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商隐的无题诗看作者悲剧性情感体验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V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诗人李商隐一生坎坷,命运多舛。李商隐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正如崔珏《哭李商隐》一诗云:“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而作为诗人的他又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在李商隐的众多诗歌中,最能代表李商隐创作个性的是大量“无题”诗的创作。在这些诗歌中,李商隐用隐晦含蓄的语言、迷茫朦胧的意境再现了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际,悲剧性情感充斥其中。下面主要就李商隐无题诗的内容进行分析,体验蕴含于其中的悲剧性情感。
  从内容上看,李商隐的无题诗意境朦胧、婉曲晦涩,李商隐自己也说“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梁启超在《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一文中曾谈到自己读无题诗的感受:
  我理不会着,拆开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得到一种新鲜的愉快。
  也就是说无题诗语言隐晦朦胧,不像其他诗歌条例清晰、字句分明。
  确实,李商隐写得就是一种情绪,一种因历经坎坷而不平的情绪,是诗人心灵世界的艺术性外化。李商隐“沦贱艰虞多”的坎坷经历,羁旅漂泊的孤孑身影和仕途难通的悲剧命运为无题诗准备了大量的辛酸素材。要绝对分清李商隐的无题诗究竟表现了什么内容比较困难,因为他的无题诗内容上呈现出一种丰富性——不管是抒写“相见时难别亦难”的离愁,还是描写“中心最不平”的愤慨;不管是抒写“归来辗转到五更”的惆怅,还是描写“锦瑟无端五十弦”的迷惘,都往往表现为政治、爱情、人生的悲剧性情感的结合体。诸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可以看作是一首爱情诗。李商隐是个感情细腻的人,在宦游生涯中,经历了一些刻骨铭心的爱情经历,如早年恋爱的失败,中年爱妻的亡故。这首诗曲折地展现了自己因爱情失意而引发的感伤、幽怨等悲剧性的情感内容。暮秋时节有情人痛苦离别,而“东风无力百花残”衬托了离别之时的无奈,离别之后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更添离愁别恨。“到死、成灰、丝尽、泪干”,充满了悲剧情调,甚至带有悲观绝望的色彩;然而,正是在这种仿佛是绝望的悲哀痛苦中透漏出感情的坚韧执著,既痛苦又缠绵,这一切让这首爱情诗融入了诗人对人生深刻的感悟。明知难成,却执著追求,这是写爱情,也是写政治与人生,如政治追求失意的苦闷和虽失意却仍执著追求的心态等。
  在牛李党争之下,李商隐的政治生涯惊涛骇浪,充满了失意与痛苦。他大量运用书写爱情的方式委婉道出对政治的诸多不满。比如《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一诗:
  重帏深下莫愁堂,
  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
  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
  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
  未妨惆怅是清狂。
  从表面看,这也是一首爱情诗,抒写了一位失恋的女子夜深时分独卧闺房,忧愁悲伤,怨恨长夜漫漫,孤独难熬。回首往日恋爱往事,“原是梦”虚无缥缈。然而,我们若推究李商隐创作这首诗时的处境,我们发现这首诗其实是有政治寄托的。李商隐早年因得令狐楚相助而中进士,后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并娶其女为妻。但当时正是牛李党争非常激烈的时代,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故而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是对牛党的背叛。令狐楚之子令狐绹就指责李商隐为“放利偷合”,此后李商隐的一生都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诗中“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很可能是用风波对菱枝的摧残和月露对桂香的阻止来表达牛李党争之下黑暗的官场对人才的压抑。
  李商隐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身世悲凉、政治坎坷、婚恋不幸。他用含蓄而感伤的无题诗展现了自己一生的哀怨。他的无题诗侧重点不在于描写情节和事件,而在于抒发内心的情绪体验:或忧叹离怀,或哀婉缠绵,或执著清醒,或迷惘暗淡。心灵细腻的诗人李商隐将其悲剧性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他文献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是教师永远的追求。我们提倡“快节奏、高效率”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不做无效劳动。如何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怎样的课堂才是务实高效的课堂?  一、设计好教学方案  学生预习,教师备课。备课过程中,教师除了根据大纲系统把握教材外,更要以身作则,熟练掌握教材的内容;典型题例自己要先做,相关的知识要充分学习。还要提前一周集体研究下周备课时的教学方
期刊
写文章,用词要准确。一个词有一个词的涵义和适用范围,如果不明确它的涵义和适用范围,在语言运用上就会出现用词不当的毛病。我们在说话和写作中,常常会出现许多用词不准确、不贴切的现象,这往往是由于对词的感情色彩、范围大小、词义轻重以及语体风格了解得不透彻造成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用词准确呢?  一、要分清褒贬  词义有褒、贬、中性之分。如“牺牲”、“完蛋”、“死亡”这三个词,“牺牲”是褒义词,“完蛋”是
期刊
话题作文是中考作文的主要题型,当然也是考生备考的重点题型。话题作文具有开放、灵活、公平的特点,这主要体现在它的“三自”中:即自拟文题、自主立意、自选文体(注意:“文体不限”的提法是不准确的,考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但一旦选定了某种文体,就只能写成这种文体了,什么文体都不是的“四不像”文章是作文之大忌)。  “三自”中自拟题目最为关键,拟题的思维过程,同时涉及到立意。文题拟定了,立意也就基本确定(文章
期刊
《老海棠树》是史铁生回忆奶奶的一篇散文,文章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以老海棠树象征了奶奶。在文章的前两句就谈到了:如果有一块空地他会种上海棠树,为了纪念奶奶。“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今天,再次打开文章,和学生一起阅读,竟有了新的收获。  那棵海棠树是奶奶的化身吧,它在文中是与奶奶紧密相连的: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
期刊
积累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课标还根据不同的学段,提出了不同的积累要求。对于7-9年级的要求如下:背诵优秀作文80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
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阅读教学的任务作了明确规定:“初中阶段,学生能够阅读通俗的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正确领会词句的含义,具有初步的鉴赏能力。”阅读教学,最重要的莫过于阅读教学方法的运用。美国的L·H·克拉克等认为:“没有一种最好的教学方法或任何一种方法能适应各种教学情境。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教材和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所以,“方法的基本问题是选择,选择适宜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
期刊
在目前的作文批改中,教师大多在越俎代庖,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精批细改;然而真正的“主角”呢,一般只能是“听众”“看客”。他们对老师批改的作文似乎比较“冷漠”,很少“有”动于衷。如何扭转作文批改的被动局面?如何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实现新课标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探讨了一种作文批改的“互动模式”。即在作文批改中,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课堂提问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教育艺术。课堂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优劣与成败。而合理的“提问”既是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催化剂,也是诱发学生登入科学殿堂的先导,更是促进学生探索真理的动力。下面就针对语文教学的课堂提问谈谈看法:  一、课堂提问要遵循的原则  (一)精心设问,目标明确  提问既是教学的
期刊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越来越感觉自己走入迷雾中,前面有层层障碍,让我疑惑,让我迷茫。  一、事倍功半的知识教育  我们的学生“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从早上5点半到晚上10点半,除吃饭上厕所之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啃书本做习题,书山题海中他们学到了本领,我们很欣慰,可真是这样吗?  马上中考的学生了,试卷做了一大摞,我想学生该有能力自己去分析,自己找到问题的症结,自己能够对症下药了。于是在一次做了一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组织者。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然而构建和谐的班级关系,协调好以下各方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一名管理者,他首先更是一位教育者,他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开阔的知识视野和精湛的专业知识。高尚的道德是磁石,广博的知识是基础,班主任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紧紧地吸引住学生,从心理上让学生折服。其次,作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班主任面对的
期刊