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外老师现状分析

来源 :教书育人·学术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地位尴尬
  在中国,英语越来越重要了,英语老师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了。可是公外老师比起专外老师,却犹如二房夫人,很难让人肃然起敬。前几年我教专外,每每被人知道职业时,便引来艳羡的目光,仿佛我是学贯中西的女才子。后来因为我考研“走火入魔”而被领导“下放”至公外去“装点门面”后,就再也不曾遭遇这种风光。虽然高强度的学习使我英文水平与日俱增,但周围人们不信任的目光总在提醒我怀疑自己的能力。这只是因为我被贴上了公外的标签。
  2.水平日下
  搞教育的人都知道“教学相长”的道理,对于老师来说,就是你長期教什么样的学生,你就会变成什么样的水平。而公外学生的英语水平着实不敢让人恭维,比起专外学生差得太远了。我由从教专外到公外的转变历程中深切地体会到了这一点。我的口语、词汇量、语感等各项软硬性指标全面下滑。要不是考研撑着,早就一落千丈了。再看周围的英语老师,本来水平相差无几,可几年下来,公外老师明显比专外老师逊色不少,甚至连气质都不那么“洋”了。
  3.任务繁重
  各高校基本上每个系、每个专业都在大一、大二开设大学英语课程,大约每周四学时,共计约240~280学时左右。因此,各公外老师的任务都很繁重,多者每周达16节课甚至20节课。如此工作量,使公外老师无暇调整身心,充实自己,知识储量也日益匮乏。
  4.缺乏机遇
  在学校里,不论是国外进修还是国内进修,轮到公外老师的机会总是偏少。有的机会则是由于公外老师上课任务繁重安排不开而错失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公外老师若不满足现状想到更好的地方挑战自我,发展自我,他们被接受的可能性也总是大大小于专外老师。
  5.众口难调
  近年招生制度的改革使大学生生源素质有所下降,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更何况那些英语较好或对英语有兴趣的学生又去上英语专业了。公外老师面对公外学生,真是象“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并且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持久热战,“听”“说”“读”“写”孰为优先更是众说纷纭,四、六级和A、B级及其他英语等级使公外考试简直名存实亡,而现今的学生决不再会对老师俯首贴耳、言听计从。他们对公外老师提出的种种个性化要求真是让人焦头烂额、无所适从。
  6.群龙无首
  一般院校都把精英人物安排在专外,公外在经意或不经意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公外老师群龙无首,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学科带头人。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公外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形象。
  7.劳而无功
  大凡老师,谁不希望自己桃李满天下呢?可公外老师却从不敢存这份奢望。公外学生学外语,少有人想藉此成名成家或发家,大多数只想过四、六级和A、B级而已。若没过就会认为自己上大学“英语反而退步了”,若过了就会认为那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因为这种等级考试和公外教材没有任何直接联系。
  针对以上情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问题。
  ①公外老师参与专业课教学,甚至参与外语专业研究生的培养。
  ②减少公外老师工作量,或定下硬性的轮训制度,或采取休假制度,或采取更为灵活的工作安排。
  ③在公外教学中把很大的力量转向开设各种外语选修课。
  ④下决心改善公外队伍的构成。比方说让公外部门也有一两个学术界知名的教授(像北大、浙大那样)。
  ⑤打破原有的自然班,根据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英语水平以及学习英语的动机等进行分流,重组成新的教学班。
  ⑥学校有关方面重视公外教学和公外老师。
  公外老师自尊自强,创造条件,投身学术,也定能一枝独秀、尽领风骚。
其他文献
法国著名启蒙学者卢梭说过:“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我国古代教育家墨子认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子十分强调“染”——即教育与环境的习染作用)。就目前我国教育来看,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班级则是教育的最小环境。能否营造一个对学生十分优良的学习成长环境,与政治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工作作用、工作原则有着密切的关系。  政治辅导员工作辛苦而又神圣,所以学校总是选择那些政
摘要:“学案”教学是根据学生情况,对教材进行自主创新教授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通过从学案的定义入手,总结出英语学案的5个特点及在实际教学中所采取的4类教学策略,最后,提出了几个英语学案在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学案英语学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5-028-02    上世纪末,许多学者为了深入扎实地实施素质教育、真正解决
罗云,1964年出生于四川,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艺术创作促进会副会长,西南民族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徐悲鸿画
一、大学新生面临的心理挑战    有人将大学与中学的差异总结为大学生活的四个“自由”,即时间安排的自由,学习方法的自由,信息获得的自由和金钱使用的自由。这些方面的自由对大学新生来说:一方面是机遇,因为他们在中学时深感自己在诸多方面受到约束和限制,非常渴望得到主动和自由;另一方面又是挑战,因为缺乏经验,突然没有了具体的约束和指导,许多同学不知道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些自由。他们向往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生活
一、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教師师德建设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1]。高校在推进依法治校、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增强教师以德治教的自觉性,把法制教育与师德建设、依法治教与以德治教结合起来。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促进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协调发展,全面推进
八一南昌起义的战火硝烟已散尽,但起义的枪声似乎仍在耳畔回荡.当我们凝视那些默默躺在纪念馆展柜内,静观人事浮沉的珍贵文物;当我们徜徉在以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原江西大
期刊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解决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在具体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坚持以科学的方法论作为工作指导,不断增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5-032-0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系统阐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提出“用社会主
大学学生干部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代表,是大学生学术、文化、体育等活动的重要组织、管理队伍,是师生互动的桥梁,他们追求成功,渴望自我价值得到实现。已有研究表明,良好的成就动机对大学学生干部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如何正确引导大学学生干部的成就动机,有效激励其工作热情,使他们从成功的体验中获得成就感,消除功利主义思想是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尤其是政治辅导员早已关注的问题,也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表现和解決对策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加大、生存竞争和压力的增大、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心理健康成为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上海的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跟踪调查表明,大学生中有抑郁、焦虑、社会恐惧、多疑、自卑、过分依赖、自我封闭、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的人数要高于一般的社会青年,这说明大学生是心理障碍高发人群。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
一、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述评    多元智力理论(Theory of multipoe intelligence)在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dener)提出,它超越传统智力的视界,强调智力是人的一种功能外显形式,是多元、发展的,并只能以人的活动予以确认。多元智力理论创造性地确定了社会文化在个体智力发展中的重要性,强调智力发展的文化性与生成性。它是对传统智力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