又过去了,手术室的门终于打开,妈妈躺着的平车由麻醉师缓缓推出。
我冲过去,仔细地看着平车上的人,又拿过麻醉师手中的病历核对,生怕这次又不是妈妈。在确认无误的同时,我听到麻醉师平淡的声音:“过一会儿就醒了,回病房吧。”
走到病房,我帮着护士做床旁监护、测血压、测体温、核对术后医嘱,我发现自己又变得那么自如,完全没了手术室外的被动,只是感觉很累很累。
妈妈在手术室里的4小时,成为我一生中最难捱的一段时间。
(摘自《生命时报》文/艾明)
母亲在我左右
怀孕后,我便成了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三十多岁的女人怀孕,多多少少让人有些心惊肉跳。生怕一不留神,就会有什么闪失。
先生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一周回家的日子少之又少。于是,母亲便主动要求来照顾我。而我这人,又生性爱静。一人居家习惯了,竟拒绝母亲的好意,并说,这怀孕又不是什么大事,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可说是这样说,母亲和先生左一个不放心,右一个不放心,电话天天追着打,万分无奈,也只好答应了母亲搬过来和我一起居住。
开始的几个月,并没有什么大的反应,母亲每天都换着花样做吃的给我。由于工作的需要,通常情况下,我将文案的活儿接到家里来做,这样仁慈的老板,让我一度感到虽然在家工作,更应该对得起自己拿到的薪水,于是也就没日没夜地忙乎起来。而我在这边忙,母亲却在那边一个劲地唠叨,时不时地端茶倒水,弄得人烦不胜烦,以至于竟总是对母亲发脾气。
到了怀孕六个月的时候,肚子渐渐大了起来,坐久了,就会感到不舒服。母亲提议,中午的时候,适当的外出散散步。下楼时,母亲带上我喜欢吃的水果和零食,拿上了她亲手缝制的屁股垫,小心翼翼地扶着我慢慢地下楼。从小区到街心公园,要经过一条马路。母亲一手牵着我,一手拿着东西。嘴上不停地说,可得要小心啊,月份越大,这身子越沉,要注意的事情也就越多。听着听着,不由得心生烦闷,心想,这树老枝多,人老话多,还真是不假。
那日,和母亲再度去街心公园,过马路的时候,母亲从我的左边站到了右边,这时,忽然听到一阵急刹,接着母亲紧紧地抱住了我。再一看,车离母亲只有一米的距离。母亲紧张地看着我,问我是否有不舒服的地方,接着,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便牵着我走了过去。
按理说,从马路这头到那头,已走到马路中间等待车辆的我们,应该是从我的右侧过来,也就是说,那车应该是离我最近,可母亲却在那关键的时候,出现在我的右边。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有意观察,发现母亲居然在每次过马路的时候,起先总是站在我的左边,等过到一半的时候,又站在了我的右边。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万一发生什么不测,最先受到伤害的就是她。
(摘自《每日新报》文/朱凌)
妈妈病了,是动脉闭塞,要做手术。
对手术我一点也不陌生,前些年也曾全副武装地站在手术台旁,在别人身上施展“手艺”。但这次,我成了患者家属,被挡在了手术室门外。
进去5分钟,该准备麻醉了,现在妈妈会感觉冷吗?
10分钟,开始麻醉了。11、12、13、14……30分钟了,麻醉如果有问题,早该出来告诉家属了。看来没事。
手术室大门突然开了,第一个冲过去的就是我。边上还有其他病人的家属,大家围上去,却没有人开口说什么。出来的是个卫生员,手里拿了一袋子换下的衣服。看也没看我们一眼,转身去按电梯。围上来的人无语,退回去,或站或坐,或者继续踱着步。
“没事,妈妈身体好,一定不会有事。”心里默默告慰自己,眼泪却好像要涌出来。
时间一分分地滑过。第二个30分钟了。手术室里仍然没有动静。間或有一两个人推门而入,又转身出来,但医生却不见踪影。妈妈还在手术中。
第三个30分钟的时候,开始有人被推了出来。照例是我冲在最前面,又失望地退回到楼梯跟前。
第四个、第五个、第六个30分钟,几乎在重演着上面的过程,只是“演员”越来越少,直到剩下我一个人。
第七个30分钟末,主刀的医生终于从手术室走出来,脸上表情平淡,语气也同样平淡,“挺好的,一会儿就出来了,你等一下。”然后转身走了。
担心一下子没了,双腿像灌了铅的我,瘫坐在空荡的楼道里,闭上眼睛,让整个人彻底放松。我知道,妈妈会在稍后被推出来。虽然接下来是一个十分痛苦的恢复过程,但危险已经过去,血管已经通畅。
然而时间还是过得奇慢。闭上眼睛后的我无论如何也松弛不下来!所以只好又站起来,继续在靠了近4个小时的墙上靠着,盯着那扇关死的门。汗水顺着发际流下来,棉布衬衫早已像浸过水一样,但我连抹汗的力气都没有。
第八个30分钟又过去了,手术室的门终于打开,妈妈躺着的平车由麻醉师缓缓推出。
我冲过去,仔细地看着平车上的人,又拿过麻醉师手中的病历核对,生怕这次又不是妈妈。在确认无误的同时,我听到麻醉师平淡的声音:“过一会儿就醒了,回病房吧。”
走到病房,我帮着护士做床旁监护、测血压、测体温、核对术后医嘱,我发现自己又变得那么自如,完全没了手术室外的被动,只是感觉很累很累。
妈妈在手术室里的4小时,成为我一生中最难捱的一段时间。
(摘自《生命时报》文/艾明)
母亲在我左右
怀孕后,我便成了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三十多岁的女人怀孕,多多少少让人有些心惊肉跳。生怕一不留神,就会有什么闪失。
先生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一周回家的日子少之又少。于是,母亲便主动要求来照顾我。而我这人,又生性爱静。一人居家习惯了,竟拒绝母亲的好意,并说,这怀孕又不是什么大事,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可说是这样说,母亲和先生左一个不放心,右一个不放心,电话天天追着打,万分无奈,也只好答应了母亲搬过来和我一起居住。
开始的几个月,并没有什么大的反应,母亲每天都换着花样做吃的给我。由于工作的需要,通常情况下,我将文案的活儿接到家里来做,这样仁慈的老板,让我一度感到虽然在家工作,更应该对得起自己拿到的薪水,于是也就没日没夜地忙乎起来。而我在这边忙,母亲却在那边一个劲地唠叨,时不时地端茶倒水,弄得人烦不胜烦,以至于竟总是对母亲发脾气。
到了怀孕六个月的时候,肚子渐渐大了起来,坐久了,就会感到不舒服。母亲提议,中午的时候,适当的外出散散步。下楼时,母亲带上我喜欢吃的水果和零食,拿上了她亲手缝制的屁股垫,小心翼翼地扶着我慢慢地下楼。从小区到街心公园,要经过一条马路。母亲一手牵着我,一手拿着东西。嘴上不停地说,可得要小心啊,月份越大,这身子越沉,要注意的事情也就越多。听着听着,不由得心生烦闷,心想,这树老枝多,人老话多,还真是不假。
那日,和母亲再度去街心公园,过马路的时候,母亲从我的左边站到了右边,这时,忽然听到一阵急刹,接着母亲紧紧地抱住了我。再一看,车离母亲只有一米的距离。母亲紧张地看着我,问我是否有不舒服的地方,接着,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便牵着我走了过去。
按理说,从马路这头到那头,已走到马路中间等待车辆的我们,应该是从我的右侧过来,也就是说,那车应该是离我最近,可母亲却在那关键的时候,出现在我的右边。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有意观察,发现母亲居然在每次过马路的时候,起先总是站在我的左边,等过到一半的时候,又站在了我的右边。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万一发生什么不测,最先受到伤害的就是她。
(摘自《每日新报》文/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