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的沉静与不安

来源 :焦点·风土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huili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米拉·英格曼出生于1966年,家乡是瑞典小镇Trollh睏ttan。从那里开始,她用一种独特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记录下那些大多数人只会匆匆扫过一眼、然后迅速遗忘的碎片。长大后,卡米拉在歌德堡大学取得艺术硕士学位,并迅速成为瑞典乃至欧洲在艺术与设计博客领域最知名的艺术家之一,在美洲、欧洲、澳洲等地举办过9场个人画展,作品遍布全世界的博物馆和画廊。
  卡米拉的创作领域几乎无所不包——油画、拼贴画、铅笔画、钢笔画、数码绘画——她的作品从丰富多样的角度感染观者,似乎永远没有枯燥的时刻。
  卡米拉喜用暖色调和沉静构图,画面总有种泥土般的温厚和宁静,同时又唤起某种奇怪的感受。她在貌似寻常的背景上描绘出如同戴着面具般的神秘人物、奇形怪状的野生动物以及沼泽、浓雾、森林等不寻常的自然景象。这种离奇的搭配造成不安的效果。而简单的风格与复杂精深的视觉效果相融合,在引人入胜的暗哑和浮光掠影的明亮之间实现平衡。


  Q:卡米拉你好,能用一句话介绍一下自己吗?
  A:我是一个想用自己的两只大脚稳稳站在土地上的女人。
  Q:你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艺术家,你觉得自己的成功来自于什么?
  A:网络!提供了无数机会,现在我的工作已经无法离开网络。艺术学院?有点作用,但似乎负面影响更多。我对成功毫无准备,突然之间,人们就开始喜欢我的画了。
  Q:艺术学院是弊大于利吗?
  A:对我来说是这样,把一切都弄得太教条。


  Q:你从小就想当艺术家吗?
  A:不是。4岁我想当个护士,5岁我想当幼儿园老师,8岁我想当公主,10岁时我想当Agneta,还想要一头金色长发,这是我当时的三大愿望之一,另外两个是骑马上学(那匹马可以住在我家的卫生间里,名字叫“银”或者“男爵”)和变得非常聪明。12岁时我想当一个理发师,那是我当时能想到的最有创造性的工作。直到高中毕业,我意识到我想学习艺术。但我们的小镇上没有艺术学校,所以我先干了一年的清洁工,又在车行干了一年。哦,我恨那个工作!每天早晨上班前都要大哭一场……后来我考入德国古登堡大学艺术学院,在那里呆了5年,成为一个纯艺术硕士,之后就一直靠卖画为生。
  Q:这么多梦想,难得你记这么清楚!如果你没有成艺术家,你最有可能从事以上哪种职业?
  A:我猜我可能会成为一个糕点师傅,制作美丽的蛋糕和甜点。对了,我有一只小狗叫“傻瓜(Morron)”,我超爱它!所以,我可能也会成为一个狗类心理学家?哈哈。
  Q(汗):真是天马行空呀!难怪你的画也是充满无法充分表达的想象力。这么多的创作灵感从何而来?
  A:给我灵感最多的是音乐,其次是电影,记忆也帮助我豁开思路。
  Q:我觉得你的画构图简单,有种田园牧歌式的质朴,但同时又有很深的意蕴,你觉得呢?
  A:我不想定义自己的画风。我努力不这样做。


  象的一模一样。我喜欢不确定。创作时,我会以颜色、形状或新材料为突破点,一边画一边构思故事。有时我的头脑会和本能起冲突,这时我就不听大脑的,像一只蜷缩在壳里的蜗牛,甚至让自己变得蠢一点。我喜欢放慢速度,快速作画不是我擅长的。
  Q:我非常喜欢你在拼贴画中使用的各种新奇材料,比如你有一幅作品,所使用的背景是用刷子在塑料泡沫包装纸表面刷一层蓝色颜料,然后印染在纸面上,形成非常独特的质地和感觉,你怎么想到用这些不起眼的材料的?
  A:我总是随手用身边的东西。当时那个泡沫包装纸正好在我的桌上,而且手边又有一个刷子,所以不用一下太可惜了吧(笑)。对材料的使用其实考验的是你的勇气,你必须相信自己能够做出好东西来。
  Q:那你觉得创作的核心是什么?
  A:我觉得是诚实,有趣。你必须有好奇心。
  Q:你的创作领域非常多,有插画、油画、摄影、剪纸、甚至浮雕,你最喜欢哪一种?
  A:坦白说,插画不是我最喜欢的,因为插画的商业性质决定了它总是一项任务,需要为客户服务,无论主题、尺寸、时间,都不是我能控制的。插画更像是依赖于技巧和头脑,而其他的纯艺术形式则是不依赖任何东西,只是听从你的内心和本能,去创作全新的不曾存在过的东西。
  Q:你受到哪些艺术家的影响呢?
  A:似乎没有。我想,音乐比绘画对我创作的影响更大。
  Q:哪种类型的音乐?
  A:忧郁迷幻的音乐。我最喜欢的乐队是Radiohead,他们被《当代音乐》杂志评比欧美曲风最忧伤阴暗的乐队。
  Q:感觉你喜欢的音乐类型和你的画风也比较相近,你使用的色彩大都柔和沉郁,你想用这种色调表达什么?
  A:我只是觉得强烈的色彩很丑陋。


  Q:能用几幅你最喜欢的作品为例,谈谈你的创作过程吗?
  A:我总是最喜欢刚刚创作出来的新作品,有点喜新厌旧的意思(笑),所以恐怕很难举例。至于创作过程嘛,我从来不去刻意思考要去表达什么,我也从来没有一幅画和事先想
  Q:那你的画室是什么样子,有很多杂物吗?
  A:我有一个很大的工作室,包括一个厨房和一个浴室。画室里堆得最多的是纸——新的旧的。我喜欢站在高台前工作。站着干活让我更容易移动。我也喜欢边听广播边画画。   Q:感觉你是一个非常随性的人,那你有固定的工作日程吗?不过我猜你肯定属于早起型,因为得遛狗嘛(笑)。
  A:是的,我一般7点起床,在电脑跟前边看邮件边刷牙,然后花40~60分钟遛“傻瓜”。其实也就是从家里步行到我的工作室。然后我会花一个小时干点杂事,来杯咖啡(这是我一天中的重要时光),一边喝一边培养工作的情绪。如果找不到感觉,我就读读书、读读杂志。下午3点,“傻瓜”又要散步了,所以就去吧。晚上回家后我主要以电脑为主,又是一大堆事。
  Q:“傻瓜”这个名字真逗,感觉很像你画中的人物,都有点傻乎乎的。
  A:我喜欢憨态可掬的事物,我自己也常常脱线、大脑秀逗之类的,呵呵。


  Q:那么,遛狗和听音乐算是你最大的爱好吗?
  A:唔……我最大的爱好是画画。我的生活中除了画画似乎没有其他的,这是个问题……
  Q:正因为你这么专注,所以才非常高产吧,如果爱好很多,精力肯定会分散,创作效率就必然降低了。
  A:是的。这也是“傻瓜”对我非常重要的原因。它让我不至于整日整夜地画画。你可以拒绝家人和朋友,说你很忙,但你无法拒绝一只狗要散步,对吧?这让我成为一个更健康、更友善的人。而且,无论我成功还是失败、漂亮还是丑陋,它都一如既往地爱我。
  Q:“傻瓜”一定也给了你很多灵感吧?
  A:是的,这里有它的两幅画像和一张照片,它是我最好的朋友。
  Q:下面是趣味问答环节。
  A:我尽量有趣一点,这不是我的强项……


  Q:你最开心的时刻是什么?
  A:我完成了!
  Q:最郁闷的时刻?
  A:我完成了……
  Q:最喜欢的一个单词?
  A:渴望。
  Q:如果有一周假,你想做什么?
  A:到瑞典群岛划皮划艇。
  Q:如果你可以邀请古今中外的六个名人共进晚餐,你会邀请谁?
  A:天哪,我从来没想过这样的问题……也许第一个是迈克尔·帕金森(Michael Parkinson),他是英国最有名的脱口秀艺人,有他在,我就不用担心冷场了,他会代替我招呼所有人,问一些机智的问题。然后是我父亲,他已经去世很久了——我想以成年人的身份重新见到他。对了,还有戴维·阿滕伯勒(David Attenborough),也是一个英国主持人,我喜欢他聊天的方式。接下来是画家迈拉·卡尔曼(Maira Kalman),我特别喜欢她的作品。嗯……听起来不是一次很有趣的聚会……我宁愿和朋友们一起舒舒服服地吃一顿,就这样。
  Q:最后一个问题比较宏观,你觉得北欧插画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A:我们人很少,地很大。我们爱大自然。虽然很冷但很可爱。我们与黑暗做斗争,于是更加热爱光明。
  Q:谢谢你精彩的回答,卡米拉!
  A:谢谢!
其他文献
杭州有着全国极重要的艺术院校,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江湖地位(声威)。大大小小的展,很多,驻留定居的艺术家,很顶尖,却始终含蓄羞怯的站在上海的身后。说她是南方的艺术重地,不如“艺术后花园”来得更妥帖。  没有北京的艺术圈的喧嚣,不比上海艺术界的繁华,低调的默默波澜,是西湖的一汪柔情。  南山路上中国美术学院培养艺术家:每年迎纳新人,宽广的怀抱温暖数年,再送别艺术的新血液离开,散落各处。除了教育职能,这
期刊
中国玄学中有许多算命方法与名字有关,虽说玄乎,但似也有道理。“无极”、“大千”这些极其大气又深蕴中国文化的名字每每让人印象深刻,想来只有旧时学识广博的长辈才能起出这样惊鸿一瞥的名字,而这些名字的拥有者也会带着一份骄傲与幸运伴随着这些名字共存。赵无极,就是这样一个名字。  宋朝皇族后裔的赵无极从小家境殷实,秀才祖父从道教中触发灵感,起了“无极”这个名字。而伴随着这个名字,赵无极也与中国文化有了千丝万
期刊
年初二,一对从巴黎回来的朋友,到舍下小坐,聊起了巴黎……  自然而然间集美亚洲博物馆的话题,便缠进了我们闲谈之中,聊得兴起,宛若看到巴黎迷人的阵阵香熏渗合着东方浓浓茶香萦绕而起,大家的思绪不约而同地兴奋起来……  朋友亚玲和她先生,是上世纪90年代赴巴黎寻梦的年青人。亚玲是皇族的后裔,天性格调高雅,虽然在国内他们已是名牌大学理工科的教师,但文化大革命间的文脉断裂,使他们更求知若渴,又对艺术情有独钟
期刊
今日美术馆作为中国第一家民营公益性美术馆,一直致力于积极参与并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前进和发展,以其现代性视野、国际化平台、规范化运营,力求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民营美术馆的生存发展之路。作为私立性质的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的公共教育活动具有很多优势,并且在当代艺术领域里具有先导性的作用。  在今日美术馆的公共教育部,有六项教育活动支撑着展览的举办,共同推动美术馆的全面发展。其每一项活动均从不同的角度、针对不同
期刊
《自画像》(Deutsch: Selbstportr?t)  文森特·凡高,65 × 54 厘米,1889年  像伦勃朗和戈雅一样,梵高经常用自己作为模特,在他整个短暂的创作期十年内绘制了超过43幅的自画像。他曾在信件中对他弟弟说:“人们说认识你自己很难,我愿意相信,并且我觉得画你自己也很难。就像伦勃朗的自画像,已经超出视觉之所见,它们更像是一种启示。”  这幅奥赛博物馆收藏的,大面积蓝色的自画像
期刊
广州  广东美术馆 1—12号厅  风·雅·颂—广东美术馆馆藏作品展  2013年2月5日~2013年3月13日  风雅颂—广东美术馆馆藏作品展将于2月5日—3月13日在本馆内开展,展览主题来源于诗经,“风”即各国当代艺术精品,“雅”即花鸟风景、静物陶瓷等致雅小品,“颂”则是颂美新生活的主流经典,旨在展现各个时期艺术家对社会形象及意义追寻的不同面向,为观众提供一场丰盛的精神大餐。  2月5日~3月
期刊
一直以来,西方博物馆总是通过对艺术的公众性来制定艺术公众政策,就其路径而言,大致分为调查统计,分析各社会阶层、文化阶层和各年龄段的需求和兴趣,和对“艺术接受”的过程与内容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具体的公共教育措施。  新世纪以来,在中国艺术市场开始井喷,各类公、私立艺术馆、博物馆相继出现方兴未艾的背景下,我国的艺术公共教育处在一个怎样的真实状况之下?作为尚处尝试阶段,缺乏理论支持的艺术公众政策,
期刊
新加坡  新加坡季节画廊  新加坡季节画廊“盲人之盲”—韩国艺术家Choi Xooang个展2013年3月22日~2013年4月13日  韩国艺术家Choi Xooang在新加坡的个展“盲人之盲(The Blind for the Blind)”于2013年3月22日开幕。Choi的艺术作品体现出他对于人体结构理解的超级写实艺术技巧以及对其中的深邃寓意的极致体现。  3月22日~4月13日  法国
期刊
“对一个写实画家来说,没有比此种满怀敬意将物之真实带上前来的虔诚摹绘更令人沉醉和期待的方式了。‘寂静之吹拂’,吹来的是淌过我内心的时间之河,寂静的物之自身悄然谢幕,真实涌上前来。  我始终存在着一种怀疑,特别是在画到顺手的时候,会有一种恐慌感。因为写实绘画会有这个问题,你说这是对于画画始终有一种危机也好,警惕也好,我要有一些时间停下来想一想。”  50年前,中国美院附中,一位叫着来汶阳的学生的才气
期刊
重商主义下的学院派  提及学院派,往往和庸俗文化,僵化保守等这样的略含贬义的名词连结在一起,这种批判性质的异乎寻常的高度一致性也体现在不同版本的艺术史专著中。故19世纪的学院派被不约而同地打上了“无视艺术家个性自由和创造”、“脱离现实生活,回避艺术社会性”的标签。再加之晚期现实主义和印象派等现代艺术在20世纪初期的蓬勃发展,学院派的教化无疑作为一种历史前进的绊脚石而成为众矢之的,被视为一种反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