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 精心构建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zlwzk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 在当今的社会,陈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今的社会发展,在大力提倡有效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如何构建有效课堂,真正达到“教得有效,学得愉快”,一直是教师永恒的追求.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教材的使用,情境的创设,以及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谈谈几点看法:
  一、领会意图,利用教材——构建有效课堂教学
  尊重教材. 意味着尊重教材的编排意图. 研究教材的编排意图,要做到“深入浅出”,没有对教材的“深入”,也就不会有课堂教学的“浅出”. 用教材教,就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对教材进行学习化加工,使“教材”进到“学材”,让教材本身所承载着的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情感等功能释放出来. 选择素材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为让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诱惑性和吸引力,在选择素材的过程中,应更多地将视角投向现实生活.努力开掘那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同时又暗含着某种数学现象或数学规律的实际问题来建构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体系.例如在上《数学广角》时,我根据教材的编写进行整合教材,我利用直观教学法,以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上课,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以学校开展兴趣班为情境,我们班有4名同学参加体育组,我叫4名同学站在讲台上,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写4名同学的名字,然后我又叫6名同学上台参加美术组,其中有2名同学是刚才参加了体育组的,同学们又在练习本上写出6名同学的名字,我提问:两个组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计算,这时就热闹了,出现两个答案:“有的说有10人”“有的说有8人”. 同学们都知道数学解决问题答案只有一个,我让学生们说说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分四人小组讨论,我巡堂发现同学们议论得各有千秋,学生的逻辑思维很好,很会观察和说理,我说认为得数是“10”的同学请举手,点名请说出理由,学生说:“4+6=10”人,我又问认为得数是“8”的举手,点名说出理由,学生说:“4 + 6 - 2 = 8”人,因有2名同学是重复的. 我叫参加两个组的同学上台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人. 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发现,正确答案是8个人,终于明白了答案的由来,重复的要用减法减掉. 我问学生在这两组中你能用什么方法更容易看出是重复的呢?学生有的说用圆圈把重复的圈起来,我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圈圈看,是否很容易看出来,同学们圈完后说很容易. 我板书用两个大圈交集起来,把学生名字写在里面,最后问学生交集的地方填什么呢?学生更易发现了把重复出现的名字写在里面,也明白了交集的地方表示又参加体育组又参加美术组. 在写算式时把两组人数加起来再减去重复的人数就得到真正的人数了. 我让学生把这些集合图用文字说出来,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通过整合教材,学生更易掌握. 就如常说的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二、妙设旧知——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生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认知的原生态,找准认知起点,创设与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但是,所创设的情境要有一定的数学价值,既关注生活现实,尽量做到贴近学生的生活,又要有挑战性,更要尊重数学的本质,讲究科学性、严密性,能够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 例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时,我自己想了很久,觉得很多知识都是学过的,能不能让学生通过学过的知识自己编题呢?我在以往的教学中并没有尝试过,教了这么多年了,试一下放手让学生自己做一做,相信学生的能力. 我用二年级3班的学生来试一试. 我出了这样的一道题:4874,让学生根据这四位数用学过的知识拓展题型,就像语文看图写话一样,给一幅图,你就根据图上所给的内容和自己的想像把这幅图写好. 学生明白了我的意思,就用学过的知识在编写,我也在一边做点提示. 我在巡堂中发现有的学生打开书找,有的学生打开练习册找,有的同桌在讨论. 我看了学习好的学生写得很多,当我看到学生写得差不多时,我点了几个好的学生的作业检查,真是让我大吃一惊,他们写的超出我原来的想象,我原以为这些学生只会写一点简单的题目而已,我一一把这些学生作业读了一遍,都有各自的不同,有的学生写到“4874”是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左边的4表示4个千,右边的4表示4个一. 有的学生写这个数大约是4900 ,5000 ,4870,有的写这个数是由4个千8个百7个十4个一组成的. 这个数读作四千八百七十四,还有的用计数器来画圈表示. 也有用数位表表示. 反正学过的知识能用上的基本都用上了,让我不得不佩服学生的编题能力. 通过这次的练习,让我想了很多,要提高课堂效力,就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放手让学生去思考,遇到这样的题自己有主见,让学生知道数学的有趣性,不要死记硬背,有效地记住解题方法,灵活地运用,作为教师你就会轻松了许多. 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又让学生在有趣且现实的情境中投入到新知的探究过程.
  三、关注中差生——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生命线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核心问题是:能否发挥35分钟的最大效益,使学生学得更好,学得更多,而且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能否积极主动地学. 一节好课是否有效,最关键的是你在教学中各环节的设计是否考虑到中差生,有的例题我们老师看似很简单,但中差生就不一定会理解和掌握,我在教学《解决问题》这一课时,情境图中的内容都是从生活中来的,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自己以前看到过的生活情境竟然出现在我们的课本里,看情境图有这么多问题去解决.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图中例一是方阵表演,也是学生们常见的,我把图简画在黑板上,让学生在图中根据问题条件解答,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在图中找一找,其中我只给出一个方阵共有8行,每行有10人,三个方阵用了三个长方形表示,让学生看图计算. 如能用小标题解答就更完美了. 我巡堂检查学生的练习,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写出小标题分步计算,也有列综合式的. 但有的学困生不会看图审题,只用“8 × 10 = 80”人就完成了,我让学生上台板演,对的学生和写错的学生都点名上台写写,让学生观察比较,写完后让对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的理解的,学生说这幅图共给了两个条件:一个方阵有8行和重组行有10人,还有一个条件是三个方阵,第一步求一个方阵有多少人?“8 × 10 = 80”人,第二步求三个方阵有多少人?“8 × 3 = 240”人,再让第二名学生说为什么只有一步“8 × 10 = 80”人就算完了呢?学生说这幅图只有两个条件,不会找第三个条件,我让做错的学生观察做对学生的练习,听做对学生的汇报. 全班根据图意用文字说出条件和问题,形成文字应用题. 在讲评时着重用小标题讲解. 教学生用小标题解题,使学生的审题能力更强,思维能力更活跃. 我点名让中差生都练说一遍后,用挑战性的语气对他们说有没有信心做好类似的应用题呢?他们都大声地说:“有”,我这是有意制造气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接着又出示例2,题目与例1内容相似,让中差生独立完成,我发现他们认真圈圈画画关键词,找条件写小标题,比例1的正确率高多了. 一节课是否有效,要看你的中差生是否掌握和运用才是有效.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只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精心设计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一定能迎来一缕灿烂的阳光.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充满生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与竞争意识、自我价值观念和倾听的习惯. 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自己的体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优化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所有学科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初中数学优化教学是一个道不尽、谈不拢的大话题,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我谨摘取教学实践中的几个小片段,与初中数学教学同仁共同探讨.  一、挖掘有效资源 理解抽象概念  “函数”这个抽象的数学概念如何引入、如何讲解,历来困扰着我们数学教师,如果引用生活例子说明,便会迎刃而解.这节课所创设的引入问题情境给予我们太多的启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分组探究是以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讨论、总结性活动为主体,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见解,从而达到对问题的理解、认识和创新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在课堂中创设一种公平、公正、民主、和谐的氛围,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融师生智慧为一体,从而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为学服务的目的.以下是本人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分组探究策略的粗浅认识.  一、小组合作探究,凸显教学优势  分
【摘要】本文针对一个用复变函数积分表示组合数的公式进行推广,并证明此公式具有不唯一性与相对稳定性.  【关键词】留数;组合数  1.主要结论——用复积分表示组合数
【摘要】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而中学阶段是学生创造思维形式的基本阶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出新时期需要的开创性人才是至关重要的.文章主要讨论了一题多解的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应用.  【关键词】一题多解;数学教学;创新思维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当今,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我们在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时,必须以算法多样化为立足点。灵活运用教材,跳出自身思维圈的束缚,善于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随时探索算法的最优化,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實施算法的最优化要用发展的理
【摘要】 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与教师教学策略的优劣是成正比的. 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优化教学设计,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文章将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习能力;课堂教学;优化设计    事实上,我们所说的“教学设计”,就如同电影的剧本一样,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和纲领,整体上决定着整个教学的走向,因此,数学教师只有制定有效的教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探究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探究式教学策略及效果。实践表明,探究式教学的策略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成绩有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数学;学生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它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二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指导,使学生在探究中明确方向。探究教学的本质特征是:教师不直接把数学结论
课堂教学有效的拓展,是教材知识结构的安排,是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创新意识的需要,也是充实课堂的一种途径. 把握学生的学情,实现有效的拓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厚实文化底蕴,挖掘思维潜力,提升数学素养,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来拓展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介绍阅读材料,积累数学知识  目前我们使用的苏教版教材几乎每册教材中都有拓展性的内容
近年来的新课程改革中,对初中数学教育提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观念,即立足于学生和老师一起参与,注重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过程,启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