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压膜Activator治疗AngleII类错牙合223例疗效分析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nd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作者设计发明的真空压膜Activator治疗AngleII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223例AngleII类患者中,上颌前突和高角型共52例,配戴有颊面管的真空压膜改良式Activator配合口外弓和头帽矫形,限制上颌发育和控制高角型发育,其余均配戴无颊面管的真空压膜改良式Activator,治疗18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23例AngleII类错牙合患治疗18个月后,导下颌向前显著,面中份突度减小,呈直面型,磨牙和尖牙达到中性关系或中性偏近中,唇部能自然闭合,颏唇沟变浅,经治疗有效率100%。结论:真空压膜Activator治疗AngleII类错牙合患者,固位良好,临床配戴舒适,美观隐形,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AngleII类;真空压膜Activator;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4)15-1274-04
  Efficiency analysis of 223 Angle Class II cases treating with vacuum lamination activator
  LI Xiang-lin,ZHOU Hong,SI Xin-qin,HOU You-xia,GUAN Li-min,ZHANG Zhi-yong,WANG Fei (Department of Orthodontics,Stomatology Hospital,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04,Shaanxi,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research aimed to evaluate the the design of vacuum lamination Activator and its treatment efficiency in Angle classII malocclusion. Methods 223 Angle classII patients were selected. 52 cases with high-angle and maxillary protrusion wore modified vacuum lamination Activator with buccal tubes and headgear restricting the maxillary growth and controlling the development of high-angle.The others wore vacuum lamination Activator without the buccal tubes.18 months of treatment,the treatment effects was evaluated. Results 223 Angle classII patients after 18 months treatment, which guided the lower jaw forward growth significantly and reduced face protrusion. Molars and canines reached to neutral or nearly neutral relationship,and lips naturally closed.mentolabial shallow became ditch.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vacuum lamination activator was 100%. Conclusion Vacuum lamination Activator was efficient in treatment Angle classII patient,with good clinical wearing comfortable, invisible, and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Key words:Angle classII;vacuum lamination activator;efficiency analysis
  笔者在《真空压膜改良式Activator制作与临床应用研究》与《真空压膜改良式Activator和传统肌激动器比较研究》分析对比后,进一步对223例AngleII类错牙合患者配戴真空压膜改良式Activator临床应用分析研究,发现患者依从性良好,与同类矫治器比较,舒适、美观,临床疗效显著,有效率100%,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病例纳入标准:替牙晚期或恒牙早期AngleⅡ类、功能性或骨性患者。按病例纳入标准从2008~2012年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患者中临床配戴真空压膜改良式Activator功能矫治器223例(男160例,女63例),治疗时间18个月,年龄9~14岁,牙列为替牙晚期或恒牙早期,68例为低角型,103例为均角型,上颌前突和高角型共52例。治疗前后拍头颅定位侧位片。
  1.2方法:上颌前突和高角型共52例中,配戴有颊面管的真空压膜改良式Activator配合口外弓和头帽矫形,限制上颌发育和控制高角型发育,其余均配戴无颊面管的真空压膜改良式Activato。上述患者每日配戴矫治器12~14h/天,夜间必须配戴,每月复诊1次,从第3个月开始,每次复诊时须调磨矫治器。方法:微量调磨矫治器上颌前牙腭侧组织面和牙冠腭远中面;微量调磨矫治器下颌导面,使下颌导面渐成平面。当导下颌前伸磨牙关系基本呈中性关系并呈稳定牙合时,进入保持期,不再调磨,矫治器只在夜间配戴,择期二期固定矫治器矫治。   1.3统计学方法:配戴真空压膜改良式Activator功能矫治器18个月,分别拍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计算机steiner和Tweed方法头影测量分析法分析治疗前后X线测量数据,并用SPSS20.0软件配对t检验统计学处理,得出实验结论。
  2 结果(见表1~2)。
  3 典型病例
  3.1病例1:某男,10.5岁。主述:上前牙前突,下颌后缩求治。检查:面部检查:面中份突,下颌后缩,Ⅱ类面型,开唇露齿,闭口时颏部紧张;有家族史,无既往正畸治疗史。口内检查:替牙期,尖牙、磨牙远中关系,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牙齿无拥挤,无龋齿。拍头颅定位侧位片显示:骨组织测量结果∠SNA85.6、∠SNB76.3、∠ANB9.3、Wits3.8、Go-Gn-Sn29.8。齿槽测量结果∠U1-NA104.9、U1-NA距3.0、∠L1-NB48.6、L1-NB距8.4、 IMPA109.8。诊断:AngleⅡ类Ⅰ分类,深覆牙合、深覆盖,骨性上颌前突。治疗:真空压膜改良式Activator加口外弓; ①初戴1周后,每天戴用时间逐渐增加,1周后逐渐达12~14h/d,夜间必须戴。待患者适应矫治器后,也可矫治器全天戴用;②每月复诊1次,需要调磨矫治器:调磨上颌前牙腭侧面和磨牙远中面、下颌磨牙导板面;③当磨牙和尖牙达到中性偏近中或中性关系,进入保持期。保持6个月,二期固定矫治器矫治。结果:治疗18个月后,面部检查:下颌后缩改善,面中份突度减小,直面型,唇部能自然闭合,颏唇沟变浅,闭口时颏肌自然;拍结束头颅定位侧位片显示:组织骨∠SNA82.9、∠SNB77.6、∠ANB5.2、Wits-2.0、Go-Gn-Sn28.6;齿槽测量结果∠U1-NA100.7、U1-NA距4、∠L1-NB50.2、L1-NB距6.1、IMPA110.2(如图1~3)。
  4 讨论
  安氏II类错牙合的发病率较高,据统计,II类1分类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为15%~20%,占治疗患者的49%。如果未经治疗,安氏II类牙合关系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自行纠正,影响患者的功能和外貌美观。随着正畸学的不断深入发展,对安氏II类错牙合治疗的观点也有所改变。早期认为生长发育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受环境的影响,安氏II类错牙合的矫治只能开始于恒牙萌齐之后或者成年。直至骨可塑性理论的出现,人们开始认为骨的形态与功能密切相关,功能改变可使骨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发生改变。因此很多学者提倡利用生长发育期,采用引导下颌前伸的功能矫治器进行生长改良治疗,刺激下颌的生长,纠正下颌后缩,调整上下颌骨矢状向关系不调,同时改善软组织侧貌,增进面部美观,从而使牙颌面正常生长发育,减少成年后手术治疗的可能性,减轻患者身心损害,减轻骨性畸形的严重程度和正颌外科手术的难度[1-2]。矫治安氏II类错牙合的功能矫治器是生长改良治疗,可促使下颌骨的生长,纠正上下颌骨的矢状不调。肌激动器(Activator )属于活动式牙支持型功能矫治器,肌激动器是20世纪由Andresen医生发明的,一直被广泛的应用并随后出现了许多变化改良的作用原理相同的矫治器。在应用上可同时配有头帽口外弓使用[1]。真空压膜改良式Activator矫形力来源于咀嚼肌,其在口内的固位也主要依靠齿槽及咀嚼肌。在未戴入矫治器时,整个咀嚼肌群处于平衡状态。戴入矫治器后,下颌因矫治器的牙导面的引导被迫向前、向下固定在新位置上,咀嚼肌群的平衡被打破下颌下肌群被牵拉。进而通过骨骼的生长潜能促进颞颌关节的相应改建和骨骼矢状关系及面形的变化。口外唇弓上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且可以通过改变牵引力的方向对上后牙的萌出起到抑制作用,然而口外弓并不直接促进下颌向前的发育[2]。
  通过223例患者的临床实践,治疗18个月后,面部检查:下颌后缩改善,面中份突度减小,直面型,磨牙和尖牙达到中性偏近中或中性关系,唇部能自然闭合,颏唇沟变浅,有吮下唇不良习惯的可纠正,唇部能自然闭合,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计算机steiner头影测量分析法分析治疗前后X线测量数据,并用SPSS20.0软件配对t检验统计学处理。和Wits值和L1-NB。说明上下颌关系改善明显,导下颌向前效果显著,覆牙合、覆盖减小,磨牙和尖牙达到中性偏近中或中性关系,下前牙内收明显,使得面中份突度减小,直面型,,唇部能自然闭合,颏唇沟变浅。口外唇弓上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且可以通过改变牵引力的方向对上后牙的萌出起到抑制作用,垂直高度控制良好,面型改建趋于正常,从以上病例证实效果显著。
  从上述病例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同以往研究基本相同[1-2,4],矫治器原理基本一致,不同的是真空压膜改良式Activator矫治器用齿槽和咀嚼肌同时固位,夜间配戴不脱位,作用力持久,发现患者依从性良好,与同类矫治器比较,舒适、美观,缩短治疗时间,临床疗效显著,已推广应用,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芸主译.口腔正畸功能矫形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6-152.
  [2]牛亦睿,周洪.功能矫治器对骨性Ⅱ错牙合下颌骨生长作用的系统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1,18(4):384-387.
  [3]周传丽,白玉兴,王邦康.Activator功能矫治对髁突、关节窝和下颌骨生长改行的影响研究-X线头影测量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7,21(2):.
  [4]王昊,文育萍,袁小平.安氏Ⅱ类Ⅰ分类功能矫治器的临床应用进展[J].西南军医,2012,14(6):878.
  [收稿日期]2014-05-10 [修回日期]2014-06-15
  编辑/何志斌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评价牙周炎致前牙移位通过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因牙周炎造成前牙移位的患者,经过牙周基础治疗、牙周手术治疗,待牙周炎症基本控制后,再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内收、平整、排齐因牙周炎导致移位的前牙,同时配合牙周护理及调牙合等措施,从而达到消除炎症、牙合创伤,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恢复美观。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牙的牙龈指数、牙周袋探针深度、附着水平等。所得数据采用采用χ2检验进行
期刊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多发于青春期,颜面部发病率高[1]。痤疮后容易遗留瘢痕可能影响患者的外貌,导致患者心理障碍。我科于2013年1月~2013年10月采用2 940nm点阵激光治疗痤疮后萎缩性瘢痕40例患者并且进行了精心护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40例患者均为我科门诊收治,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18~37岁,平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手术切除术后早期放疗治疗瘢痕疙瘩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对61例患者的72处皮损采取手术切除,术后2h内、第5天、第9天分别对手术部位行放射治疗后随访6年。结果:61例患者72处皮损随访6年,痊愈率93.06%,有效率98.61%。结论: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早期放疗是治疗瘢痕疙瘩有效、安全的方法。  [关键词]瘢痕疙瘩;手术切除;早期放疗;中长期疗效  [中图分类号]R619+.6 [文
期刊
痤疮是青春期男女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临床表现可分为非炎症性和炎症性两大类,非炎症性痤疮主要表现为白头粉刺或黑头粉刺,炎症性痤疮主要表现为炎性丘疹、丘脓疱疹或脓疱、结节及囊肿,结节、深在性脓疱、囊肿等可反复出现,尤其囊肿聚合形成囊性肉芽,经久不愈。以往对于炎症性痤疮的治疗,常选择口服或外用药物或面膜、针挑、挤压甚至切开排脓联合换药的方法治疗,以上治疗常致病情反复,患者皮肤表现此起彼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吸脂联合腺体切除与改良内视镜旋切刀刨削两种微创技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3年12月手术治疗的49例男性乳腺发育症患者,均为双侧发育,年龄19~46岁,平均22.6岁。其中I型7例,IIa型32例,IIb型10例。负压吸脂联合腺体切除组30例,内视镜旋切刀治疗组19例。结果:两组患者基本达到正常男性胸部外观,无乳头乳晕坏死,切口瘢痕细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膨体聚四氟乙烯 (ePTFE) 隆鼻术后感染发生的综合措施。方法:对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科行膨体隆鼻手术的1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患者均采取了综合措施预防术后感染。结果:本组127例膨体隆鼻术后患者随访6个月~2年,均无感染发生。结论:虽然膨体的微孔结构使其相较硅胶假体更容易发生术后感染,但通过综合预防措施及严格的无菌操作可有效地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期刊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36岁,因面部肿物36年余入院,患者出生后即发现左侧面部有一黑痣约蚕豆大小,未予治疗。自1990年后,无明显诱因,肿物生长迅速,于1997年9月,来我院诊治,当时查体左侧面部呈灰黑色,皮肤表面生有毛发(见图1),左上睑可见5cm×4cm大小包块,左侧下颌可见7cm×5cm大小包块,左侧鼻孔增大,可触及两个3cm×1cm大小的包块,质软,压之不痛,听诊无杂音,左侧鼻翼塌陷,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大鼠牙胚细胞(Tooth germ cells, TGC)与骨形成蛋白-2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2,BMP-2)联合作用对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 hPDLSCs)向成牙骨质细胞表型分化的作用。方法:将免疫磁珠法分离的hPDLSCs与TGC共培养,并加入50ng/mL的BMP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Abbe皮瓣 修复上唇鳞状细胞癌切除术后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例37~62岁患有上唇鳞状细胞癌的患者进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形成的继发性上唇缺损选择Abbe皮瓣修复,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4例患者术后外形良好,功能正常。1例术后出现轻度小口畸形,对进食,语言功能影响不明显,患者不要求治疗。结论:对上唇缺损宽度小于上唇唇长1/2者,治疗选择Abbe皮瓣修复,不仅能恢复口唇特有的
期刊
[摘要]目的:评估Q-开关 Nd:YAG 1 064nm激光联合谷胱甘肽凝胶对黄褐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26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例,接受Q-开关 Nd:YAG 激光联合谷胱甘肽凝胶治疗;对照组13例,仅采用Q-开关 Nd:YAG 激光治疗,每14天治疗1次,6~10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4.6%,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6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