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建设的几点思考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q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应作为高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本文简单谈及如何全程化与全面化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改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全程化;全面化
  
  始于1999年的高校扩招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2003年第一届扩招大学生毕业,毕业生总数为21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到46.2%,此后每年毕业生人数年增长70万,年均增28.23%。随之而来的就业难一直影响至今。大学生就业现状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目前2009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611万,此外,2007年和2008年还有100万人和15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另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许多企业经营遭遇“寒流”,用人需求大幅下降,大学生就业更是雪上加霜。人数庞大的毕业生踏入社会带来的就业问题是近几年来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作为承载大学生毕业工作的高校在公众舆论的关注之下,更是倍感压力,任重道远。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纷纷开设大学就业指导课程,相继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推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目前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要应对挑战和适应新形式的需要,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要达到全程化和全面化。
  
  1.全程化就业指导
  
  目前高校仅针对大学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讲授的内容以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为主,“现学现卖”的意味较浓,只重视如何让大学生被动地就业,忽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因而在大学教学中应该引入“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模式,因各个年级的大学生身心特点不同,各有侧重点,逐步实施。
  一年级的新生,在面对新专业、新的学习方式和环境时,往往无所适从;同时高校一年级开设课程多为基础课、公共课,涉及专业课程的较少,没有专业环境,在这个阶段要注重专业引导,促使学生了解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引导学生积极转换身份,适应大学生活,使大学生入学就清醒地认识到,在就业问题上大学生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而是更激烈竞争的开始,为树立一个正确的择业观做准备。初期就业指导要积极开设新生教育和专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帮助大学生积极适应大学生活,了解自己,结合自己的专业制定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标,了解就业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在一年级阶段要特别注意大学生个人兴趣与专业的结合,中等教育阶段的应试教育现状是造成大学生兴趣所在与大学所学专业不切合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数大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并不十分了解专业,对于大学要学什么,毕业后能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不十分清楚。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了解后,如果两者无法统一,就应该考虑转专业或者转系。
  
  二、三年级大学生要加强学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大学生完善自我,打好专业基础,锻炼实践能力,加强
  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目前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课程教授与实际需求有差距。学业指导要注重专业知识学习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了解社会工作岗位所要求的专业能力、素质,在校园学习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强。这一方面要求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与社会接轨,多开展实际需求的专业实习与实践,不致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促使大学生自我发现自身知识体系与实际需要的差距,职业理想与职业岗位的差距,职业能力的不足,以差距推动自主学习完善,自我锻炼。这个阶段的就业指导要突出就业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理念,根据个性特征确定自己职业发展方向,自我设计职业生涯,有针对性地锻炼各种能力。
  大学生的实践有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等。学校组织的专业实践,高校一般有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两种形式,着眼点在动手能力培养和专业了解,要建立相关的专业实习基地,有充足的经费保障;同时也应发挥社会力量,以校办工厂或社会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避免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实习,而是结合专业和企业需求有目标地实践,锻炼实际能力。专业课程设计、科技竞赛、毕业设计等也可与社会企业有机结合,从实际需求出发带动学生科研能力的培育。大学生进行的社会实践往往以家教、商场促销等为主,与专业结合较少,技术含量低,不能有效锻炼大学生的专业素养。针对这种情况应指导大学生寻找与职业目标和理想、专业性强的兼职,有的放矢地锻炼专业能力。
  通过各类社会实践有利于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地参与社会生活,在实践中直接和社会各阶层打交道,培养和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与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同时独立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特别针对三年级大学生要进行择业目标教育,大学三年级是学生择业目标确立的重要时期,就业、升学都是择业目标之一,所需的知识储备、能力锻炼都要在这个阶段完成,及早确立目标方向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对于准备就业的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学习,也可鼓励学生以职业理想为主辅修第二学位,储备相关知识。以往教学中多数忽略升学学生的就业指导,但实际大学阶段无论找工作还是升学,两者都是殊途同归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就业。实际教学中,大三是升学学生的重要时间段,对升学学生的就业指导应与大学生个人情况、家庭状况、职业目标追求、专业发展趋势等结合,指导学生合理选择院校和专业。
  大四阶段要侧重于求职就业的具体指导和就业心理健康指导。但教师的作用不是仅限通过课堂讲授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择业技巧等,应侧重于“指导”大学生学习如何“走出去”,“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在就业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自我提升就业能力。对学生要进行分类指导,对找工作的学生辅导就业信息收集与筛选、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劳动法等法律知识普及、心理健康辅导等等,同时教育学生如何鉴别、筛选信息的真假,避免学生求职不成反上当受骗;对报考公务员的学生进行行政能力测试、申论写作、面试技巧的指导;对考研和支援西部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咨询、辅导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学生宣讲就业政策、优惠政策、创业步骤与过程的指导。通过分类指导,指导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状况,根据社会需求和个性特点来设计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发挥特长,进一步挖掘潜力,增强就业的主动性。
  在求职过程中因个人能力差异、学历问题、生源差别、性别歧视等会造成各种心理问题,如盲目自信、患得患失、自卑自弃等,在课程教授中要借助高校心理咨询体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力量积极疏导压力,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
  
  2.全面化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应该是全程化,同时也应该全面化。在课程设置上不能仅局限大四这一单一时段和大学生就业指导这一单一课程,从学科角度应联同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学、法律学等课程共同发展,做到从学生入校就开始就业观念、职业生涯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法律知识普及等多角度共同促进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全面化。促使学生有目标地读大学,指导学生理清“我要做什么”与“我能做什么”,做到兴趣与专业、职业的统一,不至于大学生平时盲目读书,在临近毕业时才为就业、择业大伤脑筋,“临时抱佛脚”。
  自就业指导全面化这个角度出发,指导教师的来源就不仅限于从事就业指导的专任教师,而是可以有专业业务老师、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老师、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法律基础老师等共同参与。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了解国家就业方针政策。就业指导老师师资队伍的素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有条件的要成立就业指导专业教研室,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为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供组织与制度保障,并能经常组织参与就业指导的教师进行内部交流和必要的专业培训,并能提供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不断提高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个人素质。
  在课程教授中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下的纯粹课堂式教学状态,利用高校往年就业积累的网络与人脉,利用社会资源参与教学。可以邀请往届校友、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成员、职业培训公司人力资源人员等以座谈、报告等形式“现身说法”,参与就业指导。就业指导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看面试视频或模拟招聘现场,课堂互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利用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会的机会要求学生亲身体会毕业生招聘现场气氛,让学生尽早感知就业形势,了解用人单位要求。
  注重就业信息的收集,一方面重视往年就业招聘的就业单位,主动联系、访问,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巩固就业市场;一方面要积极开拓新的单位市场,利用本校职工和社会资源提供更多就业信息。同时积极使用网上资源,以网络发布和手机信息平台等方式把就业信息迅速发布给学生,增强就业机会的时效性。就业信息的反馈也是近年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之一,它可以直接反映专业需求和职业发展趋势,长期开展就业市场调研,了解各专业的就业形势、市场需求及专业发展状况等,通过了解已就业学生的情况、就业指导课程中多种类教师的参与等也可直接从就业第一线中筛选信息,反馈的信息用于专业结构和教学方案、学科和专业建设的调整,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就业指导中心同时也可开展相应的培训与咨询,使就业指导具有实用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李志勇.对就业指导课中教学基本问题的思考[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5,(3).
  [2]蔡玉梅.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3]谢芳.积极发挥辅导员在毕业生调整就业心态中的作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5).
  [4]王允.对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建设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12).
  [5]余桔云.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J],金融与经济,2006,(4).
  
  作者简介:胡旭宁(1980—),女,河南平顶山人,洛阳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辅导员。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秘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了解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评价、毕业生就业的情况、毕业生素质的自我评价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情况,并从学校、政府和学生三方面提出了提高新办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秘书;毕业生;就业;调查分析    据权威机构的2007秘书职业调查报告显示,07年秘书招聘仍处于上升阶段,需求量很大,其中应届毕业生占到了求职者的50%左
期刊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的焦点问题,高校对引导毕业生顺利就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必须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环节。本文对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概念、内容、特点和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做了的阐述,并对大学生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提出了要求。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做好毕业生就业教育,帮助大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
期刊
【摘要】近代中国遽烈变化的内外形势,迫使中国戏剧剧目在关注现实的过程中,讥讽王朝腐朽,歌颂民主共和的内容渐趋增多。虽然当时的剧本因时代局限而遗憾诸多,但仍然起到唤醒时人,震撼心灵,催民奋进的作用,在中国戏剧史上写下了华彩的一章,也为今天的戏剧工作者留下了可贵的经验。  【关键词】近代戏剧;内容;关注;国情;特点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1]。近代中国政
期刊
【摘要】印度理工学院是印度一所非常年轻的大学,它坚持国际化、本土化、精英化三大教育理念,成为一所世界著名的理工类大学。  【关键词】印度理工学院;国际化;本土化;精英化    印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一所世界公认的名校,其培养的学生(特别是软件业人才)可与世界上任何一所一流大学的毕业生相媲美。但与其他名校不同的是,它是一所非常年轻的大学。印度理
期刊
教育部:各地政府埋单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600多万2009年高校应届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教育部要求全国教育系统不惜“动员千军万马,走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用尽千方百计”,力争帮助每一个毕业生实现就业愿望。  与此同时,各地千方百计帮助大学生就业,一些地方还通过“政府购岗”,促进大学生到基层就业。  据教育部介绍,为吸纳高校毕
期刊
广西劳动部门出“组合拳”力保  今年就业工作稳定    随着金融危机对广西企业的影响加深,部分企业关闭、停业、歇业,返乡农民工逐渐增多,预计到2009年春节后,广西无法继续上岗就业的农民工将达到120-150万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此,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在南宁召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做好当前就业工作”新闻通报会,打出政策“组合拳”,力保全区今年就业工作稳定。
期刊
北京:建立专业设置预警机制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    2009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总数将突破21万人,创近年来最高。市教委表示,各高校将全面开设就业指导课程,鼓励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到基层和西部就业。  就业指导课程从学生入学时就开展,分不同阶段和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就业指导课时要求不低于38学时。所有高校都要建立本校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形成政策发布、指导咨询、信息共享、网
期刊
2009年“农村学校教师特岗计划”招聘全面启动    2009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招聘工作日前全面启动。相关省份已公布特设岗位教师招聘网站,教育部在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www.ncss.org.cn)上开设“特岗计划”窗口,并与各省份招聘网站链接。目前,报名招聘工作正在进行。  今年,教育部和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联合发出《关于继续组织实施“农村
期刊
石家庄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  可减免所得税    为缓解就业压力,更好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石家庄市明确表示,减免高校毕业生办企业一定年限的所得税。  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在一定期限内免缴登记类和管理类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对毕业生新办独立核算企业或经营单位,依企业类别不同,分别减免一定年限和幅度的所得税。  此外,高校毕业生到各类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以及自主创业,在专业技术职称评
期刊
21世纪,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始终坚持能源与安全特色,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队伍建设为关键,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强化特色,充实内涵,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的高水平大学。    一、近几年学校就业情况    (一)就业人数逐年递增,总体就业率水平较高  近几年来,我校毕业生学生总数逐年递增,本科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