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亦有所乐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gjtd44qx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在小区里散步,常听到三五个老人在一起闲聊,话题无非是退休后没有了年轻时的热情和乐趣,整日无所事事,提不起精神,很少有畅然快乐的时候,并感叹真是老了。
  世间万物,衰老是自然规律。人亦如此,退休前工作缠身,整天忙忙碌碌;退休后,骤然闲下来,如果不自我找乐、对晚年生活有所规划,就会感觉空虚无聊,生活陷入迷茫,长此以往,必对身心不利。
  如何找乐?我认为老年人可寻找的快乐很多,因人而异。
  乐在信仰。信仰是一个人的灵魂,是人生精神支柱的基石。一个人有了信仰,对人生才能有正确的价值观,才会持之以恒做一件事情。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1988年6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义无反顾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艰苦创业,一干就是20多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交给国家,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得“全国十大绿化标兵”“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等荣誉,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杨善洲精神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以干事为责,以干事为荣,以干事为乐,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目标融入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之中。
  乐在公益。一些老同志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退而不休,主動加入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或投身其他公益事业,继续发挥作用,得到群众和社会广泛赞誉。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扶贫办原主任莫执养,退休后在家中建起农家书屋,利用双休日回村管理农家书屋。经过10多年的努力,书屋不断发展壮大,藏书一万多册;除此之外,他还将家里二楼阳台建成一间课室,购置了不锈钢书架、风扇、电脑等设备设施,自费安装宽带网,方便群众用手机上网了解新信息、学习新知识。农家书屋不仅成为村民最喜欢的去处,而且每到暑期,还迎来一批批参加“三下乡”活动的大学生,丰富了农村儿童的学习生活。2019年8月,其家庭荣获第十四届广东“十大优秀书香之家”称号,同年年底,莫执养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受到表彰。
  乐在济困。一些老同志退休后,本可以拿着足以过上好生活的退休金颐养天年,然而,他们却坚持劳作,并把所得的收入全部用于扶贫济困,资助困难家庭学生,人性光辉和人间大爱得以充分体现。2016年1月,《人民日报》报道了杭州拾荒老人韦思浩的事迹。他是一名中学全科教师,因为一些原因没读完大学,但他爱学习的习惯一直没变。老人是杭州图书馆的常客,他坚持阅读、求知若渴的样子,赢得千万网友点赞。韦思浩任教30年,退休后捡垃圾捐资助学,默默捐赠21年,从最初的300元到后来的3000元,他一直用“魏丁兆”这个化名默默地进行。近到浙江省景宁县,远到黑龙江省孙吴县,都有他捐助的学生。
  乐在怡情。“人养花、花养人”,养花种草不仅愉悦人的心情、陶冶情操,而且能使身体得到锻炼。辽宁省沈阳市76岁的退休教师李忠华,6年前,积极参加社区创办的居乐园绿化美化活动,他和老伴义务承担了小花园的管理工作,播撒文明,每天在居乐园里忙碌,清垃圾、除草,用捡来的石砖头砌了一个个小花池,自费买来苗木,先后栽种了丁香、月季、百合、刺梅、鸡冠花等共30多个品种的花草,将原来杂草丛生的大垃圾场变成了鸟语花香的小花园,夏秋两季总是花朵盛开、香气宜人,让邻居们心里暖融融的。在他的影响下,大家纷纷行动起来,将楼前楼后收拾得干净整洁。
  除了以上种种外,老年生活的快乐还有很多,比如有的乐在写作出书,有的乐在琴棋书画,有的乐在唱歌跳舞,有的乐在冬泳健身,有的乐在垂钓和户外运动,有的乐在照看和陪伴孙辈、享受天伦之乐等。如果什么乐趣都没有,建议积极参加老年大学有意培养,否则整天待在家里,社交圈越来越小,朋友越来越少,两耳不闻窗外事,社会信息闭塞,久而久之,思想封闭,思维退化,只会影响身心健康。老年朋友们,快乐的点子很多,让我们主动寻找快乐吧!
  责编/清风
其他文献
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有句名言:“人不可以无年(寿年短)。”此言出自他为文徵明写的《文先生传》。明代江南公认的四大才子是:徐祯卿、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前三人诗、字、画各有所长,可惜年岁不如文徵明长。徐祯卿、祝允明、唐寅的寿命分别是32岁、66岁、53岁,而文徵明活到89岁高龄,成就最高。一般来说,活的时间长一些,学习和实践的时间多一些,造就也会大一些,因此王世贞发出了如上感叹。  这并不否认自
期刊
老屋是故乡的标志。如今故乡发生巨变,老屋已成了回忆。  记忆中的老屋,是一栋低矮、简陋的平房:四列三间,泥巴瓦,土砖墙。屋后有一片竹林,还有一棵百年老樟树,四季树影婆娑。那年夏季的一天下午,天昏地暗,紧接着下起了暴风雨。老屋被风吹得晃动不已。突然,西面的半堵墙坍塌了,年逾花甲的祖母也被瓦片砸伤……此后,新建一栋房屋成了全家人的梦想。  没过多久,父亲买来两头小猪崽,用家里的谷糠潲水和地里的蔬菜、池
期刊
潘天寿,字大颐,自署阿寿、寿者,是现代著名的画家和教育家,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在画坛拥有很大的名气。值得一提的是,潘天寿取得的成功,离不开绘画大师吴昌硕的悉心教导和提携。  1923年,经朋友介绍,26岁的潘天寿辞别家乡,来到上海民国女子工艺学校担任绘画老师。当年夏天,他开始兼任上海美专中国画系国画习作课和理论课教师。也就在那个时
期刊
金秋,油茶籽捡收的季节,我又回了趟当年下放的石溪村。山丘上栽满了油茶树,一株株枝繁叶茂,粒粒油茶籽挂满了枝头,好一个丰收的年景!我兴奋地走进这片油茶林,看着满山的油茶树,闻着阵阵茶油的清香,不禁又想起了当年跟房东文元婶学捡油茶籽的趣事。  记得那年我是头一次捡茶籽,根本不懂怎么去捡,文元婶知道我的心思后,递给我一个竹篮子,然后从油茶树下捡起几粒茶籽,教我辨认什么样的是新茶籽,什么样的是陈年的黄壳子
期刊
我今年82岁,身体健康无大病,亲朋好友见我虽然头发斑白、牙齿有缺损,但背不驼、腰不弯、走路轻快,都说我不像耄耋之年的人。常有人问我有什么养生保健的方法,我不好意思地写了一首顺口溜,供大家一笑。  老夫今年八十二,生活自理身体好。  养生方法怎么谈,且让我来表一表。  鸡鸭鱼肉变换吃,荤素搭配均匀好。  杂粮面条禽蛋奶,蔬菜豆腐不能少。  时鲜水果适当吃,蜂蜜木耳大红棗。  家常菜肴宜清淡,细嚼慢咽
期刊
在我的家乡——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下埠镇有一个人的名字家喻户晓,这个人就是“劉司令”。“刘司令”原名刘荣华,从小参加革命,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屡立战功,一生身经百战,曾11次负伤,其中8次重伤。1955年9月,他被授予大校军衔;1988年7月,被中共中央军委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弃工从戎英勇战斗  1905年,刘荣华出生在湘东区下埠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2年,他
期刊
十月赏香山  ○巩怀书  十月的香山  从风雨里走过  山上,枫林红红火火  山下,菊园金菊朵朵  一览山上山下  天造地设的杰作  是巨幅五星红旗  红枫,为共和国的旗帜  打上了浓重底色  黄菊,簇拥成金星五颗  熠熠光芒四射  多神奇的景色大气磅礴  看香山想起来许多  红旗,是先烈为了人民  流淌的热血  护佑着我们今天的生活  金星,验证的真理颠扑不破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期刊
在外地工作的游子,对老家有一种思念之情。古语说:父母健在,是老家;父母仙逝,是老宅。我家老宅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300年。我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离开老宅的,虽然过去半个多世纪,而老宅往事在我脑海中却越发清晰。  老宅厅堂设立的祖宗牌位,教会了我做人要明事、明礼、明法。到目前为止,我们家族在这里生息繁衍十二代了,家教和家规非常严格。祖辈和父辈要求后代要敬祖祭祖,按家族规矩,每年的清明、冬至,每月
期刊
去年7月中旬的一天,我去南昌市图书馆借书。走上数级台阶,见雕梁画栋的屋檐下有一个“豫章讲坛”的广告牌。细观之,我眼睛一亮,上面有“阅读,童年最耀眼的记忆”的讲座预告,主讲嘉宾是儿童文学作家彭学军。  “阅读,童年最耀眼的记忆”像敲响的钟声,引起了我的共鸣。我自童年时期就爱上了阅读,那时,我读图文并茂的小人书读得入迷,欲罢不能;看经典名著看得入神,爱不释手。爱读书的习惯没有随时光的流逝而丢失,而是贯
期刊
歌曲《军中绿花》中有两句歌词是:“站岗值勤是保卫国家,风吹雨打都不怕。”军中有人说:“当兵站岗是本职所系,历练所需,天经地义。没有站过岗的兵,恐怕不算是真的当过兵。”我当了23年兵,最令我骄傲与欣慰的是入伍7个月时,荣幸地为新中国成立7周年站岗放哨。  新中国成立后,我开始了正常的读书生活。1955年,我国第一部兵役法正式颁布。1956年年初,部队到学校征集文化兵,我写了决心书,应征报名。经政审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